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2)
- 2023(5530)
- 2022(4981)
- 2021(4604)
- 2020(4271)
- 2019(9925)
- 2018(9739)
- 2017(18572)
- 2016(10716)
- 2015(12317)
- 2014(12651)
- 2013(12835)
- 2012(12277)
- 2011(11324)
- 2010(11424)
- 2009(10809)
- 2008(10985)
- 2007(10281)
- 2006(8590)
- 2005(7768)
- 学科
- 济(45173)
- 经济(45137)
- 业(25151)
- 管理(25111)
- 方法(22966)
- 数学(20455)
- 数学方法(20289)
- 企(19278)
- 企业(19278)
- 学(17157)
- 农(12238)
- 财(10856)
- 中国(10466)
- 贸(8428)
- 贸易(8426)
- 地方(8337)
- 易(8156)
- 农业(8032)
- 业经(7598)
- 制(7327)
- 和(7139)
- 理论(6965)
- 务(6563)
- 财务(6549)
- 财务管理(6527)
- 银(6131)
- 企业财务(6129)
- 银行(6085)
- 环境(6042)
- 融(5849)
- 机构
- 大学(167159)
- 学院(164255)
- 济(62895)
- 经济(61456)
- 研究(59743)
- 管理(56153)
- 理学(48178)
- 理学院(47506)
- 管理学(46463)
- 管理学院(46162)
- 中国(42574)
- 科学(42522)
- 农(40788)
- 京(35475)
- 所(33392)
- 农业(32955)
- 业大(31691)
- 研究所(30878)
- 财(27978)
- 中心(27165)
- 江(25693)
- 财经(22477)
- 北京(21890)
- 范(21768)
- 农业大学(21705)
- 师范(21396)
- 院(20513)
- 经(20242)
- 经济学(20181)
- 州(19913)
- 基金
- 项目(109260)
- 科学(81959)
- 基金(76650)
- 研究(72875)
- 家(69340)
- 国家(68812)
- 科学基金(55636)
- 省(44446)
- 社会(42787)
- 基金项目(40593)
- 社会科(40308)
- 社会科学(40291)
- 自然(38399)
- 划(37818)
- 自然科(37374)
- 自然科学(37349)
- 自然科学基金(36671)
- 教育(34358)
- 资助(32335)
- 编号(29537)
- 重点(25781)
- 成果(24890)
- 发(23903)
- 部(23733)
- 计划(23417)
- 创(22048)
- 科研(21976)
- 科技(21673)
- 课题(20980)
- 创新(20787)
共检索到236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项燕华 覃美玲 李宜海 何秀苗
【目的】对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部分鱼类、虾类和蟹类的体内和体表产胞外多糖(EPS)细菌进行分离及生物学活性分析,为该海域近海海洋动物共附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采集到的部分鱼类、虾类和蟹类体内和体表共附生海洋细菌为研究对象,用黏液比色法进行初筛后,再用醇沉法和Sevage法提取、纯化细菌所产EPS,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筛选出产EPS的海洋共附生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对细菌种属进行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及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抗病毒能力初步评估代表菌株EPS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共分离到37株产EPS的共附生海洋细菌,基于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分别属于3纲4目6科6属10种,其中优势菌是芽孢杆菌属,占代表菌株42.86%,其次是普罗威登斯菌属(25.00%)和弧菌属(21.43%);EPS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菌株之间产糖量具有明显差异;DPPH清除率测定结果显示,代表菌株所产的EPS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且不同属菌株之间、同属不同种菌株之间DPPH清除率差异明显;优势芽孢杆菌的代表菌株所产EPS具有抑制IBDV在鸡胚上复制的能力。【结论】广西北部湾近海海域内的海洋动物共附生微生物中产EPS细菌存在种属多样性,所产EPS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能为广西北部湾近海海洋动物共附生细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志静 陈锡时 韩士杰 刘灵芝
从大连金州区海湾养虾池底分离获得光合细菌Rx菌株的初筛菌株,并对其纯培养物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DNA中G+C摩尔百分比等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Rx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为(0.5~0.7)μm×(1.0~1.2)μm,单极生鞭毛,光合内膜为泡囊状,繁殖方式为二分分裂生殖;Rx菌株的纯培养物含细菌叶绿素a和球状素型类胡萝卜素,光照厌氧和黑暗好氧条件均能生长;Rx菌株生长盐度为5~100g/kg,生长pH为5.8~8.4;Rx菌株不能利用硫化物为电子供体,其生长受高浓度硫化物的抑制;能利用谷氨酸而不能利用柠檬酸钠、酒石酸为有机碳源或电子供体;盐酸硫胺素(t)、生物素(...
