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5)
2023(8419)
2022(6983)
2021(6733)
2020(5554)
2019(12951)
2018(12933)
2017(23931)
2016(13072)
2015(14559)
2014(14437)
2013(14073)
2012(13018)
2011(12006)
2010(11920)
2009(11434)
2008(11395)
2007(9884)
2006(8995)
2005(8529)
作者
(34456)
(29139)
(28944)
(27772)
(18555)
(13745)
(13104)
(11184)
(11115)
(10208)
(10185)
(9696)
(9540)
(9476)
(9442)
(9027)
(8622)
(8495)
(8338)
(8071)
(7554)
(6982)
(6880)
(6633)
(6611)
(6499)
(6461)
(6166)
(5745)
(5682)
学科
(53750)
经济(53661)
管理(40347)
(34069)
(28975)
企业(28975)
方法(20957)
中国(18717)
数学(18588)
数学方法(18437)
(17754)
(16264)
(13416)
(12769)
(12180)
贸易(12173)
业经(12031)
(12007)
体制(11046)
(10952)
银行(10945)
(10599)
(10254)
金融(10252)
(8784)
(8572)
财务(8550)
财务管理(8526)
环境(8461)
企业财务(8128)
机构
大学(186058)
学院(181628)
(87415)
经济(86012)
研究(69382)
管理(67377)
理学(57155)
理学院(56497)
管理学(55860)
管理学院(55483)
中国(55320)
(43339)
(39936)
科学(36372)
(33962)
财经(33203)
(30434)
研究所(30341)
中心(30092)
经济学(29130)
(26395)
北京(26080)
经济学院(25978)
(25240)
(25046)
财经大学(24819)
(23130)
师范(22950)
业大(21697)
(20015)
基金
项目(116812)
科学(93992)
研究(88797)
基金(88483)
(76916)
国家(76351)
科学基金(65287)
社会(60628)
社会科(57673)
社会科学(57664)
基金项目(45529)
教育(41050)
(40789)
自然(38735)
自然科(37847)
自然科学(37837)
自然科学基金(37220)
资助(36018)
(35819)
编号(33601)
成果(29256)
(28912)
(28452)
国家社会(27199)
重点(26915)
中国(25813)
教育部(25626)
(24852)
(24370)
课题(24221)
期刊
(98036)
经济(98036)
研究(63805)
中国(42756)
(34432)
管理(27738)
科学(25212)
学报(24482)
(23454)
教育(21258)
(20417)
金融(20417)
大学(20067)
学学(18622)
财经(18107)
经济研究(16815)
(15719)
农业(15428)
技术(14666)
问题(13181)
(13071)
业经(12685)
世界(11845)
国际(11717)
(8912)
技术经济(8461)
改革(8359)
(8359)
现代(7879)
理论(7860)
共检索到291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财产权和乡村内部治权是乡村秩序的基础,宅基地产权和治理规则是乡村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宅基地制度演进的基本逻辑是以保障居住功能弱化财产权利、为了耕地保护削弱乡村内部治权,从而国家公权支撑的"管制"权不断强化。"强管制,弱产权"的宅基地制度安排导致管制无效和产权无效。国家主导的宅基地制度改革顶层设计朝着强化管制、有限开放产权的方向进行,地区试点的制度创新明显朝向寻求有效治理和显化财产权利。浙江义乌、四川泸县、江西余江的试点昭示了朝向有效产权、村内治权与国家有限管制的宅基地改革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萍  邱骏  宋澜  
研究目的:基于政策系统的分析框架,分别从改革环境与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宅基地制度改革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与定位要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趋势,应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对于发展环境不同的地区,要采取差异化的改革举措以应对住房属性与需求层次的变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不仅要寻求不同主体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还要兼顾公平和效率,以形成多主体利益耦合的改革合力,减少对改革带来的阻碍和制约。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一个新老问题交织、涉及面广且关乎农民基本利益的复杂问题,应从改革环境、改革利益相关者、城乡关系等多个视角进行讨论,并进行系统性研究,以明确改革目标和确定改革路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岩枫  谢俊奇  姜广辉  
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比较法对我国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政策演变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宅基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演变经历了5个阶段,并且对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审批制度和面积标准、确权登记政策、流转政策、退出机制等做了分析,总结宅基地使用和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为:"一户一宅"等政策难以落实;"无地可批"和"有地不批"现象普遍存在;确权登记时权属来源材料缺失;自发流转普遍等。提出其改革的途径: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改进宅基地审批制度;形成规划、审批、确权、退出等一体化管理体制;推进房地合一的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行宅基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岩枫  谢俊奇  姜广辉  
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比较法对我国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政策演变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宅基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演变经历了5个阶段,并且对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审批制度和面积标准、确权登记政策、流转政策、退出机制等做了分析,总结宅基地使用和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为:"一户一宅"等政策难以落实;"无地可批"和"有地不批"现象普遍存在;确权登记时权属来源材料缺失;自发流转普遍等。提出其改革的途径: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改进宅基地审批制度;形成规划、审批、确权、退出等一体化管理体制;推进房地合一的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行宅基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统筹谋划,全面实现宅基地财产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龙  郭贯成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与政策梳理等方法,系统的梳理和回顾1949年以来中国的宅基地制度体系,梳理每个阶段中国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具体模式,探讨中国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制度变迁的潜在需求。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宅基地产权见证了由农民单一产权到两权分离,再到三权分置的变革,其制度变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影响下,是多方行为主体互动和共同逻辑演化的结果。在不同时期,各方主体互动的结果差异性较大,大致遵循着“国家引导—地方实践—村集体反馈”的循坏渐进路径,呈现出渐进式强制性与制度创新路径依赖及诱致性并存的等特征。未来,中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宅基地产权更加明晰化、财产功能凸显化及地方政策分类治理化发展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苑鹏  
