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54)
2023(5880)
2022(4538)
2021(4042)
2020(3561)
2019(7817)
2018(7733)
2017(15543)
2016(8124)
2015(8827)
2014(8711)
2013(8741)
2012(7740)
2011(6487)
2010(6809)
2009(6862)
2008(7135)
2007(6565)
2006(5734)
2005(5529)
作者
(22143)
(18567)
(18514)
(17216)
(12017)
(8668)
(8298)
(7063)
(6886)
(6792)
(6263)
(6250)
(6206)
(5759)
(5722)
(5549)
(5502)
(5380)
(5281)
(5229)
(4557)
(4551)
(4480)
(4305)
(4290)
(4144)
(4106)
(3994)
(3707)
(3499)
学科
(66340)
(64732)
企业(64732)
管理(45045)
(42272)
经济(42219)
业经(23192)
(18720)
方法(17964)
(16793)
(16782)
财务(16780)
财务管理(16775)
企业财务(15883)
技术(13858)
农业(13322)
企业经济(11711)
(11320)
数学(10987)
数学方法(10965)
(10685)
经营(10506)
技术管理(9681)
(9509)
(9380)
理论(8821)
(8450)
决策(8347)
体制(7840)
计划(7771)
机构
学院(123020)
大学(114466)
(57352)
经济(56554)
管理(56430)
理学(48157)
理学院(47858)
管理学(47575)
管理学院(47355)
研究(31338)
中国(30891)
(27651)
(22853)
财经(21883)
(21060)
(20065)
(19795)
商学(17869)
商学院(17730)
经济学(16529)
农业(16390)
经济管理(16149)
业大(15989)
科学(15956)
财经大学(15856)
中心(15623)
(15516)
经济学院(15067)
(14797)
北京(13912)
基金
项目(74350)
科学(61492)
研究(57546)
基金(56033)
(46304)
国家(45784)
科学基金(42732)
社会(39218)
社会科(37347)
社会科学(37337)
(30842)
基金项目(29968)
自然(26806)
自然科(26262)
自然科学(26257)
(25954)
自然科学基金(25887)
教育(24813)
(23183)
编号(22836)
资助(21937)
(19936)
创新(17460)
(17179)
(16482)
成果(16383)
(16314)
国家社会(16165)
(16032)
重点(15750)
期刊
(69001)
经济(69001)
研究(35665)
管理(26784)
(26367)
(20909)
中国(20649)
(17006)
金融(17006)
业经(14538)
农业(13973)
科学(13549)
技术(13285)
财经(11543)
学报(10729)
经济研究(10146)
(10007)
(9991)
技术经济(9658)
财会(9554)
大学(9485)
学学(9435)
问题(8606)
现代(7989)
商业(7559)
世界(7243)
会计(7218)
经济管理(6917)
通讯(6534)
会通(6531)
共检索到187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西顺  
本文在充分肯定和借鉴已有产能过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企业共生、信贷配给理论,从中观和微观层面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实际存在的三种产能过剩,即:大中型企业的生产资料过剩、中小及民营企业的“产能损耗”和银行的流动性过剩。研究结果表明,本轮涉及11个行业的产能过剩直接根源于过度投资和扭曲分配,间接增强于由信贷歧视所引发的企业共生系统的损害,而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则既是信贷配给导致前两者的重要起因,又是目前经济结构性过剩的货币表现。据此,本文给出了加快中小及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修复企业共生关系,以低成本、全面消除产能过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建勇  王晶晶  
以2008—2015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来衡量产能过剩程度,研究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是否通过信贷资源规模对产能过剩造成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政治关联以及政治关联程度较强的企业,产能过剩更严重;政治关联以及政治关联程度较强的企业,获取的信贷资源越多;在政治关联与产能过剩的关系中,信贷资源规模具有中介效应。同时,制度环境的改善弱化了政治关联的信贷资源配置功能以及信贷资源规模对产能过剩的影响,从而降低政治关联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钱爱民  付东  
从上市公司层面的微观视角研究产能过剩成因,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3—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信贷资源配置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在中国金融抑制的背景下,低成本的信贷资金供给对企业产能扩张形成外部激励,降低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了产能过剩的概率。政府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干预导致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严重。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集的资金也会导致企业的产能利用效率下降和产能过剩严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行业性产能过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钱爱民  付东  
从上市公司层面的微观视角研究产能过剩成因,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3—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信贷资源配置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在中国金融抑制的背景下,低成本的信贷资金供给对企业产能扩张形成外部激励,降低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了产能过剩的概率。政府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干预导致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严重。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集的资金也会导致企业的产能利用效率下降和产能过剩严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行业性产能过剩的微观基础——企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对于政府制定有效的"去产能"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子炎  
2013年10月6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在2013年11月4日召开的"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会议"上,监管机构要求金融机构研究探讨金融政策措施,支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严防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高广阔   王志伟  
