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1)
2023(11684)
2022(9998)
2021(9609)
2020(8128)
2019(18859)
2018(18300)
2017(34111)
2016(18091)
2015(20409)
2014(20044)
2013(19593)
2012(17695)
2011(15753)
2010(15453)
2009(14442)
2008(13966)
2007(11893)
2006(10114)
2005(9048)
作者
(48623)
(41125)
(40742)
(38727)
(25839)
(19444)
(18513)
(15939)
(15597)
(14361)
(13886)
(13856)
(12990)
(12820)
(12692)
(12681)
(12092)
(12033)
(11892)
(11746)
(9927)
(9703)
(9697)
(9323)
(9286)
(9156)
(9039)
(8802)
(8141)
(7844)
学科
(70073)
经济(69961)
管理(64102)
(58146)
(51280)
企业(51280)
方法(34641)
数学(30951)
数学方法(30547)
(26733)
(18722)
(18687)
财务(18641)
财务管理(18604)
企业财务(17870)
中国(17863)
(17658)
业经(15946)
(13431)
(12494)
贸易(12489)
(12229)
技术(11997)
(11837)
环境(11500)
农业(11440)
体制(11325)
(11307)
银行(11289)
(11219)
机构
大学(249251)
学院(247277)
(104669)
经济(102699)
管理(101349)
理学(87772)
理学院(86906)
管理学(85526)
管理学院(85046)
研究(78015)
中国(61576)
(52576)
(50467)
科学(44332)
财经(41403)
中心(38106)
(37893)
(36555)
(35479)
(35440)
业大(34652)
研究所(32775)
经济学(32378)
财经大学(31242)
北京(31028)
(29177)
(29168)
经济学院(29165)
师范(28797)
(27639)
基金
项目(172402)
科学(137886)
基金(128799)
研究(126039)
(111694)
国家(110825)
科学基金(97273)
社会(82451)
社会科(78371)
社会科学(78356)
基金项目(68677)
(65477)
自然(63544)
自然科(61941)
自然科学(61918)
自然科学基金(60820)
教育(58900)
(55693)
资助(51772)
编号(49290)
(39711)
成果(39130)
重点(38918)
(37208)
(36665)
(35311)
国家社会(34965)
教育部(34933)
创新(34462)
人文(33908)
期刊
(109729)
经济(109729)
研究(70930)
中国(47867)
(45529)
管理(40592)
学报(35350)
科学(33936)
(30878)
大学(28515)
学学(27084)
技术(23715)
(23165)
金融(23165)
教育(22296)
财经(21191)
农业(20715)
(18097)
经济研究(17174)
业经(16866)
问题(14464)
财会(13664)
理论(12428)
(12406)
会计(12367)
(11686)
(11504)
技术经济(11499)
国际(11169)
实践(11165)
共检索到365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爱民  张晨宇  
基于2007年《物权法》实施的自然实验,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动机。研究发现,《物权法》实施后,随着产权保护的增强,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减少,说明公司现金持有行为是基于融资约束的预防动机,而非政府掠夺风险下的代理动机,这在政府质量低的地区以及无政治关联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物权法》缓解了融资约束,减少了公司对内部资本市场的依赖,使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减弱,经营活动现金流储存率降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爱民  张晨宇  
基于2007年《物权法》实施的自然实验,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动机。研究发现,《物权法》实施后,随着产权保护的增强,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减少,说明公司现金持有行为是基于融资约束的预防动机,而非政府掠夺风险下的代理动机,这在政府质量低的地区以及无政治关联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物权法》缓解了融资约束,减少了公司对内部资本市场的依赖,使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减弱,经营活动现金流储存率降低。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晓帆  宋子龙  
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文章考察审计师是否能识别2007年《物权法》实施为标志的担保物权制度改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变化并做出反应。研究发现,与固定资产占比高的企业相比,固定资产占比低的企业在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后支付更多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担保物权制度改革会带来更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审计师行业专长和审计师变更均会加强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文章利用《物权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从审计师这一外部监督者的角度考察其经济后果,识别了法律影响审计师行为的因果关系,扩展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研究的同时,也对完善和推进担保物权制度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钱雪松  代禹斌  陈琳琳  方胜  
本文以《物权法》出台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如何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实证结果表明,《物权法》出台后,与固定资产占比较高企业相比,固定资产占比较低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显著下降。进一步地,三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与融资约束较小企业相比,法律改革对融资约束较大企业现金持有的降低作用更显著。这揭示出,以扩大担保财产范围、完善担保物权设定实现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担保物权制度改革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从而降低了企业基于预防性动机的现金持有。本文揭示出法律制度环境是影响企业现金持有的重要因素,同时利用法律改革引致融资约束冲击的差异性识别出企业的现金持有动机,这对理解我国企业流动性管理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现祥  马振邦  
