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8)
2023(7644)
2022(6261)
2021(6170)
2020(5129)
2019(11616)
2018(11506)
2017(20754)
2016(10995)
2015(12637)
2014(11743)
2013(11202)
2012(10377)
2011(9566)
2010(9517)
2009(8731)
2008(8470)
2007(7616)
2006(6503)
2005(5732)
作者
(27302)
(23048)
(22736)
(21681)
(14586)
(10842)
(10137)
(8850)
(8673)
(7969)
(7931)
(7519)
(7299)
(7270)
(6983)
(6953)
(6887)
(6625)
(6596)
(6286)
(5766)
(5382)
(5266)
(5196)
(5092)
(5088)
(5081)
(4967)
(4651)
(4453)
学科
(44171)
经济(44137)
管理(33644)
(31448)
(26523)
企业(26523)
中国(17140)
方法(17061)
技术(15449)
数学(15077)
数学方法(14997)
技术管理(11961)
(10941)
贸易(10930)
(10734)
(10568)
业经(9196)
(9143)
(8504)
(7977)
银行(7970)
(7802)
(7630)
(7331)
金融(7331)
关系(7053)
教育(7024)
农业(6903)
(6392)
(6379)
机构
大学(150672)
学院(145748)
(70855)
经济(69818)
管理(56774)
研究(53304)
理学(48762)
理学院(48272)
管理学(47711)
管理学院(47420)
中国(41501)
(31447)
(29674)
科学(27396)
(24763)
财经(23567)
中心(23213)
经济学(22984)
研究所(22535)
(21805)
经济学院(20632)
北京(20572)
(20406)
(19607)
师范(19495)
(19232)
(18133)
财经大学(17745)
业大(17074)
(16348)
基金
项目(97570)
科学(79503)
研究(77533)
基金(72175)
(61754)
国家(61275)
科学基金(53537)
社会(52132)
社会科(49614)
社会科学(49605)
基金项目(37622)
教育(36744)
(36443)
自然(31041)
(30800)
自然科(30466)
自然科学(30460)
自然科学基金(30023)
编号(29700)
资助(28270)
(27151)
成果(25624)
创新(24356)
(23388)
国家社会(22788)
重点(22036)
课题(21827)
(21598)
中国(21475)
教育部(21039)
期刊
(75031)
经济(75031)
研究(49483)
中国(36784)
管理(24587)
教育(24400)
(21663)
科学(18631)
学报(17000)
(16498)
大学(14626)
(13721)
金融(13721)
经济研究(13393)
技术(13249)
学学(12526)
财经(12265)
农业(11667)
(10872)
(10794)
国际(10181)
业经(10129)
世界(9927)
问题(9629)
图书(9361)
科技(9357)
技术经济(8594)
(8503)
论坛(8503)
(8047)
共检索到229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亢延锟  黄海  张柳钦  黄炜  
本文利用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作为外生冲击,使用2006~2020年1227个大学层面的专利数据和国家级开发区数据,分析了产学研对高校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级开发区能够显著促进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具体地,当一个城市设立了国家级开发区之后,该城市高校的专利总数增长了36.8%。这一基本结论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经开区,强调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高新区更有利于提升高校创新产出,同时国家级开发区对理工科高校的创新产出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显示,当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与高校优势学科一致时,开发区对高校科技创新的作用越强,并且在开发区设立之后,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专利数有明显提升。本文的结果强调了学科匹配在产学研合作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形成高效的产学研体系、充分发挥高校的创新潜力,实现创新驱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园  张宁  陈伟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举措,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深化产学研合作体系改革面临创新要素汇聚不足、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人才和成果转移机制建设尚未完善、配套政策仍未到位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产学研合作内涵、瓶颈等基础上,提出以实施协同创新计划为契机,依托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推进管理创新,构建新格局等途径,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志军  何晋秋  
本文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分析框架,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变化趋势与特点,并对影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基础研究能力上,各高校之间的差距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技术创新能力差距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人力资源的数量与基础研究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高校科技经费支出结构的不同将对其基础研究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不同影响。学校-产业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加强,对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会显著提高高校的技术创新能力;我们对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并不存在紧密的关系。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锦  樊馨媄  李胜会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了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而高校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2012—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探索我国高校创新产出的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高校创新产出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创新产出呈较明显的梯度分布规律,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且高创新产出区域的影响呈增强趋势;区域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区域内高校的创新产出具有负向影响;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对高校创新产出具有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地区经济水平具有显著为负的空间溢出效应;高校对外交流程度对区域内或区域间高校创新产出的影响均不显著。基于此结论,从高校、技术市场、地方政府三个层面提出进一步提升区域高校创新产出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凡  白永平  周亮  张永凯  乔富伟  纪学朋  
通过构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利用Arc GIS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冷热点等空间分析方法,对1999、2006和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总体趋势进行研究,并采用Geo Da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占高校科技创新总量的80%以上,与其他城市的差距逐渐增大;(2)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大幅提高,高值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地区低值区连片分布,东部和中西部的高校科技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佟晶石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学校和科研单位,它是生产、科学和技术三方互动的活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煊  孙跃  
通过构建复杂系统理论视角下产学研合作网络的概念模型,并引入DEA-Tobit两步法测度了2003~2011年中国省域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创新效率呈现出区域差异明显和周期性波动的特征。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但二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中西部地区和全国的波动趋势几乎一致。对各地区产学研合作网络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不同区域产学研合作网络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海燕  
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但仍显不足。企业与高校产学研技术成交额占比较小,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内部的创新潜力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国内发明创造专利主体以企业为主。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创新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建立有效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拉近科技与经济的距离,解决产学研脱节的状况,同时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昭锋  
官产学研合作创新社会化是强化高校创新能力建设的现实选择。社会化是国外高校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内在机制和重要制度安排。高校官产学研合作创新水平提升对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华  
在新世纪首次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不仅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科技、教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走有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道路是高校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高校不仅是人才的宝库,更是知识创新的基地,理应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力量。如何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莉莉  王娜  
通过检索IncoPat数据库获取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高铁专利数据,以中国32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样本,选取11个专利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实证样本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高铁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且在技术创新整体水平、技术创新平均水平和技术创新管理这三个方面发展不均衡。针对这一结果,提出提高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高铁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申天恩  
学科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学科中的特色学科是学科建设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特色学科在学科建设实践中应然表现为独特性与质量性两种特征。其建设路径在结构主义中既表现为纵向面的历时性过程,亦可表现为横断面的解构性过程。协同学视角下的特色学科建设要素应当涵盖"人——物"学科内部协同系统以及校企、校产与校地合作的外部协同系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经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6月18在京宣布正式启动。该奖是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第一个全国性奖项,分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和促进奖两个奖项。创新奖每年评选100个,授予在产学研合作中成绩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聪琴  李常洪  
利用生态学的原理研究了产学研的内、外生态,提出产学研生态的三个特点,并给出了构建适合合作创新的产学研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敏  
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科教兴国"主战略的核心与关键,而产学研及其战略联盟的合作机制,将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由现代企业理念来评价产学研机制,其合作领域不仅是全方位的,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精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