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18)
2023(4099)
2022(3346)
2021(3443)
2020(2593)
2019(5973)
2018(6305)
2017(9900)
2016(6702)
2015(7488)
2014(7713)
2013(6759)
2012(6199)
2011(5857)
2010(6287)
2009(5322)
2008(5143)
2007(4887)
2006(4424)
2005(3978)
作者
(15798)
(13010)
(12868)
(12293)
(8005)
(6260)
(6009)
(5052)
(5028)
(4726)
(4388)
(4294)
(4104)
(4075)
(4069)
(4034)
(3966)
(3937)
(3872)
(3651)
(3484)
(3338)
(3233)
(3074)
(3007)
(2984)
(2867)
(2830)
(2701)
(2629)
学科
教育(19085)
(15234)
经济(15227)
管理(13239)
中国(11046)
(7875)
理论(7723)
环境(7377)
(7364)
教学(6778)
(6100)
企业(6100)
(5548)
(5507)
生态(5192)
发展(4607)
(4485)
地方(3973)
技术(3913)
(3857)
(3799)
研究(3737)
方法(3535)
农业(3512)
资源(3511)
学校(3510)
(3480)
高等(3428)
学法(3380)
教学法(3380)
机构
大学(80704)
学院(78495)
研究(32140)
教育(27518)
(22802)
师范(22727)
管理(22407)
(20606)
经济(19742)
科学(19485)
(19273)
理学(18815)
师范大学(18728)
理学院(18438)
管理学(17895)
管理学院(17727)
中国(16423)
(15746)
研究所(14482)
职业(14409)
技术(14305)
(13987)
中心(13372)
北京(13302)
(11920)
(11227)
(11157)
教育学(10529)
业大(10331)
职业技术(9916)
基金
项目(50427)
研究(46075)
科学(40869)
基金(31039)
教育(29766)
(26210)
国家(25810)
社会(25290)
社会科(23552)
社会科学(23546)
(22551)
编号(22502)
成果(21172)
科学基金(21135)
(21030)
课题(19315)
(16785)
基金项目(15914)
规划(14281)
重点(13345)
项目编号(12802)
(12725)
(12275)
(12071)
(12036)
研究成果(11560)
资助(11528)
自然(11407)
教育部(11008)
自然科(10971)
期刊
教育(48274)
研究(31697)
中国(27954)
(26038)
经济(26038)
职业(12483)
技术(10956)
(10245)
学报(9979)
科学(8916)
大学(8562)
技术教育(8188)
职业技术(8188)
职业技术教育(8188)
农业(7210)
(6774)
管理(6548)
(6488)
论坛(6488)
学学(6170)
高等(5748)
(5403)
成人(5235)
成人教育(5235)
高等教育(5008)
业经(4842)
图书(4638)
发展(4309)
(4309)
职教(4162)
共检索到129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童晓晖  
社会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compound ecosystem)①,大学是这个系统中的亚系统,它与社会中的各要素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产学研是具有不同目标、任务与运行规律的知识生产与运行的方式,合作教育则是将这三个社会子系统联结在一起的教育模式。运用生态学原理、教育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探讨和阐明生态化合作教育理念的内涵与特征,从而使合作教育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力  
大学的理念与大学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大学的理念已有别于“象牙塔”式的传统大学理念 ,现代大学的功能也已经涵盖了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本文以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冲突为论题 ,探析了现代大学的新理念 ,并肯定了产学研合作是现代大学义不容辞的社会使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莹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并对艺术设计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出了强烈需求。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应需而设,展开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分析发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由于专业开设时间短,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教学模式陈旧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生态美学理论指导下,结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审美性与实用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特征,提出重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生态: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美灵  
本文通过回顾高职院校绿色创业教育实施的现状,从教育理念、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四个方面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绿色创业教育体系,以“生态共存式”理念为指导,从政府支持、学校重视、学科规划、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平台、氛围营造七个方面构建了高职院校的绿色创业教育体系,为我国高职院校绿色创业教育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克东  
经过多年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已逐渐形成项目化运作、协同化发展、多元化参与的实践格局。在"一带一路"建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被赋予更加多元化的内涵使命,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因此,需要在中非战略合作框架下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合作的新模式,通过筑牢合作理念、创新实践路径、深化内涵建设、构建协同格局等深化路径,努力构建中非职业教育共同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厉以贤  
一、社区教育的兴起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是本世纪先从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尽管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与社会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出现。我国古代的“乡校”、“乡约”、“社学”等都还有社区教化、社区自治、社区建设等社区教育的色彩。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施菊华  陈卫  
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已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推动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从高校、企业和政府的视角,共同创建合作、共享、协调的动力机制,更好地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和共生效应(Symbiotic effect)是自然界生生不息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两大主要内在机制。首先从城市如何与自然共生入手提出共生城市的理念(Symbiocity)。其次,将"共生城市"可以分成三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集,这三个协同集自身的共生性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共生性就能影响城市生态足迹的大小。最后,论述了培育"共生城市"自演化成长机制,这种机制是生态城市成功的基础之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卫红  
随着职业教育利益主体关系的逐渐深化,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创新不断呈现出"共生"的关系特征。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是职业院校、企业和相关的研究型大学及科研机构等共生主体,在产学研主体性活动中构建关系、动力和推力的依赖性共生网络。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模型,是产教融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构成的关系模型,其运行机理包括三层面的共生系统化支撑:观念意识层面的产教融合理念、科研育人理念和产业发展观念的共生态,动力层面的经济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的共生态,推力层面的制度与行政的共生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福扬  邱跃华  
生态化理念运用于高等教育,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是高等教育良性循环的客观反映,是化解高等教育各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实现高等教育生态化发展,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理顺高等教育系统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环境生态化;坚持育人为本,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明  邹培  
以发展的眼光研究贫困问题,中国的减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共享发展理念下,精准扶贫不仅需要实现减贫,更需要实现可持续性减贫。可持续性减贫,就是要在努力消除贫困的同时,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提升人口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使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保证减贫内在机制的可持续性和外在支撑环境的可持续性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共享发展理念下实现可持续减贫所需的扶贫系统重构及扶贫生态系统构建问题,提出了扶贫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从概念内涵、系统特征、机制设计、系统构建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全面打造和构建全社会扶贫生态系统的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德利  陈通  
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可以构建成一个关联互促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充分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天津中新生态城的本土特征,构建了较为全面有效的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生态城市理念下的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童晶  
产业集聚是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生态圈是一种新理念,产业功能区则是这种新理念的空间载体和表达形式。市场各类要素可以在功能区平台上进行更为有效的配置,从而让城市的主导产业集聚度更高、生命力更强。以生态圈理念构建主体产业功能区,从多种维度支撑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升级,并以精进化、精细化、一体化理念提高运作效率,从而使城市经济发展更具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迪  
生态文明是一种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式,它是对之前各种文明的超越。这种新文明形式的出现,不仅是人类文明史的必然趋势,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消费领域则体现为改变传统的高消费、高消耗、高污染的消费模式,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相配套的消费模式,即可持续消费模式。可持续消费模式强调正确的消费理念,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科学的消费方式。它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消费模式的必然走向,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环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