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2)
- 2023(12478)
- 2022(10872)
- 2021(10162)
- 2020(8546)
- 2019(19686)
- 2018(19762)
- 2017(38340)
- 2016(20826)
- 2015(23534)
- 2014(23712)
- 2013(23669)
- 2012(21970)
- 2011(20235)
- 2010(20582)
- 2009(18958)
- 2008(18306)
- 2007(16082)
- 2006(14466)
- 2005(12771)
- 学科
- 济(102312)
- 经济(102216)
- 管理(59821)
- 业(53062)
- 企(44179)
- 企业(44179)
- 方法(40681)
- 数学(35146)
- 数学方法(34770)
- 地方(23234)
- 学(22687)
- 中国(22368)
- 农(21763)
- 业经(19942)
- 财(19143)
- 和(15628)
- 农业(14980)
- 环境(14965)
- 制(14883)
- 理论(14826)
- 地方经济(14466)
- 贸(14284)
- 贸易(14276)
- 易(13722)
- 融(13064)
- 金融(13062)
- 银(12537)
- 银行(12492)
- 技术(12014)
- 划(12009)
- 机构
- 大学(310704)
- 学院(306584)
- 济(127757)
- 经济(125052)
- 管理(121018)
- 研究(107606)
- 理学(104579)
- 理学院(103350)
- 管理学(101583)
- 管理学院(101021)
- 中国(80052)
- 科学(67494)
- 京(66733)
- 财(55694)
- 所(55254)
- 研究所(50625)
- 农(49793)
- 中心(47508)
- 业大(45451)
- 财经(45267)
- 江(45016)
- 北京(42392)
- 范(41490)
- 师范(41141)
- 经(41031)
- 农业(38912)
- 经济学(38842)
- 院(38484)
- 州(36569)
- 经济学院(34683)
- 基金
- 项目(208251)
- 科学(163092)
- 基金(151239)
- 研究(151115)
- 家(131970)
- 国家(130922)
- 科学基金(111641)
- 社会(94967)
- 社会科(89948)
- 社会科学(89920)
- 基金项目(80456)
- 省(80286)
- 自然(72921)
- 自然科(71082)
- 自然科学(71064)
- 自然科学基金(69789)
- 教育(68154)
- 划(67838)
- 资助(62814)
- 编号(61052)
- 成果(50059)
- 重点(46413)
- 部(45864)
- 发(44907)
- 创(42364)
- 课题(41857)
- 创新(39560)
- 科研(39492)
- 教育部(39114)
- 国家社会(38838)
- 期刊
- 济(145753)
- 经济(145753)
- 研究(93956)
- 中国(55243)
- 学报(50057)
- 科学(46248)
- 农(44725)
- 管理(44608)
- 财(40210)
- 大学(36874)
- 学学(34571)
- 教育(30715)
- 农业(30571)
- 融(28931)
- 金融(28931)
- 技术(25817)
- 经济研究(23203)
- 财经(22577)
- 业经(21293)
- 经(19257)
- 问题(18672)
- 图书(17759)
- 技术经济(16344)
- 理论(16032)
- 资源(15286)
- 业(15212)
- 实践(14533)
- 践(14533)
- 科技(14347)
- 现代(14164)
共检索到454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俊 陈信元 丁竹
作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产能过剩的治理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信贷配给的视角考察了产能过剩企业对信贷资源的挤占及其经济后果。论文研究发现,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获取显著降低了非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资金,即存在挤占效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产能过剩企业对非产能过剩企业信贷资源的挤占在政府干预越强、金融市场化程度越低地区及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表现得更明显。最后,就经济后果而言,由于产能过剩企业的低效益,其对非产能过剩企业信贷资金的挤占,降低了非产能过剩企业的经营业绩,并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阻碍。
关键词:
产能过剩 挤占效应 公司绩效 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六兵 王竹泉
以2001~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研究了信贷歧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并结合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的制度变迁,动态地检验了上述问题。结果发现,银行股份制改革前,信贷歧视使得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非国有企业逐渐拉近;改革降低了信贷歧视,使得两类企业的盈利能力又渐渐拉开。信贷歧视的降低主要表现为,改革后国企与非国企借款成本和债务期限的差异明显减小,表明股份制改革降低了银行对非国企的歧视程度,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世君
按照财务管理学中的股票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理论的观点,不引起现金流量变化的会计政策的采用与变更,理应不影响公司股票的价值和市场参与者,如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关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准则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许多事件,资本市场中的诸多案例都从不同侧面有力证实会计政策的采用与变更具有强烈的经济后果。本文从经济后果的现象入手,进而剖析经济后果形成的原因,并最终讨论了经济后果对会计准则,尤其是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洁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因素及其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发现,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为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提供了机遇,会计稳健性已成为财务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能够产生积极的治理效应,但单纯强调会计稳健性并不能改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稳健性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尚需配套的法律机制和执行机制。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晓苏 黄殿英
