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41)
2023(19840)
2022(16609)
2021(15460)
2020(13279)
2019(30349)
2018(29883)
2017(55652)
2016(30140)
2015(33763)
2014(33228)
2013(33169)
2012(30503)
2011(27360)
2010(27232)
2009(25539)
2008(25628)
2007(22698)
2006(19514)
2005(17549)
作者
(87778)
(73567)
(73274)
(69366)
(46653)
(35327)
(33131)
(28813)
(27744)
(26004)
(25059)
(24613)
(23347)
(23208)
(22836)
(22672)
(22176)
(21888)
(21170)
(21153)
(18183)
(18019)
(17918)
(16735)
(16581)
(16406)
(16359)
(16164)
(14735)
(14636)
学科
(130731)
经济(130598)
(107086)
管理(98233)
(94401)
企业(94401)
方法(61145)
数学(51224)
数学方法(50701)
(38063)
(37136)
业经(35412)
中国(34565)
(26495)
财务(26443)
财务管理(26401)
(25711)
贸易(25696)
农业(25674)
技术(25325)
(25141)
企业财务(25083)
(25010)
(22867)
地方(21575)
(21057)
理论(20721)
(19898)
(19464)
(19387)
机构
学院(432748)
大学(430843)
(184243)
经济(180864)
管理(172333)
理学(148755)
理学院(147228)
研究(145028)
管理学(144987)
管理学院(144185)
中国(112955)
(90379)
科学(88300)
(83492)
(78435)
(73253)
中心(67539)
财经(66776)
研究所(66585)
业大(66250)
(64234)
农业(62002)
(60912)
北京(56559)
经济学(55917)
(51819)
(51431)
师范(50775)
(50638)
经济学院(50608)
基金
项目(290644)
科学(229984)
基金(213874)
研究(207397)
(188329)
国家(186783)
科学基金(160655)
社会(133846)
社会科(127101)
社会科学(127066)
(113177)
基金项目(112864)
自然(105439)
自然科(103114)
自然科学(103082)
自然科学基金(101340)
(95603)
教育(94777)
资助(87236)
编号(81579)
重点(65747)
成果(64696)
(64541)
(64468)
(62082)
创新(59824)
国家社会(56494)
科研(56453)
课题(55824)
(55695)
期刊
(197694)
经济(197694)
研究(121567)
中国(84309)
(70728)
学报(69523)
(68324)
管理(66982)
科学(64813)
大学(52380)
学学(49656)
农业(48228)
技术(40336)
(39158)
金融(39158)
教育(39062)
财经(33542)
业经(32564)
经济研究(32207)
(29527)
(28936)
问题(25872)
技术经济(24300)
(23332)
统计(21835)
科技(21316)
(21034)
世界(20998)
国际(20822)
(20665)
共检索到642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封伟毅  张肃  
企业创新绩效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创新模式的影响。本文运用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产学研合作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等学校研发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企业内部研发的贡献,而研发机构的贡献相对最小。从要素作用角度分析,高等学校研发人员的贡献最大,而企业和研发机构的研发人员贡献紧随其后,政府支出的研发经费的贡献要大于企业支出的研发经费贡献,技术市场成交额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高等学校的研发资金支出,企业和研发机构应充分利用研发资源优势,合理分配和使用研发资金,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封伟毅  张肃  
企业创新绩效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创新模式的影响。本文运用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产学研合作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等学校研发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企业内部研发的贡献,而研发机构的贡献相对最小。从要素作用角度分析,高等学校研发人员的贡献最大,而企业和研发机构的研发人员贡献紧随其后,政府支出的研发经费的贡献要大于企业支出的研发经费贡献,技术市场成交额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高等学校的研发资金支出,企业和研发机构应充分利用研发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守华  王英茹  汤丹宁  
有别于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创新体系,中国的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下简称研发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同时,企业、大学、研发机构在R&D环节中的侧重点不同,因而产学研合作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本文在创新性地估算大学、研发机构对应于产业技术领域的R&D数据基础上,测度产学研合作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分割状况的R&D活动,无论是通过项目合作还是人员交流方式的产学研合作,都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对于医药制造等科学技术型创新模式为主的产业,企业和大学的合作更有利于产业创新;对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互动型创新模式为主的产业,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合作更有助于产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贾晓霞  张寒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而有关知识积累如何影响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研究仍显不足。由于单一的知识积累往往具有片面性,因而在综合考虑产学研合作创新形式和产出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基础观和社会网络理论,引入合作网络特征。以合作广度和深度为中介变量,研究知识积累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运用中国2006-2015年34所985高校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受知识刚性的影响,知识积累并不直接促进合作创新绩效;知识积累是识别外部知识的关键,正向影响合作广度,并通过其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合作创新绩效;合作广度与合作深度的交互对合作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产学研合作者应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更深厚的合作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伏心  季柳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准确地评价产学研合作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对于产学研合作的科学推进意义重大。文章采用2009-201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从企业内、外部研发的互动模式视角,实证研究了产学研合作强度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强度和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折线对应关系。当产学研合作强度小于门槛值时,产学研合作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当产学研合作强度越过门槛值后,促进作用明显削弱,但并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伏心  季柳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准确地评价产学研合作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对于产学研合作的科学推进意义重大。文章采用2009-201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从企业内、外部研发的互动模式视角,实证研究了产学研合作强度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强度和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折线对应关系。