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7)
- 2023(6592)
- 2022(5479)
- 2021(5272)
- 2020(4067)
- 2019(9503)
- 2018(9095)
- 2017(16859)
- 2016(8891)
- 2015(9905)
- 2014(9317)
- 2013(8809)
- 2012(8003)
- 2011(6742)
- 2010(6589)
- 2009(5686)
- 2008(5275)
- 2007(4153)
- 2006(3390)
- 2005(2786)
- 学科
- 济(29472)
- 经济(29437)
- 管理(21956)
- 业(18550)
- 企(14448)
- 企业(14448)
- 地方(10754)
- 农(10028)
- 方法(9110)
- 中国(8840)
- 业经(7744)
- 数学(7512)
- 数学方法(7417)
- 农业(7000)
- 财(6806)
- 理论(5965)
- 环境(5791)
- 技术(5644)
- 学(5555)
- 制(5528)
- 地方经济(4911)
- 教学(4851)
- 和(4710)
- 贸(4677)
- 贸易(4670)
- 易(4394)
- 体(4262)
- 教育(4199)
- 发(4117)
- 划(4116)
- 机构
- 学院(108151)
- 大学(106679)
- 济(39924)
- 管理(39909)
- 经济(38870)
- 研究(35559)
- 理学(34475)
- 理学院(33925)
- 管理学(33342)
- 管理学院(33126)
- 中国(26630)
- 京(25459)
- 科学(22289)
- 财(18280)
- 中心(18044)
- 范(17739)
- 师范(17609)
- 江(16268)
- 北京(16086)
- 所(15702)
- 业大(15654)
- 农(15439)
- 师范大学(14593)
- 财经(14563)
- 研究所(14313)
- 院(13890)
- 州(13521)
- 经(13270)
- 经济学(12152)
- 技术(12018)
- 基金
- 项目(80193)
- 科学(63865)
- 研究(62513)
- 基金(57012)
- 家(48929)
- 国家(48473)
- 科学基金(42712)
- 社会(39452)
- 社会科(37328)
- 社会科学(37322)
- 基金项目(31923)
- 省(31822)
- 教育(28585)
- 划(26925)
- 自然(26512)
- 编号(26178)
- 自然科(25871)
- 自然科学(25868)
- 自然科学基金(25369)
- 成果(20599)
- 资助(20176)
- 课题(18235)
- 发(18092)
- 重点(18033)
- 创(17631)
- 部(16865)
- 创新(16375)
- 国家社会(16350)
- 制(15765)
- 年(15682)
共检索到157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作鹏 柴彦威
单位大院的物质空间演变及中国城市空间转型的深层逻辑一直以来都是单位研究的热点议题。围绕着"去单位化"的概念,从产权分析的视角提出了去单位化的产权实践及其空间响应的命题。以北京市化工大院为案例,剖析了单位大院在制度转型过程中产权实践类型,归纳了单位大院物质空间在设施职能变更、内部地块分割、底层周边空间以及非正规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响应。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变革及其在具体空间使用上的安排组合构成了单位大院转型的产权实践,单位大院的产权重组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阶段性与多样性带来了物质空间演变方向、路径、速度与效果等空间实践的多元化与复杂性,形成了中国城市空间去单位化转型的制度与空间实践互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春兰 柴彦威 张天新 肖作鹏
通过对北京市多个单位大院与居住小区的实地调研、访谈及文献研读,将单位大院与居住小区置于邻里理论视角下,阐述了单位大院与居住小区对邻里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比较研究了单位大院与居住小区在规模与边界、用地布局、要素构成、道路系统和社区感方面的特点。基于邻里的空间性内涵,探讨了单位大院在封闭性与开放性、混合性与单一性、异质性与同质性等方面对城市规划与住区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关键词:
单位大院 居住小区 空间性 邻里理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晨 韩冬青
以南昌八一广场周边地段为例,运用地图分析法、图解方法和中外城市形态比较等方法,对该地段的道路格局、街区形态、地块形态、建筑与地块的关系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由此归纳总结出我国城市中单位大院集中地段的若干物质空间形态特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夏学杰 王丽娟
近年来,北京市郊区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开展创新性探索,创造了乡镇统筹集约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新模式。乡镇统筹集约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的核心是建立乡镇统筹平台,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的收益的均衡分配,体现了激励相容机制设计的思想。以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工业大院改造为例,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乡镇统筹集约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谷志莲 柴彦威
许多中国城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养老成为广受提倡的主要养老模式。单位社区作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主要居住空间,也是城市改造的重点,其发展前景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宜老性"的视角,通过典型单位社区的案例研究,从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老年人的社区认同、社区组织与建设中的社区参与等阐述了单位社区的"宜老性"特征,认为转型中的中国城市单位社区具有宜老社区的特点,其空间结构、社区认同、面向老年人的社区组织再造等是"宜老性"的重要体现。单位社区养老设施与为老服务的相对缺乏也成为应对社区养老的最大制约,宜老环境建设面临着市场化力量主导下的社区资源争夺。在单位社区改造中,应该充分肯定单位社区对单位老年人的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炜霞 朱林珍 李明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只重视景区内部规划而忽略周边环境发展,必然难以适应游客市场需求和发挥景区对所处地域的综合贡献,作为整体旅游环境景观化和体现效应最敏感的地带,景区周边环境是全域旅游未来发展的关键区域。以大院民居型景区皇城相府为实证案例,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产业发展和地域利用两方面分析皇城相府景区周边环境空间演变过程,得出演变特点,其结论为:(1)皇城相府周边环境的演变节点受标志性事件影响,其快速演变由建立在与景区和谐统一体制上的决策层意志和执行力支配,山西大院民居型景区基本都位于村落,这一运营体制值得灵活推广。(2)皇城相府周边环境正向演变剧烈而迅速,产生的旅游业规模效应与区位劣势密切相关,对于偏远地区的大院民居型景区发展是个积极信号。(3)皇城相府周边环境演变对旅游业发展起着关键影响,其旅游建设突破了自然地理界线和行政边界的局限,大院民居型景区受到了游客市场持久的欢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新建 张玉晟
