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9)
- 2023(16291)
- 2022(13385)
- 2021(12477)
- 2020(10078)
- 2019(22679)
- 2018(21901)
- 2017(41087)
- 2016(22711)
- 2015(25519)
- 2014(25269)
- 2013(23941)
- 2012(21465)
- 2011(19085)
- 2010(19637)
- 2009(18555)
- 2008(17956)
- 2007(16235)
- 2006(14512)
- 2005(13593)
- 学科
- 企(81731)
- 企业(81731)
- 业(81552)
- 管理(80473)
- 济(77480)
- 经济(77347)
- 财(38375)
- 中国(32653)
- 方法(31985)
- 银(31696)
- 银行(31686)
- 行(30299)
- 制(29690)
- 融(29646)
- 金融(29642)
- 业经(27224)
- 数学(23602)
- 数学方法(23312)
- 务(23308)
- 财务(23274)
- 财务管理(23237)
- 教育(22156)
- 企业财务(22074)
- 理论(21675)
- 农(19242)
- 体(18534)
- 技术(18267)
- 体制(16333)
- 地方(16175)
- 策(16048)
- 机构
- 学院(300712)
- 大学(299123)
- 济(119025)
- 经济(116332)
- 管理(113822)
- 理学(96446)
- 理学院(95454)
- 研究(94383)
- 管理学(94015)
- 管理学院(93402)
- 中国(80027)
- 财(68991)
- 京(62180)
- 财经(51152)
- 科学(50280)
- 江(48586)
- 经(46176)
- 中心(45630)
- 所(44522)
- 范(44131)
- 师范(43835)
- 北京(39418)
- 研究所(39148)
- 州(38916)
- 财经大学(37973)
- 经济学(37713)
- 教育(36221)
- 农(36039)
- 师范大学(35329)
- 业大(34193)
- 基金
- 项目(188516)
- 科学(152380)
- 研究(150795)
- 基金(135347)
- 家(113388)
- 国家(112182)
- 科学基金(99274)
- 社会(96805)
- 社会科(91712)
- 社会科学(91689)
- 教育(76758)
- 省(76220)
- 基金项目(69991)
- 编号(63748)
- 划(63668)
- 自然(59334)
- 自然科(58013)
- 自然科学(58000)
- 自然科学基金(56970)
- 成果(54388)
- 资助(53853)
- 课题(46855)
- 部(43413)
- 重点(43303)
- 制(42656)
- 创(42445)
- 发(41035)
- 项目编号(40687)
- 性(40334)
- 教育部(39573)
- 期刊
- 济(136532)
- 经济(136532)
- 研究(104429)
- 中国(73593)
- 教育(62699)
- 财(60323)
- 融(49833)
- 金融(49833)
- 管理(48627)
- 学报(35136)
- 科学(34514)
- 农(32961)
- 技术(31603)
- 大学(29661)
- 财经(26948)
- 学学(26681)
- 经(23158)
- 业经(22466)
- 经济研究(21769)
- 农业(20107)
- 职业(18760)
- 财会(16433)
- 问题(16262)
- 会计(15246)
- 贸(14250)
- 坛(14193)
- 论坛(14193)
- 技术经济(14125)
- 现代(13784)
- 理论(13783)
共检索到484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畅 解旭东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统筹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需要政校行企等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围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搭建政校企行协同育人机制,关键是构建互利共赢的需求动力机制、共享共荣的资源配置机制、规范有效的动态协调机制、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行业组织深度参与的协同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未兵 温辉 彭建平
通过构建"三螺旋"合作模式,推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联盟型发展和协同型管理。实践教学过程是校与企、教与学、知与行密切互动的过程。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切实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杰
协同育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中仍存在政府统筹功能没有得到切实体现、高校核心地位没有得到巩固强化、企业内在动力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以及学生的双创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政府主导、高校主责、企业主体、学生主角四个方面分析了相应策略,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创新创业 协同育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丹中 赵佩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月2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国家从政策制度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都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将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把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小龙 朱捍华 邹仲海
在高校与银行的产教融合上,一直存在"高校热、银行冷"的现象。解决当前高校与银行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和协同育人不足的问题,关键要充分考虑银行的利己动机和利益需要,对产教融合过程的协同育人机制进行创新,破解协同育人的机制性障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与银行的产教融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银行的利益需求,建立银行与高校协同育人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银行参与产教合作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银行的人才定制化培养需要、降低员工培养成本和降低用工成本的需要。提高银行协同育人的意愿,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以及高校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段给予激励。高校要运用市场手段,让银行在协同育人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建良 翟炜从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指出职业本科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校企协同育人体制不完善、企业参与度较低、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瓶颈、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缺失。据此,提出职业本科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优化策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构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评价与反馈机制。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政策法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毅
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使职业院校与企业优势资源双向互补,通过整合与共享,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校企联合办学机制构建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资源整合为核心,以文化融合为纽带,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组织体系为依托,以政策环境为保障;校企联合办学机制包括设置与校企联合办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构,构建以同步和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运行机制,即构建校企同步发展机制、校企信息与人力资源共享机制、实训基地共享机制、校企交互评价机制等。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办学需要政府搭台出政策,做好资源投入;学校适应企业新需求,做好专业建设;健全完善制度,大力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维霞
