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6)
- 2023(14475)
- 2022(12144)
- 2021(11345)
- 2020(9465)
- 2019(21403)
- 2018(20998)
- 2017(40842)
- 2016(21684)
- 2015(24290)
- 2014(23716)
- 2013(23497)
- 2012(21399)
- 2011(18755)
- 2010(19120)
- 2009(17741)
- 2008(16160)
- 2007(14084)
- 2006(12626)
- 2005(11166)
- 学科
- 济(93381)
- 经济(93287)
- 业(66565)
- 管理(55595)
- 农(48487)
- 企(44766)
- 企业(44766)
- 方法(38189)
- 数学(34528)
- 数学方法(34080)
- 农业(32360)
- 中国(28973)
- 融(26752)
- 金融(26750)
- 银(25414)
- 银行(25401)
- 业经(24947)
- 行(24511)
- 财(24005)
- 地方(23856)
- 制(21098)
- 贸(15395)
- 贸易(15377)
- 技术(15065)
- 易(14980)
- 体(14587)
- 学(14335)
- 务(14186)
- 财务(14140)
- 财务管理(14111)
- 机构
- 学院(290525)
- 大学(283316)
- 济(127915)
- 经济(125511)
- 管理(114142)
- 理学(98344)
- 理学院(97485)
- 管理学(95887)
- 管理学院(95355)
- 研究(93127)
- 中国(78353)
- 农(59296)
- 财(59170)
- 京(56554)
- 科学(52819)
- 中心(47688)
- 财经(46398)
- 农业(45049)
- 江(44930)
- 业大(44797)
- 所(44206)
- 经(42287)
- 经济学(39806)
- 研究所(39576)
- 州(38068)
- 经济学院(36231)
- 范(35296)
- 师范(34955)
- 北京(34577)
- 财经大学(34192)
- 基金
- 项目(197473)
- 科学(156727)
- 研究(149968)
- 基金(143458)
- 家(122904)
- 国家(121800)
- 科学基金(106291)
- 社会(97640)
- 社会科(92590)
- 社会科学(92569)
- 省(79754)
- 基金项目(76024)
- 教育(67845)
- 自然(65398)
- 划(64176)
- 自然科(63906)
- 自然科学(63895)
- 自然科学基金(62758)
- 编号(61559)
- 资助(57672)
- 成果(48406)
- 发(44948)
- 重点(44275)
- 部(44051)
- 创(42393)
- 课题(41665)
- 国家社会(41145)
- 创新(39583)
- 制(38448)
- 教育部(38260)
- 期刊
- 济(141993)
- 经济(141993)
- 研究(85793)
- 农(61814)
- 中国(60107)
- 财(44787)
- 融(42184)
- 金融(42184)
- 农业(41585)
- 管理(40071)
- 学报(39582)
- 科学(37808)
- 大学(32125)
- 学学(30543)
- 业经(28845)
- 教育(28501)
- 技术(28149)
- 财经(22422)
- 经济研究(20918)
- 问题(20119)
- 业(20089)
- 经(19379)
- 农村(15623)
- 村(15623)
- 技术经济(14547)
- 农业经济(14506)
- 世界(14417)
- 版(14207)
- 经济问题(14087)
- 理论(13689)
共检索到442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苟兴朝 范云峰
农业及其分工深化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础,农地产权细分又是农业分工深化的前提。产业融合被赋予了促进农户增收的历史使命,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状态下,农户收入来源多样化且更加稳定。基于农地产权细分与农业分工深化基础上的产业融合模式是促进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而"农业共营制"是此种模式行之有效的实施机制。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当前还将受到相关制度、要素配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夯实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积极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增收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永昌
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但是要想在短期内使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改观,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而林业做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四川省林业资源丰富,所以林业将成为破解四川省农民增收难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林业角度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林业 农民增收 集体林权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江华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速的态势。但是由于思想意识、家庭联产承包模式、缺乏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机构等原因,达州市土地流转步伐仍较缓慢、对农民的增收贡献仍有待提高。文章通过对达州土地流转和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后收入增长幅度的调查,分析达州市土地流转的困境和探寻农民增收路径。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民增收 达州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付帆
针对现阶段农村产业融合和农民增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协同发挥了农村产业融合和农民增收的中介作用,先以区域协同在产业链、产业内部和产业集群三个方面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再以产业融合从纵向、横向和资源集聚上,促进农民增收。在此机理下,针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社会认知偏差、农村产业融合的总体水平偏低、农村产业融合的要素制约突出和农村产业融合的风险防范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强产业融合政策经验宣传、落实产业融合相关支持政策、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对策,进一步思考了区域协同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实现,为同类型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区域协同 三产融合 农民增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蒲丹
