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
2023(64)
2022(57)
2021(68)
2020(56)
2019(139)
2018(137)
2017(362)
2016(131)
2015(111)
2014(86)
2013(73)
2012(61)
2011(71)
2010(78)
2009(63)
2008(136)
2007(154)
2006(67)
2005(45)
作者
(302)
(249)
(209)
(206)
(154)
(126)
(115)
(96)
(95)
(93)
(81)
(78)
(77)
(77)
(75)
(75)
(74)
(70)
(67)
(62)
(58)
(57)
(56)
(53)
(53)
(53)
(52)
(52)
(52)
(51)
学科
(510)
经济(510)
管理(347)
(250)
(235)
企业(235)
方法(164)
数学(150)
数学方法(150)
关系(136)
对外(129)
外经(128)
对外经济(128)
经济关系(118)
(118)
中国(107)
(106)
银行(106)
(100)
(99)
(80)
金融(80)
业经(74)
企业财务(64)
(64)
财务(64)
财务管理(64)
(63)
(63)
(59)
机构
学院(1593)
大学(1568)
(958)
经济(946)
研究(647)
管理(587)
中国(547)
理学(493)
理学院(490)
管理学(482)
管理学院(480)
(451)
财经(377)
经济学(368)
(339)
经济学院(325)
(305)
科学(302)
(297)
财经大学(289)
中心(276)
(274)
研究所(253)
(209)
研究院(203)
北京(200)
(200)
(194)
金融(194)
(193)
基金
项目(1081)
科学(913)
基金(866)
研究(812)
(766)
国家(764)
科学基金(707)
社会(655)
社会科(642)
社会科学(642)
基金项目(389)
自然(377)
自然科(371)
自然科学(371)
自然科学基金(368)
(357)
资助(337)
国家社会(334)
教育(314)
(278)
编号(265)
中国(262)
(251)
(247)
重点(239)
重大(230)
人文(226)
教育部(226)
青年(216)
成果(210)
期刊
(934)
经济(934)
研究(576)
(321)
管理(279)
中国(274)
经济研究(231)
(218)
金融(218)
科学(197)
财经(187)
(176)
学报(155)
(152)
大学(133)
问题(131)
学学(128)
(127)
业经(118)
农业(115)
国际(112)
经济管理(111)
现代(98)
(89)
宏观(89)
宏观经济(89)
技术(89)
(89)
世界(80)
改革(80)
共检索到2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胜保  杨垚立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合称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急剧下降,进而我国开始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的投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量的投资资金并不能进入实体经济的生产领域,一些行业开始出现固定资产投资不能转化成有效产能的问题。我国出现了产能利用率下降的现象,随之国家推出了治理"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于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祝宝良  
有效需求不足不是当前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当中,有的如钢铁行业处于绝对过剩状态。从产业组织结构看,越是政府高度重视、国有程度高、审批严格的行业,产能过剩越严重,明显表现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课题组  张占斌  张孝德  
(一)产能过剩原因与机理分析。1.产能过剩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原因:(1)产能过剩标志着中国第三个增长周期的结束。从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看,2008年后出现的低增长,是中国经济自身周期调节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叠加效应。目前的产能过剩既有市场周期的因素,也有2008年以来刺激经济留下的后遗症。(2)产能过剩与我国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有关。(3)产能过剩与我国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有关。2.中国产能过剩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过度使用政策杠杆,形成了政府大于市场的"政府价格信号"。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过度使用各种经济政策杠杆,大幅降低了投资要素价格,政府创造的价格信号成为...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春平  
产能本质上反映了生产能力,因而产能高说明经济发展能力较高;产能过剩事实上并不成立,产能利用率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反复强调该问题可能源于"计划经济"思维,因而政策上,短期内应该强调总需求管理,而在长期内应更加强调创新,进行技术改进层面的"升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春平  潘黎  
"产能过剩"存在着很多似是而非的争议,而中国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顽疾",越治理越严重。但在国际层面和学术研究层面,产能利用率更为科学,对产能过剩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在界定和具体的统计上,产能利用率较产能过剩更为客观,数据的充实使得产能利用率统计得到了改善;在产能过剩产生原因上,主要侧重厂商竞争博弈等微观形成机制;从经验事实看,"长期产能过剩"表明产能利用率通常不会特别高;对于产能利用率,更多的作用是宏观景气的预警功能。我们的观点是,第一,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恰当的测度和较为可信的统计数据,现有的数据存在问题;第二,目前产能过剩问题被过度强调了,存在着扭曲的可能;第三,在形成原因上,主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子炎  
2013年10月6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在2013年11月4日召开的"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会议"上,监管机构要求金融机构研究探讨金融政策措施,支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严防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希伟  沈璐敏  吴意云  罗德明  
