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40)
- 2023(2883)
- 2022(2594)
- 2021(2444)
- 2020(2232)
- 2019(5041)
- 2018(4857)
- 2017(10251)
- 2016(5434)
- 2015(6080)
- 2014(6080)
- 2013(6103)
- 2012(5593)
- 2011(4952)
- 2010(5059)
- 2009(5012)
- 2008(5326)
- 2007(5023)
- 2006(4420)
- 2005(4365)
- 学科
- 业(28101)
- 企(25168)
- 企业(25168)
- 管理(23720)
- 济(19735)
- 经济(19699)
- 财(14676)
- 务(13078)
- 财务(13078)
- 财务管理(13055)
- 企业财务(12713)
- 方法(12622)
- 数学(11318)
- 数学方法(11275)
- 险(10777)
- 保险(10686)
- 制(8812)
- 银(7540)
- 银行(7540)
- 行(6925)
- 融(6322)
- 金融(6322)
- 中国(6157)
- 体(5342)
- 公司(5173)
- 体制(4960)
- 各种(4376)
- 类型(4290)
- 种类(4283)
- 各种类型(4279)
- 机构
- 大学(78187)
- 学院(77030)
- 管理(33846)
- 济(33478)
- 经济(32806)
- 理学(28294)
- 理学院(28124)
- 管理学(27844)
- 管理学院(27707)
- 中国(24498)
- 财(23283)
- 研究(19562)
- 财经(17728)
- 经(16172)
- 京(15313)
- 财经大学(13553)
- 融(12802)
- 金融(12481)
- 银(11339)
- 江(11233)
- 中心(11003)
- 银行(10753)
- 商学(10582)
- 商学院(10528)
- 公司(10505)
- 经济学(10419)
- 北京(10027)
- 行(10015)
- 人民(9503)
- 州(9476)
- 基金
- 项目(43589)
- 科学(35091)
- 基金(34421)
- 研究(31514)
- 家(28285)
- 国家(28050)
- 科学基金(25764)
- 社会(21711)
- 社会科(20642)
- 社会科学(20637)
- 基金项目(18185)
- 自然(17204)
- 自然科(16792)
- 自然科学(16789)
- 自然科学基金(16548)
- 资助(15425)
- 省(15174)
- 教育(14291)
- 划(12866)
- 编号(11998)
- 部(10881)
- 成果(10302)
- 教育部(10045)
- 人文(9950)
- 性(9795)
- 重点(9168)
- 制(9112)
- 国家社会(8804)
- 创(8688)
- 大学(8672)
共检索到124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施燕平 刘娥平
文章选取2007-2016年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产权性质考察企业风险承担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券发行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与债券信用利差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企业风险承担在产权性质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通过影响风险承担的这个潜在中介传导路径,国有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具有更低的信用利差。这从债券契约视角丰富了企业风险承担的经济后果研究,为企业投融资决策的互动性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并从产权性质方面积累了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经验证据,为有效识别公司债券定价机制提供了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公司债券 信用利差 风险承担 产权性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小龙 施燕平 辛宇
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影响信用评级,进而影响公司债券的发行资格与融资成本,因此发债公司存在基于评级的风险承担策略调整动机。文章考察了发债公司获得首次评级前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检验了风险承担水平对首次信用评级的影响及其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在获得首次信用评级前,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持续下降,而后缓慢回升,公司存在调整风险承担水平以迎合评级需求的行为;风险承担水平与主体信用评级显著负相关;基于信用评级的中介效应,风险承担水平与债券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公司通过策略性地调整风险承担水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主体信用评级,并实现融资成本的有效节约。
关键词:
风险承担 首次信用评级 公司债券融资成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小龙 施燕平 辛宇
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影响信用评级,进而影响公司债券的发行资格与融资成本,因此发债公司存在基于评级的风险承担策略调整动机。文章考察了发债公司获得首次评级前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检验了风险承担水平对首次信用评级的影响及其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在获得首次信用评级前,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持续下降,而后缓慢回升,公司存在调整风险承担水平以迎合评级需求的行为;风险承担水平与主体信用评级显著负相关;基于信用评级的中介效应,风险承担水平与债券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公司通过策略性地调整风险承担水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主体信用
关键词:
风险承担 首次信用评级 公司债券融资成本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宝臣 马志茹 苏云鹏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公司债券流动性风险测度指标,引入M-Copula函数和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公司债券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利差的关系。结果表明,M-Copula函数与Markov机制转换模型的实证结果一致。具体如下:公司债券的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尾部相关性,其中上尾相关性较高,即熊市时期流动性风险和信用利差同时增大的概率高于牛市时期,且熊市时期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时期。
关键词:
公司债券 信用利差 流动性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慧玲 郭奕阳 吴芳丽 林之琳
本文选取2007-2013年间发行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作为实证检验的初始样本,从企业的产权性质这一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前后的在职消费水平的变化。研究表明:发行公司债券对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民营企业的在职消费有显著正向作用。据此,分产权性质提出了两条降低在职消费的建议。
关键词:
