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3)
2023(14356)
2022(12168)
2021(11405)
2020(9621)
2019(21565)
2018(21469)
2017(39966)
2016(21585)
2015(24370)
2014(23938)
2013(22742)
2012(20472)
2011(18211)
2010(17997)
2009(16251)
2008(15537)
2007(13895)
2006(11757)
2005(10342)
作者
(57337)
(47680)
(47323)
(45109)
(30157)
(22832)
(21680)
(18563)
(18251)
(17085)
(16277)
(15891)
(15242)
(14768)
(14759)
(14580)
(14194)
(14170)
(13731)
(13621)
(11895)
(11483)
(11329)
(11060)
(10807)
(10634)
(10492)
(10433)
(9560)
(9550)
学科
(76960)
经济(76866)
管理(68919)
(64150)
(55091)
企业(55091)
方法(33813)
数学(28924)
数学方法(28449)
中国(23467)
(22497)
(22413)
技术(19372)
(18864)
业经(18820)
地方(16780)
理论(15572)
(15152)
(14906)
银行(14879)
农业(14463)
(14177)
(13971)
财务(13906)
财务管理(13863)
(13549)
贸易(13536)
(13250)
金融(13243)
(13136)
机构
学院(283033)
大学(280261)
管理(113501)
(110892)
经济(108341)
理学(96982)
理学院(96020)
管理学(94311)
管理学院(93747)
研究(87240)
中国(69107)
(57918)
(54035)
科学(51953)
(45599)
中心(43645)
(41946)
财经(41867)
(41095)
业大(39524)
(37919)
(37134)
研究所(36759)
师范(36710)
(36013)
北京(35522)
技术(33217)
经济学(33184)
(32862)
农业(32312)
基金
项目(192803)
科学(153709)
研究(145977)
基金(138680)
(119269)
国家(118222)
科学基金(104011)
社会(92567)
社会科(87705)
社会科学(87691)
(78634)
基金项目(72954)
教育(69104)
自然(66099)
自然科(64701)
自然科学(64684)
(64514)
自然科学基金(63550)
编号(60369)
资助(55202)
成果(48469)
(45283)
重点(42879)
课题(42231)
(41839)
创新(41512)
(41508)
国家社会(38020)
项目编号(37743)
(37082)
期刊
(122907)
经济(122907)
研究(82670)
中国(64272)
管理(45138)
(44514)
教育(40921)
学报(40249)
(37729)
科学(36976)
大学(31986)
技术(30198)
学学(29414)
(27703)
金融(27703)
农业(25029)
业经(21967)
财经(20182)
经济研究(18847)
(17482)
图书(17364)
问题(15545)
科技(15061)
技术经济(14183)
(13442)
论坛(13442)
(13409)
(13408)
理论(13352)
财会(13275)
共检索到431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喜  毕亚雷  
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和公共研发体系在应对当前国际竞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暴露出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创新链过度分工问题,使各创新主体脱节。定位于工业研究院的新型科研机构,在创新组织和成果转化中正在逐渐显露出独特的优势,成为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重要突破口。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科学技术为枢纽、以产业协同为触媒的"渡船模式",通过协同创新克服科研与产业之间的缺失环节,成为贯通创新链、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有效路径之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旭  
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体系的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类主体定位布局是否清晰合理。国家科研机构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于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有重大影响。因此,优化科研机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更好承担国家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科研机构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承担国家科技任务是国家科研机构立足的根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无线电所、半导体所等科研机构就是为了发展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半导体和计算技术等新中国急需而空白的学科领域紧急建立的。当前,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有很多短板和空白需要弥补。国家科研机构应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着眼于大学、企业所不能或不愿,加强对前沿领域、科技短板领域以及部分冷门领域的布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亮雯  李炳超  
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科研机构创新过程特征,在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协同创新思想和要素,构建一套更系统、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广东20家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这套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真实情况,为科研绩效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评估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帮兴   杜宝贵  
优化科技资源和创新环境既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未来一段时期内落实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的工作主线。结合资源基础理论,以全球87个国家为案例,运用多周期fs QCA方法,实证检验科技资源和创新环境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组态模式。结果发现:(1)科技资源或创新环境任何单一配置均无法有效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长,两者匹配协同是促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条件;(2)存在4种促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资源与创新环境协同配置模式:“科技人力、财力资源+创新市场环境”融合驱动型、“科技信息资源+创新合作环境”双轮驱动型、“科技人力资源+创新市场、创新合作环境”融合驱动型以及“科技财力、物力资源+创新吸收环境”融合驱动型;(3)科技资源配置组态具有显著全球地域差异性特征和地理集聚特性,部分组态之间具有明显的路径排他性、组态演化趋势及条件组合等效替代。从科技资源与创新环境协同配置视角打开导向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质量发展的“黑箱”,明确驱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变化的主要因素和组态模式,为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骆秋琴  
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推动下,学校乃至学科边际日渐淡化,而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的功能作用日益突出。基于此,文章针对现实中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分离的问题,试通过"系所"协同、"师生"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的多元创新构建和完善教学与科研协同创新的相关体制机制,以确保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国屏  林菲  
