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0)
- 2023(12046)
- 2022(9928)
- 2021(9369)
- 2020(7662)
- 2019(16891)
- 2018(16899)
- 2017(29358)
- 2016(17038)
- 2015(19223)
- 2014(19045)
- 2013(17241)
- 2012(15528)
- 2011(14194)
- 2010(14797)
- 2009(13765)
- 2008(12602)
- 2007(11727)
- 2006(10516)
- 2005(9687)
- 学科
- 济(45794)
- 经济(45731)
- 管理(40502)
- 业(34555)
- 企(28895)
- 企业(28895)
- 中国(28725)
- 融(26017)
- 金融(26009)
- 银(24232)
- 银行(24209)
- 行(23532)
- 教育(23131)
- 财(16223)
- 制(16100)
- 农(15640)
- 理论(15229)
- 方法(14527)
- 学(13838)
- 地方(13494)
- 业经(12788)
- 数学(11885)
- 数学方法(11577)
- 教学(11406)
- 中国金融(11098)
- 体(11006)
- 农业(10331)
- 务(10113)
- 财务(10071)
- 财务管理(10048)
- 机构
- 大学(213431)
- 学院(210559)
- 研究(74935)
- 济(70417)
- 经济(68226)
- 管理(67205)
- 中国(58266)
- 理学(55616)
- 理学院(54896)
- 管理学(53429)
- 管理学院(53035)
- 京(46902)
- 科学(44794)
- 范(39547)
- 师范(39186)
- 财(38635)
- 所(37173)
- 江(36414)
- 中心(36237)
- 教育(36041)
- 农(33726)
- 研究所(33448)
- 师范大学(31238)
- 北京(30427)
- 州(29901)
- 技术(29089)
- 财经(28780)
- 业大(28761)
- 院(27698)
- 农业(26199)
- 基金
- 项目(133373)
- 研究(108406)
- 科学(103727)
- 基金(88426)
- 家(75683)
- 国家(74805)
- 社会(63324)
- 科学基金(62742)
- 社会科(59572)
- 社会科学(59558)
- 教育(57876)
- 省(56930)
- 编号(48869)
- 划(48332)
- 基金项目(44784)
- 成果(44595)
- 课题(38194)
- 自然(37045)
- 自然科(36190)
- 自然科学(36176)
- 资助(35822)
- 自然科学基金(35454)
- 年(33213)
- 重点(31766)
- 发(30591)
- 项目编号(30348)
- 部(28945)
- 性(28712)
- 创(28492)
- 规划(28247)
- 期刊
- 济(84237)
- 经济(84237)
- 研究(76185)
- 教育(65198)
- 中国(59547)
- 融(34193)
- 金融(34193)
- 学报(32773)
- 农(31913)
- 财(31401)
- 科学(26894)
- 大学(26181)
- 管理(25267)
- 学学(22133)
- 技术(21816)
- 农业(20724)
- 职业(17303)
- 图书(15275)
- 业经(14988)
- 财经(14007)
- 经济研究(13395)
- 经(12164)
- 坛(11968)
- 论坛(11968)
- 书馆(11348)
- 图书馆(11348)
- 发(10763)
- 技术教育(10594)
- 职业技术(10594)
- 职业技术教育(10594)
共检索到352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姗姗
<正>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推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也应紧密关注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变得更加紧迫。产教融合是指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与融合,通过产业需求引领、产学融合发展的方式,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有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的支持。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梓烽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种种不适应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撞。本文提出校企文化融合,指出校企文化融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并基于校企文化融合提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佳圻 郝春东
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总纲领,强调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位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职业教育不能缺位,需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来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改革,要牢牢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主线,着力做好"四个融合",即"园教"融合、"教产链"融合、"专产"融合、"校企"融合,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激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提升行业在产教融合中的参与度,构架"双元分层交融"的产教融合模式,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同步规划。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春苗 黄静
《国标》明确规定普通教育专业的基础类课程中要开设"特殊教育概论",意味着我国融合教育教师的培养从理念向实践的迈进。加之普通学校教师缺少融合教育素养已经成为制约融合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从认同融合教育教师身份、明晰融合教育教师职责、熟知融合教育工作流程等方面构建融合教育教师的服务体系,才能让所有学生,尤其是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在融合环境中接受适宜的高质量的教育,获得实质性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
融合教育 随班就读 融合教育教师服务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武玲 贺静 谢红霞
从政策层面、产业层面、技术层面、市域层面指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产教融合“四轮驱动”体系构建的基本遵循。产教融合“四轮驱动”体系主要包含政策系统驱动、产业协同驱动、数字技术驱动及市域主体驱动4个单元。产教融合“四轮驱动”体系的实施路径包括:打造“1+31”阶梯型顶层设计,助力政策系统驱动全面落地;构建“1+4”全方位协作机制,赋能产业协同驱动落地实践;构筑“1+3”平台型组织生态,切实发挥数字技术的应有之义;建构“1+5”融合式市际合作机制,切实发挥市域主体驱动功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杰
协同育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中仍存在政府统筹功能没有得到切实体现、高校核心地位没有得到巩固强化、企业内在动力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以及学生的双创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政府主导、高校主责、企业主体、学生主角四个方面分析了相应策略,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创新创业 协同育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银年 孟巧红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面临更大的挑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办学平台,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合作办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诚 袁媛 梁荔