法律环境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核心因素之一,完善的产权制度能够激励企业实施长期性的经营计划与安排。本文基于2007年《物权法》颁布的外生冲击,选取我国A股上市非金融民营企业数据,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并检验了物权制度改革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因果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物权法》颁布后,固定资产占比更低的企业金融化程度显著下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物权法》颁布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增强企业实业投资水平,有效弱化了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金融化的弱化效应呈现一定差异:《物权法》颁布对企业金融化的弱化效应在法律执行效率较高地区、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更为显著,在中小企业中更为显著。本研究揭示了产权制度环境是影响企业金融化的重要因素,为产权激励效应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的新证据。同时,对我国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持续优化的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助力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董捷  张心灵  陈胜蓝  
使用中国股票市场的卖空管制放松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由此产生的卖空压力对公司现金持有的治理效应。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卖空管制放松使公司现金持有程度降低了11.23%;横截面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公司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低、破产风险越高或者公司自身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卖空管制放松对公司现金持有的治理效应越强;卖空管制放松显著提升了公司现金持有的市场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董捷  张心灵  陈胜蓝  
使用中国股票市场的卖空管制放松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由此产生的卖空压力对公司现金持有的治理效应。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卖空管制放松使公司现金持有程度降低了11.23%;横截面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公司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低、破产风险越高或者公司自身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卖空管制放松对公司现金持有的治理效应越强;卖空管制放松显著提升了公司现金持有的市场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兴全  杨征  陈飞  
本文基于2010—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十八大后推行的业绩考核办法优化修订为准自然实验,选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2013年新的《考核办法》实施对中央企业的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不受该制度影响的民营企业相比,新的《考核办法》显著正向提升央企的现金持有水平,且这一结果均通过平行趋势、控制组调整、变量替换、PSM-DID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通过机制分析发现,业绩考核制度通过发挥抑制央企因超额持现所诱发的过度投资而提升央企现金持有;进一步地,业绩考核还促使央企权衡增持的现金资源二次配置策略,缩减超额持现的股利支付且转而将其用于创新活动,进而提升中央企业现金持有价值。上述结果意味着,业绩考核制度既可以抑制过度投资的无效耗费行为促使央企增持现金,又将增持现金用于"多创新,少股利"的长期价值创造权衡配置,优化增持现金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这为十八大以来有关中央企业高质发展和国资监管体制建设而进行改革的政策预期效果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国资监管、积极深入推进业绩考核制度优化修订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伯平  张奕涵  
由于平台经济中存在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以及信任关系缺失等三类主要问题,加上平台经济作为新业态的内在特性的影响,平台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制度空隙。本文系统分析了制度空隙与平台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平台企业在弥补制度空隙以谋取私人利益的过程中,促进了市场中的制度建设与完善,也推动形成了市场运行中新的制度空隙,并引发了平台企业的新一轮逐利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平台企业与政府存在制度建设上的角色冲突,导致平台经济规制不足与规制过度并存的现象。因而,要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其一,必须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其二,要在政府主导规制与监管体系的同时,接纳平台企业的产业自我规制,建立起政府规制和平台经济产业自我规制协调互动的规制与监管格局,共同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其三,平台企业应当主动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丁鑫   周晔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银行不同负债来源债权人的市场约束会产生何种变化?存款人和非存款债权人会“双管齐下”共同增强市场约束,还是会“背道而驰”?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利用2009—2020年186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2015年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存款人加强了市场约束,非存款债权人在利益驱使下却放松了市场约束,与存款人背道而驰。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差别费率定价模式能够促进银行信息披露,从而影响市场约束;债权人市场约束的主要动机为防范风险,并通过价格约束的方式调整收益。在银行负债结构中,长期存款、债券负债、次级负债人的市场约束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存款人与非存款债权人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市场约束互动;外部资本监管约束会降低存款保险制度对存款人市场约束的增强作用,弥补存款保险制度对非存款债权人市场约束的削弱;存款保险制度对市场约束的影响与对风险的影响趋势保持一致,说明存款保险制度下市场约束的风险缓释作用提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洪辉  章琳一  