我国农村产权长期存在权利主体不明、边界不清的缺陷,难以转化为资本。成都市利用全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特殊优势,针对农民手里最重要的三项农村产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与突破,形成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成都模式。本文结合在成都地区率先实现多项创新突破的崇州市相关实践,从品种设计、典型案例、推广障碍以及配套措施完善跟进等环节进行深入调研。力求为当前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局部突破后如何找准瓶颈,保持长效生命力,实现全面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农村产权 成都模式 抵押融资 实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近年来 ,四川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入世后农民增收又面临新的挑战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农民增收是四川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在入世背景下 ,四川必须把农民增收置于国际国内大环境中 ,构建以国家财政支持为保障 ,农村经济市场化为取向 ,拓展就业渠道为重点的农民增收体系
关键词:
农民增收 政府支持 市场化 劳务输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吕火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启国 李行文 陈一农 邹刚
近年来 ,受农村经济组织结构改革滞后、农产品价格降低、资金等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农村行政管理机构臃肿、农民负担加重等因素制约 ,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及沿海省份差距拉大。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是 :( 1)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商品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 ;( 2 )大力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 3)进一步搞好劳务输出 ;( 4)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 ,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5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关键词:
四川农民 增收问题 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钰莹
基于2015—2021年全国1 548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将设立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设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村产业融合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产业融合能通过促进县域创业活动来提高农民收入;在农业县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民增收效应更明显。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各地要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择融合发展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峰 王玲俐
西部地区的贫穷主要表现在农村,农村的贫穷在于非农收入低。从四川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来看,非农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农民减收的主要因素来看,种植业收入增长明显下降。工资性收入和种植业收入是四川农民收入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基本路径不应寄托在种植业上,而应寄托在非农收入上。非农化的形式选择有两种:“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民增收 非农化 基本路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家园 林乃宏 梁鹂 罗成章 曾奇 朱熙华 蔡博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构建以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了"资金共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赢格局,破解了在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清娥
退耕还林使农民受国家政策补助,眼前利益比较明显。但这种建立在国家补助政策基础上的农民收入的增加缺乏支撑力,其可持续性令人忧虑。那么,四川退耕还林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什么影响?退耕农民会复耕吗?退耕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退耕农民的可持续增收?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得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民增收 可持续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唐建成 肖成刚 宋洁
近年来,四川农民收入虽然实现较快增长,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速仍慢于GDP增速,不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探索四川农民增收的路径已是当务之急。影响四川农民收入的因素众多,主要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农业生产情况、国家支农政策三类。选取代表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家庭第一产业就业劳动力比重对农民收入有反向影响,经济增长率、城镇化率、农业补贴、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农产品生产价格、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农村居民收入都有正向影响,其中代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灌溉面积影响最大,且影响程度远高于其他指标。依据回归分析可预测,2020年四川居民人均可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凡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越来越依赖农业以外就业空间的拓展,这意味着农民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成长和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四川省2000~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工业增长率与农民收入增长率为样本,就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也发现,农民未能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和快速工业化带来的好处,原因在于现行户籍制度造成的城市化滞后,并就此指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在于制度创新。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宏观环境 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锦秀 肖洪安 傅新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