深圳在三十年间从"科技沙漠"到"创新绿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它们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的"三发联动"理念,采取"科技+产业+资本"的"三位体"乃至"科技+产业+资本+教育"的"四位体"模式,以"国有新制"或"民办公助"方式运营,是创业型科研机构;对于克服科技研发中的"市场失灵"、"组织失灵"、乃至"系统失灵"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范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初汉芳  张可  孟佳  
众创空间的发展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开展众创空间的建设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知识创造与传播的需要。众创空间作为一个生态体,需要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协同共生,只有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高校众创空间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以河北地质大学创业生态公园为例,详细介绍了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和运行模式,提出了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资源协同创新的生态体。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姗姗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和文化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高校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为了迎接全球化进程中要求的经济、效率、效能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十年以来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系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科研绩效评价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科研发展和教师科研水平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研究》作为理论参考素材,详细了解教学研究人员绩效考评,进一步分析基于协调平台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现状,并基于协同平台探索如何推动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孟杰  
科研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与重要途径。科研育人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提升教师学术能力,而且能反哺教学活动。新媒体专业科研育人也存在着认识性区隔、制度化约束等问题,应以科研理想教育铸魂,健全科研育人管理机制,以科学精神教育奠基,树立科研育人支撑体系,以高尚道德教育固本,建构科研育人保障体系。提升顶层设计,厚植传统优秀文化,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大学教科研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安富  
实习基地的建设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应与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一致。把实习基地建设成为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也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在真实的工程训练背景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要以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加强学研产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汪霞   周凝   朱林   牛淑锋   马艳   李爱民  
基于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析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的真实内涵,以“扬子江菁英计划”为例,研究其通过跨越边界创新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新模式以“宽基础、重交叉、强应用、拓格局”四位一体为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与创新型企业家为目标,以“三高”“三有”“三在”为人才培养原则,以跨越组织边界促进“政产学研用”相互渗透和深度互动为主线,以提升研究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抓手,构建了“双选择、双导师、双课程、双身份、双考核、双资助”的“六双”协同培养模式,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案例和经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妍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举世瞩目的体制改革。在这次体制改革进程中,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些省级政府在省会以外的地级市新建了一批本科院校。这类学校普遍存在办本科院校历史不长、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社会声誉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安徽省13所新建本科院校在省教育厅的引导与支持下,实施全方位合作办学,创建了"安徽(部分)高校联盟"。联盟内高校实行"教师互聘、学生互派、学分互认、相互开放实验室、图书资源共享"等,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同层次、同类型、同区域的高等学校组建发展联盟、实施合作办学,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嘉明  杨流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国家监督系统焕发新的生机。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作为国家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以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特点入手,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全面分析国家审计及国家监察分别与腐败治理的相关关系,并以腐败治理为核心,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和结果层面三个层面探求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的耦合路径,使两者通过有效耦合路径将监督协同效应发挥到极致,进而保证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地履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晨   王戈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和“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充分发挥人才效能,使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议题。新型研发机构是科研机构的创新模式,是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重要尝试。以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的七所新型研发机构为例,从价值链视角对新型研发机构内部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出新型研发机构实践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动态协同模式。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给出具体指导建议,为人才链支撑双链融合的过程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实践三链融合给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卫国  欧晨  刘勇军  
依据科研机构的基本特征,首先从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及创新社会效应4个维度进行分析,选取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然后,建立一个对数模糊优先规划-模糊层次分析(LFPP-FAHP)的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改进传统方法求解模糊判断矩阵的不足,而且还考虑更加贴近实际的多时段加权评价对结果的影响。最后,以广东省21个地市的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开展模型的应用研究,给出提升广东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