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5)
- 2023(9335)
- 2022(8295)
- 2021(7706)
- 2020(6765)
- 2019(15404)
- 2018(15608)
- 2017(31402)
- 2016(17071)
- 2015(19300)
- 2014(19218)
- 2013(19056)
- 2012(17889)
- 2011(16091)
- 2010(16445)
- 2009(15820)
- 2008(15691)
- 2007(14250)
- 2006(12433)
- 2005(11228)
- 学科
- 济(71464)
- 经济(71399)
- 管理(45148)
- 业(43843)
- 方法(34233)
- 企(33229)
- 企业(33229)
- 数学(30818)
- 数学方法(30573)
- 农(20942)
- 中国(20818)
- 财(18757)
- 贸(15752)
- 贸易(15744)
- 制(15400)
- 易(15339)
- 学(13807)
- 业经(13754)
- 银(13739)
- 银行(13712)
- 地方(13646)
- 农业(13630)
- 行(13079)
- 融(11866)
- 金融(11864)
- 务(10926)
- 财务(10901)
- 财务管理(10867)
- 和(10465)
- 环境(10326)
- 机构
- 学院(245800)
- 大学(244297)
- 济(104568)
- 经济(102411)
- 管理(91585)
- 研究(81206)
- 理学(78104)
- 理学院(77273)
- 管理学(76007)
- 管理学院(75557)
- 中国(63817)
- 京(51244)
- 财(50380)
- 科学(48500)
- 所(41866)
- 农(40530)
- 财经(39749)
- 研究所(37564)
- 中心(37516)
- 江(36929)
- 经(35788)
- 业大(35186)
- 经济学(33063)
- 北京(32481)
- 农业(32191)
- 范(31606)
- 师范(31307)
- 经济学院(30216)
- 州(29600)
- 财经大学(29186)
- 基金
- 项目(153667)
- 科学(119517)
- 研究(114314)
- 基金(109866)
- 家(94684)
- 国家(93920)
- 科学基金(79289)
- 社会(71670)
- 社会科(67888)
- 社会科学(67868)
- 省(60622)
- 基金项目(57984)
- 教育(53316)
- 划(50835)
- 自然(49637)
- 编号(48533)
- 自然科(48417)
- 自然科学(48402)
- 自然科学基金(47526)
- 资助(45762)
- 成果(39907)
- 重点(34974)
- 部(34666)
- 发(34211)
- 课题(32943)
- 创(31611)
- 科研(29776)
- 教育部(29743)
- 创新(29611)
- 性(29433)
- 期刊
- 济(116441)
- 经济(116441)
- 研究(73607)
- 中国(43901)
- 财(39132)
- 农(36945)
- 学报(36013)
- 科学(32770)
- 管理(31756)
- 大学(26712)
- 学学(25215)
- 融(25186)
- 金融(25186)
- 农业(24869)
- 教育(24280)
- 技术(20659)
- 业经(20315)
- 经济研究(19961)
- 财经(19665)
- 经(16929)
- 问题(16274)
- 贸(14380)
- 商业(13022)
- 理论(12885)
- 业(12761)
- 技术经济(12620)
- 统计(12347)
- 国际(11872)
- 实践(11560)
- 践(11560)
共检索到365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文彬 李方一
基于我国多年份投入产出表和结构分解模型,对高耗能行业总体及各个分行业19972012年的增加值增长趋势与动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以投资为主的内需增长一直是高耗能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因,而进口增长与增加值率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动因。20022007年,出口扩张和技术变化对高耗能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强,但在2007年后出口的贡献大幅下降,技术变化导致高耗能产品作为中间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下降,最终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增加值率不断下降。基于动因分解结果,从需求侧角度为化解产能过剩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耗能行业 投入产出表 结构分解 动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郎威 陈英姿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度量工业内部十个高耗能行业产出和能源消费总量与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四种主要能源消费量的动态关联关系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十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灰色关联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时间段内不同行业的能源使用情况存在动态变化,行业间能源使用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同时,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逐渐由高污染能源向绿色、清洁能源过渡。为使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生产、引进、调配环节上下功夫;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对高耗能行业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关键词:
高耗能行业 能源消费 清洁能源 工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慧明 杨娜 王磊 左晓利
从高耗能行业入手分析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可以为天津市节能降耗战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996年-2006年间天津市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互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天津市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且高新技术产业能源消费状况不容忽视。文章最后对天津市在"十一五"末完成规定的节能指标以及"十二五"的节能计划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滨
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σ趋同的方法分析了若干典型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差距并无明显缩小趋势,能源技术区域扩散并不明显。本文从区域资源禀赋差异角度给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耗能行业 能源技术 能源效率 资源禀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腊芳 李细梦 王绍君
文章从行业聚合度和区域集中度两个方面,综合识别了我国高耗能行业的产业集群现状,并对所识别出来的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关系、发展趋势及区域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高耗能行业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集群数量减少,二是集群内产业数量增加,说明高耗能行业产业间联系增强,正在逐渐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网络状循环经济发展模型。
关键词:
高耗能行业 产业集群 投入产出 区位熵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闫俊娜 赵涛 张欣
