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39)
2023(16235)
2022(13868)
2021(12881)
2020(10898)
2019(25139)
2018(24816)
2017(48455)
2016(25910)
2015(29027)
2014(28578)
2013(28132)
2012(25563)
2011(22589)
2010(22310)
2009(20447)
2008(20070)
2007(17456)
2006(15077)
2005(13125)
作者
(71972)
(59930)
(59502)
(56573)
(38228)
(28648)
(27104)
(23577)
(22726)
(21173)
(20382)
(20106)
(18888)
(18780)
(18345)
(18210)
(17935)
(17683)
(17152)
(17082)
(14597)
(14553)
(14406)
(13836)
(13374)
(13204)
(13200)
(13120)
(11812)
(11789)
学科
(109425)
经济(109307)
(99189)
(89237)
企业(89237)
管理(88440)
方法(52770)
数学(43223)
数学方法(42687)
(34078)
(33178)
业经(32992)
中国(25323)
(24573)
财务(24502)
财务管理(24466)
农业(23263)
企业财务(23189)
(21815)
贸易(21809)
(21287)
技术(21208)
(19661)
理论(19645)
地方(19349)
(19244)
(18469)
(17928)
(17160)
环境(15915)
机构
学院(366184)
大学(362386)
管理(154296)
(150237)
经济(147340)
理学(134313)
理学院(133007)
管理学(130874)
管理学院(130211)
研究(111531)
中国(85564)
(75325)
(69012)
科学(67831)
(57455)
财经(56093)
业大(53776)
(53625)
(52564)
中心(51490)
(51205)
研究所(48746)
北京(46539)
农业(44969)
经济学(44786)
(44229)
师范(43837)
(42291)
财经大学(41853)
商学(41490)
基金
项目(252957)
科学(201212)
研究(186723)
基金(185711)
(159926)
国家(158528)
科学基金(139360)
社会(119244)
社会科(113198)
社会科学(113169)
基金项目(99022)
(98922)
自然(90809)
自然科(88783)
自然科学(88764)
自然科学基金(87193)
教育(85463)
(81744)
资助(76259)
编号(76125)
成果(59263)
(56097)
重点(55521)
(54558)
(53407)
课题(50698)
创新(50312)
国家社会(49092)
教育部(48738)
科研(48326)
期刊
(160933)
经济(160933)
研究(103547)
中国(61411)
管理(59689)
(55675)
(52555)
学报(51966)
科学(50136)
大学(40876)
学学(38809)
农业(36814)
教育(34845)
技术(34620)
业经(29033)
(28461)
金融(28461)
财经(27315)
经济研究(25010)
(23416)
问题(21478)
(20863)
技术经济(20061)
现代(17768)
科技(17260)
商业(17159)
财会(17147)
理论(16976)
(16501)
图书(16319)
共检索到520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军  
文章提出"产能—出口"假说,即产能利用率较低(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内销(出口),并由该假说推演出产能过剩企业在出口自我选择上的理论推论,之后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企业限于内部规模经济较难实现和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平均生产成本较高,加之较低的盈利能力及经营绩效又带来了较高的资金约束,较难克服出口额外成本而倾向于在国内销售;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企业由于能够有效克服产能约束和出口额外成本,故倾向于选择出口。这说明产能利用率是企业出口比较优势的一个来源,即"产能—出口"假说适用于中国企业。同时,也表明产能过剩企业限于较高的平均生产成本和资金约束,选择出口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军  
近年来部分学者指出,不论国内体制是否扭曲,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而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企业更愿意在国内销售。本文依据上述观点提出"出口-产能假说",并探讨和评析了该假说的成因、机理与局限,同时实证研究了其对于中国企业的适用性。结果发现,产能利用率较高(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内销),与"出口-产能假说"相违背,可能原因在于国内存在的内需不足、外需依赖、国企低效和体制扭曲等问题。本文还发现产能利用率是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成因之一,且自身较高的绩效水平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企业的出口选择。本文的研究首次从企业层面揭示了中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其出口决定中的作用,且研究结论为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爱贞  葛海燕  何诚颖  
根据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发现,相比于产能过剩企业,作为中国出口主力的正常企业(非产能过剩企业)的新增出口率虽然更高但出口退出率也更高,平均出口持续时间更短,使得其总的出口倾向更低;相比于非产能过剩行业的正常企业,产能过剩行业内正常企业的新增出口率更低、出口退出率更高,使得其出口持续率和出口倾向更低。那么,正常企业的出口行为受到行业产能过剩怎样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07年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验证了产能过剩的加重会显著抑制行业内正常企业的出口倾向和出口规模,利用2000—2013年间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发现该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行业产能过剩会通过融资约束和技术钳制两条途径影响正常企业出口。进一步对正常企业出口规模进行分解,发现产能过剩会导致行业内正常企业长期采取"低价跑量"的出口竞争模式。调节机制检验发现,FDI开放和金融市场化能缓解行业产能过剩对正常企业出口的抑制效应。本文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出口疲软与产能过剩并存困境的理解,并为化解产能过剩之余重视市场开放以促进出口发展提供实践支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皓  
基于微观视角考察企业出口贸易化解产能过剩的内在机理,并采取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其现实表现。研究发现,企业出口强度越大,其产能利用率越高,说明出口贸易能够起到化解产能过剩的作用。进一步的分样本考察表明,出口贸易的化解产能过剩效应显著存在于内陆欠发达地区,而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由于存在较高的外需依赖度和产能利用率以及加工贸易特征等原因,其出口贸易对产能过剩的化解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贤亮  
本文在Melitz经典理论框架基础上构建异质性厂商贸易模型,对出口如何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给定企业规模与生产率,出口参与能提高其产能利用率;给定企业规模与出口固定成本,生产率高的企业更可能参与出口,并出口到更多国外市场。进一步地,本文运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出口参与对提升中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实际效果。分析表明,出口参与能提高中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达2.310个百分点,占企业样本产能利用率标准差的22%;政府持股比例越大,企业产能利用率越低;市场竞争越强,企业产能利用率越低。本文首次在Merlitz经典理论模型框架下研究出口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对化解目前产能过剩现状有较强的政策指导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毛其淋  杨琦  
