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5)
2023(11913)
2022(10067)
2021(9251)
2020(7620)
2019(17030)
2018(16825)
2017(32187)
2016(17555)
2015(19489)
2014(19163)
2013(18952)
2012(17477)
2011(15865)
2010(16170)
2009(15512)
2008(15370)
2007(14176)
2006(12900)
2005(11769)
作者
(48974)
(41844)
(41281)
(39653)
(26298)
(20098)
(18583)
(16072)
(15811)
(14774)
(14364)
(13892)
(13387)
(13193)
(13030)
(12563)
(12180)
(12118)
(11950)
(11925)
(10593)
(10298)
(9974)
(9842)
(9524)
(9282)
(9257)
(9174)
(8416)
(8240)
学科
(77294)
经济(77111)
(60452)
管理(53195)
(50038)
(40508)
企业(40508)
农业(33322)
方法(27984)
业经(24776)
数学(23125)
数学方法(22896)
(21515)
(21059)
中国(20754)
地方(15568)
(15034)
(14696)
(12956)
银行(12936)
(12713)
(12593)
贸易(12586)
农业经济(12542)
(12444)
(12277)
(12077)
(11869)
金融(11864)
技术(11819)
机构
学院(252420)
大学(249873)
(109306)
经济(107095)
管理(96552)
研究(85676)
理学(83358)
理学院(82457)
管理学(81187)
管理学院(80722)
中国(67973)
(58601)
(53356)
(51038)
科学(49470)
农业(44329)
(42408)
业大(41231)
财经(41184)
中心(41046)
(40455)
研究所(37774)
(37429)
经济学(33458)
(32897)
师范(32602)
北京(31355)
(30817)
经济学院(30100)
财经大学(30073)
基金
项目(166469)
科学(133245)
研究(124904)
基金(123654)
(106866)
国家(105807)
科学基金(91697)
社会(84832)
社会科(79260)
社会科学(79241)
基金项目(65600)
(64912)
自然(56439)
教育(56242)
自然科(55163)
自然科学(55150)
自然科学基金(54238)
(53400)
编号(50399)
资助(48575)
成果(41602)
(38385)
(37350)
重点(37010)
(35967)
国家社会(35603)
(34539)
课题(34267)
(33195)
教育部(33167)
期刊
(131145)
经济(131145)
研究(77806)
(63371)
中国(56870)
农业(42517)
(41568)
学报(39459)
科学(37498)
管理(33395)
大学(31915)
学学(30332)
(29186)
金融(29186)
业经(26844)
教育(25661)
财经(21284)
(19448)
技术(18942)
经济研究(18669)
问题(18389)
(18290)
农村(15449)
(15449)
农业经济(15101)
(14936)
世界(14225)
经济问题(12579)
社会(12033)
技术经济(11731)
共检索到392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鹏鹏  罗必良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使得农村土地及其权益的竞争性配置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中国农村地权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曾一度长期存在,并成为塑造传统村社形态的重要诱因。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经验分析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民村社交往频率、人情往来密度和关系型交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地权稳定性相对不足的村庄,农民具有更高的村社交往频率,一方面,通过筑牢亲友关系以提升地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提升非亲友交往频率以强化地权排他能力。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历史遗留的人地矛盾能够形塑农民的村社交往格局和关系型村社形态,而人地关系的变动则会动摇地权稳定性以及相关联的村社交往秩序。此外,由成年男性表达的谈判优势和由体制内就业表达的政治资源,是农户家庭地权竞争实力的重要力量,并对农民基于地权竞争而开展的村社交往具有替代效应;“乡政”对“村治”的管制和地权法治化,则将会弱化基于地权排他的关系缔结。笔者强调,中国农民村社交往格局和关系型村社形态,隐含着深刻的产权经济学逻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韩国明  王鹤  杨伟伟  
本文以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部分地区的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考察乡村公共空间正在发生的变化,研究不同类型的乡村公共空间与农民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大范围、高频率接触、半开放的公开空间可以为农民提供最佳的交往场所,产生出相对充分的社会资本,因此对促进农民合作行为发生最有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龙耀  王梦珺  刘俊杰  
新一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政策包括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以及赋予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本文构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和非试最地区707户样本农户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抵押的信贷供给效应初步显现,并且,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具有规模偏好特征。农地确权和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名义信贷需求,但由于受到现阶段农地抵押法律的限制和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43.24%具有名义信贷需求的农户依然无法有效表达其信贷需求,仅能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化为潜在信贷需求。修订限制农地抵押权的法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川  
本文论述了市场结构演进对产权制度变迁的影响。在其演进过程中,一方面会促使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另一方面又会促进政府根据市场结构演进的要求,对宏观产权制度作出新的安排,使两者相容,以促进经济体系保持良性运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俊杰  张龙耀  王梦珺  许玉韫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先行试验区山东省枣庄市农户调查数据,从理论层面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农户收入及其结构的影响并提供了初步的实证证据。研究表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交易和分工效应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和结构,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收入显著较高,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但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户收入的组织化效应和抵押效应仍未显现。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力东  
