- 年份
- 2024(13264)
- 2023(18783)
- 2022(15867)
- 2021(14757)
- 2020(12601)
- 2019(29091)
- 2018(28696)
- 2017(56062)
- 2016(29936)
- 2015(33522)
- 2014(33056)
- 2013(32819)
- 2012(30041)
- 2011(26711)
- 2010(26980)
- 2009(25503)
- 2008(24678)
- 2007(21876)
- 2006(19345)
- 2005(17347)
- 学科
- 济(125581)
- 经济(125441)
- 业(109475)
- 管理(99752)
- 企(97115)
- 企业(97115)
- 方法(60127)
- 数学(50056)
- 数学方法(49500)
- 财(40293)
- 农(36793)
- 业经(36378)
- 中国(35938)
- 融(29791)
- 金融(29789)
- 务(29125)
- 财务(29053)
- 财务管理(29005)
- 银(28728)
- 银行(28692)
- 制(28297)
- 企业财务(27619)
- 行(27571)
- 农业(25696)
- 地方(23335)
- 贸(22704)
- 贸易(22685)
- 技术(22453)
- 理论(22241)
- 易(22079)
- 机构
- 学院(427001)
- 大学(424365)
- 济(177755)
- 管理(175684)
- 经济(174175)
- 理学(151435)
- 理学院(149980)
- 管理学(147679)
- 管理学院(146897)
- 研究(132017)
- 中国(109025)
- 京(89239)
- 财(86421)
- 科学(77100)
- 财经(69348)
- 农(64122)
- 所(64063)
- 经(63061)
- 中心(62468)
- 江(61821)
- 业大(59363)
- 研究所(57484)
- 北京(56250)
- 经济学(54132)
- 财经大学(51692)
- 范(50832)
- 州(50645)
- 师范(50397)
- 农业(50073)
- 经济学院(49253)
- 基金
- 项目(282295)
- 科学(223886)
- 研究(209958)
- 基金(206929)
- 家(177509)
- 国家(175959)
- 科学基金(154033)
- 社会(134098)
- 社会科(127336)
- 社会科学(127305)
- 基金项目(109457)
- 省(109228)
- 自然(99028)
- 自然科(96775)
- 自然科学(96753)
- 教育(96070)
- 自然科学基金(95046)
- 划(90854)
- 编号(86320)
- 资助(85927)
- 成果(69077)
- 部(63135)
- 重点(62016)
- 创(60269)
- 发(59491)
- 课题(57545)
- 创新(55756)
- 国家社会(55371)
- 教育部(55005)
- 人文(54341)
- 期刊
- 济(192494)
- 经济(192494)
- 研究(126136)
- 中国(75527)
- 财(69375)
- 管理(68384)
- 学报(58625)
- 农(58473)
- 科学(55833)
- 融(50775)
- 金融(50775)
- 大学(46247)
- 学学(43815)
- 农业(40055)
- 教育(39814)
- 技术(38662)
- 财经(34642)
- 业经(33091)
- 经济研究(30437)
- 经(29643)
- 问题(25326)
- 技术经济(22491)
- 业(22488)
- 理论(21585)
- 现代(20537)
- 统计(20350)
- 商业(20329)
- 财会(20175)
- 贸(19964)
- 实践(19388)
共检索到629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马红 侯贵生 王元月
本文基于我国产融结合的现状,结合期限匹配理论的基本原理,实证检验产融结合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短贷长投的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且更可能是一种替代性的融资方式,而非企业的主动选择,也因此短贷长投虽然暂时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并没有改善企业业绩,反而对企业业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产业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即参股金融机构,促进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直接缓解企业对短贷长投这一替代性融资方式的依赖,而且可以通过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发挥间接作用。进一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融资约束的缓解是产融结合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重要渠道。最后,本文还考虑了企业自身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产融结合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证明了我国企业的短贷长投是金融抑制背景下的一种替代性融资行为,其次说明了产融结合等完善金融市场制度缺陷的措施是改善我国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的有效途径。另外,本文还通过影响机制和调节效应研究,揭示了产融结合影响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机理,并拓宽了产融结合功能发挥在企业内部约束条件方面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产融结合 投融资期限错配 上市公司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万良勇 廖明情 胡璟
产融结合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5-2013年上市公司参股银行为例,研究了产融结合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和实际后果。研究发现,由于存在信息效应和决策效应,上市公司参股银行能够显著缓解其融资约束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控股、规模较大和行业竞争度较低的企业而言,民营控股、规模较小和行业竞争度较高的企业参股银行带来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并且参股银行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以及在金融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本研究丰富了产融结合、参股银行及融资约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产融结合 融资约束 参股银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葛永波 赵国庆 宋山
近年来,国外学者将管理者风格因素纳入企业投融资等决策范畴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其影响过程、影响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见:管理者将自身具备的独特风格主导性地施予企业,对企业决策形成管理者"烙印"与影响(称之为"管理者主导模式"),还是企业(董事会)主动选择可识别的管理者风格、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决策特征(称之为"企业主导模式")?文章从管理者外生性变更的角度,以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决策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果并未支持"管理者主导模式"。
关键词:
管理者风格 外生性变更 投融资决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楠 刘彤 王雷
数字信贷将新型信息技术与信贷场景紧密融合,改变了企业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进而影响其投资决策。围绕“技术+信贷应用场景”选取影响信贷业务变革的关键词,并通过百度新闻爬取关键词构建地区数字信贷指数,探究数字信贷如何影响企业短贷长投。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信贷能够缓解企业短贷长投现象;(2)数字信贷能够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改善流动性限制两种作用机制减轻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3)对于小规模、民营企业与低金融发展地区,数字信贷更能缓解企业短贷长投行为,验证了数字信贷具有优配置、补短板的作用;(4)数字信贷显著缓解了企业短贷长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作用。
关键词:
数字信贷 短贷长投 投融资期限错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元林 徐军 潘华
本文基于投融资关系的视角,探讨了过度投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以2007年至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运用Richardson(2006)残差度量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过度投资导致企业价值下降;负债率的提高恶化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并使企业价值显著下降。本文指出导致公司过度投资和债务治理机制失效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制度缺陷和债务的软约束,并从宏微观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过度投资 资本结构 企业价值 上市公司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栋梁 窦宝琦
