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14)
- 2023(7809)
- 2022(6577)
- 2021(6005)
- 2020(5152)
- 2019(11494)
- 2018(11678)
- 2017(22135)
- 2016(12480)
- 2015(14312)
- 2014(14643)
- 2013(14395)
- 2012(13548)
- 2011(12370)
- 2010(12487)
- 2009(11694)
- 2008(11552)
- 2007(10579)
- 2006(9460)
- 2005(8603)
- 学科
- 济(50493)
- 经济(50438)
- 管理(31163)
- 业(25710)
- 方法(19828)
- 企(19346)
- 企业(19346)
- 数学(17764)
- 数学方法(17556)
- 中国(16592)
- 农(13557)
- 地方(13542)
- 学(13358)
- 制(12238)
- 财(11483)
- 银(9727)
- 银行(9695)
- 业经(9596)
- 行(9370)
- 环境(9050)
- 体(9025)
- 融(8489)
- 金融(8481)
- 农业(8358)
- 贸(8298)
- 贸易(8291)
- 地方经济(8271)
- 和(8212)
- 易(8015)
- 理论(7281)
- 机构
- 学院(183599)
- 大学(183450)
- 济(70705)
- 研究(69337)
- 经济(68929)
- 管理(63506)
- 理学(53317)
- 中国(52760)
- 理学院(52557)
- 管理学(51528)
- 管理学院(51203)
- 科学(45779)
- 京(40740)
- 所(37371)
- 财(35266)
- 农(34748)
- 研究所(34075)
- 中心(30610)
- 江(29184)
- 业大(28921)
- 农业(27625)
- 财经(27201)
- 范(26330)
- 师范(25989)
- 北京(25979)
- 院(25963)
- 经(24479)
- 州(23075)
- 技术(21827)
- 省(21545)
- 基金
- 项目(120151)
- 科学(93220)
- 研究(86273)
- 基金(84394)
- 家(75786)
- 国家(75202)
- 科学基金(61647)
- 社会(52058)
- 社会科(49223)
- 社会科学(49211)
- 省(48562)
- 基金项目(44547)
- 划(41875)
- 自然(39915)
- 教育(39153)
- 自然科(38839)
- 自然科学(38822)
- 自然科学基金(38038)
- 编号(35779)
- 资助(34050)
- 成果(29990)
- 重点(28485)
- 发(27677)
- 课题(26375)
- 部(25728)
- 创(24080)
- 计划(23902)
- 科研(23076)
- 创新(22788)
- 发展(21489)
共检索到283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劲 付保宗
我们认为,当某一行业领域产能富余超过一定限度,并导致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时,即出现了"产能过剩"。近年来,我国部分工业领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其中,"周期性"与"非周期性"产能过剩并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能过剩发生的频度相对较高。从不同行业类型看,轻工业领域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特征较为明显;而重化工业领域中的"体制性产能过剩"特征较为突出;部分新兴产业也表现出"结构性和体制性产能过剩"并存的特征。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 产能过剩 评价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有为 刘花 高国力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期全国有10余个省份提出打造30多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计划。但社会各界对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认识尚不统一,省域副中心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并不明确。省域副中心城市应具有经济优势突出、产业竞争力强、人口规模较大和交通区位优越等基本特征,分担部分中心城市功能、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基本功能。根据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目标,结合国家批复的7座省域副中心城市及各省发文明确的14座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本情况,构建一套用于评价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看,这21座城市中有3座已经具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本功能,有9座城市具备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条件,另有9座城市尚未达到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条件。为充分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其选择要根据各省及备选城市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尽可能选择处于培育期和发展期的城市重点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艳军 刘静
基于相互作用视角分析了河流与城镇体系结构形成的关联特征及空间表现。河流作为重要自然要素,与城镇体系结构的形成演变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并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数量结构来看,城镇依河流呈非均衡集中分布格局;2规模结构方面,城镇对河流依赖随规模递增而增强,且大城市分布与河流等级、区位密切相关;3职能结构方面,沿河城镇职能具有河流属性特征,且区域中心城市或综合性城市多沿河分布;4空间结构方面,河流引导沿岸城镇空间布局分异,改变中心地空间布局理论结构,且引导沿岸城镇空间体系呈现出点—轴、双核等结构模式。
关键词:
河流 城镇体系结构 关联性 空间表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雷 关卓轶 王晓红
一、学术表现评价指标分析本文研究对象指高等学校教师以论文形式呈现出的学术成果的评价,不包括专利、项目、教学等方面。在国际学术交流上,论文是共同语言,而项目、专利、教学等各方面情况,随着国家不同有很大差异,各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可同一而论,因此选择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分析评价更有代表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方东平 陈扬
本文从文化和安全的定义入手,结合建筑业的特点,讨论了建筑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分析了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在企业、项目、项目中层管理者和工人四个层面上的特征和具体表现。讨论了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施工企业安全氛围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回顾了以往的施工企业安全氛围调查实践,并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说明了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的关系。最后,讨论了企业如何进行安全文化的建设、持续提高企业安全文化。
关键词:
