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0)
- 2023(11304)
- 2022(9412)
- 2021(8739)
- 2020(6817)
- 2019(15251)
- 2018(15136)
- 2017(28237)
- 2016(15158)
- 2015(17017)
- 2014(17172)
- 2013(17201)
- 2012(16789)
- 2011(15674)
- 2010(16234)
- 2009(15342)
- 2008(15006)
- 2007(13963)
- 2006(13094)
- 2005(12176)
- 学科
- 济(91135)
- 经济(91052)
- 农(49698)
- 业(46012)
- 管理(35465)
- 农业(33346)
- 地方(27636)
- 中国(25230)
- 企(23157)
- 企业(23157)
- 方法(22975)
- 业经(22730)
- 数学(19701)
- 数学方法(19496)
- 学(16270)
- 发(16218)
- 地方经济(15443)
- 制(15161)
- 融(13122)
- 金融(13122)
- 银(12908)
- 银行(12890)
- 发展(12799)
- 展(12770)
- 农业经济(12742)
- 行(12636)
- 贸(12467)
- 贸易(12455)
- 财(12069)
- 易(11933)
- 机构
- 学院(233954)
- 大学(227923)
- 济(107647)
- 经济(105490)
- 研究(89656)
- 管理(83734)
- 理学(70484)
- 中国(70405)
- 理学院(69614)
- 管理学(68444)
- 管理学院(68026)
- 农(58545)
- 科学(52973)
- 京(49413)
- 所(46617)
- 财(44546)
- 农业(44279)
- 研究所(41585)
- 中心(40910)
- 业大(39118)
- 江(38229)
- 财经(33909)
- 范(32737)
- 师范(32451)
- 经济学(32348)
- 北京(31577)
- 院(30641)
- 经(30515)
- 州(30313)
- 省(30145)
- 基金
- 项目(143325)
- 科学(112426)
- 研究(108670)
- 基金(101668)
- 家(88077)
- 国家(87167)
- 科学基金(73513)
- 社会(71114)
- 社会科(66870)
- 社会科学(66856)
- 省(58271)
- 基金项目(53420)
- 教育(47206)
- 划(46865)
- 编号(45055)
- 自然(43379)
- 自然科(42316)
- 自然科学(42308)
- 自然科学基金(41530)
- 资助(40475)
- 发(38496)
- 成果(36809)
- 农(32491)
- 重点(32145)
- 发展(31849)
- 课题(31709)
- 部(31399)
- 展(31350)
- 国家社会(29493)
- 创(29245)
- 期刊
- 济(143407)
- 经济(143407)
- 研究(75888)
- 农(64387)
- 中国(58110)
- 农业(43568)
- 学报(36901)
- 科学(35638)
- 财(31320)
- 管理(30364)
- 大学(29356)
- 融(28055)
- 金融(28055)
- 学学(27986)
- 业经(27682)
- 教育(25543)
- 技术(21531)
- 经济研究(20839)
- 业(20080)
- 问题(19115)
- 财经(17420)
- 世界(15587)
- 农业经济(15374)
- 农村(15330)
- 村(15330)
- 经(15236)
- 技术经济(13818)
- 版(13642)
- 经济问题(13575)
- 贸(12009)
共检索到387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振义 孙丙寅 袁秀平
在多年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中,通过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帮助制定和完善当地发展规划,开发山区资源等形式,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科研、教学的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科学技术 农村经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迅 熊春林
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是以推动农村生产生活信息化为宗旨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站点,湖南历经近三年建设建成809个建成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笔者在总结分析这些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功能基础上探析了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具备政府主导、稳定队伍、目的明确、规范职能和创新机制等五方面的特点;而其落脚点在于资源共享,信息发布,信息整合、信息传递等多项功能;其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快速整合农村经济要素,提升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快速发展农村"互联网+",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渠道;快速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着力提高农民现实问题;快速传播政策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平衡快速发展等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 特点 农村经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惠南 吴连干
新中国建立以来,无锡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以华西村为代表的农村经济领跑于江苏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和协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方言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近年少有的好形势。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畜牧、水产业平稳增长,乡镇企业增势强劲,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可达到6%,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雪松
辽宁省自2005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全面推进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省主体改革完成确权面积7871万亩,参改农户434万户,涉及参改人数1523万人,林权制度改革是继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后的又一重要改革。林地作为生产资料分到广大农户手中后,农民有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承华
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最后提出通过乡村旅游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要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拉动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加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加强城乡旅游合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 作用机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青 王兴亮 魏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得到空前的发展,无论游客数量,还是游客规模,都处于稳步提升中,越来越的游客选择乡村旅游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可很大程度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并能彰显我国农村独特文化,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关系,并浅谈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的作用,以期能够明确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并真正发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以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共同健康的、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 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锡凤
近年来农村信用联社在辖区实施“支农信贷网络”工程。即以农村信用评级为基础,信息联络和吸存营贷为手段,防范风险和追逐盈利为目标,支持农户、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根本的系统性金融工程。实践证明,这一系统工程不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而且孕育了超前的经济理论;不但体现了其很强的经济意义,而且充分赋予了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春山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在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扶持上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如国有商业银行正在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合作金融的“互助共济”性的缺失及非正规金融组织中的高利贷等。因此,为了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必须建立以政策性金融组织为基础、合作金融组织为主导、商业金融组织为依托的多元化的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仝保民 彭博 董文生 王静 张保年
该文介绍了河南省三门峡市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用农业资源调查及区划成果,通过建立"苹果剪枝栽培食用菌实验示范区",研究推广了利用苹果剪枝栽培代料食用菌新技术,示范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代料食用菌生产,积极培育食用菌特色产业。同时,围绕"三农"热点和难点问题,介绍了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和监测评价,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的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
农业区划 比较优势 食用菌 农村经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鞠晴江 庞敏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能源等)和社会基础设施(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两大类别。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村道路、电力、通讯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我国农业生产、非农生产以及农民人均收入均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基础设施发展在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增长中都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教育基础设施的作用最显著,而道路、电力和通讯设施的作用则各有侧重。因此西部地区应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并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月珍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条主线,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 科学发展观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茅于轼
我国有一半人口还居住在农村,农村的状况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农村的根本问题是收入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是问题的焦点。尤其是由于全球性的金融风暴,间接影响我国的农村。据统计,有两千多万的沿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
一、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从1979年至1988年间的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就其经济的增长方式看,具有显著地“由重转轻”特征,即在农、轻、重三大物质产业部门增长格局中,由改革前30年长期持续的以重工业主导增长格局,转向以农业而后是轻工业主导增长的格局,这种不同于以往增长格局的出现,与1979年以来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在经济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密切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