本文应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融券制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融券制度降低了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容忍度,上市公司可操控性应计显著下降,即审计质量显著提高;融券制度促使审计师出具更多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以降低潜在法律风险。本文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发现融券制度提高了法律风险,促使审计师提高审计质量。此外,融券制度也会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可能性。从高管权力角度,本文还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下降,即审计质量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审计师需求,而不是上市公司主动降低盈余管理所致。本文也利用审计师变更数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嘉鑫  王永海  
本文以2012年《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的颁布作为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强制性内部控制制度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控制组企业,实验组企业在政策颁布后其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提高,且经过断点回归、平行趋势检验、替换关键变量、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测试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表明内控监管收紧产生的监管压力会导致管理层选择操纵更隐蔽、法律风险更低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横截面差异检验发现,上述效应主要存在于公司规模较大、审计质量较差的企业中;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强制性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后,真实盈余管理的经营业绩相关性显著下降,表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牺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强制性内部控制制度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还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利辉  关欣  李政  李鑫  
环保“费改税”是中国税制绿色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肩负着激励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文章从税费差异视角出发,考察以《环境保护税法》出台为标志的环保“费改税”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发现环保“费改税”政策实施有效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进一步区分预防性环保投资和治理性环保投资发现,环保“费改税”对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预防性环保投资,说明环保领域税费改革对企业环保投资结构升级具有推动作用。分析影响机制发现,环保“费改税”政策作用主要通过提高排污成本、增强执法刚性、打破政企合谋的渠道实现。考虑产权性质和企业规模的异质性发现,在小规模和非国有企业中环保“费改税”政策的环保投资促进效应更显著。另外,文章还发现政府绿色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环保“费改税”政策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环保“费改税”政策具有有效性,但政府仍需进一步优化环保税制度,重视环保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以推动企业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范红忠  汪玉杰  
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种来自外部证券市场的治理机制,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基于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启动并分步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中7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在资本配置效率的度量上,本文从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两个角度进行衡量。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使得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融资约束降低,说明公司获取外部融资、进行外部投资这一资本配置过程更为有效,因而从整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基于产权性质异质性的研究发现,相比国有控制上市公司,卖空机制对非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亭立  姜莹  
我国证券市场卖空合法化已近十年时间,但前期卖空约束的存在使得该机制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作用存在争议。基于转融券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窗口,本文以2014-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排除了样本选择偏误后,通过盈余反应系数模型检验在卖空约束得到了极大缓解的情况下,卖空的事前威慑效应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不同产权性质及股权结构下影响的效果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缓解卖空约束具有积极的外部治理效应,潜在的卖空机会具有典型的事前威慑效应,能够有效抑制盈余操纵、提高盈余质量;但对于不同产权性质和股权结构的公司,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上述结论为卖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检验,并为转融券制度的推进及完善提供了调整思路和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