廓清商誉的本质,有利于最终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利用已有的企业合并的实证研究成果可以证明,各国会计准则中的"合并商誉"与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商誉相距甚远,实质上只是合并价差。会计政策应有利于、至少不能有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会计准则制定的一条重要原则。而且这一原则应该是企业并购购买法核算的真正理论基础。"合并商誉"集中了并购各方股东长期、短期利益,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遵守这一原则。
关键词:
商誉 合并商誉 企业并购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咏英
本文回顾了国外关于多元化的概念、计量及其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从财务角度看,多元化是企业在不同行业投资的行为。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为何要多元化以及多元化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后果两个方面。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都围绕这两方面展开,得出了众多的结论。
关键词:
多元化 经济后果 文献综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嵩鹰
政治关联作为当今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普遍存在的政治关联对企业的业绩、银行贷款、投资等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政治关联的相关文献梳理,对政治关联的界定、度量和相关经济后果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相关研究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政治关联 界定 度量 经济后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安灵 白艺昕 何雪峰
政治关联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存在"支持之手假说"与"掠夺之手假说"。基于"法与金融"理论,从政治关联的广泛存在性及其产生机理出发,对政治关联于公司价值的影响路径,包括融资便利性、危机救助、税收优惠、产权保护等,及其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从企业外部治理环境、所有权性质、财务行为等方面,对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政治关联 公司价值 法与金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蕴英 姚莹
本文分别考察了正向盈余管理和负向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正向盈余管理即调增当期利润额,会对企业下期经营利润增长变化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相反,负向盈余管理即调减当期利润额,会对企业下期经营利润增长变化产生显著正面影响;具有短期盈利动机的微盈公司易过度调增盈余额,这种激进行为必然会牺牲企业后期业绩。
关键词:
真实盈余管理 经济后果 经营利润增长变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白建军 李秉祥
协调股东与经理的利益冲突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代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理管理防御研究对解释企业现实经理人的财务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阐述经理管理防御兴起的理论基础上,有机梳理企业经理在外部控制权市场和在内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管理防御行为及其经济后果,从而指出未来中国经理管理防御问题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管理防御 经济后果 私人利益 代理成本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雷
财务报告是公众取得上市公司信息最主要的载体,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并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愈演愈烈的财务重述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规范和实证研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报告重述制度。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有关财务重述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关键词:
财务重述 经济后果 市场反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和明
最近,企业资金链断裂危机频现,温州部分企业主欠债逃逸,造成债权人恐慌性挤兑,民间借贷引起广泛关注。本质上,民间借贷是短期债务,短期债务融资企业需要权衡激励与再融资风险。当前民间借贷活动呈现新趋势,资金来源、借贷形式以及资金用途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文章试图厘清民间借贷风险形成、扩散机制,及其潜在经济后果,从而减轻民间借贷风险,实现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嫦 袁琳
本文以我国2004~2006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稳健性会计信息在公司再贷款业务中发挥的经济效用。研究结果表明:稳健性会计信息在公司再贷款业务中发挥着积极的治理效应,银企关系对稳健性会计信息和再贷款业务的关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吕怀立 林艳艳
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发展迅速,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主要包括流动性需求、风险管理和监管资本套利等方面;其次,重点阐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分别从资产池的分类衡量与定价、商业银行在债券市场的金融中介功能、资本监管以及金融创新等角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若干重要方向。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动机 经济后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吕怀立 林艳艳
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发展迅速,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主要包括流动性需求、风险管理和监管资本套利等方面;其次,重点阐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分别从资产池的分类衡量与定价、商业银行在债券市场的金融中介功能、资本监管以及金融创新等角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若干重要方向。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动机 经济后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