关键词:
海洋光合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晓玲 陆亚男 樊成奇 马丽艳 蒋平 俞勇 黄洪亮 陈雪忠 杨桥
从采集自南极FAO 48.1海域海水样品中分离纯化到一株产吡咯喹啉醌(PQQ)海洋细菌,对其进行了细菌分类学鉴定、摇瓶培养发酵、发酵产物提取及HPLC定量分析,并对纯化的PQQ进行了针对一氧化氮(NO)抑制活性及羟自由基(.OH)清除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内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综合多个分类学指标的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属于副球菌属,命名为Paracoccus sp.PQ-08。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PQQ可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ECV-304)模式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
关键词:
南极洲 海洋细菌 分离 鉴定 生物活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凤英 谢荔岩 连玲丽 林奇英
从福建霞浦海域分离、筛选到6株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体外钝化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9和10的抑制率较高,分别达95.26%和92.18%.进一步测定2株菌对TMV的抑制增殖活性,结果表明,菌株9和10可明显抑制TMV的增殖,其抑制率分别为36.29%和35.08%.通过对2株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的分析,将菌株9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菌株10鉴定为水生海洋芽孢杆菌.
关键词:
海洋细菌 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分离鉴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放明 龚淑俐 赵荣 杨伟丽
冠突散囊菌液体深层发酵滤液经浓缩,醇析,透析冻干得多糖粗品.粗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得到4种多糖.将含量最高的多糖ECP-A经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得到纯化的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ECP-A1和ECP-A2),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鉴定该多糖,紫外光谱分析未见蛋白质(280 nm)与核酸(260 nm)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揭示ECP-A1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表明ECP-A1和ECP-A2为单一均匀组分的多糖.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胞外多糖 分离 纯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晶 常世民 闫训友 张琨 朱柳杨
本文研究了阿魏侧耳液体发酵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液体深层发酵和乙醇萃取法制备阿魏侧耳胞外多糖,小鼠经灌胃给药,采用血液分析仪、体外孵育等方法,测定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免疫器官指数;利用显微观察、细胞计数和纸片琼脂法等研究阿魏侧耳胞外多糖对肿瘤细胞、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灌胃100和200 mg/kg的阿魏侧耳胞外多糖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液白细胞数量(P<0.05)、增加免疫器官指数(P<0.05)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文姣 冯武 黄文 边银丙 陈加平 申莉莉
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BYB-08液体发酵液中提取胞外多糖并纯化,测定蛹虫草胞外多糖粗品(exopolysaccharides,EPS)和纯化品(EPS-1)清除DPPH、·OH、O2-·以及螯合Fe2+的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EPS和EPS-1对DPPH、·OH、O2-·都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以及螯合Fe2+的能力和总还原能力,且其抗氧化效果与多糖质量浓度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当多糖质量浓度为10mg/mL时,EPS和EPS-1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6.07%、95.51%,对·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4.00%、68.39%,对O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洪利 胡江春 王书锦
从南海红树林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o)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拮抗杉木致害菌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SF2(Fusarium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活性的海洋细菌3728菌株,对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细菌3728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100%,在系统进化树中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AJ276351)处于同一分支上,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关键词:
杉木 木榄 16S rRNA 海洋细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燕妮 李平兰 孙成虎 周伟
研究了本组纯化的戊糖乳杆菌31-1菌株所产细菌素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敏感菌株的抑菌作用,发现该细菌素在80℃热处理15 min后活性基本不变,121℃处理15 min仍保持一定活性;在pH 2~8范围内37℃处理4 h保持稳定,当pH≥9时活性逐渐降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均可使该细菌素完全失活;α-淀粉酶可使其部分失活;酸性蛋白酶、溶菌酶不能使其失活。该细菌素抑菌效果明显,在3~5h内可减少敏感菌细胞数102~103个。测定了其抑菌谱,该细菌素可抑制乳杆菌属、链球菌属、片球菌属中的大部分菌株,还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芽孢杆菌中的部分菌株。该细菌素...
