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87)
- 2023(16995)
- 2022(14341)
- 2021(13462)
- 2020(11311)
- 2019(25934)
- 2018(25453)
- 2017(48134)
- 2016(26465)
- 2015(30030)
- 2014(29658)
- 2013(29638)
- 2012(27635)
- 2011(25134)
- 2010(25349)
- 2009(24139)
- 2008(24255)
- 2007(22287)
- 2006(19783)
- 2005(17970)
- 学科
- 济(116699)
- 经济(116570)
- 业(79595)
- 管理(78415)
- 企(58185)
- 企业(58185)
- 农(49352)
- 方法(46089)
- 数学(39761)
- 数学方法(39356)
- 中国(33281)
- 农业(32486)
- 财(30073)
- 业经(28043)
- 制(26843)
- 地方(23392)
- 学(23142)
- 贸(21777)
- 贸易(21766)
- 易(21191)
- 技术(19888)
- 银(19656)
- 银行(19622)
- 行(18844)
- 融(18516)
- 金融(18511)
- 体(18489)
- 理论(17070)
- 环境(16799)
- 务(16652)
- 机构
- 学院(383558)
- 大学(383506)
- 济(166484)
- 经济(163219)
- 管理(145375)
- 研究(134672)
- 理学(124586)
- 理学院(123157)
- 管理学(121218)
- 管理学院(120482)
- 中国(105731)
- 京(81016)
- 科学(79614)
- 财(78133)
- 农(74809)
- 所(68358)
- 中心(62095)
- 研究所(61596)
- 财经(60804)
- 江(58930)
- 农业(57670)
- 业大(57367)
- 经(55223)
- 经济学(51939)
- 北京(51224)
- 范(49999)
- 师范(49582)
- 院(47563)
- 经济学院(46767)
- 州(46296)
- 基金
- 项目(249709)
- 科学(197659)
- 研究(186222)
- 基金(182077)
- 家(158331)
- 国家(156963)
- 科学基金(133901)
- 社会(121148)
- 社会科(114597)
- 社会科学(114568)
- 省(96690)
- 基金项目(95855)
- 教育(84267)
- 自然(82688)
- 划(81138)
- 自然科(80754)
- 自然科学(80729)
- 自然科学基金(79305)
- 编号(75860)
- 资助(73056)
- 成果(63001)
- 部(56860)
- 重点(56633)
- 发(54996)
- 创(53416)
- 课题(52110)
- 国家社会(51297)
- 创新(50227)
- 制(49943)
- 教育部(48636)
- 期刊
- 济(190244)
- 经济(190244)
- 研究(116787)
- 中国(81372)
- 农(74307)
- 财(61676)
- 学报(58897)
- 科学(55463)
- 管理(51394)
- 农业(49934)
- 大学(45303)
- 学学(42781)
- 融(39818)
- 金融(39818)
- 教育(39600)
- 业经(33100)
- 技术(32227)
- 财经(30731)
- 经济研究(29548)
- 经(26559)
- 问题(26064)
- 业(25822)
- 贸(20434)
- 世界(20317)
- 版(19896)
- 技术经济(19494)
- 图书(18305)
- 统计(17563)
- 科技(17508)
- 理论(17437)
共检索到588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江波
产权稀释将造成产权不完整,从而致使大量农地资源被置入公共领域,转为农地租值,进而诱使相关利益主体对农地租值的竞相摄取,由此造成农地租值被瓜分和纯粹消散。现有对产权稀释、公共领域与租值消散的分析游离于表面,更没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产权稀释、公共领域与租值消散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对产权稀释、公共领域与租值消散问题的探究,试图从产权稀释特征、结构着手,建构一个产权稀释、公共领域与租值消散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以此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进行重新阐释,以弥补主流文献对此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产权稀释 公共领域 租值消散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韩江波 李效允
作为产权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租值消散理论不仅为分析社会成本问题提供了崭新角度,而且也为分析科斯定理提供了新颖视角。本文以境外租值消散理论的研究轨迹为论述起点,系统总结了境内学者对租值消散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对境内和境外租值消散理论进行辩证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的新趋向。
关键词:
租值消散 农地产权制度 变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宁 何兴邦 王舒娟
基于地权结构细分视角,本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改革进行了文献述评。已有研究在农地产权内涵、地权变动与农地市场发展间的关系、地权变动影响农业生产绩效的机理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缺乏对地权结构细分特征深入且逻辑一致的探讨。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00利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来界定地权结构细分,并借此划分细分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分权三项权利的实践发展阶段。然后,可以先通过租值耗散、市场演变与结构细分的理论逻辑,来探究地权变迁呈现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再通过分析该特征所带来的农户排斥国家和集体等其他主体干预的程度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在路径,探究地权结构细分影响农业生产绩效变化的内在机制。最后,在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内容与地权结构细分关系的基础上,回答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关键词:
农地产权 结构细分 分析框架 三权分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本文概括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各主要创新形式的特征及地区差异 ,并以此为基础 ,提出了多种农地制度创新的出现源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农地权利需求的差异这一理论假说。然后通过对江苏省和江西省农地制度演变与农地绩效的计量分析 ,对该假说作了初步验证。本文认为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对农地收益权和使用权的需求较转让权强 ;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则对农地转让权和使用权具有强偏好。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绩效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公茂刚 辛青华
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确立农地的集体所有权,后一阶段是在巩固农民集体所有权基础上放活农地的经营权。整个历程是一个先将产权集中然后又进行分解的过程,并遵循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行的。产权在不同的时期,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可以进行集中也可以进行分解。"三权分置"改革就是对产权中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解,是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需要和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要求的改革。我国"三权分置"改革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土地流转流程不够规范,土地流转不够普遍,土地转出意愿比转入意愿更加强烈,农业规模经济的形成难度较大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应继续不断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文 许月明 刘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私营"到"公有公营"再到"公有私营"几个历史时期,每一时期的土地改革始终围绕所有权及其派生的经营权、收益权的归属问题展开;从产权角度,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可以分为"产权各项权能统一"时期、"两权分离"时期和"两权分离基础上权利进一步分解"时期。不同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权利重新界定和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对不同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及绩效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对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新的结构演进"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家庭承包责任制 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盛济川
