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5)
- 2023(15629)
- 2022(13735)
- 2021(12831)
- 2020(10984)
- 2019(25737)
- 2018(25873)
- 2017(50322)
- 2016(27635)
- 2015(31472)
- 2014(31959)
- 2013(31677)
- 2012(29358)
- 2011(26650)
- 2010(26780)
- 2009(24980)
- 2008(25118)
- 2007(22431)
- 2006(19441)
- 2005(17644)
- 学科
- 济(112874)
- 经济(112723)
- 管理(83105)
- 业(77669)
- 企(65791)
- 企业(65791)
- 方法(53596)
- 数学(45995)
- 数学方法(45494)
- 财(31365)
- 农(29438)
- 中国(28162)
- 学(26603)
- 业经(24578)
- 制(24309)
- 地方(21256)
- 贸(20140)
- 贸易(20133)
- 理论(19967)
- 务(19669)
- 财务(19589)
- 财务管理(19544)
- 易(19511)
- 农业(19282)
- 企业财务(18518)
- 和(18299)
- 银(18094)
- 银行(18034)
- 融(17304)
- 金融(17299)
- 机构
- 大学(407015)
- 学院(402315)
- 济(160197)
- 管理(157191)
- 经济(156548)
- 理学(136017)
- 研究(134497)
- 理学院(134461)
- 管理学(132155)
- 管理学院(131419)
- 中国(99717)
- 京(86712)
- 科学(84119)
- 财(76336)
- 所(68837)
- 农(66824)
- 研究所(62528)
- 业大(61235)
- 中心(60695)
- 财经(60653)
- 江(59511)
- 北京(55026)
- 经(54842)
- 范(53545)
- 师范(53036)
- 农业(52597)
- 经济学(48606)
- 院(48136)
- 州(47753)
- 财经大学(44929)
- 基金
- 项目(269009)
- 科学(210058)
- 研究(196217)
- 基金(194177)
- 家(168723)
- 国家(167335)
- 科学基金(142730)
- 社会(121949)
- 社会科(115354)
- 社会科学(115322)
- 省(105145)
- 基金项目(103565)
- 自然(93241)
- 自然科(90962)
- 自然科学(90935)
- 教育(90604)
- 自然科学基金(89295)
- 划(88534)
- 编号(81117)
- 资助(80267)
- 成果(67083)
- 重点(60197)
- 部(59812)
- 发(56600)
- 课题(55580)
- 创(55273)
- 创新(51614)
- 科研(51490)
- 教育部(51103)
- 大学(50540)
- 期刊
- 济(177184)
- 经济(177184)
- 研究(119770)
- 中国(75439)
- 学报(65919)
- 农(60398)
- 财(59934)
- 科学(59229)
- 管理(56236)
- 大学(49426)
- 学学(46371)
- 教育(45140)
- 农业(41007)
- 技术(34138)
- 融(34035)
- 金融(34035)
- 财经(29966)
- 业经(28081)
- 经济研究(27854)
- 经(25501)
- 问题(23342)
- 图书(20988)
- 业(20900)
- 理论(20252)
- 技术经济(19684)
- 版(19644)
- 科技(18795)
- 实践(18317)
- 践(18317)
- 现代(17786)
共检索到587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爽
对于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学术界一直试图从多个方面进行解释。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普遍从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完全产权的存在等方面出发。而国内学者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形成原因更多的关注宏观层面,而对微观企业层面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构建了一个最优投资决策与最优薪酬合同的理论模型,从企业层面对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的存在性进行了初步的解释。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管理者努力程度增加、资本投入增加、投资项目风险性增加都可能导致过度投资现象的发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眭纪刚
虽然中间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不被标准经济学文献重视。近年来关于中间商的研究正在兴起,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各种文献中,研究的重点是中间商如何出现、通过中间商交易,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中间商和其他交易方式的竞争,以及技术进步对中间商的影响等领域。
关键词:
中间商 市场微观结构 交易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韧 张奇佳
产能过剩领域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广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对其微观影响因素和宏观响应机制缺乏系统梳理。选择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5个代表性产能过剩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对应领域的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Logit模型从量、价两个维度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1)产能过剩领域的金融资源配置更多受非市场化因素影响而与实际经营效益脱节,金融资源和利率补贴被优先提供给了那些经营绩效差,但在存量负债、存续年限或所有制上拥有优势的企业;(2)微观金融资源错配映射于宏观货币层面,会引发产能过剩领域中企业债务负担的"逆周期"变化和"逆调控"特征,既会通过"僵尸企业贷款"等方式恶化产能格局,也会因为"劣币驱逐良币"诱发"杠杆率悖论"。由此,解决微观金融资源错配是进行供给侧改革并实现结构性去杠杆的基础,这需要深化金融体系改革,重新定位政企和银企关系,重构市场化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也需要整治僵尸企业贷款,重塑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与行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产能过剩 金融资源错配 杠杆率悖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威仪
