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6)
- 2023(9349)
- 2022(7484)
- 2021(7254)
- 2020(5788)
- 2019(13640)
- 2018(13820)
- 2017(25330)
- 2016(13862)
- 2015(15467)
- 2014(15332)
- 2013(14720)
- 2012(13563)
- 2011(12347)
- 2010(12672)
- 2009(11859)
- 2008(11952)
- 2007(10720)
- 2006(10019)
- 2005(8963)
- 学科
- 济(61460)
- 经济(61382)
- 农(49187)
- 业(42309)
- 农业(32878)
- 管理(30601)
- 企(22440)
- 企业(22440)
- 业经(20077)
- 方法(18198)
- 中国(16075)
- 制(15375)
- 数学(14713)
- 数学方法(14410)
- 地方(13393)
- 农业经济(12461)
- 体(12026)
- 学(11966)
- 发(11945)
- 财(11353)
- 理论(10345)
- 发展(10115)
- 展(10095)
- 策(9862)
- 村(9562)
- 农村(9540)
- 银(8892)
- 银行(8884)
- 融(8709)
- 金融(8707)
- 机构
- 学院(194083)
- 大学(190457)
- 济(79695)
- 经济(77920)
- 管理(72022)
- 研究(68816)
- 理学(61571)
- 理学院(60852)
- 管理学(59733)
- 管理学院(59371)
- 中国(53927)
- 农(50330)
- 京(41362)
- 科学(40990)
- 农业(37760)
- 财(36754)
- 所(34294)
- 业大(33496)
- 中心(32315)
- 江(31114)
- 研究所(30805)
- 范(28945)
- 师范(28775)
- 财经(27786)
- 北京(25850)
- 经(25152)
- 州(24187)
- 院(23721)
- 农业大学(23441)
- 经济学(23245)
- 基金
- 项目(124637)
- 科学(98283)
- 研究(97830)
- 基金(88533)
- 家(76951)
- 国家(75768)
- 科学基金(64299)
- 社会(61901)
- 社会科(57945)
- 社会科学(57929)
- 省(49987)
- 基金项目(46683)
- 教育(43718)
- 编号(42583)
- 划(40818)
- 自然(38509)
- 自然科(37520)
- 自然科学(37511)
- 自然科学基金(36807)
- 成果(35391)
- 资助(34456)
- 农(29723)
- 课题(28777)
- 发(28366)
- 部(27752)
- 重点(27647)
- 创(25661)
- 性(25354)
- 国家社会(25348)
- 制(25022)
- 期刊
- 济(103665)
- 经济(103665)
- 研究(60998)
- 农(57297)
- 中国(46394)
- 农业(38878)
- 学报(29322)
- 科学(28514)
- 财(27360)
- 教育(26984)
- 大学(23969)
- 业经(23053)
- 管理(22996)
- 学学(22293)
- 融(20041)
- 金融(20041)
- 业(17571)
- 技术(16971)
- 农业经济(14733)
- 问题(14660)
- 农村(14530)
- 村(14530)
- 财经(13364)
- 经济研究(12845)
- 版(12527)
- 世界(11949)
- 经(11628)
- 社会(10934)
- 经济问题(10572)
- 资源(10320)
共检索到307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姬会然 慕良泽
在制度经济学研究中,产权往往作为自变量,被用来探讨产权与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甚至政治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将这些研究归结为产权结构论。与产权结构论相对比,本文提出产权过程论,试图探讨产权过程与政治过程的互动相生关系,并论述产权过程也是政治过程。以中国农村地产改革为例可以看到,产权过程与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政治过程密切相关。产权过程理论的建构,为"国家-产权-农民"这一理论分析框架的建构提供了有力的分析视角和纬度,也为推进农村政治学和农村改革的实证研究,特别是跟踪调查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论证与启示。
关键词:
产权过程 现代国家 农民 政治过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庞淼
退耕还林工程目前已进入后退耕还林时期,主要目标是维护第一阶段生态建设成果,继续激发生态服务提供者——农户的积极性。农户对退耕林木拥有的权利决定着未来政策的延续与变化,集体林林权改革对后退耕还林时期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为退耕还林工程将来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国家公益建设生态补偿和农户个人商品林经营利用模式或许是解决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问题的一个思路,以最终实现国家要生态,林农得实惠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
后退耕还林时期 产权 林权改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舜臣 曹丹丘 王兴华
农地所有权归属集体以来,产权拆分及农民产权份额的扩大和强化是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然而,理论上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却在农地流转的推动成效方面呈现时段上的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演进,改革对农地流转的正面作用渐衰,甚至表现出对农地流转的抑制。为解释理论与现实的偏差,聚焦改革路径的形成逻辑,重点阐述了改革历程及改革对农地配置的影响成效,提炼出改革成效不足的系统性成因。研究认为,产权理论的引入为确定改革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过去的改革经验为决策层延续产权赋予式改革提升了信心,规模经营路线的确立加强了坚持并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后,农地产权制度朝着扩大集体成员权能的方向不断推进,却在现阶段表现出抑制农地流转并冲击农地承包权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对此,构建了涵盖政策有效性、农地多功能性以及中央决策层认知调整在内的解释框架。认为在追求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导向下,扩大集体成员的土地权能并不可取,增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统”的作用并以社会保障弥补农户对农地的非生产性寄托是关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冯邦彦 陈彬瑞
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中,中央银行以资金支持方案为载体,设定了“花钱买机制”的目标。本文对“花钱买机制”的内涵从政策和理论角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它是确保试点成功的符合现实条件的最优策略。从演化的视野看,在“花钱买机制”的目标下,中央银行的资金支持方案不再是普通的资产交换过程, 而是特殊的资产升级过程,更是兼容市场原则的培养过程。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中央银行 金融改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升
西方主流学界中的产权与所有权在理论上具有相异性与缠合性,实践中西方注意到产权与所有权基本内涵上存在的区隔,对房地产使用所有权而非产权。我国的房地产离开了产权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的应然内核与所有权不做区分使用,进而将原来的房地产产权大小之分附加了国情色彩,致使现实中大产权房遵循资本优先价值向度,其精神不符合公民适足住房权要求,小产权房尤其是建造于农村宅基地的小产权房,则具有较强的人权性价值。
关键词:
房地产 产权 内核 阐释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继军 马野青