建筑业 安全文化 安全氛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景宏华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健全人格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主体条件,主体条件的完善和发展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基于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借助学术界人格研究成果,课标研制组凝练了健全人格核心素养。对健全人格素养进行研究,概述健全人格素养的课程目标,解读健全人格素养的内涵、表现与评价维度,能够为中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道宇
教师评价能力的内涵经历了两次大转变,即从技能的单维说转向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二维说,继而转向了知识、技能与品格并重的三维说。依据三维说,教师评价能力包括三要素:一是评价知识,可分为评价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思性知识;二是评价技能,既包括确定评价目标、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和处理评价结果等方面的本体性评价技能,又包括监控评价活动及自身评价能力的元评价技能;三是评价品格,既包括促进评价之事有效进行的科学化品格,又包括促进评价之事规范进行的伦理化品格,还包括愿将评价之事做圆满的意义化品格。教师评价能力的结构要素在评价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可分为确定评价目标、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四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洪友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对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治理理论及实践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西方国家和一些国际性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经合组织等),它是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这三对基本关系的反思中产生、并随着对这些基本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在一般意义上,国家治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束乾倩 涂庆华 谈悠
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就是要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多样化、开放性的教育服务,致力于打造一个将各类教育资源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共享体系。在"互联网+"时代,现有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模式无法解决新时代教育供需矛盾,而"互联网+"能够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个性化和规模化支撑。进而言之,"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应该将构建一个全面开放的教育体系作为其根本的价值追求,而将"互联网+"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创新要素和内生发展力是其价值定位。因此,"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特征是体系构成多样化和去中心化,资源共享是互通互联以及教育服务供给是以需求为驱动,而这些核心特征与其内涵是相互呼应的。
关键词:
“互联网+” 终身教育体系 信息技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涛 郑建明
文章探究我国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内涵、典型特征、主体理念定位及发展现状等基本问题,提出从网络设施与平台水平、资源空间精准创造、创新传播服务与推广、优质产品供给能力以及加强数字版权法制教育等五方面构建数字文化事业的治理内容与服务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曹利群
农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农业产业体系的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建设好现代农业,关键在于构筑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苗苗 陈琳
智慧教育发展方兴未艾,智慧学习服务应运而生。本研究对智慧学习服务的内涵、特征以及体系框架进行理论探讨:提出了智慧学习服务的内涵,并与数字化学习服务进行比对;探讨了智慧学习服务的特征,包括人性化交互、能力导向的评价、一站式系统化体验的教育层面特征和智能感知、个性预知、流动调整、虚实交融的技术层面特征;构建了智慧学习服务的体系框架,该体系框架包括一个依托、两种终端、三个智库、四类服务和五种身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平平 张为付
基于2008—2016年不同粮油品种的加工产能利用率的分析发现,我国粮油加工业产能过剩具有整体产能过剩与产能不断扩张并存、产能过剩与固定资产投资扩张并存、产能过剩与企业经营低效率并存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去库存"和"伞式庇佑"的双重影响、以及粮食安全等方面的负担使低效率国有粮油加工企业成为行业长期产能过剩的关键因素。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减负、提高政策性补贴的使用效率及延长粮食产业价值链等是化解行业产能过剩"顽疾"的重要路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韦朕韬 张腾 陶善信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07—2017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产出导向的DEA方法测算工业产能利用率,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绿色信贷、地方官员个人特征与工业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有效缓解工业产能过剩,绿色信贷每增长1%,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约0.22%;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绿色信贷发展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省长的学历每上升一个“台阶”,绿色信贷对工业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将平均上升约2.78%;省委书记和省长任职时间的长短对绿色信贷提升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不明显。与本地晋升的官员相比,“异地空降”的省长更能发挥绿色信贷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省长在执政期间出现违纪情况,则会抑制绿色信贷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立勋
文章对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产能过剩预警指标体系维度设计逻辑不清和行业属性特征体现不充分、预警警限确定不严谨、指标权重方法不匹配、预测模型与预测对象契合度弱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出现频率较高的产能过剩预警指标的内涵及应用进行了反思,并依据行业的不同特点构建了差异化产能过剩预警指标体系,且对使用频率较高的综合指数预警法完善及预测模型选择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工业行业 产能过剩 预警体系 再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