经租房是1956—1965年私房改造时期国家经营租赁房屋的简称,后演变成为今日历史街区中直管公房的主要类型,是历史街区中建筑风貌的重要组成成分。文章通过对经租房的相关政策、空间演变过程及其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将其发展分为分割期(1956—1965年)、破碎期(1966—1978年)、重构期(1979—1991年)和没落期(1992年至今)4个阶段,揭示了经租房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文章认为在保证公众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经租房可为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重要抓手,并据此在恢复社会福利属性、清理不合理占用、优化资源分配和配套保障管理4个方面提出相应利用对策,为下一步直管公房的合理利用指明方向。
关键词:
经租房 私房改造 直管公房 准公共产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煜
当前,老龄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共识,"网络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一个传统型的老龄社区为样本,以养老服务的社区治理视角,对其自生的社区社会组织所提供的"网络化"实践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经验,对我国社会治理与服务模式转型升级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
居家养老 社区治理 社区社会组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柳美先 王璐
本文阐述了全球公民的概念与全球公民教育的进程,探讨了韩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实施现状,以"北京韩国国际学校"小学部全球公民教育的实践为主要个案进行分析,探讨该学校的全球公民教育是如何与北京社会公民意识、韩国国家公民意识以及全球公民意识三个层面的教育相融合的。
关键词:
全球公民 全球公民教育 北京韩国国际学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晓冬 徐碧颖 赵天舒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内生动力,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商业消费空间高质量发展,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为例,深度画像了全市商业消费空间发展现状,科学研判了超大城市市场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并基于城市自身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与历史使命,系统谋划了全市商业消费空间的发展目标、层级体系、空间布局、实施路径与治理策略,创新制定了“空间规划+实施计划+政策清单”的规划成果,切实支撑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为以规划引领城市商业消费空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创新和方法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代莹 石春晖 宋峰
我国建国以来进行社会主义城乡空间实践形成的遗产对于我国当代文化认同的构建极为重要,但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知。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辨析了城乡遗产价值的形成积累与城乡景观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产保护与城镇景观演变的微观过程各阶段的关系。选取了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规划设计的居住小区——百万庄作为案例,将城市形态学康泽恩学派的地块循环理论与我国遗产保护实践相结合,分析其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的困境。基于城镇景观过程的分析,百万庄最重要的遗产价值在于它为社会主义中国初期对居住空间在形式内容以及设计方法上的最初探索提供了独特的见证,然而,城市化过程中区位的改变以及长期的内蕴使得百万庄面临拆迁的威胁,亟待实施保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艳 柴彦威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北京在"由消费性城市向工业性城市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指导下,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曾以单位大院形式建设起来的大型工业企业单位,目前由于首都城市职能的调整、市场化改革所推动的土地功能置换以及环境治理等原因正面临着搬迁、消亡的危机。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领域的学者已经呼吁亟需对城市工业遗产进行"抢救式"的保护。然而,已有规划案例往往更强调对工业遗产单体建筑或区域物质空间的保护和再利用,而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与挖掘比较欠缺。论文从单位大院的物质空间性特征、单位制度的内涵以及单位居民的单位情结等方面,以北京京棉二厂为案例,对北京现代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关键词:
现代工业遗产 文化内涵 单位大院 北京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虞晨阳 陈瑾羲
文章以提升城市街道可步行性为目标,以北京大院生活型街道为例,对街道边界空间要素对可步行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分析了3条北京大院生活型案例街道的边界要素构成及组合模式,并基于街景图像对街道可步行性进行评分,将要素与可步行性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指出对可步行性影响高的边界要素及其作用,为大院生活型街道的更新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要素的数量、感知边界要素的类型、要素的细部设计对街道可步行性有较高影响。此外,绿地要素的灵活运用能够显著提升街道的可步行性。
关键词:
大院生活型街道 可步行性 边界要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苗宇
结合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具备的市政和发电工程的双重属性,以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为例,从概算编制分类、编制框架、定额及市场信息价选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造价指标和影响造价指标的特殊因素等方面,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编制体系进行阐述,为后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概算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垃圾焚烧发电 概算编制 生物质能源项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聂志理 张爱平 李靖
以深孔注浆为例,介绍以建设单位为主导开展的北京轨道交通不降水(少降水)堵水新工艺的定额测算分析流程与方法,并分析该定额测算实践对企业管理的相关意义,为建设单位处理类似新工艺的造价问题及应对造价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定额测算 消耗量标准 深孔注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