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33)
- 2023(17672)
- 2022(15254)
- 2021(14221)
- 2020(11986)
- 2019(27390)
- 2018(27131)
- 2017(52229)
- 2016(28193)
- 2015(31413)
- 2014(31037)
- 2013(30312)
- 2012(27592)
- 2011(24616)
- 2010(24526)
- 2009(22654)
- 2008(22085)
- 2007(19250)
- 2006(16556)
- 2005(14570)
- 学科
- 济(106114)
- 经济(105968)
- 管理(88419)
- 业(84378)
- 企(71391)
- 企业(71391)
- 方法(50435)
- 数学(43663)
- 数学方法(43050)
- 财(31192)
- 中国(29527)
- 农(27394)
- 业经(25299)
- 制(24548)
- 学(21834)
- 技术(21610)
- 地方(20225)
- 务(20040)
- 财务(19962)
- 财务管理(19918)
- 理论(19302)
- 银(19116)
- 银行(19056)
- 贸(18950)
- 贸易(18936)
- 企业财务(18842)
- 易(18423)
- 农业(18146)
- 行(18042)
- 融(17509)
- 机构
- 大学(391120)
- 学院(388228)
- 管理(157619)
- 济(152929)
- 经济(149587)
- 理学(136505)
- 理学院(135043)
- 管理学(132557)
- 管理学院(131826)
- 研究(122839)
- 中国(95047)
- 京(81835)
- 科学(75615)
- 财(74581)
- 所(59410)
- 财经(59304)
- 农(57963)
- 中心(57183)
- 业大(57089)
- 江(56621)
- 经(53974)
- 研究所(53945)
- 北京(51231)
- 范(49401)
- 师范(48949)
- 经济学(46399)
- 州(45760)
- 院(45456)
- 农业(45162)
- 财经大学(44496)
- 基金
- 项目(270405)
- 科学(213990)
- 研究(197992)
- 基金(197531)
- 家(171176)
- 国家(169787)
- 科学基金(147766)
- 社会(125825)
- 社会科(119268)
- 社会科学(119241)
- 省(105779)
- 基金项目(104901)
- 自然(96534)
- 自然科(94348)
- 自然科学(94326)
- 自然科学基金(92623)
- 教育(91648)
- 划(88541)
- 资助(80719)
- 编号(80036)
- 成果(64408)
- 重点(59800)
- 部(59566)
- 创(59211)
- 发(56081)
- 创新(54789)
- 课题(54786)
- 制(52110)
- 国家社会(51737)
- 科研(51737)
- 期刊
- 济(162337)
- 经济(162337)
- 研究(114096)
- 中国(75763)
- 学报(60090)
- 管理(59029)
- 财(58190)
- 科学(55179)
- 农(51893)
- 大学(46790)
- 学学(43998)
- 教育(43666)
- 融(36060)
- 金融(36060)
- 农业(35431)
- 技术(34885)
- 财经(28856)
- 业经(26543)
- 经济研究(25479)
- 经(24563)
- 问题(20686)
- 科技(19978)
- 图书(19939)
- 理论(19102)
- 技术经济(18717)
- 业(18536)
- 版(18106)
- 实践(17510)
- 践(17510)
- 现代(16967)
共检索到564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云慈
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分担机制设计与运行绩效的优劣,决定着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成败和协同创新活动能否持续推进。从风险分担机制形成机理和风险分担模式分析入手,借助贝叶斯网络法,比较分析基于实践案例的不同模式风险分担机制的风险控制绩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科技服务和知识产权市场管理、推进风险分担机制市场化、引入风险投资、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政府财政支持体制和风险管理理念,是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分担机制的优化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炜 赵洁
文章基于合作博弈理论,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为对象,研究了创新主体间的治理风险分担问题。从创新治理角度,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治理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对Shapley值进行优化,分析了如何利用参与主体风险偏好、风险承担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风险损益对治理风险分担值进行调配,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得到了合理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治理风险分担方案。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傅晓 赵方方 石世英 周岩 王守清
收益风险是当前阶段我国PPP项目提前终止的首要非系统风险因素。基于风险决策理论和政企合作关系属性,结合工程实际案例统计分析建立PPP项目收益风险分担决策致因模型,并由德尔菲方法确定收益风险分担决策的因素清单,在此基础上利用贝叶斯推理原理和GeNIe工具提炼PPP项目收益风险分担决策的最敏感因素,并对营商环境、伙伴协同能力和收益风险分担决策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仿真计算与讨论,探究PPP项目合作主体的收益风险分担决策机理。研究成果期望为我国PPP项目风险决策与治理提供支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云慈
本文从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来源、解构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入手,遴选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主要风险源,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指标体系;运用贝叶斯网络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进行分析评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亚光 卢彬彬
协同创新以开放、信任、共享为前提,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以及各主体的内部功能单元均可成为网络组织的活性结点,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组织。基于网络组织这一组织形式,对研发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从战略、契约、资源、利益分享、持续改进等5个方面构建研发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戚湧 王静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为例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并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江苏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关系紧密度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以及南京市在江苏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具有竞争优势,江苏新能源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各主体间关系最紧密,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次之,装备制造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各主体间关系紧密度最小,最后提出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 创新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幼清 张妮 鲁平俊