以2012—2020年我国工业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三阶段DEA方法度量产能利用率,研究产能利用率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产能利用率的下降,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水平会显著上升;产能利用率下降会导致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现金流下滑,进而导致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水平上升;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以及不同地区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与投融资期限错配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海英 郝睿 梁雅琳
负债融资作为企业重要融资方式之一,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起着重要作用。从传统理论角度来说,负债融资一方面能引起股东—债权人冲突,从而导致公司整体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另一方面也可缓解股东—经理人冲突所引发的过度投资的行为;从行为经济学角度,负债融资同样对企业投资有这两方面影响。将传统理论与行为经济学理论相结合,采用三个模型分别从负债融资水平、负债融资期限结构以及来源结构三个方面对26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讨论其与企业投资行为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负债融资水平与企业投资支出呈倒U形关系;短期负债增量和长期负债增量均与投资支出正相关,并且长期负债增量作用大于短期负债增量作用。商业信用增量对投资规模的影响略大于银行借款增量对投资规模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雪涛 卢二坡 吕介民
从我国1991年至2012年上市公司微观面板数据出发,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波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对这一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波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的变化具有非线性,当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低于临界值时,企业波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由负转为正,并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规模的企业是稳健的。还进一步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为例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遭受了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有很多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于临界值,使得企业波动对企业成长存在负向影响,但也有很多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低于临界值,这些企业仍然存在"机会成本效应",使得企业波动对...
关键词:
企业波动 企业成长 融资约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程 刘怡 代彬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在负债融资与投资决策相互作用的机制下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的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投资支出会促进信贷违约风险,负债融资会对其产生抑制;在负债融资导致的过度投资情形下,企业投资对信贷违约风险的促进作用将更明显,而过度投资会抑制企业最优负债融资水平,从而带来更低的最优信贷违约风险;短期负债融资会促进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的增加。文章为信贷违约风险控制探寻了一种从企业微观财务决策角度进行分析的全新视角。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吕珺
公司的负债期限结构与公司的价值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本文以部分行业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期限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为期限匹配假说和清算风险假说提供了经验支持,为代理成本假说提供了部分支持,信号传递假说与税收假说并未得到实证结论的支持。
关键词:
负债期限结构 代理成本 企业债券市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宏 熊年春
本文以沪深135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外关于负债期限结构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期限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长期负债的使用,与公司规模大小以及公司质量高低等因素存在较强相关性,而与股东控制权的强弱和税收的有效性等因素相关性较低。
关键词:
负债融资 期限结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吉克作洛 张友棠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会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短期信贷本期增量在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加剧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昌富 徐亚琴
本文以我国2009—2013年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产融结合、投资效率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以及三者关系在不同产权属性下的差异。研究发现,无论对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产融结合都能够改善企业的投资效率;产融结合有助于企业的市场绩效提升,但不利于财务绩效提升,这一结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而在国有企业中不显著;企业投资偏离"合理区间"程度越大,投资效率越低,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越差,而在非国有企业中却相反。
关键词:
产融结合 投资效率 经营绩效 产权属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宏 贾秀彦 吴君凤
我国大部分企业面临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是我国实务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选取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越低,且该关系对于非国有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企业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信息与沟通对于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发挥决定性作用,内部控制通过改善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其投融资期限错配。从经济后果来看,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可以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辉 刘志远 隋敏 官小燕
最低工资政策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措施,其所引发的经济影响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2005—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显著加剧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通过促进要素替代与提高企业融资约束加剧了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检验表明,这一影响主要在劳动密集度高、平均工资水平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公司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中表现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在短期内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违约风险,投融资期限错配是这一影响的中介机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最低工资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从劳动力因素视角审视企业的风险管控问题。
关键词:
最低工资 要素替代 融资约束 期限错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