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2)
- 2023(13752)
- 2022(11447)
- 2021(10962)
- 2020(8928)
- 2019(20645)
- 2018(20870)
- 2017(38036)
- 2016(21358)
- 2015(24255)
- 2014(24673)
- 2013(23152)
- 2012(21033)
- 2011(18796)
- 2010(19423)
- 2009(17661)
- 2008(17587)
- 2007(16106)
- 2006(14047)
- 2005(12676)
- 学科
- 济(72637)
- 经济(72529)
- 管理(67890)
- 业(61286)
- 企(53646)
- 企业(53646)
- 方法(31086)
- 数学(26327)
- 数学方法(25640)
- 中国(22337)
- 财(21193)
- 农(20697)
- 技术(19645)
- 制(19290)
- 业经(18780)
- 理论(18304)
- 教育(14994)
- 地方(14780)
- 学(14189)
- 教学(14147)
- 体(13629)
- 农业(13541)
- 务(13284)
- 财务(13224)
- 财务管理(13182)
- 银(13167)
- 银行(13149)
- 技术管理(12855)
- 行(12444)
- 企业财务(12339)
- 机构
- 学院(287448)
- 大学(286671)
- 管理(108643)
- 济(104414)
- 经济(101551)
- 理学(92307)
- 理学院(91219)
- 研究(89884)
- 管理学(89099)
- 管理学院(88527)
- 中国(68791)
- 京(61806)
- 科学(54855)
- 财(52852)
- 江(47623)
- 所(43880)
- 中心(42751)
- 范(41749)
- 师范(41380)
- 农(41213)
- 财经(40345)
- 业大(39866)
- 北京(39097)
- 研究所(39061)
- 州(38332)
- 经(36200)
- 技术(35887)
- 院(33214)
- 师范大学(32623)
- 农业(31727)
- 基金
- 项目(186406)
- 科学(146880)
- 研究(143887)
- 基金(129554)
- 家(110771)
- 国家(109704)
- 科学基金(95536)
- 社会(87156)
- 社会科(82305)
- 社会科学(82284)
- 省(77873)
- 教育(71332)
- 基金项目(67943)
- 划(64059)
- 编号(61713)
- 自然(60628)
- 自然科(59269)
- 自然科学(59258)
- 自然科学基金(58141)
- 资助(52878)
- 成果(52065)
- 课题(45115)
- 创(43440)
- 重点(42336)
- 部(40245)
- 创新(39658)
- 发(39481)
- 制(38353)
- 项目编号(37794)
- 年(37566)
- 期刊
- 济(122590)
- 经济(122590)
- 研究(88710)
- 中国(72006)
- 教育(56103)
- 财(44842)
- 管理(44739)
- 学报(40865)
- 农(38442)
- 科学(37459)
- 大学(33151)
- 技术(32301)
- 学学(29196)
- 农业(25863)
- 融(25366)
- 金融(25366)
- 业经(20713)
- 财经(19722)
- 图书(18405)
- 经济研究(17959)
- 职业(17391)
- 经(17022)
- 科技(15583)
- 问题(15071)
- 业(14613)
- 坛(14458)
- 论坛(14458)
- 技术经济(14454)
- 版(13983)
- 财会(13494)
共检索到449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水根
集成创新是集成创新主体以最为合理的结构形式将集成创新要素进行优化和整合,融合成一个功能倍增、适应进化的有机整体。以J大学为例从校企合作机理集成创新的角度探讨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结盟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寻求校企合作"1+1>2"的集成效应,探寻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与方式创新。
关键词:
产学研 集成创新 模式 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肖贵平 郑宝东 庞杰
产学研用结合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分析产学研用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加强校企合作,创建各类竞赛、实验训练、科研训练、产业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载体等方面入手,全面探索适宜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产学研用结合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帆 毛智勇 王玮
应用型人才需要有其相对独立的培养路径和完整的培养体系。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统一定式。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介入"通过与签约企业合作,以联合培养为导向,找准互利共赢切入点,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并"全程介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教育教学和就业的全过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费兰凤
在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应用型高校的重要任务。长春师范大学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本着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双创带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理念,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施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创新工程,重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建立学分认定激励机制,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与实践成效显著。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寇志海 曾文 徐让书 牛玲 陈雷 马洪安 李彬彬 王俊鹏
自行设计和开发了多种热工流体基础教学实验台。在热工流体基础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热工流体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周"2个实践环节,构筑多层次、一体化、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热工流体实验教学体系。自行开发了发动机虚拟拆装教学平台,与行业企业间采取了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较为灵活的"3+1"和"3.5+0.5"等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通过能源动力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既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拓宽了就业范围和就业渠道。
关键词:
能源动力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伟 李雪洁 田春艳 王英哲 刘宪杰 姜洋 刘俊鹏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高校发展转型的重要路径,涉海类高校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究分析了我国涉海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与时代发展不协同;课程体系与结构缺乏系统设计;教师队伍建设不匹配等。研究提出要以向应用型转型为契机,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应用型特色专业群;以协同育人为重要机制,构建育人工作新格局;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重要支撑,加强"三个平台"建设;以教师队伍为核心要素,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等具体改革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雍敦全 潘昱州
关于大学教育,在诟病不断的今天,我们看到了诸多的危机。没有人会想到,大学这个最富有想象力的传授知识的地方,生产出的却是标准化的、同质的产品,许多人虽然拿到了大学文凭,却被职场一次次抛弃。为改变此种现象,诸多的学校都在探索,北京大学"元培计划"模式、复旦大学"复旦学院"模式、西昌学院"本科学历+职业教育"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尧 余五新 左治江
文章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论述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专业能力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晓红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体制的大胆探索与创新,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学生特点、区域经济的实际,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我院自成立以来就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创建了"1321"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石柱
"十一五"以来,我国很多本科院校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但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颇多。北京物资学院科学理解产学合作内涵,有效分析企业参与产学合作动机,从建立学校与企业双赢合作关系的理念出发,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一来二去"的产学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实效,为本科院校产学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经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静 穆慧玲
围绕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创新性提出了服装专业CDTA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科体系、平台建设、考核体系和监控体系建设方面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黔江 颜宝平 陈朝坚
文章首先分析了应用型院校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必然性: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决定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应用型教育产学研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教育决定了产学研合作。然后阐述了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我国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产学研合作视角下的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确立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完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应用型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江 李慧
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园艺技术专业重点建设过程中,开展"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旨在推进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等教学保障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