本文通过分析内外部环境因素,构建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的诱发因素模型,并根据主体的协同创新路径,分析了投入、运作和产出三部分过程的行为规律,总结出相应的风险因素及风险表现形式,揭示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的内生机制模型,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的有效识别和防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风险形成机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维蔚 石岿然 朱跃钊
为了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演化并揭示参与者策略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有限理性假设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单群体和两群体系统的演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双方进行协同创新的概率与协同超额收益正相关、与投入总成本和背叛收益负相关;存在一个最优的超额收益分配系数,使得产学研双方进行协同创新的可能性最大化;合理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将有效减少双方的背叛行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成佳
文章首先构建了由经济要素持有者(企业)、科技要素持有者(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要素持有者(供应商、ODM/OEM)等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主要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合作对象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案例企业的四个典型创新项目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多要素持有者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及其商品化;建立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审视技术绩效水平并寻找解决路径,辅以利益协调机制可以调和创新主体之间的利益取向差异问题,进而改善技术创新综合绩效。
关键词: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 技术绩效 协调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成佳
文章首先构建了由经济要素持有者(企业)、科技要素持有者(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要素持有者(供应商、ODM/OEM)等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主要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合作对象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案例企业的四个典型创新项目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多要素持有者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及其商品化;建立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审视技术绩效水平并寻找解决路径,
关键词: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 技术绩效 协调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成佳
文章首先构建了由经济要素持有者(企业)、科技要素持有者(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要素持有者(供应商、ODM/OEM)等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主要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合作对象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案例企业的四个典型创新项目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多要素持有者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及其商品化;建立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审视技术绩效水平并寻找解决路径,
关键词: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 技术绩效 协调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良成 陈兴菊
本文以2006-2015年我国颁布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80篇政策法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从政策制定主体、政策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和创新链3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的发文主体单一和过多,造成政出多门,政策协调难度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分散在不同的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中,缺乏专项法律,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国家重点围绕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关键共性技术等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政策体系,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但微观政策仍相对欠缺。最后,提出要加强配套政策的制定,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和共享平台的建设;要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政策导向,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青 梁超
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以演化程度相对成熟的服务于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实证案例。揭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即网络自组织性、网络动态性、网络共生性、网络自增益性。提出可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初创期、规范成长期。在每一阶段的演化进程中,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核心参与主体的共同推动。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创新网络 演化 绿色制药中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太胜
产业集聚创新网络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本文试图探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协同创新机制的功能与结构分析,解释创新网络的集体学习机制,以及协同创新机制如何提升创新网络的创新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海军 冯军政
桥接模块化理论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一种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结合案例研究发现:通过解构提升创新竞争力的价值信条并赋予相应模块,可以在平衡企业的创新策略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整合外部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以需求为导向、领导企业为核心,融合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等创新主体在内的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有利于加强能力互补、协调分工,加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化的过渡;将模块化嵌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并辅以相关运行机制,可以改进协同创新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