我国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导致的经济效率低下问题。跨界整合和共享经济可以将不同产业、不同主体的各种资源(包括优势资源和闲置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供给质量,解决市场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带来的效率问题。产教融合的本质就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资源跨界整合,即资源组织方式的创新。在产教融合趋势背景下,以跨界整合和共享经济为理念,以产权制度设计为核心,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方向,指导地方高校资产管理理论和制度的创新,不仅可以解决地方高校资产管理面临的困境,还能促进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地方高校 跨界整合 资产管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义 朱其志 王明珠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赋予了"三全育人"新的语境和内涵。农业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须回应解决其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明确、红线贯穿人才培养不彻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建立"三大协同"工作体系、构建"4+"引领体系、创新"五大工程"实施体系、健全"六化推进"保障体系,建设农业高职院校"3456三全育人"体系,实现育人资源和力量全面汇聚,推动学生大国"三农"情怀深化培育、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高度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灿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倡导的生态理念,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也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途径。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的冲突日益严峻,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恶劣影响。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由林卿、张俊飚合著的《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农业绿色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书,阐述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与核心,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倡导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该书具有两大特色。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理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泽许
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理论与实际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学校、企业、行业、教师、学生和企业职工等各参与主体的现实需求。基于此,尝试构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涉及组织保障、课程和教学、毕业生评价、行业协调指导、教师发展、基地建设等三级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质量保障 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文 陈东莲 方雷
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是职业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文章从转变观念、校企互动、搭建平台、实现共赢、实践育人、政策支持六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所必需的实现路径,这也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婷 徐乐乐
从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主体维度构建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分别彰显出社会价值、育人价值、资源整合价值以及人才供给价值。文章在明确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路径:纳入多元化评价主体,建立"校政行企"四位一体的多元化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指标,筑牢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实施基础;搭建评价框架,明确评价主体职责,健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工作保障机制;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保障产教融合评价结果的全面、客观与公正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慧 王华锋
实践教学是传统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的价值信仰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具有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产教融合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同向同行,教学模式互助互补,教学资源协同创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机遇和载体,弥补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足。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德技并修、专业一致、能力提升、多维评价”四大教育理念。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从“强化教学保障、优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健全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着力。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优势,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娉婷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入实施国家产教融合战略的重要举措,已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国家产教融合的战略背景,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逻辑剖析入手,进而对其风险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实践提升的路径。研究发现,异质性主体、主体“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主体“共构机制”缺乏等问题均会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带来风险,审视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建立健全“四链融合”机制;第二,要加强高校对“四链融合”的引领与适应;第三,发挥政府对“四链融合”的主导性作用。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