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5)
2023(4403)
2022(4040)
2021(3705)
2020(3436)
2019(8281)
2018(8273)
2017(16458)
2016(9181)
2015(10607)
2014(11053)
2013(11132)
2012(10655)
2011(9717)
2010(9852)
2009(9376)
2008(9595)
2007(8907)
2006(7488)
2005(6756)
作者
(28300)
(24019)
(23825)
(22936)
(15052)
(11495)
(11097)
(9406)
(8840)
(8467)
(8035)
(7932)
(7768)
(7602)
(7531)
(7496)
(7495)
(7035)
(6940)
(6931)
(6065)
(5858)
(5848)
(5475)
(5414)
(5390)
(5384)
(5268)
(4866)
(4843)
学科
(42311)
经济(42274)
管理(25673)
(25594)
方法(22447)
数学(20274)
(20268)
企业(20268)
数学方法(20126)
(11577)
(10773)
中国(9343)
(8898)
(8357)
贸易(8357)
(8106)
(8013)
地方(7914)
业经(7513)
农业(7499)
(6797)
财务(6783)
财务管理(6762)
(6448)
企业财务(6371)
(5939)
技术(5931)
银行(5919)
(5600)
金融(5598)
机构
大学(141865)
学院(140342)
(59266)
经济(58000)
管理(53576)
研究(46762)
理学(46103)
理学院(45579)
管理学(44811)
管理学院(44543)
中国(34993)
(29681)
科学(29517)
(27061)
(26612)
(24824)
业大(22690)
研究所(22621)
中心(22154)
农业(21620)
(21539)
财经(21505)
(19359)
经济学(18708)
北京(18636)
(18052)
师范(17869)
经济学院(17135)
(16895)
(16002)
基金
项目(90368)
科学(69833)
研究(65004)
基金(64701)
(56286)
国家(55831)
科学基金(46756)
社会(40148)
社会科(37991)
社会科学(37975)
(35619)
基金项目(34726)
自然(30242)
教育(30152)
(30104)
自然科(29483)
自然科学(29471)
自然科学基金(28946)
编号(27259)
资助(26949)
成果(22634)
(20607)
重点(20525)
(19499)
(18437)
课题(18262)
科研(17810)
教育部(17364)
创新(17301)
大学(17067)
期刊
(63217)
经济(63217)
研究(38544)
中国(24566)
(23958)
学报(23393)
(21775)
科学(20616)
大学(16980)
管理(16730)
学学(16009)
农业(15734)
教育(12467)
技术(12028)
(11740)
金融(11740)
财经(10915)
业经(10404)
经济研究(10005)
(9341)
问题(9224)
(8712)
技术经济(7902)
理论(7424)
统计(7274)
(7260)
(7244)
商业(7021)
图书(6841)
实践(6766)
共检索到201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淑英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都有可能存在不明晰的问题。产权是否明晰,不仅取决于产权是否明确界定,且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产权主体是否具有行使所界定的产权权能的行为能力。在行使所有权权能的行为能力上,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所有权主体存在差异。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与经营权主体之间存在着经济人格的不对称,决定了不能简单地仿效西方企业产权制度达到产权明晰,而只能通过建立一种不需依靠所有权主体的特别行为能力的机制,以实现对经营权主体的有效约束和激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荣兆梓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既不是截然分开、毫无联系的两个封闭体系 ,也不是绝对对立、经纬分明的两个独立板块 ,二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 ,并且存在着一个相当宽阔的中间地带。由于对此缺少清醒认识 ,面对市场经济中高度多样化的产权安排 ,一些人否认公、私产权的本质区别 ,将二者混为一谈 ;另一些人则因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而经常地陷入困惑与迷茫之中。本文讨论了现代市场经济中公、私产权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谱系 ,希望能够为克服上述认识误区有所帮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武江  
私有产权的限制可从两个层次看:一是立宪层次上的限制,它是私有财产所有者被动接受的限制,包括禁止侵害他物权的限制和保护公共利益与实现政治需求的限制;二是法律上的私有产权界定后,私有产权所有者主动选择的限制,包括行使权利成本的限制和设立他物权的限制。保护公共利益与实现政治需求的限制抑制了私有产权、市场交换作为调节资源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矛盾手段的力量;其他限制则是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实现产值最大化的要求,为不是限制的限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梁德明  
局部性行政权力拥有者在改革大潮中的逐利行动,使得我国大量局部性公有产权被非正当私有化,而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排斥在有效监督和受益范围之外,虽然这种情况得到我国党和国家政府以及社会有识之士强烈关注并有所行动,却未改变问题产生的根源:对这些官员行政权力边界界定不清与约束不力;唯有切实赋予一定主体对局部性行政权力有效规制的权力,才能彻底改变现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小文  
