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8)
- 2023(7474)
- 2022(6261)
- 2021(5738)
- 2020(4807)
- 2019(10555)
- 2018(10281)
- 2017(19424)
- 2016(10673)
- 2015(11979)
- 2014(12113)
- 2013(11787)
- 2012(10801)
- 2011(9703)
- 2010(9859)
- 2009(9551)
- 2008(9847)
- 2007(8709)
- 2006(7646)
- 2005(7149)
- 学科
- 济(42263)
- 经济(42187)
- 管理(40214)
- 业(31367)
- 企(27346)
- 企业(27346)
- 财(17403)
- 方法(14311)
- 制(13568)
- 数学(12162)
- 数学方法(12028)
- 地方(11638)
- 中国(11296)
- 务(11089)
- 财务(11070)
- 财务管理(11042)
- 农(10360)
- 企业财务(10345)
- 业经(9715)
- 学(9678)
- 体(9320)
- 环境(8259)
- 体制(7937)
- 银(7533)
- 银行(7525)
- 融(7276)
- 金融(7273)
- 地方经济(7216)
- 划(7094)
- 行(6896)
- 机构
- 学院(153686)
- 大学(153026)
- 济(62422)
- 经济(61003)
- 管理(58479)
- 研究(50408)
- 理学(49891)
- 理学院(49281)
- 管理学(48616)
- 管理学院(48300)
- 中国(39591)
- 财(36961)
- 京(31711)
- 科学(29126)
- 财经(27197)
- 所(25333)
- 江(24669)
- 经(24302)
- 中心(23174)
- 研究所(21954)
- 农(20618)
- 财经大学(19757)
- 北京(19578)
- 经济学(19514)
- 业大(19404)
- 范(19237)
- 州(19101)
- 师范(19069)
- 院(18748)
- 经济学院(17456)
- 基金
- 项目(100944)
- 科学(80533)
- 研究(75962)
- 基金(74188)
- 家(64002)
- 国家(63494)
- 科学基金(54957)
- 社会(50546)
- 社会科(47956)
- 社会科学(47948)
- 基金项目(39189)
- 省(39087)
- 教育(34078)
- 自然(33525)
- 自然科(32624)
- 自然科学(32615)
- 划(32496)
- 自然科学基金(32028)
- 编号(30905)
- 资助(28806)
- 成果(26560)
- 制(24869)
- 重点(23208)
- 部(22841)
- 发(21789)
- 国家社会(21626)
- 课题(21245)
- 创(20786)
- 性(20402)
- 教育部(19831)
共检索到238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曹越 张肖飞
现代会计具有产权保护功能,会计公共领域涵盖秩序层面和制度层面两个维度,分别成为会计信息先天性失真和规则性失真的根源。经济史中的会计制度经历了从"法律遵从型"到"金融预期型"的变迁过程,旨在一体化保护实体产权和虚拟产权。会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会计制度偏离会计域秩序引致的公共领域,变迁的内在逻辑是:会计习惯→会计习俗→会计惯例→会计社会规范→会计制度。有效的会计制度应遵从有效的产权法律制度,从而实现两者的同步变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水澎 刘启亮
本文通过分析针对会计事项的会计制度配置格局,探讨了会计制度存在的公共领域,并试图从会计制度公共领域嵌入会计职业道德机制,厘清约束会计行为的会计制度机制和会计职业道德机制的功能耦合关系。进一步,基于主、客观职业道德理论,阐述了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园
文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和会计文化的发展,来考察会计制度和会计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宏观会计文化影响着会计制度变革的路径,而会计制度又推动着微观层面会计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决定着会计文化发展的方向。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龚光明 陈若华
会计收益计量是会计发挥产权保护作用的重要内容。会计收益计量的历史表明:会计收益计量的内容和形式随产权保护内容的扩展而演进。企业生态产权的积累和生态需求市场的出现,决定了生态收益的计量成为企业生态行为友好的推动力,也是会计发挥产权保护作用的具体体现。由于现行的资产计价和收益计量制度在反映企业生态收益时的内在缺陷,进行相关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然。
关键词:
产权保护 收益计量 会计制度改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宁 董银霞 陈利根
由于正交易费用的存在,产权的不完全界定性将是产权的实际状态。文章分析了产权在法律和经济两个层面上的不完全性,并指出两者的背离主要在于产权主体可实施行为能力的大小,不完全产权导致的产权公共领域将成为主体间行为互动的主要活动语境,进而产生主体间行为的两重涵义,即一方面在竞争中导致租值耗散,另一方面又在此过程中通过博弈于边际调整上探索最小化耗散租值的方式,且着重探讨了这种最小化耗散方式在无意识与有意识相结合下的产生和通过自然社会选择与适应性学习的传播,次优无效方式如何陷入锁入效应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产权制度变迁形成机制的"自发的理性设计"和租值耗散量的绩效度量,以及公平与效率两难冲突等问题。...