模拟结果和实证分析表明,三种形成机制下的微观结构噪声具有不同类别的统计特征,其噪声序列分别表现为白噪声、自相关以及与价格序列的相关性,涵盖了噪声假设的各个类别。除此之外,价格离散和非频繁交易还是"零收益率"这种特殊噪声现象的产生原因,其中价格离散对低价格资产的影响更为严重,这是我国金融市场中最常见的噪声形成机制之一。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立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金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因确定性失稳而出现诸如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金融危机等金融混沌现象,给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微观方面分析金融混沌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混沌的形成主要是由金融市场固有的缺陷、过度的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探讨金融混沌的形成机制有助于为防范与控制金融混沌指明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研究》课题组 赵昌文 许召元 袁东 廖博
本文基于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以及存在的经济风险。本文发现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二是享受过多的政策优惠,三是由于国内或国外原因导致市场需求骤降。我国本轮产能过剩是经济周期因素与经济体制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叠加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自行化解,短期内需要通过扩大需求、促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促进供需平衡;但长期看,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 产业特征 经济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义华 汪浩
本文从微观视角,基于四川企业调查数据,选取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偿债能力、企业信贷规模等指标构建了VAR模型,讨论微观企业与信贷周期形成机制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动的冲击对企业贷款规模影响比较大,且随着时间推移有增大的趋势,而资产负债率受到外部销售收入冲击比较大,企业贷款规模变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销售收入变化引起资产负债率的变动,导致企业融资能力的变动,从而影响到企业可获得信贷额度的变动,最终形成信贷周期。
关键词:
微观视角 信贷周期 实证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董铠军
近期从微观层次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没有摆脱原有的环境视角(静态)和工程导向(动态)的束缚。通过对研究对象、本质特征和结构、动机和实现机制的重新界定,为该领域研究向"灰箱"研究方法的转变提供可能性的路径。
关键词:
创新生态体系 微观层次 构建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闯 夏春玉
从历史的角度看,城市与流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但无论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各种城市理论,还是以流通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流通理论都没能对城市与流通之间的关联发展出一个理论体系。文章以世界城市网络理论为基础,建构了一个城市间流通网络理论模型,并对城市间流通网络的构成,及其形成与演化的微观动力机制等基础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流通 城市 城市间流通网络 城市流通系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光远
本文的目的是对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代微观金融理论的主要成果作一个总结性的评述,其中包括有效率的市场理论、马科威茨(Markowitz) 的资产组合理论、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的资产结构理论(M-M定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布来克和斯科尔斯(Black and。scholes)的期权定价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巫和懋 邢亦青
在经济景气循环下,产能过剩经常成为经济复苏中重要和必须应对的问题。本文分析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指出产能过剩不仅由经济周期波动引起,更可能有投资层面的成因。在林毅夫(2007)的基础上,本文描述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很容易对下一个有前景的产业产生共识,投资上容易出现"潮涌现象"的过程。本文着眼于投资建厂时信息不完全,尤其是"行业内企业总数目不确知"这一因素,建构了一个先建立产能、再进行市场竞争的动态架构,提出"潮涌现象"的微观理论基础——看似"盲目"的结果其实是对其他企业和总量信息了解不足所导致的理性结果。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实际数量、行业外部前景、建厂成本等因素对产能利用率、市场均衡价格、企业市...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郑石桥
本文建立了有效的微观审计建议实施机制的理论架构,提出审计建议的实施有两个条件,即高质量的审计建议及代理人有动力和压力。有效的微观审计建议实施机制就是围绕这两个条件,构建由委托人、代理人和审计机关共同参与的质量机制、声誉机制、跟踪机制、督促机制和奖惩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振
产能过剩是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外在表现,探讨产能过剩的成因对于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和规范产业组织内企业竞争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回顾并评述了现有文献关于产能过剩成因的几类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式产能过剩"成因的一个理论架构。本文指出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市场进入和退出决策的激励扭曲可能是当前产能过剩的主要成因,解释了为什么产能过剩会在一些特定产业反复出现以及为什么处于产业周期早期的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最后,本文针对完善市场机制灵活性和产业政策有效性提出了治理产能过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配置 产能过剩 政府干预 产业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