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
- 2023(1427)
- 2022(1291)
- 2021(1255)
- 2020(1190)
- 2019(2817)
- 2018(2719)
- 2017(5683)
- 2016(3241)
- 2015(3745)
- 2014(3599)
- 2013(3638)
- 2012(3193)
- 2011(2697)
- 2010(2730)
- 2009(2686)
- 2008(2923)
- 2007(2691)
- 2006(2368)
- 2005(2173)
- 学科
- 企(21057)
- 企业(21057)
- 业(20898)
- 管理(18894)
- 济(14277)
- 经济(14251)
- 财(11760)
- 务(11011)
- 财务(11011)
- 财务管理(11000)
- 企业财务(10763)
- 方法(8857)
- 数学(7818)
- 数学方法(7801)
- 公司(5105)
- 制(4639)
- 体(4040)
- 体制(3794)
- 技术(3319)
- 业经(3167)
- 技术管理(2790)
- 经营(2743)
- 划(2671)
- 策(2556)
- 决策(2316)
- 计划(2126)
- 人事(2066)
- 人事管理(2066)
- 组织(1902)
- 企业经济(1796)
- 机构
- 大学(47243)
- 学院(46672)
- 管理(21525)
- 济(19837)
- 经济(19548)
- 理学(19217)
- 理学院(19092)
- 管理学(18959)
- 管理学院(18873)
- 财(12072)
- 研究(11055)
- 中国(9892)
- 财经(9851)
- 经(9014)
- 京(8895)
- 商学(7530)
- 财经大学(7501)
- 商学院(7495)
- 江(6249)
- 会计(6130)
- 经济学(5704)
- 科学(5504)
- 经济管理(5434)
- 中心(5418)
- 北京(5372)
- 业大(5329)
- 所(5162)
- 经济学院(5158)
- 工商(4933)
- 州(4892)
共检索到64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彬 张俊瑞
对产权性质差异、现金分红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提出了理论假设,并以1998~2010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国有性质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可能性和现金分红程度上都显著高于非国有性质上市公司的对应水平;非国有性质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行为对公司业绩的提升程度要显著高于国有性质上市公司的提升程度。研究表明,在我国特有的经济背景下,企业产权性质的差异不仅对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且现金分红行为对公司业绩的提升程度在不同产权性质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运 叶德磊
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业绩间的关系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2010—2016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现金分红水平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有助于提升业绩,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现金分红水平正相关。进一步考察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在现金分红水平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调节作用,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的行业,现金分红水平越高,越能提升上市公司业绩。监管层应充分考察行业和公司的异质性,建立科学有效的分红监督机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彬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债务决策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现金分红与债务政策稳健性及其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对公司债务政策稳健性有着显著的影响,相对于无现金分红公司而言,现金分红公司有着更高的债务政策稳健性;现金分红公司的业绩水平显著高于无现金分红公司的对应水平,说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对公司业绩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现金分红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中,债务政策稳健性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上述研究结论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揭示其对债务政策稳健性与公司业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宏 黄文华
代理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我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政策,是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和公司治理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基础,运用2003~200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政策与高管人员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相对非国有最终控制的公司而言,国有最终控制公司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程度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而支付现金股利可以显著降低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程度。这表明国企分红在抑制在职消费的同时,减少了代理成本。这为我们从优化公司治理、约束管理层代理动机角度思考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滔 丁友刚
国内研究混淆了领导权结构变化和高管变更,本文通过模型设计对两者进行了区分,研究了领导权结构变化的效应。研究显示,近年来非国企选择集中领导权结构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国企领导权结构变化对业绩没有显著影响,而非国企合并(分离)两职显著提高(降低)了业绩。非国企领导权结构的调整与风险水平显著相关,而且集权提高了高管的激励强度。这些证据表明非国企领导权结构的集中是对风险环境的适应,而国企领导权结构的调整则更多地表现出迎合监管需要的特征。因此,将"两职合一"作为差的公司治理实践的共识,以及监管部门出台政策一刀切式的引导企业普遍采用分权的领导权结构,都是值得重新审视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翡
以2006年至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提升了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提升了公司业绩。结果说明高管学术经历降低其风险偏好。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故上市公司应重视高管团队中学术经历的重要性和异质性。
关键词:
高管 融资偏好 学术经历 业绩 国有企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鹏 程芳
