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72)
- 2023(17878)
- 2022(15055)
- 2021(14003)
- 2020(11952)
- 2019(27248)
- 2018(27029)
- 2017(52601)
- 2016(28556)
- 2015(31576)
- 2014(31012)
- 2013(30498)
- 2012(28208)
- 2011(25082)
- 2010(25212)
- 2009(23636)
- 2008(23724)
- 2007(21468)
- 2006(18543)
- 2005(16661)
- 学科
- 济(117971)
- 经济(117849)
- 业(106035)
- 管理(96879)
- 企(94364)
- 企业(94364)
- 方法(54670)
- 数学(45083)
- 数学方法(44494)
- 财(37857)
- 农(36021)
- 业经(33865)
- 中国(28990)
- 务(27030)
- 财务(26972)
- 财务管理(26932)
- 企业财务(25616)
- 制(24865)
- 农业(24746)
- 技术(24118)
- 贸(21596)
- 贸易(21585)
- 易(21008)
- 理论(20921)
- 地方(20903)
- 学(20801)
- 策(20706)
- 和(20057)
- 划(19075)
- 银(18754)
- 机构
- 学院(402724)
- 大学(396670)
- 济(168273)
- 经济(164903)
- 管理(162390)
- 理学(139447)
- 理学院(138088)
- 管理学(135888)
- 管理学院(135127)
- 研究(127216)
- 中国(100020)
- 京(81615)
- 财(80199)
- 科学(76244)
- 农(67674)
- 财经(63267)
- 所(63249)
- 江(62053)
- 中心(60496)
- 业大(58784)
- 经(57429)
- 研究所(56917)
- 农业(53112)
- 北京(50683)
- 经济学(50622)
- 州(48906)
- 范(47999)
- 师范(47526)
- 财经大学(46643)
- 院(46075)
- 基金
- 项目(264837)
- 科学(210945)
- 研究(193953)
- 基金(193871)
- 家(167693)
- 国家(166234)
- 科学基金(145140)
- 社会(124254)
- 社会科(117981)
- 社会科学(117950)
- 省(105341)
- 基金项目(102322)
- 自然(94550)
- 自然科(92445)
- 自然科学(92419)
- 自然科学基金(90854)
- 教育(89437)
- 划(87049)
- 资助(79042)
- 编号(78083)
- 成果(62458)
- 创(59325)
- 重点(58984)
- 部(58777)
- 发(56709)
- 创新(54775)
- 课题(53392)
- 国家社会(51199)
- 科研(50981)
- 教育部(50783)
- 期刊
- 济(186234)
- 经济(186234)
- 研究(113595)
- 中国(76587)
- 财(66896)
- 管理(64658)
- 农(62370)
- 学报(58022)
- 科学(55706)
- 大学(45074)
- 学学(42911)
- 农业(42276)
- 融(39238)
- 金融(39238)
- 教育(38575)
- 技术(38129)
- 业经(32606)
- 财经(31805)
- 经济研究(29297)
- 经(27365)
- 业(25006)
- 问题(24268)
- 技术经济(22500)
- 统计(19611)
- 财会(19586)
- 贸(19538)
- 现代(19149)
- 策(19047)
- 科技(18915)
- 版(18836)
共检索到595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思齐 冯宇佳
高质量发展要求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从微观视角看,企业的绿色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可能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创新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产权性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的绿色发明专利申请和授予数量显著高于民营企业,但是国有企业的绿色实用新型申请和授予数量显著低于民营企业,说明在绿色创新方面,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实质性创新水平,而民营企业则具有更高的策略性创新水平。此外,国有企业更高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而民营企业更高的策略性创新水平则在两职合一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实质性的绿色创新和策略性的绿色创新均能帮助其获得政府补贴,而民营企业则更多通过策略性的绿色创新获取更多政府补贴。研究结论对于高质量发展和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产权性质 绿色创新 决策权配置 政府补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思齐 冯宇佳
高质量发展要求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从微观视角看,企业的绿色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可能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创新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产权性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的绿色发明专利申请和授予数量显著高于民营企业,但是国有企业的绿色实用新型申请和授予数量显著低于民营企业,说明在绿色创新方面,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实质性创新水平,而民营企业则具有更高的策略性创新水平。此外,国有企业更高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而民营企业更高的策略性创新水平则在两职合一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实质性的绿色创新和策略性的绿色创新均能帮助其获得政府补贴,而民营企业则更多通过策略性的绿色创新获取更多政府补贴。研究结论对于高质量发展和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产权性质 绿色创新 决策权配置 政府补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婧 朱莲美 尹夏楠
文章以2008-2017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为指标,剖析了国有产权背景下基于异质性创新动机高管权力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对创新投入影响不显著,但对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促进性作用,且更多表现为追求速度和数量的策略性创新而非实质性创新;高管权力对策略性创新的促进效应在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控制的企业更为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龙阶 陈实 袁潮清
关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以2013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线交易为关键时间点,基于2009—2019年A股上市企业绿色专利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企业专利类型、规模和所在区域的异质性在其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企业发明型绿色专利数量和专利整体质量提升,且对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优于中西部地区,对大规模企业的促进效果优于小型企业。因此,为促进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和绿色转型,政府需要灵活运用碳交易市场等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强化碳市场对创新质量的积极影响,并依据不同对象异质性特征灵活制定相关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鹏 刘广瑞
本文基于决策权配置的视角以2012-2016年上市的新兴企业为样本,分析了产权性质、决策权配置与新兴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新兴企业决策制定权和决策控制权合一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负相关;新兴国有企业的决策制定权和决策控制权合一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比新兴民营企业更加显著。
关键词:
决策权配置 技术创新效率 产权性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卞晨 初钊鹏 孙正林 王晗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驱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但是创新活动的外部性特征往往导致企业创新的内在激励不足。本文研究旨在探索政府干预形成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两种政策合力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机制,为此,构建了一个居民环境保护参与行为的“搭便车”博弈模型,在引入政府激励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非合作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政策执行中也存在因规制成本高于收益导致的互相“搭便车”问题,造成规制失灵。政府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奖励力度以补偿公众成本是政策合力形成的关键,而政府规制执行中监管强度的差异则直接决定了政策合力促进企业创新效果的优劣,表现为严格监管时政策效果优于宽松监管。进一步对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合力路径进行优化时发现,非正式环境规制力度增强和“减税降费”政策具有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增强环境政策工具组合弹性的帕累托改进效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如国 樊唯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要求。本文基于市场驱动的多层内容表现,结合企业风险偏好异质性特点,运用前景理论、产品竞争理论、复杂网络与博弈论等,深入分析了市场绿色需求、市场竞争强度、政府价格补贴以及市场技术导向四个层次驱动下企业风险偏好异质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机制。通过运用复杂网络小世界模型,仿真分析了从微观企业到整体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决策问题。研究表明:市场因素通过需求、竞争、倒逼等机制能显著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但效果取决于市场因素与企业收益的耦合程度;企业风险偏好能正向或负向调节市场因素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网络中的学习与模仿效应使得冒险型企业对网络中其他企业具有良好的创新示范作用,并且市场能放大这种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伟 綦好东 赵璨