关键词:
戊糖乳杆菌 细菌素 理化特性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志鸿 牟海津
利用不同血清型的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菌株液体发酵,制备胞外多糖,并采用气相色谱和化学分析方法分析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菌株K26产胞外多糖的能力最高,培养48h和72h的产量分别为3.11mg/ml和3.89mg/ml;各实验菌株的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包括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
关键词:
克雷伯氏菌 血清型 胞外多糖 组成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蕾 赵春燕 祁丹 孙军德
以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硅酸盐细菌)为材料,经液体发酵培养后,通过碱提醇沉法得到胞外多糖粗提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该粗提物不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经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纯品。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鉴定,其为均一组分不含有其他多糖;化学法分析表明,多糖纯品含有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不含有硫酸根。
关键词:
硅酸盐细菌 胞外多糖 鉴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玉莹 常耀光 申晶晶 陈广宁 李羚 薛长湖
紫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红藻,我国的紫菜产量高而产值较低。紫菜多糖是紫菜的主要组成部分,紫菜多糖及其降解产物被证实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是实现紫菜高值化开发及利用的重要途径。为挖掘紫菜多糖的工具酶并验证其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对海洋细菌Wenyingzhuangia fucanilytica CZ1127T基因组中潜在的紫菜多糖酶编码序列por16B进行了异源表达、性质研究及应用探究。生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蛋白Por16B_Wf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C,最适反应pH值为7.0,且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及pH稳定性。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糖生物信息学的糖组学策略,明确了Por16B_Wf各个亚位点的作用方式。进一步将Por16B_Wf应用至紫菜多糖-蛋白复合酶解,与单纯蛋白酶酶解工艺相比,所得酶解液黏度低且紫菜转化率高。本研究为紫菜多糖的降解提供了生化性质及作用方式清晰的工具酶,并首次实现了紫菜的多糖-蛋白复合酶解,为紫菜的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世敏 吴迪宗 旭日花 李平兰
在嗜热链球菌单菌发酵剂或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剂2种常规发酵剂的基础上添加产胞外多糖(EPS)副干酪乳杆菌HCT共同发酵,研究HCT对酸乳理化、质构以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HCT的对照相比,在混合发酵剂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HCT菌株,凝乳时间可缩短0.5h,酸乳成品的硬度和黏着性分别提高了0.23N和3.81N;而在单菌发酵剂中添加则产酸较慢,延长发酵时间,酸乳成品的硬度和黏着性分别降低0.12N和1.0N,但内聚性增加了0.15。此外,在2种发酵剂中添加HCT均能显著提高酸乳成品的黏度,具有一定的抗剪切破坏作用,同时赋予酸乳良好的色泽、口感和组织状态,对持水力的影...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胞外多糖 酸乳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丹钊 黄为一
葡糖杆菌属菌株JS1(Gluconobactersp.)所产胞外多糖(EPS)经乙醇沉淀、Sevage法脱蛋白、透析、冷冻干燥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后得到精制多糖。该多糖呈现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0.2g·L-1的添加量就可显著抑制饱和脂质的氧化,至第9天抑制率可达93.7%,效果优于柠檬酸对照处理(87.7%);对·OH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效果与维生素C对照相当,1.0g·L-1的添加量对·OH的清除率可达87.12%。通过柱层析法对精制多糖进一步分离得到P1、P2两个单一组分,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其纯度。通过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定,P1由阿拉伯糖、木糖和半乳糖组成,三者的含量比为1.8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刚 董雨豪 黄昊 孙千惠 刘永杰
[目的]本文旨在分离一株针对耐多药肠炎沙门菌且宿主谱广泛的烈性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山东烟台某鸭场采集58份粪便样品,以鸭源肠炎沙门菌sdc-11为宿主分离噬菌体,并对噬菌体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温度和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等生物学特性分析,测试其对73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裂解谱,以及对sdc-11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和对成熟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最后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 分离获得1株长尾噬菌体,命名为Salmonella phage YT 90。该噬菌体在30~60℃和pH 4~10的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殖能力,最佳感染比是10~(-8),潜伏期10 min,裂解期80 min,裂解量为278;可裂解76.7%(14/21)肠炎沙门菌、66.67%(28/42)鼠伤寒沙门菌和75%(3/4)鸡白痢沙门菌;在96孔细胞板上,YT90具有抑制sdc-11生物被膜形成的潜力,并能有效清除成熟生物被膜;全基因组测序发现,YT90的基因组全长121 240 bp,不含已知的毒力因子和耐药相关基因,不编码整合酶;基于末端酶大亚基构建的进化树表明,YT90与沙门菌噬菌体GRNsp50关系最近,属于根西病毒亚科(Guernseyvirinae)新泽西病毒属(Jerseyvirus)。[结论]从鸭场粪便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烈性噬菌体YT90,可裂解多种血清型沙门菌,耐受性强、潜伏期短、裂解量大,在防治沙门菌感染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关键词:
沙门菌 噬菌体 生物被膜 生物学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