"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大部分源于六大高耗能行业,为实现2020年的节能减排目标,本文以六大高耗能行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基于Ghosh投入-产出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方法,以2007年对称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研究了不同行业生产技术变化对高耗能行业CO2排放强度的影响。文章首先,论述了Ghosh与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Ghosh模型的具体应用,夯实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技术系数变化对整体高耗能行业排放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大多数高耗能行业排放强度对本行业生产技术变化最为敏感。最后,将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基于Leontief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席卫群
以工业领域10大高耗能行业为分析对象,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现行税收政策的节能减排效应。结果发现,税收政策特别是增值税政策总体上对工业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有较强的作用,但调节力度和方向有所不同;消费税、营业税等政策的调节力度和方向在不同的行业也有所差异。因此,应充分发挥不同税种的政策调节作用:一方面大力降低高耗能产业的单位能耗水平,提高治污强度;另一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回弹效应,降低能耗总量。
关键词:
税收政策 节能减排效应 工业高耗能行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闫俊娜 赵涛
"十一五"时期我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0%,研究高耗能行业CO2排放强度的敏感因素对实现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投入-产出模型在研究碳排放或能耗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整体的概述,将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敏感性分析与相关方法进行比较,明确其优越性。然后,以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建立26部门的对称投入产出表,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不同行业生产技术变化对高耗能行业CO2排放强度的影响深度,得出结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技术系数变化对整体高耗能行业排放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大多数高耗能行业排放强度对本行业生产技术变化最为敏感;一般而言,直接生产技术系数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丛日杰 韩洁平
文章从行业生态系统和生态效率等理论出发,结合新常态下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析我国高耗能行业的主要特征及发展状况。在综合考虑技术创新、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包含能源、经济、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收集整理出我国各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并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高耗能行业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对区域各省份及东部、中部、西部的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对于省际间高耗能产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寻找原因。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给出我国高耗能行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柳瑞禹 叶子菀
利用1985—2009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高耗能行业用电量与GDP、行业产值、行业投资、城市化水平、行业投资结构等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情景分析法对2011—2020年7个情景下的我国高耗能用电的发展潜力及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高耗能用电与宏、微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和短期偏离关系;城市化水平、高耗能行业投资结构是影响高耗能用电的重要因素;高耗能用电对GDP的发展速度比较敏感,在高耗能行业的投资与产值保持目前增长速度的情景下,高耗能用电走势与基准情景比较接近;2011—2020
关键词:
高耗能行业 电力消费 能源消费 绿色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莉 王建军
调整高耗能行业的结构,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文章围绕如何设计这一过程展开研究。首先构建了我国CO2排放量与人口因素、人均不变价格GDP、高耗能行业结构、高耗能行业能效和第三产业结构之间的STIRPAT关系模型,通过对1980~2012年期间的数据模拟得到长期均衡发展关系模型,最后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研究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变化对我国CO2排放峰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第三产业结构、人口因素和人均不变价格GDP而言,我国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对CO2排放量的影响更大,我国在未来是有可能通过调整高耗能行业结构和提高高耗能能效在203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秀云
近年来,我国部分新能源产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导致这种瓶颈现象的因素既包括风电场建设与电网建设错配、电网配套能力不足、新能源价格未反应其正外部性、国外需求下降,也有我国新能源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各地政府在政绩驱动下对新能源过度投资等方面的原因。针对这些暂时存在的短期问题,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能源 产能过剩 风能 太阳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金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立国 张日旭
目前,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存在于传统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同时也存在于新兴行业,如风电设备、多晶硅等行业。本文以现阶段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为背景,对部分行业中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背景、产能过剩形成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其次重点对钢铁行业进行实证研究以及对"铁本事件"进行剖析,讨论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体制性因素;最后提出在我国目前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钢铁行业 产能过剩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柯 陆震
由于存在策略博弈、委托—代理等问题,企业自发的产能退出速率常常滞后于市场最优,产能退出机制改进了这种竞争带来的非效率均衡。文章将产能退出归纳为四个时间窗口,对应资本市场、企业内要素市场、产品要素市场等不同机制。我们发现当前抑制产能过剩的政策与市场力量间存在多处相悖,弱化了政策效果并造成了产能过剩的反复性。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资本市场与企业内要素市场的落后迫使产品要素市场承担着过度的产能退出压力,突出了社会保障、再就业等方面的不足。建立完整的产能退出机制迫在眉睫,在社保等短板得到改善前就贸然停止政府干预,将使社会承受过多破产引发的负外部性。
关键词:
产能过剩 退出策略 产能调整 非效率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