通过产教融合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涉及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等诸多主体,通过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四环联动协同育人管理机制,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协同共建课程体系,协同共建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可有效推动应用型大学的产教融合,并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管理机制 应用型大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鲍桂楠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追求。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现代化职业人才,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中遇到诸多困境,包括产教深度融合相关制度建设不健全、专门实体执行机构缺位、合作经费投入不足、人力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等,产教融合程度有待深入。在协同创新视角下,推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合需要实现制度协同、机构协同、专项经费协同、人力资源协同,以此夯实合作基础,促进合作执行,保障投入充足,提升实施效果。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 人力资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在办学中探索并实践了"校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其核心内涵是"双会双主导、双核双枢纽"。该模式得到学生、行业企业、政府和社会认同,引起社会强烈关注。2013年,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与湖北省物流协会共同牵头成立湖北物流职教集团,2014年学院牵头成立湖北省职教学会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任主任单位。由此,学院实现了从最初的"学校-企业"合作,到"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再到"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企业"的合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汝根 王莉 籍丹宁 刘黎明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进行优势互补,给学校和企业都带来利益。但专业与企业产学研合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考虑方方面面,要有政策和法规的保障,让双方都能感到合作的希望和前景,都愿意向着这方面努力,产教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育人模式 国贸专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飞燕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系统思维助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成效,促进学科专业可持续发展和课程建设提质增效。然而,受育人主体协同不足、育人场域“重术轻道”、育人渠道衔接不畅、育人方式融合不深、育人路径实施不力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此,建议基于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层次性、协同性、开放性和创新性,通过师师互动、术道同行、德技并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方式,构建强师育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五育融合”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打破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促进各育人环节和育人要素有机协同,提升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成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桓 陈福明 程艳红
产教深度融合是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向特色鲜明、水平一流发展,而且能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企业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增强,实现社会协同发展。基于协同育人总目标和要求,分析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再根据产教园为载体的产教融合的作用与机制,提出从产教园载体建设、利益共同体机制构建、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三方面进行深化产教融合实施途径。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产教园 协同育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丹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水平,有必要构建配套的动力机制,确保各项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研究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发展动力也十分缺乏,需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推行制度管理等方面做出努力,及时构建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动力机制。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动力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熔 桂文龙 胡海婧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和方向。文章从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对职业教育的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充分认识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创建产教融合平台,构建产教协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完善协同育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深化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产教融合:如何实现政府主导——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政府主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
基于“校、政、行、企”四方协同的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
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合作机制构建探讨
协同与优化: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首届工业与职业教育大会综述
智能化工作模式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探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径探索
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症结与破解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之著——评《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行为机制、治理模式与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