清末以来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变迁既有明显的变化也有显著的连续性。虽然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和影响在不断增强,然而乡村社会仍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自主性。乡村精英在这一变迁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乡村精英的"脱嵌"或"变通",国家加强对乡村社会直接控制的努力遭到不同程度的消解,国家政权建设的目标迟迟无法实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通过制度建设支持乡村社会发展,乡村精英重新嵌入乡村社会之中,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乡村振兴的前景值得期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谈儒勇  
现有的理论文献对金融作用的论述不够深入和全面。从微观层次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考察金融对于企业的作用,可以通过一个简易的图形框架形象地看出。金融的存在与发展,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量、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的资本边际效率而使企业的投资净收益得到提高,从而加速了企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张呈磊  周先波  
基于中国珠三角地区实地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农民工社会关系网以及朋友圈对其工资的影响。在研究农民工社会关系网对其工资影响的基础上,文章探讨朋友圈中的教育网差效应和职业网差效应对其工资的影响机理和程度。研究发现:整体上看,农民工个人社会网络对其工资有正向影响;农民工最好朋友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对农民工工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更进一步,朋友圈内教育网差效应的表现跟农民工与该朋友的社会距离有关,社会距离越近,此种效应相对越大;而职业网差效应的表现跟农民工与朋友的社会距离关系不大。在排除自选择因素以及考虑教育的内生性问题、工资与教育网差及职业网差的联立关系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守英  
1引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世界各国制度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制度变革与绩效分析也是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过去40多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实现了从农业集体化体制转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制的制度变革~([1]),经历了从农民对农地产权的博弈与国家的还权于民,到国家稳定农民土地承包关系与实行农地确权的过程~([2])。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影响其健康发展。本文从农民角度,通过一个村的微观研究发现,作为正在推行的一项正式制度,农民对其可及性、可得性仍较低,医疗补偿存在不公平,而医疗供方缺乏良好的服务递送能力且又具有极强的驱利行为进一步降低了这项制度对于农民的好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文杰  
我国应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务等非货币财产出资;对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由成员大会讨论决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作价为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宜规定一个最低资本限额,以保护交易安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的归属,应考虑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构成的不同类型分别加以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可考虑实行"一社两制",即对外来资本实行按出资额分红,对农民成员则实行资本报酬有限、按交易额分配盈余的原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怡  王钊  
社会资本是基于社会规范、信任以及关系网络的社会结构,成员利用其所具有的知识共享、互信互惠和风险分担等功能,提高社区制度质量水平,增强微观经济活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本文研究显示社会资本对农民收入有着显著的促进效应,数据分解显示:社会资本主要提高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水平,对工资性收入水平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的中介模型估计结果发现:社会资本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提高社区制度质量,即社会资本积累促进制度质量改善,进而促进收入水平提高。本文的研究启示,探索、完善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从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土壤寻找匹配本国"民情"的社会经济元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迪斌  
近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选择可以划分种类型:封建私有制下的产权离散、自耕农所有制下的产权合一、公有制下的产权集中、家庭承包制下的产权分化。人口的不断增长与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小,这一前提决定了制度选择空间非常狭窄,它使我国近代农地产权制度的选择陷入了困境,而要摆脱这一困境,惟一的路径就是工业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笔者从全新角度即产权制约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角度来分析阻碍农民增收的深层原因。本人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在城市摒弃国有产权实现形式;在农村明晰土地私有产权性质,明确界定土地的私有产权制度和乡镇企业的私有产权属性,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进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