当产学研合作强度小于门槛值时,产学研合作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当产学研合作强度越过门槛值后,促进作用明显削弱,但并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伏心  季柳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准确地评价产学研合作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对于产学研合作的科学推进意义重大。文章采用2009-201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从企业内、外部研发的互动模式视角,实证研究了产学研合作强度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强度和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折线对应关系。当产学研合作强度小于门槛值时,产学研合作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当产学研合作强度越过门槛值后,促进作用明显削弱,但并未呈现负向阻碍作用。因此,企业产学研合作应是基于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的合作,这就证明了,在产学研合作中,以企业为主导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封伟毅  李建华  赵树宽  
高技术产业表征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受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运用1995-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开发能力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要大于技术转化能力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创新环境会间接调节技术创新能力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方向。基于这一研究结论,可以通过加强高技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完善资金筹集途径及合理配置科技经费支出范围等方式来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蔡建新  田文颖  
以广东省企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对象,探讨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广度对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学研合作深度对探索式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吸收能力抑制产学研合作广度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强化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双元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陈锐  
中国企业长期存在着技术创新绩效低下的问题,而随着技术研发的日益复杂化以及成本和风险的不断提升,企业间合作研发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及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别考察企业间合作研发决策以及企业间合作研发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开展企业间合作研发,开展企业间合作研发可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只有在企业间合作研发强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时,增加企业间合作研发才可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而合作研发强度过高时并不能有效地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武威  
以新产品产出作为测度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指标,以我国2003~2008年大中型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广义矩方法对包括R&D投入和非R&D投入在内的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包括研发经费和科技人员在内的R&D投入、非R&D投入构成要素中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对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同时,研究发现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研发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消化吸收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根据实证研究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盛林  陈圻  
基于2000~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制度环境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就全国30个省区而言,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影响强度高于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等;就东部、中部、西部省区比较而言,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随着制度环境演变呈现出不同的强度,在制度环境相对滞后的中国西部地区,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着显著正向影响,而在制度环境明显较好的东部地区,制度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已经不再显著。为此建议应制定差别化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在制度环境相对滞后的西部省区,政策重在加大力度建设完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逯宇铎  邱东阳  刘海洋  
使用1999—2009年我国18万家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分析了企业创新与出口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产品创新衡量企业创新的估计结果表明,企业创新与出口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企业创新使其出口概率平均增加14%以上,企业出口使企业创新概率平均提升超过8%,从创新到出口、从出口到创新的因果关系方向均显著。区分出口强度和企业类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这种因果关系随着出口强度的增大而减弱;内资企业的创新对其出口的影响要大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的出口对其创新的影响要大于内资企业。以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姜宁  奚晨弗  董成  
基于长三角地区1996-2008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使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作为创新绩效的替代指标,实证结果表明,内生创新努力、出口和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存在正向推动作用。同时,地区之间的竞争、合作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表明:一方面,地区、企业之间的合作所产生的本土技术溢出效应能有效提升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另一方面,相对均衡的地区间产业格局所产生的竞争因素也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俞金红  于明超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企业调查数据库的中国企业样本,使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从合作创新程度与合作关系两个方面考察了对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1)合作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随着合作研发密度的提高,创新产出提高但边际贡献逐渐降低,接近12%时达到拐点;(2)企业与供应商和与客户企业的合作关系,对产品创新有正的显著的促进作用;与供应商和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对工艺创新有正的显著的促进作用;(3)企业的R&D投入能显著地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中型企业相对来讲创新绩效更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