化解产能过剩是中国产业健康发展和经济高质量腾飞的重要环节。尽管有关出口贸易化解产能过剩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尚未从贸易方式转变(即出口企业从间接出口转向直接出口)的视角进行研究。本文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匹配法和倍差法深入考察了出口贸易方式转变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方式转变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渠道检验显示,出口贸易方式转变促进企业提升生产率、增加出口和提高管理效率,进而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出口贸易方式转变对进口企业、低契约密集度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企业有更强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基于行业视角的进一步研究还显示,出口贸易方式转变比例的上升能够有效促进行业市场再配置,使得落后产能企业退出市场,产能利用率更高的在位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最终促进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本研究为我国通过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困境提供了新的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春燕  黄汉民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利用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了出口工资溢价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存在着显著的工资溢价;具有较高工资水平的企业自我选择进入出口市场,进入出口市场后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工资水平。研究证实了出口工资溢价是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理解出口和工资溢价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中国经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晓娜  兰宜生  
本文采用高度细化的出口贸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产能过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的同质化水平越高,则产能过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越大。进一步分析,企业生产率越低,产能过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负面效应越大;产能过剩对本土企业和低端产品的质量抑制效应要显著高于外资企业和高端产品。因此,应对不同性质的产品和企业应采取差异化的去产能政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琪  周沂  贺灿飞  
目前集聚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研究中,集聚多是基于地理距离来刻画。本文试图将产品间的认知距离引入集聚的测度中,研究不同类型集聚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企业相关生产能力的异质性作用。本文发现,出口集聚效应和企业相关生产能力分别是企业出口多元化的外源动力和企业条件。具体来说,引入认知距离后,可以更好地区分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来源:同产品集聚和相关产品集聚均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扩展;而不相关产品集聚对企业出口扩展的影响则表现为竞争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在集聚的过程中"搭便车",集聚发挥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因企业储备的相关生产能力而异。在影响机制上,出口集聚效应通过专业劳动力共享和中间投入品共享等供给侧渠道以及目的国市场信息共享和已有出口经验等需求侧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扩展的难度和风险。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应打造技术关联紧密、上下游产业相互依托、有核心竞争力的空间集聚形态,并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航  李平  杨丹辉  
按照直观理解,出口与产能过剩成反比例关系,出口旺盛时企业将扩大产量并提高产能利用率,反之则为避免滞销而控制产量,导致产能过剩加剧。然而,这仅是出口波动对产能过剩的"销售效应"。对于一些企业不排除存在"竞争效应",即出口疲软时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国内竞争,进而为降低成本可能加大既有产能的使用负荷,反而可缓解产能过剩。本文基于2001-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检验了出口波动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发现出口波动不能显著地解释产能过剩。在中小企业或非国有资本比重越高的行业中,出口与产能过剩的负向关系越明显,"销售效应"占主导;反之,在"竞争效应"作用下,二者关系越可能为正。因此,外需冲击对不同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瑞辉  
文章采用产能利用率的虚拟变量法和内生门限法,研究了产能利用率和体制扭曲对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率对出口的影响不稳健,高产能利用率行业的出口强度低;低利率提升出口;政府补贴对高产能利用率行业的出口促进更明显;加快市场化进程减少了出口;新产品产值对高、低产能利用率行业的出口有相反的促进和减少作用;行业规模提升了出口。文章说明了体制扭曲不仅有产能过剩效应还有产能出口效应,而认清产能利用率的门限效应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制造业出口行为至关重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先锋  蒋慕超  刘有璐  吴飞飞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先锋  蒋慕超  刘有璐  吴飞飞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的正向作用。尽管从理论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相比,更能够化解企业过剩产能,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时间短、总量小,尚未对消化过剩产能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在使用多个估计方法、替换变量测度方法等分析后仍然是稳健的。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合理消化过剩产能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参考和政策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小静  刘航  
近年来,国内不少制造业部门存在严重产能利用不足。要让出口为化解产能过剩提供外部市场支撑,必须遏制要素成本优势为核心的粗放式出口,形成多元化的目标市场分布格局。据此,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相比G7国家等传统市场,向其他国家的出口更有助于缓解国内产能过剩。这是因为向非传统市场的出口主要由中方与当地合作的工程项目带动,更能体现综合成本决定的效率优势,对国内产业间投资协调和转型升级有着更明显的积极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林梅  张群群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文章分析和检验了企业生产率对我国企业零出口、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三种出口模式选择的决定作用。研究发现,在出口企业样本中有35.1%的企业完全依靠中间商出口;随着生产率提高,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减少零出口为主的模式,增加间接出口为主乃至直接出口为主的模式。进一步分阶段研究后发现,在内销和出口阶段,企业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更倾向于降低内销而增加出口;在出口阶段,企业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更倾向于降低间接出口而更多地选择直接出口模式。结果表明,中间商在我国企业出口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水平与零出口、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呈现同向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