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29)
- 2023(4503)
- 2022(3836)
- 2021(3716)
- 2020(3054)
- 2019(7058)
- 2018(6926)
- 2017(13914)
- 2016(7808)
- 2015(8547)
- 2014(8670)
- 2013(8380)
- 2012(8088)
- 2011(7490)
- 2010(7932)
- 2009(7541)
- 2008(7620)
- 2007(6946)
- 2006(6467)
- 2005(5900)
- 学科
- 济(27340)
- 经济(27306)
- 管理(21988)
- 业(21498)
- 企(16936)
- 企业(16936)
- 方法(10244)
- 农(9987)
- 财(8843)
- 数学(8837)
- 数学方法(8634)
- 中国(8013)
- 策(7865)
- 贸(7098)
- 贸易(7096)
- 制(7021)
- 易(6929)
- 学(6616)
- 银(6502)
- 银行(6489)
- 农业(6370)
- 行(6202)
- 业经(6018)
- 融(5988)
- 金融(5987)
- 及其(5930)
- 地方(5715)
- 政策(5373)
- 务(4933)
- 税(4921)
- 机构
- 学院(112154)
- 大学(111702)
- 济(46929)
- 经济(45816)
- 管理(41866)
- 研究(41181)
- 理学(35248)
- 理学院(34822)
- 中国(34423)
- 管理学(34160)
- 管理学院(33945)
- 财(24439)
- 科学(24429)
- 京(23836)
- 所(21412)
- 农(20702)
- 中心(19479)
- 江(19323)
- 研究所(19275)
- 财经(18324)
- 经(16587)
- 农业(16114)
- 范(15785)
- 师范(15651)
- 业大(15435)
- 北京(15164)
- 州(14953)
- 院(14748)
- 经济学(14051)
- 银(13873)
- 基金
- 项目(69232)
- 科学(54990)
- 研究(52129)
- 基金(50496)
- 家(43742)
- 国家(43362)
- 科学基金(36702)
- 社会(32219)
- 社会科(30505)
- 社会科学(30498)
- 省(26418)
- 基金项目(25599)
- 教育(24196)
- 自然(23779)
- 自然科(23230)
- 自然科学(23220)
- 划(23000)
- 自然科学基金(22819)
- 编号(21677)
- 资助(21641)
- 成果(19432)
- 部(15915)
- 重点(15822)
- 课题(15635)
- 发(15255)
- 创(14159)
- 性(14073)
- 教育部(13557)
- 创新(13263)
- 策(13092)
共检索到180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锡宽 王智辉 王占山
一、产生非正常贷款原因原因之一:银行、信用社信贷人员(包括决策者)业务素质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乡镇企业而言,由于承包体制的输入,一些企业的承包者缺乏债务观念,信用观念,对市场供求状况信息不灵,没有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银华
不良贷款有其内因和外因 ,银行要解决不良贷款问题 ,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加强其自身的制度建设 ,另一方面改善造成不良贷款的环境。
关键词:
银行不良贷款 企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美柱 余国平 陈文龙
一个亟待冲破的“怪圈”清收非正常贷款“攻坚战”的成绩毋容置疑;银行在资金营运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无须回避。目前,不少银行和信用社在资金营运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一个“怪圈”在循环,这就是:高规模(高投入)——低效益(低收回)。一方面花九牛二虎之力去清收,另一方面非正常贷款的“雪球”还在继续滚动。以浙江省某县农行和信用社为例,去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德
一、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宏观经济环境、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金融机构经营方式、金融监管体制等几个方面。1宏观经济环境1978年改革以来,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明确,主要放在增长速度上,仍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鸿
现行的考核清收非正常贷款工作成效的方法,一般是将非正常贷款占用率、“两呆”贷款占用率和“两呆”贷款绝对额三个指标结合起来进行考核,上级行对基层行下达清收任务时,也往往是要求两个占用率各下降或只能上升多少个百分点(考核期期末数比期初数)、“两呆”贷款绝对额下降或只能上升多少(考核期期末数比期初数)。但是,我们知道,上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彭伟
所谓非正常撤资,即外商在未经过法定撤资程序,承担相应法律义务基础上就撤出中国境内,相关媒体报道称之为"外资逃逸"。由于外商企业的非正常撤资倒闭,会造成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当地产业链条的断裂,其留下的不良债务、贷款及拖欠的工人工资急需处理,严重的会导致一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汪振伟
“正常贷款”并不“正常”□汪振伟近来,人民银行围绕“风险防范”这一主题,加强了对贷款质量的监控,其主要内容是监测“不良贷款”的变动状况。但是,我们在近期开展的贷款质量调查中,发现在帐面反映的“正常贷款”中含有较多的“非正常贷款”。以某县农村信用社为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吕途 杨贺男
高校贷款是高校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贷款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但由于政府、高校和银行的各种主客观原因,使高校贷款又带有极大的风险性。对此,惟有政府、银行、高校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防控可能或已经引起的贷款风险,从而使高等教育沿着良性的轨道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贷款风险 原因 防范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曹保国 夏国清
外商投资企业贷款包括:中外合资企业贷款、中外合作企业贷款、外商独资企业贷款以及为中方企业提供的中方股本贷款。从1983年开办外商投资企业贷款业务以来,到1992年底,与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建立了信贷关系的外商投资企业有145家,占全省已投产企业的43.3%。外商投资企业贷款的特殊性决定了体制转轨时期外商投资企业贷款的一些特殊问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艾德里安·齐德曼 李湘萍
本文对世界各地助学贷款的不同目标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论 ,着重论述了两种不同目标取向的助学贷款之间的差异 :第一类助学贷款追求经济目标 ,如贷款的设立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 ,为紧张的大学财政获取额外财源 ;第二类助学贷款追求社会目标 ,如设立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增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 ,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大学。以经济目标为导向的助学贷款一般不含政府补贴 ,以社会目标为导向的助学贷款可能享受政府的补贴 ,但需要对贷款对象进行认真仔细的确认。文章最后指出 ,助学贷款的设计和评价必须考虑到贷款政策的目标。
关键词:
助学贷款 成本补偿 高等教育入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荆门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江成会 赵安
本文通过对荆门市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情况的调查,提出了相关更好地落实这项政策的若干措施建议。
关键词:
生源地助学贷款 落实 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穆瑞田 李志
本文对私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由私营企业、银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地解决私营企业贷款难问题的系统方案。
关键词:
私营企业 银行 政府 贷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美珍
本文对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造成毕业生还贷违约的原因而将违约情况分为“缺乏时间观念、遗失贷款文件却不主动查询还款信息、还款能力不足、缺乏诚信意识的恶意违约以及利息调整造成违约”,并针对每种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违约 原因 对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蒙永亨
从信贷市场运行规律角度论证了国家助学贷款陷入困境的根源。文章认为,信贷市场上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与国家助学贷款的目标冲突,导致了高校助学贷款陷入困境。解决的办法是在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原则基础上,重新设计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关键词:
有效市场 助学贷款 信息不对称 激励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