本文以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动机的争论为切入点,采用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下异质性股东参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股东参股降低了国有企业金融化,并且在代理成本高的样本组中更为显著。国有股东参股提高了民营企业金融化,并且在融资约束低的样本组中更显著。这说明,国有企业金融化表现为“替代性动机”,民营企业金融化表现为“预防性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股东参股民营企业主要提高了企业的短期金融资产配置水平,而民营股东参股国有企业主要降低了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同时,异质性股东参股引发的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变化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本文研究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为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金融化动机 产权性质 混合所有制改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菲菲 马若微 黄解宇
数字金融的广泛应用对推动实体企业创新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双元创新理论,企业创新可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然而现有关于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的研究中忽略了创新模式的异质性。文章选取2014—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数字金融与企业整体创新及异质性创新活动的关系,并考虑了产权性质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相对于开发式创新,数字金融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相对于国有企业,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探索式创新的正向激励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为数字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菲菲 马若微 黄解宇
数字金融的广泛应用对推动实体企业创新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双元创新理论,企业创新可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然而现有关于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的研究中忽略了创新模式的异质性。文章选取2014—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数字金融与企业整体创新及异质性创新活动的关系,并考虑了产权性质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相对于开发式创新,数字金融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相对于国有企业,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探索式创新的正向激励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为数字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驰
选取我国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配置效率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可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定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继而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禀赋较强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鉴于此,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动态调整绿色技术创新模式,以期为全面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新动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驰
选取我国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配置效率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可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定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继而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禀赋较强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鉴于此,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动态调整绿色技术创新模式,以期为全面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新动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然而还未形成统一的答案,需要进行细化研究。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及区域排污征收费为基础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包括环境规制对末端治理型绿色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及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企业各类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反映规制手段的有效性。(2)环境规制对末端治理型绿色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工业废水减排的工艺改进能够起到促进作用。(3)区域能源结构能够显著改善环境规制对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能源结构越低碳清洁,排污费用作用效果越显著。(4)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部分绿色技术创新(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强度、降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提高工业废水去除率)之间呈U型关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余得生 杨礼华
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数字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2011—2018年A股市场上污染性较大行业的微观层面数据以及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在区域异质性方面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正向关系;第二,区域与企业性质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最好的是东部地区,其次为中部,最后为西部,数字金融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助推效果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第三,数字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来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绿色创新 区域异质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迪云 吴佳萍 陆文灿 李伊力
基于2011—2020年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标准差系数和Herfindal-Hirschman指数法构建高管团队异质性指标,并讨论其在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高高科技公司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的能力,高管团队异质性是数字经济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绿色创新激励作用对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且弱化了规模歧视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