中国特色的宅基地“资格权”人经历了从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劳动群众、农民社员,拓展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人口,21世纪以来又回到农村集体村民成员的封闭化的过程。其背后反映的是宅基地“资格权”复合性权利属性的变化: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保障农民成员的基本生计,到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后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公民基本生活保障,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强调“一户一宅”的平等居住权。进入新时代后,“宅基地”资格权逐步走向成员财产权。未来改革应在构建城乡统一住房保障体系下,继续朝着农户财产权化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爱民  
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重点在于突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限制。但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农村宅基地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必须以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基础,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农民不失权的前提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爱民  
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重点在于突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限制。但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农村宅基地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必须以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基础,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农民不失权的前提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并强调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政策思路。尽管这一政策思路甫一提出,也曾有"语惊四座"之效应,但短暂的学术讨论与争议后,业界便已基本形成共识,确认"三权分置"是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丽  
江西余江的宅基地制度改革采用了国家与社会良性协同共治方式,是善治理念在乡村治理中的具体实践。在政府主导、村庄主体、民众参与的"三位一体"联合共治结构中,国家权威与社会权威联合机制、政府公开与社会监督机制、个体与整体的权责利相匹配机制、社会表达与政府回应的制度化、社会自治与政府治理的规范化,共同保证了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和法治性,从而实现了乡村善治"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协调是善治的本质特征,"三位一体"的治理组织主体和村民理事会的组织形式兼具理论与实践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沁  
宅基地制度有偿改革是针对过去宅基地无偿取得和使用而展开的市场化改革,包括宅基地制度的有偿分配、有偿使用、有偿流转、有偿抵押、有偿退出等。各项有偿改革是一个整体,贯穿了宅基地权利的“得丧变更”。其所涉基础权利应定性为“三权分置”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因所涉客体的不同,存在两条基本路径。在“一户一宅”或者“户有所居”的路径下,该权利所具有的收益、处分权能与《民法典》宅基地使用权所肩负的居住保障功能冲突尤显。在现行法律框架内,“三权分置”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应派生于宅基地所有权,并可依《民法典》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框架为其立基者,但其行使应受到审核批准、用途规划、登记、物权法定等法律制度的约束,并且其物权效力和法律效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宇峰   付坚强  
我国宅基地制度变迁中存在着一种处于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之间的中间环节,这个环节由基层政府主导。然而,基层政府在制度供给过程中缺乏自身定位意识。其仅注意强制性变迁,忽略了所在的“中间环节”。基层政府与农村集体在协同推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如仅关注到国家政策指引和地方利益,则难以实现其在中间环节中的作用,会导致制度变迁缺乏系统性安排。基层政府和农村集体应确定其在宅基地制度变迁中“中间环节”的定位,向上衔接因宅基地收益需求和产品功能转变而引发的制度强制性变迁,向下连系村民对宅基地灵活利用的创新需求而发生的诱致性变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卫华  吕萍  钟荣桂  
研究目的:针对农民“户有所居”目标,基于宅基地制度改革局限性分析,借鉴相对剥夺理论,提出农村住宅制度完善路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目标还未完成城乡住房体系的对接,构建新型农村住宅制度,形成同城镇住房制度相对应的格局,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发展农村非保障住房,这将为统一城乡住房保障体系、打通城乡住房市场奠定基础,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研究结论:构建能适当增加住房可流转性的农村住房制度,将有利于促进城乡住房权益平等,减少城乡居民的相对剥夺感,提升农民在住房方面的获得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超  谭峻  
本文通过回顾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历史,理清宅基地三大功能演变趋势,即政治稳定功能保持不变,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削弱,经济财产功能日益凸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参考上述宅基地功能演变路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保持政治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差别化宅基地制度设计;加快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激活农民手中土地财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敬  唐欣瑜  
集体建设用地推动入市后,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理论革新与实践推动成为农村土地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我国12省30个村庄宅基地数量、取得方式、使用权证发放、土地闲置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普遍存在的一户多宅、闲置率高、取得方式与实际发展不符、登记发证工作落后等问题。结合当前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改革政策与调研中反映的农民诉求,可从适当突破一户一宅原则、划分宅基地使用权取得方式、健全宅基地使用权证登记以及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机制等方面探索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完善的应然进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