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9)
- 2023(14511)
- 2022(12132)
- 2021(10960)
- 2020(8961)
- 2019(19559)
- 2018(19045)
- 2017(35310)
- 2016(18145)
- 2015(19879)
- 2014(19409)
- 2013(18985)
- 2012(17628)
- 2011(16279)
- 2010(16836)
- 2009(16020)
- 2008(14804)
- 2007(13364)
- 2006(12334)
- 2005(11493)
- 学科
- 济(93211)
- 经济(93143)
- 业(55696)
- 管理(55243)
- 企(45903)
- 企业(45903)
- 中国(32214)
- 地方(28770)
- 融(27216)
- 金融(27215)
- 方法(26120)
- 银(25429)
- 银行(25413)
- 行(24768)
- 农(22543)
- 业经(22022)
- 数学(21970)
- 数学方法(21738)
- 技术(20584)
- 财(18520)
- 制(18388)
- 地方经济(16392)
- 农业(16151)
- 学(15299)
- 贸(13787)
- 贸易(13769)
- 技术管理(13699)
- 发(13578)
- 理论(13397)
- 易(13225)
- 机构
- 学院(258037)
- 大学(252469)
- 济(117227)
- 经济(114837)
- 管理(95817)
- 研究(93040)
- 理学(80499)
- 理学院(79635)
- 管理学(78420)
- 管理学院(77935)
- 中国(76768)
- 京(53123)
- 财(52995)
- 科学(52519)
- 所(46143)
- 中心(43293)
- 研究所(41106)
- 江(40870)
- 财经(40701)
- 农(37150)
- 经济学(36815)
- 经(36682)
- 北京(34305)
- 范(34073)
- 师范(33747)
- 州(33527)
- 院(33477)
- 经济学院(32684)
- 业大(31724)
- 财经大学(29910)
- 基金
- 项目(162119)
- 科学(129180)
- 研究(125198)
- 基金(114816)
- 家(98167)
- 国家(97253)
- 科学基金(84405)
- 社会(81661)
- 社会科(77651)
- 社会科学(77635)
- 省(67120)
- 基金项目(59726)
- 教育(56311)
- 划(54171)
- 编号(50383)
- 自然(49830)
- 自然科(48745)
- 自然科学(48733)
- 自然科学基金(47871)
- 资助(45472)
- 发(41892)
- 成果(41046)
- 创(40012)
- 重点(36977)
- 课题(36768)
- 创新(36487)
- 发展(34653)
- 部(34312)
- 展(34100)
- 国家社会(33864)
- 期刊
- 济(144624)
- 经济(144624)
- 研究(86622)
- 中国(62196)
- 管理(41627)
- 融(40280)
- 金融(40280)
- 财(40200)
- 农(36197)
- 科学(32993)
- 教育(31752)
- 学报(31722)
- 技术(25637)
- 大学(25143)
- 经济研究(24233)
- 农业(24164)
- 业经(23648)
- 学学(23585)
- 财经(20824)
- 经(18199)
- 问题(17228)
- 技术经济(15433)
- 科技(14977)
- 贸(13707)
- 坛(13525)
- 论坛(13525)
- 商业(13106)
- 业(12974)
- 国际(12870)
- 世界(12868)
共检索到424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明 李鹏
本文通过构建两阶段Network DEA模型,从产学研融合视角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区之间、各地区内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是各地区亟待突破的瓶颈。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形式上看受制于地区条件,从内容上看受制于科技成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低下。通过构建能够保障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区域互联互通平台,可以调剂各省份科技资源的余缺,实现国家层面整体科技资源的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明 李鹏
本文通过构建两阶段Network DEA模型,从产学研融合视角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区之间、各地区内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是各地区亟待突破的瓶颈。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形式上看受制于地区条件,从内容上看受制于科技成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低下。通过构建能够保障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区域互联互通平台,可以调剂各省份科技资源的余缺,实现国家层面整体科技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梦媛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但也给经济增长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文章通过分析数字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武 杨淼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揭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中国1991—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效用动态最优和社会效用静态最优条件下,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都具有耦合协调的协同发展关系;中国的政府财政收入和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对经济产出的作用相当;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对经济产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庄雷 王烨
从正反两方面剖析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抑制与促进作用,侧重分析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消费方式改变引导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以及带来投资的多元化与快速化提高投资效率。利用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案例及相关数据验证金融科技创新通过消费与投资的优化升级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从技术条件、监管制度与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实体经济 影响机制 独角兽企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喜成
金融危机下,辽宁企业如何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化危为机,将是辽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动力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环境、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管理四个方面探讨辽宁企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企业 科技创新 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青原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国际竞争格局与全球产业结构。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传统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随着我国逐步追赶技术前沿已变得不可持续,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凸显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只有牢牢掌握创新自主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实现从技术赶超向技术引领的跃迁,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正当其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爱萍
经济转型背景下,科学选择金融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优化具有关键意义。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经济转型与金融创新路径选择: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开展绿色金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消费金融,支持需求结构调整;开展分层金融,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发展县域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明 李鹏
本文通过采用拓展了的Network-DEA分析法,选取2009—2013年的全国高校科研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省际高校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全国省际高校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普遍偏低。从总体看,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此外,高校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仅取决于创新要素的投入,还受制于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是制约高校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有效支撑的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顾伟男 申玉铭 王书华 曾春水
本文以中国大陆31个省区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局部自相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2002—2014年科技创新能力空间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科技创新能力及其各组成要素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各省域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由低层次水平逐渐向高层次水平演变,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部分省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西北和西南两大片及中部少数省区科技创新能力较为薄弱;(3)大多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关联演变上呈现路径依赖与锁定特征;(4)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提升,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跨越了从失调衰退到优质协调的七个阶段类型,各省区都形成了关系类型的阶段提升,空间梯度格局明显。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空间演变 经济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庞瑞芝 范玉 李扬
借助拓展的网络化数据包络分析法,以系统观的视角实证考察2009~2012年我国省际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率以及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表明,全国各省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普遍偏低。从整体看,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仅取决于创新生产阶段,更受制于创新支持下的经济发展阶段。创新成果未能有效转化是制约创新有效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因。创新成果未实现优化配置是普遍现象,53%省份创新成果不足。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多系统 网络模型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龙小宁
本文基于逻辑分析和前期实证研究的总结,提出以下观点:(1)实体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其根本路径是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2)因为具有高风险、长周期,以及公共品等特征,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应对多种挑战,既要通过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来维护较稳定的收益预期,也要通过制度安排或政策干预来解决包括公共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问题;(3)推动科技创新需要以下条件:透明、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普适性程度更高的财税激励政策;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基础上的金融创新。这些条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一致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顾伟男 申玉铭 王书华 曾春水
本文以中国大陆31个省区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局部自相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2002—2014年科技创新能力空间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科技创新能力及其各组成要素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各省域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由低层次水平逐渐向高层次水平演变,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部分省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西北和西南两大片及中部少数省区科技创新能力较为薄弱;(3)大多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关联演变上呈现路径依赖与锁定特征;(4)科技创新对经济发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空间演变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牧野
珠海市委书记、中山大学兼职教授方旋同志的专著《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已于2002年10月出版)是一部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力作。这部著作以区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科技创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模型,阐明了科技创新促进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龙小宁
(一)简政放权,打造透明、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针对其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科技创新活动特别需要透明、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而高水平的产权、合同等法治保护的建立和改善是提供有利于创新的高质量营商环境的最优途径。这就要求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简政放权,把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