本文在分析公有产权与经济效率内涵的基础之上 ,详细考察了现有公有产权的经济效率后 ,认为公有产权的经济效率并不低于甚至高于私有产权 ,而且只要清晰地界定现有公有产权的结构、发展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国家对公有产权实施有效地保护 ,公有产权同样可以实现高效率地增长 ,片面地强调“私有产权神话”并不能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小芳  卢现祥  
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名义利率、政府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通货膨胀率对居民持有的有价证券比具有负影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法制化程度对于我国居民持有的有价证券比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珍增  
通过构建一个两时期资源开发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不同产权制度下资源开发时间路径和污染排放强度的差异,发现相对于私有模式,资源公有模式会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过度排放问题。利用EFW数据库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提供的私有产权保护和污染排放数据所做的经验分析表明,在控制环境库兹涅茨效应、工业化水平和贸易开放度等因素后,私有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污染排放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明晰资源产权归属是应对环境恶化和过度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赖骏楠  
清前中期学界有关限田的论争是观察清代产权观念的重要窗口。清前期限田派在规范性论辩上占据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儒家的王道、仁政、三代之治等语汇和思想资源来支持自身,并将井田界定为“理”的外王呈现。但因与清代的产权和市场实践及基层治理现实相悖,限田论在实用性论辩上面临较大困难。清前期反限田派将私有产权和贫富分化归结为“情”,从而为其主张获得理学世界观中的规范性落脚点。由于顺应清代实际情况,反限田派的实用性论辩较为成功。清中期皇权以文字狱等手段,多次介入限田论争,并残酷打压部分限田论者。政治上的不利局面,并未阻止清中期限田派坚持信念,且部分限田主张能结合宗族等社会现实,提出变通方案。逐渐占据论争上风的反限田派,在清中期继续完善自身的规范性论辩,尤其是以今文经学推翻了清代主流儒学中的复古史观,解构了以三代之治作为评价一切制度之标准和改革目标的意义,从而为彻底放弃限田企图、尊重现有产权秩序提供了正当性空间。清代经济观念与实践之间的复杂作用方式、儒家思想在应对帝制中国各时代治理问题上的潜力等议题,均值得学界严肃对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木志荣  
在西方经济学中 ,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或方法论与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假设、私有产权制度、市场运行机制三者之间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关系。而我国的私营经济是在我国边际改良型渐进式改革过程 ,由制度调整和修正而留出的体制缝隙中得到再生。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内 ,私营经济的产生、发展表现为经济制度变迁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国经济制度与私有产权之间表现为一种逆向变迁过程。由于我国私有产权制度产生和成长的特殊性 ,我国私有产权具有不同于西方私有产权的许多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振球  尹德洪  
通过私有产权的起源、产权制度演进动力的比较,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有产权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私有产权制度是历史的必然。认为在当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来指导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定华  
公有产权实现形式初探云南财贸学院杨定华一、公有产权的内涵及其实现形式产权经济学认为:产权制度的构造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形式:1.私有产权完备的私有产权应该包括关于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私有产权的重要特征是排它性。谁拥有产权,谁就可以排斥他人以同样的权利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志  
本文对公有产权范畴作出了新的定义,认为公有产权是指各级政府社团产权。划分政府公有产权与集体非公有产权的重要依据在于两者所带的社会经济目标不同:政府公有产权带社会目标;集体非公有产权带经济目标。作者认为,产权制度随区域经济发展进程而发生制度变迁,在此过程中,产权制度逐渐作出公有产权社会目标和非公有产权经济目标的功能结构分化,单一公有产权制度创新为以混合产权为主体的多元化企业制度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曲振涛  
市场经济与公有产权关系的重构黑龙江财政高等专科学校曲振涛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相联系,形成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已经是被确认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建设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新创举。市场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荣兆梓  
论公有产权的内在矛盾荣兆梓(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一、公有产权的形式规定与本质规定从法权形式的表层看,公有产权是由多人同等享有的同一财产权。我们把这称作公有产权的形式规定,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重含义:(一)产权主体不是一个人,而是由多人组成。这里多是相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