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9)
- 2023(11482)
- 2022(9498)
- 2021(8961)
- 2020(7211)
- 2019(16077)
- 2018(15529)
- 2017(27965)
- 2016(15432)
- 2015(17422)
- 2014(17279)
- 2013(15821)
- 2012(13851)
- 2011(12245)
- 2010(12641)
- 2009(11612)
- 2008(10656)
- 2007(9331)
- 2006(8183)
- 2005(7384)
- 学科
- 济(42033)
- 经济(41966)
- 管理(39783)
- 业(36510)
- 企(30260)
- 企业(30260)
- 融(25718)
- 金融(25710)
- 银(23702)
- 银行(23677)
- 行(22752)
- 中国(22030)
- 财(18583)
- 农(15588)
- 制(14923)
- 方法(13822)
- 理论(13548)
- 务(13348)
- 财务(13295)
- 财务管理(13275)
- 教学(13164)
- 地方(12471)
- 企业财务(12409)
- 业经(12264)
- 数学(11634)
- 数学方法(11267)
- 中国金融(11070)
- 农业(10718)
- 学(10683)
- 体(10410)
- 机构
- 学院(194289)
- 大学(181705)
- 济(65405)
- 经济(63453)
- 管理(62699)
- 研究(60885)
- 中国(53363)
- 理学(52391)
- 理学院(51822)
- 管理学(50454)
- 管理学院(50152)
- 财(38604)
- 京(37774)
- 科学(37639)
- 江(31988)
- 农(31420)
- 中心(31254)
- 所(30686)
- 技术(30121)
- 财经(28461)
- 职业(27792)
- 研究所(27082)
- 范(26973)
- 州(26856)
- 师范(26559)
- 业大(26269)
- 经(25484)
- 农业(24445)
- 北京(23556)
- 院(22627)
- 基金
- 项目(124103)
- 研究(98299)
- 科学(94678)
- 基金(82370)
- 家(71059)
- 国家(70311)
- 科学基金(59437)
- 社会(56753)
- 省(54476)
- 社会科(53557)
- 社会科学(53545)
- 教育(49105)
- 编号(44421)
- 划(43769)
- 基金项目(42354)
- 成果(37314)
- 自然(36117)
- 自然科(35267)
- 自然科学(35255)
- 自然科学基金(34574)
- 资助(33719)
- 课题(33341)
- 年(29572)
- 重点(29098)
- 发(27734)
- 项目编号(26795)
- 创(26768)
- 性(26642)
- 部(25389)
- 创新(24827)
- 期刊
- 济(76114)
- 经济(76114)
- 研究(58168)
- 中国(49850)
- 教育(40027)
- 财(34992)
- 融(32358)
- 金融(32358)
- 农(30299)
- 学报(29650)
- 科学(24234)
- 管理(24012)
- 大学(22802)
- 技术(22215)
- 学学(21273)
- 农业(19840)
- 职业(16323)
- 会计(14327)
- 业经(14318)
- 财经(13846)
- 经济研究(12818)
- 经(11826)
- 财会(11776)
- 版(10651)
- 技术教育(10334)
- 职业技术(10334)
- 职业技术教育(10334)
- 坛(10033)
- 论坛(10033)
- 业(9796)
共检索到308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匡孟秋
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因素,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目前我国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依旧有所欠缺,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资源不够多样、评价体系不科学等,这些问题均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造成不利影响。文章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指明新方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慧 王华锋
实践教学是传统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的价值信仰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具有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产教融合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同向同行,教学模式互助互补,教学资源协同创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机遇和载体,弥补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足。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德技并修、专业一致、能力提升、多维评价”四大教育理念。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从“强化教学保障、优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健全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着力。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优势,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敏 顾军燕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各种复杂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表现出诸多的矛盾和合作紧密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校企融合的内涵、影响因素和校企合作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校企融合度评价模型和三级指标体系,再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相关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选取了3类样本高职院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状态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运用雷达图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呈现了各高职院校的校企融合度状态,从而为分析评价高职院校校企融合状态、破解校企合作的共性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含菲 杨红荃
随着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的正式公布,推动落实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脚步进一步加快。高职院校作为培育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机构,同样承担着推动高职工程教育改革的使命。文章以高校"新工科"建设为切入点,从理论、实践、功能价值三方面系统阐述了"新工科"建设与高职产教融合的内在耦合性,并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工科"建设面临的学科壁垒、制度僵化、资源劣势等现实困境,提出基于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高职"新工科"建设优化路径,以期为高职工程教育改革加大助力,同时不断推动我国高职产教融合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关键词:
新工科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耦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莉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优化的现实基础,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优化策略:基于科学、系统评价要求,明确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框架;结合实际教学与生产实践,明确技能、素质、价值为主要评价内容;从办学参与主体角度出发,构建产教融合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三级结构;基于不同办学主体的作用,优化产教融合项目过程实施环节评价体系;基于产教融合的特殊性,构建多元评价主体的产教融合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评价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俞洋 罗印升 郭占涛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以江苏理工学院ICT技术专业的深度产教融合项目为例,探索和实践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混编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同建设高水平实践基地、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共同进行学生职业管理的"六个共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构建深度产教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探索出更有效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波 张崎静