政治联系是一把"双刃剑"。本文以2009~2014年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政治联系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联系与公司业绩呈N型关系,即随着政治联系的增强,公司业绩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而且这种非线性关系因公司股权性质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非国有上市公司政治联系与公司业绩是典型的N型关系,但国有上市公司由于管理者行政任命、"准官员"晋升等特殊制度因素,政治联系与公司业绩关系呈现倒U型。本文研究对于厘清政治联系对公司业绩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引导不同股权性质公司合理运用政治联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政治联系 公司业绩 股权性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涛 曾丽
本文基于2007-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提供的高管考核指标,实证检验了产权性质、考核指标和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基于不同产权性质企业承担责任与目标的不同,国有企业相比于民营企业对财务指标重视不足;相比于非财务指标,高管考核指标中的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促进作用更大。相比于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对国有企业比对民营企业业绩促进作用更大。因此,企业应建立更客观的高管考核体系,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管理目标来制定高管薪酬考核指标中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关键词:
产权性质 财务指标 非财务指标 公司业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史春玲 王茁
利用SAS统计软件并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选取净利润、营业收入、普通股每股收益作为公司业绩指标,对2010—2012年2 351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法发现企业产权性质也会对两者的相关程度产生影响。具体而言,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相关程度较强,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相关程度其次,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相关程度最弱。可见,强国有控股公司受政府干预较多,其高管薪酬的制定对于以财务指标体现的公司业绩的倚重并不显著。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公司业绩 产权性质 相关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汉明
本文以2002—2006年在沪深两市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司分红、可持续增长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与可持续增长之间正相关但不显著;国企业绩与股利支付率、可持续增长指标之间显著正相关;非国企样本中,这种关系不稳定、不显著。这为国企分红提供了必要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国企分红 可持续增长 公司业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彤
新会计准则赋予了上市公司较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要求财务报告应当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往往粉饰财务报告,使得以此为依据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难以全面、客观和公正。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系统重视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指标的应用,而忽视了现金流量指标。由于现金流量信息不存在任何假设与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吉甫
企业投资行为是否有效率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在充分考虑公司成长机会和自由现金流量差异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及其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公司存在自由现金流量时,中国上市公司倾向于过度投资,不过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会因公司成长机会的高低和持有的自由现金流量的多少而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区间效应。其中,代理问题比较严重的高自由现金流量、低成长机会的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的公司,且从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影响来看,此类公司的过度投资是一种严重破坏公司价值,损害股东财富行为,其投资非但不能提高公司经营业绩,相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玉霞
基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制度背景,以2001~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对薪酬差距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薪酬差距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呈倒U型关系(最优值为23倍),且公司业绩是两者之间关系的部分中介变量。薪酬差距与"门槛股利"之间呈倒U型关系(最优值为12倍),与"微股利"和"铁公鸡"呈负相关关系,与"异常派现"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由此可知,当薪酬差距处于12倍以下时,薪酬差距的扩大会提升上市公司的分红意愿与分红水平,但多以"门槛股利"的形式出现;当薪酬差距处在12~23倍之间时,薪酬差距的扩大方能真正提升上市公司的分红意愿和分红水平。并且,无论在哪个阶段,薪酬差距的扩大都会诱发上市公司"异常派现",而抑制"微股利"与"铁公鸡"的股利政策。这些研究结论为政府监控薪酬差距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明明 韩东萍
本文对高额现金持有行为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持续和波动两类高额现金持有行为的成因及其经济影响。为验证理论结果,以2004-2006年波动和持续高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高额现金持有量的数额和波动角度出发,分析两类异常高额现金持有行为对公司2007-2009年间业绩的影响,以进一步理清高额现金持有的动因、流向及其影响。结果发现持续高额现金持有行为是代理人权衡利弊的结果,该行为对公司业绩没有损害;波动高额现金持有行为受到委托代理冲突影响,对公司业绩有负向影响。
关键词:
现金持有 公司业绩 委托理论 代理理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进军
通过放松现金持有量与公司业绩之间是线性关系的假设,从线性(平均效应)和非线性(现金持有量不同水平下的区间效应)两方面探讨现金持有量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发现,虽然平均而言,现金持有量有利于提升公司业绩,但是随着现金持有量的提升,公司业绩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地结合投资支出来分析不同现金水平下公司业绩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结果发现现金水平的提升易引发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并最终导致公司业绩的下降。同时,还发现融资约束和成长性也会影响现金持有量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