针对中国产能过剩的长期性抑或周期性问题,国内学者主要从政府过度干预(如政府购买和政府补贴)角度进行解释,忽略了政企合谋。本文以煤炭行业为例,首次在国有、民营二元所有制结构下探讨企业产能过剩的异质性形成机理。理论研究表明,政企合谋是民营企业落后过剩产能形成以及淘而不汰的重要原因。政企合谋一方面使本该淘汰的落后小煤炭企业存活在市场上,另一方面还诱使有能力投资安全清洁生产设备的企业转而选择交保护费,并以落后的方式生产,加剧落后产能的形成。此外,针对国有煤炭企业的补贴政策虽有利于保障国有煤炭企业安全清洁生产,但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俊生  
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化解产能过剩总体方案,提出了用5年时间实现产能规模基本合理的目标。化解产能过剩,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产生的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它经常性地被政府作为重要目标加以推进,仅在2013年,就已经有国务院的一些部委出台具体文件,提出整改目标。但从实际情况看,产能过剩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出现了一边压缩一边又在扩大的问题,这导致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愈演愈烈,整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十分低下。很显然,化解产能过剩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要达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邵安菊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以及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面临近30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外需市场的低迷以及内需市场的不振,使得过度投资引发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不可避免地滑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产能过剩的"顽疾"已从部分行业蔓延至整个中国制造。因此,尽快从源头化解产能过剩这一棘手问题,已成为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的严峻现实与基本特征,对产能过剩的后果与成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去产能需从供给侧的源头治理开始,从宏观到微观多管齐下,"堵""疏"并用、升级与淘汰并举,方能取得真正实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武琪  
1.分业施策,把好产能审批关。一是对不同类型的产能过剩分业施策。对于钢铁、煤炭等绝对过剩行业,要坚决把住源头,严格执行规划,坚决淘汰落后,提高门槛,用差别水价电价、用环保标准倒逼其退出市场。对于玻璃、造船等结构性过剩行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升级,集中力量研发高端产品。二是停止审批新增产能和化解"未批先建"。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产能过剩行业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改和产能核增项目。同时,加快修订过剩产能行业的环保、节能标准。对于达到环保、节能等新技术标准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鲁保林  陆茸  
关于本轮产能过剩的特征、性质、根源与治理方案等,本文研究认为:(1)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已经由局部向整体恶化。(2)产能过剩主要是由于国内外需求急剧萎缩引致的,不能完全归因于体制性缺陷。(3)政府与市场关系失衡未能有效防范,甚至加剧了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4)从"补短板"的角度看,相当一部分过剩产能可以转化为"有效产能"。(5)治理产能过剩应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一方面增加有效供给,适应和引领需求结构转型;另一方面扩大有效需求,支撑和带动供给能力提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莫莎  周婷  
以2003—2014年中国33个工业行业为样本,研究我国工业产能过剩发展状况和FDI质量的关系。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FDI质量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的机制与过程。研究发现,产能过剩问题主要存在于采矿业和重工业部门,FDI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问题。这为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提供新思路。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民  
当前,学术界对产能过剩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经济视角和中观行业视角进行。然而,产能过剩首先是一个微观概念,通常是指某一企业能够提供的生产量大于市场对其的需求量。因此,上述研究并没有考虑影响行业产能过剩的微观因素——企业的管理与治理。文章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分解,对企业的资本引入战略、资源配置战略与产能过剩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归纳了企业产能过剩的主要财务表现,深入剖析了产能过剩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微观传导机理及其经济后果。在此基础上,针对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中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这些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高端芯片80%依靠进口。"有机无芯",是"缺芯国"。2012年中国的GDP已占世界GDP的11.6%,同时中国的能源总消耗折合为标准煤是36.2亿吨,占世界能源消耗的21.3%。生产的很多,但消耗的更多。看到类似上面的数字,就不难理解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但为什么升级增效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