文章分析了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困境:过度干预弱化了产教融合动力,责任缺失弱化了产教融合动力,资源劣势弱化了产教融合动力,制度缺陷弱化了产教融合动力。对此提出了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出路: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约束相应主体的责任,促进教育资源向高职院校倾斜,改革高职院校体制机制。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教育 发展困境 发展出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燚宁 黄小钊 张俊青
目前,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存在校企管理理念差异大、从学生到学徒的身份转变难、"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育管理方式不够灵活、教育管理主体没有形成合力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出路: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提高教育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协助学生向学徒身份转变;盘活校企资源,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发挥各教育管理主体的作用,整合教育管理主体的合力;重视学生骨干培养,发挥学生榜样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静晶 汪鲁才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具有建设主体的多元性、建设面向的区域性、建设任务的明确性、建设模式的多样性、建设资源的共享性等特征。其是落实国家有关战略要求的体现,是改革探索深入推进与转型发展的产物,能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有效载体,可以推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通过引企入校、企业培训中心转型、优化政府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等方式来开展建设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实践中心建设面临职业院校积极主动但能力不足、企业有需求但动力不足、政府有责任但定位不清的困境。未来,实践中心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建设主体的责权利、完善多主体的多维推动机制和搭建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彦宗
在产教融合工作进入纵深改革和细化实施阶段的背景下,探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明晰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的生态主体地位基础上,可以探讨生态环境作用及生态链运行机制,进而形成协同发展、互惠共利的产教深度融合生态系统模型。通过剖析融合障碍与现实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生态环境的完善、生态链的优化及生态冲突的调和三方面总结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教育生态学 生态系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璇
产教融合是国家政策导向,是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优质化、特色化发展的需要。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金课"建设逐步陷入符号式"金课"陷阱,存在产教融合度低、利益主体缺乏动力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为突破当前困境,可尝试构建"四位一体"的"金课"评价体系,多方联动,共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激发"金课"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金课” 校企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友 赵文平 王仲民
产教融合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深化产教融合在于构建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统筹深化融合。从系统论视角将产教融合看作整体组织,深化产教融合内外部支持体系亟待完善、实施主体能动性亟待提高、企业参与动力亟待加强,以此探究产教融合深化的突破路径,从而有助于高职院校构建和完善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体系和保障机制,引领各相关主体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系统论 高职院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成林 柳小芳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承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责任,发挥育人双主体作用,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益。目前,产教融合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政策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育人的主体地位缺失、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尚待提升等困境,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定策略,即完善组织管理与制度体系、探索"政-企-行-校"多元合作办学模式、联合企业共建"三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教育 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石俊华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路径。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深度释放技术技能人才红利,是职业教育和产业界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当前,"成型未成熟"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制度,正陷入"制度低效"困境,具体表现在企业的集体性"主体失位"与行业的边缘游离;组织文化碰撞,难以调和的价值冲突格局;被迫"出局"的应然主体,筹资偏好转向的高职院校;制度执行的约束与监督机制缺失,"囚徒困境"中的产教各方。而困境缘起主要集中在认知受阻、动力缺乏、执行不力以及理性有限等方面。由此,可以从唤醒激活、和而不同、自觉担当以及监督保障等层面进行有效地突破。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教融合 制度低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桐 刘宇 伍小兵 李同同 林涛
近年来,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但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然存在校企双方的培养目标不统一、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和“双主体”的培养模式不明确等问题。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和困境,创新构建了以产业学院为载体的“三融合、六共同、三维度”的产教融合模式,该模式能够通过强化文化融合、行为同步和维度贯通建立一种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现状 困境 创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