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6)
2023(7985)
2022(6621)
2021(6484)
2020(5549)
2019(12648)
2018(12917)
2017(24465)
2016(13005)
2015(14852)
2014(14201)
2013(13551)
2012(12440)
2011(11301)
2010(11751)
2009(10915)
2008(10755)
2007(9987)
2006(8704)
2005(7664)
作者
(35873)
(30007)
(29852)
(28156)
(19078)
(14407)
(13349)
(11620)
(11231)
(10753)
(10272)
(10030)
(9626)
(9486)
(9175)
(9051)
(8954)
(8719)
(8670)
(8576)
(7571)
(7249)
(7225)
(6915)
(6762)
(6658)
(6645)
(6597)
(6034)
(5996)
学科
(52437)
经济(52393)
管理(43668)
(42880)
(37930)
企业(37930)
方法(24251)
数学(20585)
数学方法(19982)
技术(17729)
中国(13820)
(13382)
技术管理(13053)
业经(12022)
理论(11590)
(10880)
(10694)
(10239)
农业(9082)
地方(8691)
(8654)
贸易(8642)
(8365)
(8267)
(8192)
(8152)
银行(8130)
(8022)
(7854)
(7778)
机构
学院(180829)
大学(180721)
管理(74672)
(70330)
经济(68714)
理学(64429)
理学院(63801)
管理学(62341)
管理学院(62020)
研究(56424)
中国(42998)
(37843)
科学(34484)
(31010)
(27867)
(27400)
中心(26688)
(25825)
业大(25393)
研究所(24743)
财经(24387)
北京(23651)
(23598)
师范(23376)
(22598)
(22020)
技术(21519)
(20436)
经济学(20255)
农业(19839)
基金
项目(120229)
科学(96478)
研究(88981)
基金(86779)
(75195)
国家(74576)
科学基金(65741)
社会(56075)
社会科(53240)
社会科学(53227)
(48871)
基金项目(45405)
自然(42793)
教育(42587)
自然科(42017)
自然科学(42010)
自然科学基金(41275)
(40365)
编号(36827)
资助(35610)
(30949)
成果(30336)
创新(27893)
重点(26725)
(25671)
课题(25290)
(24920)
项目编号(23347)
国家社会(22924)
大学(22801)
期刊
(78793)
经济(78793)
研究(50901)
中国(40876)
管理(31905)
教育(26827)
科学(25670)
学报(25388)
(24267)
(24058)
技术(20470)
大学(20296)
学学(18738)
农业(16377)
(15171)
金融(15171)
业经(13107)
经济研究(12103)
财经(11959)
科技(11768)
技术经济(11200)
图书(11058)
(10972)
统计(10558)
(10416)
(9439)
论坛(9439)
(9395)
问题(9211)
决策(8695)
共检索到27288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培林  张治栋  
针对"如何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效果"这一当前企业关注的难点问题,在简要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考察企业与学研机构的互动发现,企业与学研机构的合作前途光明,但路途艰辛,因而企业与学研机构合作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经历单链合作、互动合作、一体化合作3个阶段。在产学研合作实现的过程中,企业在单链合作阶段获得新显性知识,在互动合作阶段获得主要成分为显性知识的企业专有知识,而到一体化阶段则获得主要成分为隐性知识的企业专有知识,企业创新能力随之不断提升。知识转移过程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效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天慈  孟宇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经济一体化促使美英两国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美国和英国分别形成了合作式创新生态和竞争式创新机制。美国在制度支持和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循环中激活了学术知识的经济引擎作用。而英国低水平、不合理的政策干预未能扭转校企相对隔离的状态,大学在市场机制影响下难以充分发挥高质量学术知识的预期经济效益。为有效促进学术知识的生产与转移,政府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合理施为,成为政策目标的执行者、信息沟通的桥梁、政策实效的支持系统,直接并积极参与创新生态的构建、激活并稳固产学研合作的社会基础、保障创新活动的质量,促进产学研合作以保障国家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睿  张海涛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演进中技术转让、联合研发和共建实体三种阶段构建知识转移机制设计模型,分别研究每种模式下最优知识转移机制设计方式及其有效性,探索提高知识转移效率的对策。研究表明,知识转移绩效的可度量程度、合作主体间的关系强度、投资规模经济分别是上述三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下提高知识转移效果的决定因素。当合作向更高层次演进时,以原决定因素为基础的机制设计方式将逐渐失效甚至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知识转移过程改进能够提高每种模式对应机制设计方式的有效性,是三种合作模式追求的一致性目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炜  校利敏  
[目的/意义]揭示民参军知识转移过程的科学内涵,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结合Multi-Agent建模和CAS理论,依据知识势差网络联结原则和保密资质级别匹配原则,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网络民参军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定量模拟微观主体的合作伙伴选择策略、"断键重连"规则和学习吸收机制等。运用Matlab仿真探究其知识转移过程的内在机理,刻画了网络合作规模、主体融合开放度对知识水平的动态影响,揭示创新网络基本拓扑结构及其动态演化规律。[结果/结论]网络合作规模、主体融合开放度与知识转移绩效有正相关关系;知识转移会推动协同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且网络演化过程中出现显著的小世界性;网络知识水平和拓扑结构存在协同演化现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慧平  