在职消费 公司债券 产权性质 委托代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慧玲 郭奕阳 吴芳丽 林之琳
本文选取2007-2013年间发行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作为实证检验的初始样本,从企业的产权性质这一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前后的在职消费水平的变化。研究表明:发行公司债券对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民营企业的在职消费有显著正向作用。据此,分产权性质提出了两条降低在职消费的建议。
关键词:
在职消费 公司债券 产权性质 委托代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屹
信用利差是信用债券定价的决定性因素。国内外很多文献表明,违约风险只能解释信用利差的一小部分,而税收、流动性及系统风险对信用利差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公司债券月度面板数据,研究了市场系统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系统风险对信用利差影响显著,信用债券和股票市场的收益有一定的联动性。
关键词:
信用利差 系统风险 违约风险 流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屹
信用利差是信用债券定价的决定性因素。国内外很多文献表明,违约风险只能解释信用利差的一小部分,而税收、流动性及系统风险对信用利差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公司债券月度面板数据,研究了市场系统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系统风险对信用利差影响显著,信用债券和股票市场的收益有一定的联动性。
关键词:
信用利差 系统风险 违约风险 流动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何志刚 邵莹
基于2007年4月至2009年9月的周数据,就次贷危机时期流动性风险对我国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变化与非流动性指标之间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且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该结果依然是稳健的,说明流动性风险已融入我国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中。尤其是在次贷危机背景下,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显著增强了。
关键词:
公司债券 流动性 信用利差 次贷危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柯宇立
本文通过阐述公司债风险识别的必要性和公司债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金融审计视角,基于债券发行人企业性质结合地方政府债务率和债券发行人财务指标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司债券 金融审计 债券发行人 风险识别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韦茜 李立平 董哲
近几年债券信用风险有从中小公司向大公司蔓延趋势。本文采用KMV模型,选取大公司作为样本,分为低债券信用风险组、高债券信用风险组16家公司来研究债券信用风险问题。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13、2014两年,选取无风险利率、总资产及增长率、股权价值及变化率、0.5的违约点等为参数,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出违约距离。结论显示,无论是从组别分析,还是从单个公司分析KMV模型均有良好的风险预测功能。鉴于风险频发,政策上应提前预测债券信用风险,打破对公司债券"刚性兑付"的传统。
关键词:
公司债券 信用风险 KMV模型 违约距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艳阳 刘鹏飞 闫慧茹
本文以2007—2013年中国A股公司中发行了企业债券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破产而形成的社会成本对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承担的破产社会成本越大,所发行的公司债券信用风险会越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地区失业率的减少,破产社会成本对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会变弱。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钟廷勇 孙芳城
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公司债券季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成本粘性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成本粘性显著增加了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且成本粘性越高,债券信用利差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债券剩余期限和市场竞争对成本粘性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存在负向的调节作用,债券剩余期限越长、市场竞争越激烈,成本粘性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就越弱。本研究为外部信息使用者预测公司债券信用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拓宽成本粘性经济后果的研究思路,研究发现有利于指导管理层积极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债券信用利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永 王亚琳 邓伟伟
通过选取2013—2015年沪深交易所未到期的半年度公司债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等,验证投资者情绪、投资者异质性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越高涨,投资者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要求越小;投资者异质性越大,公司债信用利差也会越大;不同风险特征的公司债受投资者情绪和异质性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情绪低落阶段,信用利差对异质性引起的市场波动更为敏感。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异质性 信用利差 门槛回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牧炫 魏诗博
机构研究员对上市公司的未来收益进行预测,预测差异常常造成债券价格出现偏差。以国内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为例,以研究员对收益预测的差异和债券信用利差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卖空限制下,预测差异越大,债券信用利差越低。这种差异更多地代表了投资者的意见分歧,而非未来的风险水平。并且公司债券比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对投资者意见分歧更敏感。此外,还证实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确实优于交易所债券市场;平均而言,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较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更低。
关键词:
公司债券 企业债券 预测差异 信用利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