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7)
2023(10331)
2022(8763)
2021(7968)
2020(6704)
2019(15012)
2018(14908)
2017(28115)
2016(15265)
2015(17357)
2014(17610)
2013(17017)
2012(16510)
2011(15220)
2010(15729)
2009(15160)
2008(15163)
2007(14141)
2006(13071)
2005(11968)
作者
(46287)
(39124)
(39100)
(37155)
(25262)
(18662)
(17565)
(14964)
(14896)
(14129)
(13820)
(13165)
(13025)
(12662)
(12467)
(11959)
(11548)
(11440)
(11340)
(11225)
(10142)
(9664)
(9459)
(9130)
(8853)
(8796)
(8735)
(8579)
(7973)
(7713)
学科
(83153)
经济(82981)
管理(51388)
(42369)
(37443)
企业(37443)
方法(27981)
数学(22098)
数学方法(21788)
中国(19340)
(18840)
地方(18761)
业经(18257)
(18082)
(17783)
(17009)
(13554)
地方经济(12921)
理论(12880)
(12662)
(11816)
金融(11812)
环境(11488)
(11434)
银行(11408)
(10965)
农业(10931)
(10623)
财务(10591)
财务管理(10566)
机构
大学(240035)
学院(235990)
(104513)
经济(102380)
研究(85893)
管理(85508)
理学(72710)
理学院(71761)
管理学(70369)
管理学院(69926)
中国(64805)
(51179)
(50718)
科学(50439)
(44189)
财经(39552)
研究所(39463)
中心(37739)
(37575)
(36861)
(35570)
经济学(33668)
北京(32093)
(31866)
业大(31720)
师范(31568)
(30344)
经济学院(29720)
(28982)
财经大学(28969)
基金
项目(147837)
科学(117398)
基金(109435)
研究(107744)
(95104)
国家(94329)
科学基金(80550)
社会(73237)
社会科(68346)
社会科学(68322)
基金项目(56964)
(56029)
自然(49994)
教育(49598)
自然科(48841)
自然科学(48825)
自然科学基金(47981)
(47240)
资助(44564)
编号(41609)
成果(36434)
重点(33887)
(33757)
(31767)
(31679)
国家社会(30631)
课题(29955)
(29952)
教育部(29437)
创新(28202)
期刊
(130083)
经济(130083)
研究(77356)
中国(51641)
(41333)
学报(38163)
科学(35908)
管理(35539)
(35173)
大学(29914)
学学(28265)
教育(24731)
农业(22898)
(22874)
金融(22874)
财经(21933)
经济研究(20750)
技术(19812)
(19030)
业经(17611)
问题(16462)
技术经济(12903)
(12745)
世界(12238)
(12216)
统计(11569)
国际(11372)
(10940)
现代(10705)
(10389)
共检索到376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焰辉  陆日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元鲁  
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首先,从唐代中期至北宋在土地制度、手工业和商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长期趋势;其次,社会商业信用新体系的逐步形成与完善化,社会资本利率的不断下降,市场交易方式的变迁等因素,使社会交易成本逐步降低;再次,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僚集团缺乏对规模日益增大,市场日益复杂的商品经济的管理能力,导致国家权力对唐宋之际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兴经济部门,尤其是金融业和工商业控制能力薄弱,使其获得了发展的空间;最后,随着宋代人口的增长而出现的市场规模扩大及耕作技术提高,以及由于部分传统手工业部门投资收益的相对降低,使农业和金融业、商业等部门的投资收益相对增加,引起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武志  
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比英国产生的时间更早,发展的成熟度更高,但为什么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明朝依然处于封建社会一直是一个需要解答的历史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通过详细比较科技、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圈地运动和土地兼并、重商主义和重农抑商政策等对资本主义萌芽在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发现其中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分析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本方法具有普遍规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武志  
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比英国产生的时间更早,发展的成熟度更高,但为什么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明朝依然处于封建社会一直是一个需要解答的历史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通过详细比较科技、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圈地运动和土地兼并、重商主义和重农抑商政策等对资本主义萌芽在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发现其中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分析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本方法具有普遍规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伟  
本文认为评价社会制度先进或落后的标准,可以千差万别,但生产力是唯一标准。各种评价标准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浩斌  
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在取得众多研究成果的同时,陷入了意识形态决定论、经济建设决定论、机械和谐决定论以及制度建设风险论的研究困境之中。积极找寻摆脱研究困境的出路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志广  
社会经济转型是财政压力下财政制度变迁及产权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各国向全面计划时代的转型其实是利润型财政制度的产物,20世纪末的社会经济转型是原计划经济国家的财政制度从利润型财政制度向税收型财政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它带来了各国向市场化社会的转型,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权力并未受到较好的限制,其追求短期财政收入最大化的行为使国家的财政制度具有了租金型财政制度的特征。所以要实现社会经济健康转型,必须规范政府权力,加快税收型财政制度的建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万盈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肖磊  
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包括人(主体)、关系(客体)和实践(中介)。"关系"是社会存在的"本体",但"实践"居于本体论上的优先地位。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是辩证决定、区间决定、"半决定"的"弱决定"关系,二者之间的运动具有相对自主性;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包括归根结底地决定、直接决定和有中介地决定等多种路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决定性的反作用"是以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的,在旧的生产关系解体和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之间存在"生产力的临界点"。正确认识生产力一元决定论必须自觉地批判机械决定论、因素论、多元决定论和非决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伍先江  
我国传统的户口迁移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型,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活跃,原有户口迁移制度日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现行户口迁移制度改革,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力配置“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还必须遵循“常住地登记入户”的原则,因此,户口迁移制度改革应建立一种“依据有合法固定的住所且居住一年以上和稳定的职业(或收入来源)的条件登记入户”的目标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曾凯  冯涛  
由于金融制度的供求失衡,民间金融有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创新同样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而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的中间作用不容忽视。这其中折射出相关利益主体的反复博弈与较量,并最终表现为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推动民间金融从非组织化向组织化方向演进并逐步实现合法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间金融民主化的过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本文简要回顾和分析中国近 4 0年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的关系。基本结论是 ,市场化改革之前 ,农村没有高效率地利用农业资源 ;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 ,农业在较短时期里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 ;市场深化过程中 ,农业结构发生调整 ,农业生产追寻比较优势 ,但 1 980年代中后期粮食生产徘徊不前 ,目前农业收入对农民收入地区差异贡献不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平  
现有有关个人收入、消费和储蓄的理论 ,均没有考虑制度性变量 ,因此使中国 2 0年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个人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无法解释。本文把一些制度变量纳入对个人储蓄行为的分析 ,说明在制度变迁过程中 ,制度变量是影响个人预期的重要因素 ,从而对个人储蓄行为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当然 ,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并不否定利率弹性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