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一般可以采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包两种方式。本文以中国和印度为例,分析了两个发展中大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主要采用的方式及特点。深入分析了只专注于一种方式和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很难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产业升级困难。因此,各个国家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做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发展服务外包的同步发展,同时要调整产业结构,注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均衡发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使制造业和服务业形成良性互动,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迈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冬丽  李庆恒  张娜萍  
本文提出了政府参与的不连续创新过程产学研合作模型,阐述了其运作基理,并就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刚  王磊  宫丽莹  张佳硕  
认为从区域的视角研究创新集群的知识转移问题,有利于提高区域范围内的知识创新能力,促进新技术、新知识在区域的传播和知识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质量。区域创新集群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是要实现区域内的知识转移。将研究区域范围作为切入点,运用知识势差理论,分析区域创新集群知识转移的机理,根据驱动区域创新集群形成的关键要素,从政府引导、资本推动、市场需求以及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驱动4个方面构建区域创新集群的知识转移模式,为区域创新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沈涛  王丹  支凤稳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现机制及过程模型。【方法/过程】分别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视角分析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组织忘记和组织学习协同作用下的知识转移实现机制,并创造性地构建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结果/结论】揭示了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志君  金俊武  
应用知识转移理论,对于施工企业应用ERP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施工企业ERP应用效果的方法,即:提高ERP系统的理论性、专业性,完善施工企业ERP应用中知识转移服务机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相关知识转移服务成本,施工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斌  王学东  
虚拟团队是一种任务型组织,其虚拟性、流动性和参与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虚拟团队知识转移过程必然有着区别于一般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要素和过程特性。在分析虚拟团队知识转移的基本理论特性的基础上,构建虚拟团队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模型,并探讨虚拟团队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及其对知识转移活动的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春艳  马海群  
[目的 /意义]识别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以期提高知识转移效能,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方法 /过程]以团队效能理论为基础,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为研究对象,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I-P-O"理论模型;通过对各变量研究维度的科学界定,构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分析,最终构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结果 /结论]构建了包含转移意愿、输出能力、学习能力、先验知识、知识模糊性、渠道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玲娟  徐辉  曾明彬  
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环节,有效的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开展的重要基础。重新梳理和界定产学研合作的知识转移及其机制概念,结合知识转移过程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殷婧钰  李柏洲  苏屹  尹士  
构建共享心智模式、知识转移绩效及企业双元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354份有效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多元层次回归深入分析共享心智模式与双元创新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和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对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绩效对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也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知识转移绩效在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与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知识转移绩效在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与两种创新之间也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成果在丰富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为企业如何提高双元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栩  
产学研合作是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条成功经验,是一项开发潜在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产学研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应促进产学研合作相应机制的建立,搞好发展模式选择,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昭锋  
官产学研合作创新社会化是强化高校创新能力建设的现实选择。社会化是国外高校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内在机制和重要制度安排。高校官产学研合作创新水平提升对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