关键词:
不完全产权 主体行为 制度变迁 租值耗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红星
文章试图揭示伴随资本市场制度变迁以及投资者保护力度的加大,一种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稳健性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在2007年之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及投资者法律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相应呈现出阶段递增的特征;但是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施行,自2007年开始会计稳健性不再显著,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扩大可能对会计稳健性起到了消极作用。因此,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在修订会计准则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会计信息的其他质量特征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但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金静红
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逐渐传入我国。也正值我国已经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体制改革之际,与之相适应,我国会计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为基础重新认识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历程,指出中国会计制度供给的主体是政府,会计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渐进性、被动地适应性和强烈的路径依赖性等特征,探索研究会计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制度 会计制度 制度变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彭数学
会计制度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经济后果。其变迁的过程会诱发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寻租博弈活动。经过充分博弈后,会计制度会达成纳什均衡,并且一旦出现新的诱因,又会引发新的寻租博弈活动,如此反复循环,向会计制度的理想状态——帕累托均衡逼近,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马骏 龙小海
本文拟在制度变迁的历史背景下 ,考察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的演变 ,分析我国会计角色的历史定位及其转变。认为我国会计体系的演进与发展 ,既取决于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法技术上的进步 ,还取决于会计体系与其据以运行的微观基础及社会文化道德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匹配。我国当前存在的会计信息扭曲。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会计角色定位与微观二元体制结构之间的内在矛盾 ,表现为同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规则所内涵的市场理性要求与处于转型改制过程中的传统企业的非市场理性行为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因此 ,在我国制度变迁中 ,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有必要更新观念 ,正确认识会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在市场主体的互动中寻求对会计规则理解的一致...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经济理性 会计角色演变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谭劲松 邱步晖
产权经济学认为,由于经济资源稀缺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只能由指导和约束人们经济决策与行动的对产权进行初始界定的行为规则来解决,这种对产权进行初始界定的行为规则即为产权制度。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企业主制、合伙制、股权转让受限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制以及股权可自由转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虽然就某一特定历史时期而言,会出现几种产权制度同时并存、但以某一种产权制度为主的情形,这并不妨碍上述划分。正如 Coase 所认为的,"会计理论是企业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R.H.Coase,1990)。事实上,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密不可分的,现代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巧根
中国的制度变迁是一种结构性的变迁。从制度变迁的一般特征到成本特征,体现了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成本约束机制形成的内在规律。借助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为会计制度变迁提供合理的对策和优化的路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 成本约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光勇 姚晗
会计准则具有的经济后果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在会计制度的变迁过程中 ,原有会计制度的均衡状态被打破 ,与准则相关的利益集团围绕新的会计准则制定展开新一轮的博弈并达到新的均衡。我国会计制度的“双轨制”变迁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重新协调与折衷的结果 ,会计寻租对此起到了推动作用 ,“双轨制”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会计寻租的发生。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重博弈使会计寻租达到纳什均衡状态 ,基于会计寻租的“双刃”性 ,对会计寻租的控制只能适度地进行
关键词:
会计制度变迁 双轨制 会计寻租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江波
产权稀释将造成产权不完整,从而致使大量农地资源被置入公共领域,转为农地租值,进而诱使相关利益主体对农地租值的竞相摄取,由此造成农地租值被瓜分和纯粹消散。现有对产权稀释、公共领域与租值消散的分析游离于表面,更没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产权稀释、公共领域与租值消散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对产权稀释、公共领域与租值消散问题的探究,试图从产权稀释特征、结构着手,建构一个产权稀释、公共领域与租值消散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以此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进行重新阐释,以弥补主流文献对此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产权稀释 公共领域 租值消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綦好东
会计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公共合约。开始于80年代的中国会计制度变迁,是一次以资本市场和国际惯例为导向,以政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强制性、渐进式制度变迁。
关键词:
会计制度变迁 公共合约 强制性 渐进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浩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补助会计制度的路径变迁回顾 ,研究了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操作原则。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尽管中国会计改革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找到了漂亮的蓝本 ,但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各方利益的冲突与协调中 ,政府补助从认可到取消 ,再逐步恢复 ,最终在利益框架日益刚性的情况下得到微观完善。中国的会计改革走着一条引进———消化———完善的路径。针对宏观经济改革中不可回避的矛盾 ,会计改革的组织者有意识的进行适合国情的改造 ,使会计制度改革在与国际的逐步接轨中反映了中国的特有问题 ,从而更有利于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中国的企业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