本文对传统的新兴古典模型进行了动态化处理,在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引入制度试验的概念,讨论知识在制度试验中的作用,将时间维度和知识问题引入模型,求解瓦尔拉斯序贯均衡及其超边际比较动态分析,从试验费用的农地产权制度对社会搜索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制度的影响角度,揭示制度变迁的机理,认为实现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前提,是建立自由定价制度和农地市场体系。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制度试验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名勇
马克思是较早将国家整合到制度变迁中去的经济学家。通过对蕴藏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挖掘,发现马克思不仅有自己的制度变迁模型,而且还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对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形成马克思的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型。马克思模型重视非正式制度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强调国家(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模型对于建国以来农地制度变迁无疑是最具有解释能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改革四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制度框架下,不断变革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制度历经农地集体所有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新时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历史变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农地产权制度与制度环境不断耦合的过程,它以不断提升农地产权明晰程度且农民获得越来越充分的土地权利为导向、在制度边际上沿着既定路径持续进行着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并实现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未来农地产权制度应当按照"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适时顺应制度环境的变化在制度边际上进行调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并赋予农民更多更充分的土地权利,努力达成农民和政府之间的一致同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传林 冯振东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60年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农地制度与改革开放以来共有私用型农地制度。文章认为,大政治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偏好在特定的政治、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具有决定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非正式制度创新在边际上的不断积累终会使正式制度偏离其锁定路径;公社型的农地产权制度效率不高,但在某些方面却比家庭联产经营制具有优势;农地制度变迁的绩效只在短期内存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宏图 崔宝敏
自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转型开始至今,许多有关农村制度变迁与合约选择的文献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深深影响了学术界、决策界对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判断。本文对此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评析。交易成本不仅产生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委托代理,也产生于人们所缔结的合约结构或所选择的组织形态不能与产权的多重属性达成必要的一致。与流行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农村集体产权或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仍然是可选择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概要性地比较了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产权与联产承包制下的集体产权的各自特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锦宏
本文对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制约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后,重点对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对创新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几点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业明
本文论证了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均衡性,给出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几种目标制度安排,并强调政府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交易费用 产权制度变迁 土地承包权股份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世联
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沿革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前农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并结合当前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新情况,就当前农村产权土地制度做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产权 创新策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公茂刚 辛青华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的影响机制发现,明确和有保障的农地产权制度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逆向选择风险,增强了农业经营主体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也提高了投资主体获得稳定投资收益的预期,进而增加了农业资金投入的需求和供给。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一次农地产权制度变迁都显著地促进了农业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的影响更大。因此,我国今后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农地产权制度,通过制度保护农业投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