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68)
2023(18885)
2022(16283)
2021(15282)
2020(12985)
2019(29907)
2018(29494)
2017(56660)
2016(30662)
2015(34657)
2014(34338)
2013(33913)
2012(31212)
2011(28084)
2010(28194)
2009(26395)
2008(26386)
2007(23276)
2006(20727)
2005(18831)
作者
(88155)
(73218)
(72817)
(69474)
(46734)
(34863)
(33076)
(28597)
(27792)
(26188)
(24876)
(24765)
(23387)
(23157)
(22479)
(22416)
(21781)
(21685)
(21018)
(20961)
(18210)
(17785)
(17689)
(16791)
(16344)
(16334)
(16324)
(16287)
(14711)
(14402)
学科
(125940)
经济(125760)
(106125)
管理(101979)
(92830)
企业(92830)
方法(57346)
数学(47140)
数学方法(46522)
(39708)
(38050)
业经(35172)
中国(33778)
(29062)
(26577)
财务(26499)
财务管理(26451)
农业(25740)
企业财务(25080)
(23461)
(23323)
贸易(23309)
(22717)
技术(22467)
地方(22160)
理论(22024)
(22023)
(20665)
银行(20619)
(20433)
机构
大学(439986)
学院(439655)
(179983)
管理(176735)
经济(176213)
理学(151908)
理学院(150299)
管理学(147796)
管理学院(146970)
研究(143694)
中国(112393)
(94252)
(88227)
科学(86457)
(71498)
(70915)
财经(69331)
中心(66133)
(65483)
研究所(64329)
业大(64047)
(62939)
北京(59680)
农业(55437)
(55076)
师范(54565)
经济学(53876)
(52492)
(52366)
财经大学(51420)
基金
项目(291135)
科学(229956)
研究(214687)
基金(212285)
(183918)
国家(182357)
科学基金(157853)
社会(135725)
社会科(128642)
社会科学(128609)
(112689)
基金项目(112087)
自然(102358)
自然科(99990)
自然科学(99965)
自然科学基金(98162)
教育(98047)
(94553)
编号(88113)
资助(87486)
成果(71292)
(64696)
重点(64555)
(61679)
(61395)
课题(59463)
创新(57154)
国家社会(55831)
(55731)
教育部(55678)
期刊
(201635)
经济(201635)
研究(132493)
中国(84369)
(70765)
管理(69547)
学报(65422)
(64874)
科学(61476)
大学(50850)
学学(47688)
教育(45183)
农业(44729)
(41003)
金融(41003)
技术(39736)
财经(34295)
业经(34145)
经济研究(31459)
(29358)
问题(26592)
(24811)
技术经济(22700)
图书(22177)
理论(22063)
(21386)
现代(20920)
科技(20156)
商业(19912)
统计(19867)
共检索到661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飞龙  
成本函数法是测算产能利用率使用较多的方法,包括将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产出以及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切点产出作为潜在产出标准。运用1996—2015年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和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制造业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分别得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标准以及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切点标准。结果表明,成本函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之间具有可比性,根据两种潜在产出标准得到的产能利用率的相关系数达0.981;成本函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的产能利用率相关系数达0.868;我国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尚有发挥空间;运用产能利用率动态标准判定产能过剩的结论与现实更符合,能够揭示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的严重产能过剩问题;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在1996—2007年间表现出顺经济周期特征,而2008年后在政府刺激政策下表现出逆经济周期的特征。2008年的政府刺激政策起到了延缓产能过剩爆发的作用,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国高  
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的问题,利用环境规制政策倒逼企业调整生产投资来促进产能利用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忽视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产能利用率的传导机制及异质性影响,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对策。文章主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具体传导机制,深入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的异质性影响,并对其传导机制的异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通过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两个渠道发挥作用,环境规制更多是通过淘汰不满足环境标准的产能来提高产能利用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国高  
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的问题,利用环境规制政策倒逼企业调整生产投资来促进产能利用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忽视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产能利用率的传导机制及异质性影响,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对策。文章主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具体传导机制,深入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的异质性影响,并对其传导机制的异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通过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两个渠道发挥作用,环境规制更多是通过淘汰不满足环境标准的产能来提高产能利用率,而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来提升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有限;国有企业和小企业比重的增加将会减弱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私营企业和大中企业比重的提高则会促进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的积极影响。环境规制对偏重度污染行业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环境规制的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在上述不同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污染强度下的作用程度也各异。研究结论对如何利用环保硬约束监督管理手段来化解产能过剩,以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减少无效、低端供给和推动创新发展战略等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葛鹏飞  黄秀路  王泽润  
基于2001—2015年分省分行业的3060个样本,运用DSBM模型考察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在样本时间内为74. 17%,整体上不存在产能过剩;东、中、西部分别为76. 40%、63. 53%、66. 44%,东部无产能过剩,中部和西部产能过剩严重;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时间演变与宏观经济走势相吻合,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东部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严重,中西部则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下降明显。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整体差距主要源于各子行业间的差异,其本质是地区过剩与行业过剩的交叉结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品  李超超  杨君  
本文利用成本函数法测度了2001-2013年中国28个制造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然后使用GMM和LSDV方法分析了外部需求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2008年以后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外部需求的增加可以提高过剩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但对非过剩行业来说,外部需求的增加并不能带来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垄断因素并没有降低产能利用率;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产权、信息不对称和预算软约束对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起到消极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毛其淋   谢汇丰  