基顿(1979)认为信贷配给有两种情况,第一情况是一个借款方不能在现行利率水平下借到他所愿意得到的贷款。第二种情况是同类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只有一部分可以借到而另外一部分却不能借到。 我国中小企业中存在类似第二种情况的信贷配给,大量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只有少部分可以得到满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我国只生产30%产值的国有大中企业共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创造了70%的工业附加值、提供95%以上的就业、支持80%的经济增长率的中小企业却只获得了30%的银行信贷,上海市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中小企业的配给现象,据上海市工业管理局的统计显示,上海中小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市的97%,创造产值占5...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窦炜  郝晓敏  方俊  
我国信贷规模的增长没有带来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强度和效率的明显变化,其中,由于信贷配给问题的影响,在信贷结构上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不足,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也未在缓解信贷配给问题、影响信贷资金合理配置、提高企业创新研发投资效率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上述推断,本文以我国2014-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信贷配给对企业创新活动投入(资本和劳动)和产出效率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下的差异。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企业信贷配给规模的增加、期限结构的延长,以及信贷成本的下降确实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经营活动要素投入规模的上升和产出效率的提高,其中,相比于对资本要素投入的影响,其对劳动要素投入的影响更加敏感和显著;企业创新产出效率对信贷资源配置成本的变化,要比信贷配置的规模和期限更加敏感。进一步分析表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确实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和产出效率产生了影响。以上研究的重要启示在于,金融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要同时关注信贷规模、期限和成本等对企业创新活动不同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使信贷支持更加精准、有效;而上述目标的有效实现,还需要有针对性政策影响下的机制引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冀宁  王天娇  马星  
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一直受到信贷配给的制约,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此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章通过"囚徒困境"模型和博弈树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银行和银行间以及银行和企业间博弈双方的自利行为,阐述了信贷配给是如何形成的。并从中小企业、金融组织、社会和政府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化解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晔  杨甦华  
从福利经济学角度,以Stiglitz和Weiss的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描述行政命令强制实施的配给政策对国有企业所造成的扭曲现象,指出判断国有企业数量是否合理的标准是:社会是否以最小的经济代价生产了必需的公共产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红星  张亚维  
本文将银行利润、银行利率、企业风险、企业规模作为内生系统变量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建立一个竞争性市场下综合的信贷配给模型,重点研究不同风险类型的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模型揭示,多样性的信贷合同组合可以通过贷款利率、抵押品作为甄别机制而达到斯宾塞-莫里斯分离均衡,并分析了其存在的条件与范围,阐述了模型对中国金融系统改革悖论与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现实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宁华  包群  
融资能力对企业市场存活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工业企业调研数据,本文考察了信贷融资与商业信用这两类主要外源融资渠道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生存期限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信贷资源来提升存活能力;商业信用作为非正规融资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替代性融资方案,但这一作用并未见于国有企业。本文研究表明了成熟、发达的金融体系对企业存活的关键作用,也证实了融资渠道多元化的重要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华  张彼西  李后建  
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运营的制度环境质量调查数据,旨在从实证角度探究法制环境、信贷配给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贷配给显著弱化了企业研发投资的概率和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而言,与没有遭受信贷配给的企业相比,遭受信贷配给的企业致力于研发投资活动的概率会显著降低23.42%,而法制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激发企业研发投入动机,并强化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具体而言,法制环境从平均值开始的边际改善会使得企业致力于研发投资活动的概率提高6.88%。研究还发现,随着法制环境的不断改善,信贷配给对企业研发投入行为的负面影响会逐渐弱化。上述结论意味着,现阶段改善法制环境、弱化金融机构信贷配给行为对...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天宇  
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对民营企业实行信贷配给 ,原因在于由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信贷市场上民营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风险。为了规避这种间接融资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依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对民营企业进行信贷配给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本文认为 ,只有对民营经济放松金融业的进入限制 ,才能消除针对民营企业的信贷配给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