本文基于1996—2009年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动态GMM方法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和出口的扩张显著地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对劳动力转移存在交叉效应,随着第二产业人均资本存量的上升和产值比重的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呈下行之势;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显著阻滞了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存在U形关系,但并不显著;滞后期因变量的系数为正,反映了劳动力对长期依赖于农业具有粘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车士义 庞博 谢欣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有利于拓宽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改善农户的信用状况,从而提高农村的贷款可获得性,解决现有小额信贷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匹配问题。本文对农村金融、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回顾新中国土地改革历史,总结出逐步还权赋能,提高农民土地产权的全面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的演进逻辑,进而剖析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土地改革中深层次问题,提出通过土地产权抵押改革拓宽农村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提高农村贷款额度、期限,降低贷款利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土地改革 产权抵押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段吉方
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切入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是中西阐释学理论所给予的理论启示。深化中国当代文本阐释诗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建设中国阐释学的路径之一。中国当代的文本阐释诗学并非是要建立一种新的阐释学理论,而是要强调重点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出发,将中国阐释学的研究与发展根植在不同文化语境的文本阐释的基础之上,倡导中国阐释学的理论与实践自文本始,经过充分的文本阐释工作,最终走出文本,锤炼文本阐释的诗学、美学与哲学特质。公共阐释论及相关论述揭示了西方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在文本阐释诗学构建中的理论资源,提出了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对推动和加强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公共阐释论 文本阐释 对话 中国阐释学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洪岳
对于既有文化和文艺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创新文化文艺的必由之路,甚至如存在论认为的那样,理解和阐释是人的在世方式。但在后现代之后,如何理解和阐释面临着新的问题,尤其是审美阐释何以可能?元现代理论作为吸收、融合并超越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一种新的话语,化约为感性、理性和灵性的三维。这三者不是水火不容的,可以通过以理性为枢纽的新的"审美三元"来建构新的审美阐释学。
关键词:
元现代 公共阐释 理性 审美直觉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课题,现有研究大多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某些方面进行局部研究。基于对有关所有制调整产权管制放松、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等文献的分析,提出一个逻辑自治的经济分析框架。其中,研究对象是产权与所有权,约束条件为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实质是交易费用最小化的制度创新路径。在研究内容上,农地改革中的交易费用生成机理仍有待进一步思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广文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促进了农村自发金融创新。农户资金互助合作社,就是这种创新的典型案例。基于一定社区或村组的、限于成员间不断借贷的资金互助,不同于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以轮转储蓄信贷协会(RoSCA)形式存在的互助会,是一种重复博弈。在满足成员的小额贷款需求方面的绩效显著,并有财务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它资金实力有限,并在股权设置等方面需要完善,最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其更加规范化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振燕 辛天霞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是土地产权模糊;二是土地产权的激励功能不明显;三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四是农业难以进行规模经营,影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应当实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多元化改革,建立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级土地所有制;明确农民的土地流转权,推进土地流动的市场化进程,并按照客观、公平、公正原则对土地产权加以保护。
关键词:
产权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丰安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提高农户综合素质,培养农业环保意识,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等。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中国农业环境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个别基层环保执法懈怠,农民环保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农业高科技人才短缺,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环境污染等。因此,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基层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民生态意识;建立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大科技投入,落实资金保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文浩
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启示,构建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同时以多案例验证了分析框架的实践性。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以及居民生活数字化,是整体性促成数字技术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基于此,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促成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需要打造和发挥4个功能,即:因地制宜打造数字化特色产业的中介功能,分区域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功能,全面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的培育功能,夯实数据互通互联和数据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的保障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