能否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新发展格局下探究如何提升产能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服务业外资参股的政策调整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考察了服务业开放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传导途径。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生产率、促进出口扩张和减少非效率投资途径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服务业开放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对于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高行业资本密集度企业和低融资约束企业而言更大。此外,本文还考察了服务业开放对企业贸易模式和贸易方式转变的影响,发现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推动出口企业从间接出口模式向直接出口模式转变,以及从非一般贸易(纯加工贸易、混合贸易)方式向一般贸易方式转变,并通过贸易模式和贸易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本文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变化驱动因素的理解,为我国通过服务业市场开放化解产能过剩困境提供可行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传均  单梦霖  
文章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对比了行业和地区差异,探讨了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4—2015年中国机械制造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6.6%,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细分行业和不同省份的产能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地区总产值增速、政府预算支出、对外开放程度和资产周转速度与机械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正相关;资本密集度、政府预算收入、非国企从业人员比重、出口强度和信贷约束与机械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负相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俊杰  
产业政策是导致我国转型时期产能过剩产生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中国1999-2011年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对产能利用率的效应显著为负,不同政策工具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并不相同:(1)税负降低会带来产能利用率的下降,两者显著正相关;(2)贸易保护与产能利用率的关系显著为正,贸易保护程度的增强在短期内会提高产能利用率;(3)创新补贴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显著为负,政府补贴对创新效率具有负作用。进一步地,小企业、国有企业和行业低技术的比重越高,产业政策就越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化解和防止产能过剩,我国的产业政策亟需转向竞争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叶  
文章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动态松弛变量模型(DSBM模型)估计了我国制造业企业2007—2016年间的产能利用率,并从行业、地区、规模与所有制层面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呈现"W"型变化轨迹,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9.9%。分行业看,不少重工业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分规模看,大型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更为严重;分地区看,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均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产能过剩最严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晶晶  贺正楚  凌四立  谢磊  陈亮  
通过企业微观方面、行业中观方面和国家宏观方面三个维度,分析产能过剩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把制造业细分为制造业(全样本)、轻工业类型制造业(分样本)、重工业类型制造业(分样本),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地区),在此划分的基础上,就产能利用率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以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模型对产能利用率影响产业升级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就全国范围而言,产能利用率的变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就不同类型的制造业而言,产能利用率对轻工业类型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大于重工业类型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就不同区域而言,东部地区主要依赖于重工业类型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以促进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轻工业类型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以促进产业升级。东部地区的当务之急是促进产业升级,而中西部地区则是化解产能过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芳  夏湾  
通过制造业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价值链三个方面分析产能过剩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并把制造业分为轻工业类型和重工业类型。2001—2015年制造业27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提高产能利用率和销售利润率均能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企业亏损面和库存的增加均不利于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这种影响不显著。轻工业更依赖于提高产能利用率来增加产值、促进产业结构变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重工业则更着重于企业亏损面扩大从而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销售利润率来影响产业升级。根据实证结果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提出政府规制,希望通过化解产能过剩来促进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巍  李何  王文成  
本文采用1997~2006年我国工业制造业28个行业的有关数据,在使用成本函数法测度产能利用率的基础上,应用面板数据的协整理论对产能利用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产能利用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二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产能利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强度对于各行业来说存在着显著差异性。同时,部分行业产能利用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呈现正相关性的结果也说明,由于厂商对未来需求波动的预期和现实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致使产能利用的调整滞后于需求的变化,进而导致投资"潮涌现象"的发生。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蕾  
本文采用面板协整的方法测度了1980~2013年中国36个二位数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测度结果表明:其一,我国工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与经济周期具有一致性;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工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下滑21%,政府治理尚未见成效。其二,我国的工业产能利用率与投资率长期表现出"同升同降"的协同性;2008年之后,政府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导致二者出现背离。其三,当前我国工业行业之间的产能利用率差异明显,产能过剩并不是全面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本文研究有助于区分我国当前产能过剩中的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对理解市场和政府在治理产能过剩中的作用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焱林  温湖炜  
准确衡量和判断真实的产能过剩程度及其成因是科学化解产能过剩的前提。本文利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1980—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考察产能过剩的成因。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表现为一般性、局部性和周期性;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呈现出复杂性、全局性甚至长期性特征,并且有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的趋势。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推动制造业产能过剩,而研发创新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的机制尚未奏效,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治理出现"久治不愈"现象。矫正体制性扭曲、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焱林  温湖炜  
准确衡量和判断真实的产能过剩程度及其成因是科学化解产能过剩的前提。本文利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1980—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考察产能过剩的成因。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表现为一般性、局部性和周期性;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呈现出复杂性、全局性甚至长期性特征,并且有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的趋势。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推动制造业产能过剩,而研发创新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的机制尚未奏效,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治理出现"久治不愈"现象。矫正体制性扭曲、刺激企业供给创新和激发企业有效投资,是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