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8)
- 2023(14650)
- 2022(12194)
- 2021(11221)
- 2020(9653)
- 2019(21714)
- 2018(21509)
- 2017(41278)
- 2016(21776)
- 2015(24059)
- 2014(23779)
- 2013(23489)
- 2012(21158)
- 2011(18760)
- 2010(18567)
- 2009(17255)
- 2008(16979)
- 2007(14988)
- 2006(12960)
- 2005(11521)
- 学科
- 济(97225)
- 经济(97128)
- 业(94461)
- 企(86516)
- 企业(86516)
- 管理(83010)
- 方法(46046)
- 数学(36931)
- 数学方法(36495)
- 业经(30833)
- 财(30042)
- 农(28372)
- 技术(24177)
- 中国(22811)
- 务(22449)
- 财务(22398)
- 财务管理(22370)
- 企业财务(21238)
- 农业(20622)
- 理论(17991)
- 和(17966)
- 制(17921)
- 地方(17134)
- 划(16642)
- 贸(16139)
- 贸易(16126)
- 策(16099)
- 易(15664)
- 技术管理(14826)
- 环境(14366)
- 机构
- 学院(311256)
- 大学(306467)
- 管理(132446)
- 济(132135)
- 经济(129711)
- 理学(114709)
- 理学院(113675)
- 管理学(111969)
- 管理学院(111391)
- 研究(93771)
- 中国(74521)
- 京(63316)
- 财(59843)
- 科学(55614)
- 财经(48352)
- 农(47293)
- 江(46454)
- 所(45057)
- 中心(44714)
- 经(44114)
- 业大(44020)
- 研究所(40730)
- 经济学(39629)
- 北京(39110)
- 农业(37045)
- 州(36849)
- 商学(36607)
- 范(36303)
- 商学院(36302)
- 经济学院(35974)
- 基金
- 项目(212421)
- 科学(171231)
- 基金(157078)
- 研究(156695)
- 家(135520)
- 国家(134370)
- 科学基金(119143)
- 社会(102559)
- 社会科(97562)
- 社会科学(97539)
- 省(83740)
- 基金项目(83450)
- 自然(77131)
- 自然科(75399)
- 自然科学(75382)
- 自然科学基金(74113)
- 教育(71856)
- 划(69077)
- 资助(63275)
- 编号(62224)
- 创(49732)
- 部(47447)
- 成果(47399)
- 重点(47074)
- 发(45953)
- 创新(45641)
- 国家社会(43046)
- 业(42977)
- 课题(41497)
- 教育部(41336)
- 期刊
- 济(141857)
- 经济(141857)
- 研究(84524)
- 中国(59299)
- 管理(55209)
- 财(49912)
- 农(42249)
- 科学(41927)
- 学报(40991)
- 技术(33554)
- 大学(32594)
- 学学(30742)
- 农业(29718)
- 教育(28431)
- 融(25277)
- 金融(25277)
- 业经(25119)
- 财经(24053)
- 经济研究(21792)
- 经(20844)
- 技术经济(19350)
- 业(18981)
- 问题(18728)
- 科技(16247)
- 财会(15453)
- 现代(15293)
- 策(15098)
- 商业(14991)
- 统计(14809)
- 资源(14637)
共检索到453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苗 刘启雷
应用扎根理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技术扩散与资源配置的关系模型,比较分析系统内部内资与外资两类异质性创新主体的技术汇聚和扩散模式,揭示其产学研协同中技术扩散影响资源配置的机理及差异性。研究认为:(1)内资创新主体技术扩散受政府主导和产业拉动的双重影响,技术积累和传承依赖于内部化,呈现网络特征;外资创新主体技术扩散路径和方向不确定性高,技术传承受本地市场需求的线性驱动明显;(2)显性技术倾向占据市场优势的创新主体配置,隐性技术倾向占据基础研究优势的创新主体配置,创新系统在内资与外资的交互、融合中实现边界突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苗 刘启雷
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下政府补贴和技术扩散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利用2017年237家中国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的投入与产出截面数据,构建了联立方程组,并借助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检验了政府补贴调节下技术扩散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技术扩散与政府补贴互为内生变量,政府补贴显著促进协同创新中的技术扩散,反之,技术扩散也增大了企业获取政府补贴的机会;政府补贴提升了技术扩散强度,进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欧光军 刘叶飚
为了提高集群创新能力和提升集群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运用系统协同思想来分析集群创新实现问题。构建了基于集群产品创新有序集成的集群知识互动价值创造网络系统,及系统创新集成实现的模块化运作模式。实现了企业集群发展所需创新要素的统一,提高了要素间互动的效率,加快创新的进程与步伐,有效解决了集群创新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企业集群 产品创新 系统集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玉莲 张峥
为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情况,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9—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测量,并对各行业分析结果进行聚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整体偏低,行业间的差距较为显著,以通信设备制造和化学药品制造为代表的两类行业协同演化水平较高,航天器制造的创新吸收子系统有序度相对较低。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行业协同创新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不断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卞元超 白俊红 范天宇
通过测算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和企业技术进步,检验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否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研究发现,当前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水平较低;全国范围的企业技术进步效应明显。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企业子系统的内部协同和高校子系统的内部协同亦无法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骏 刘媛媛 俞立平
当今世界正迈入数字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和发展理念已渗透到企业创新活动中。高技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其协同创新的推进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间数字鸿沟的阻碍。从网络建设、网络环境、网络利用、网络人才4个维度构建了一套测度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定量测度了高技术企业间数字鸿沟。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企业间数字鸿沟对协同创新的影响途径。结果表明,数字鸿沟可以通过管理方式、战略目标、合作投入、团队分工、学习-吸收能力5条途径影响高技术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其中最主要的影响途径是管理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思洁 耿献辉
协同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厘清企业社会责任与协同创新之间的联系对于企业提升短期竞争优势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A股2011—2020年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协同创新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促进了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这种作用在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当行业竞争更激烈以及市场化程度更高时,企业社会责任对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铁山 杨进国 齐园 赵光
本文首先对高技术企业效用扩散进行了界定,它包括技术扩散、管理扩散和文化扩散三部分;进而分析了高技术企业效用扩散的性质;最后,根据政府在扩散中的作用提出了政府支持扩散模式与无政府支持扩散模式。
关键词:
高技术企业 效用 扩散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向丽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技术企业和高校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并通过创新资源的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知识溢出效应,促进高校研发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相匹配,以加快实现高技术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进而提高区域整体创新效率。文章从创新型城市研究的演进逻辑出发,基于原始性创新理论和产学协同创新理论认为高技术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有助于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并从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三个层面,提出了高技术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高技术企业 高校 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史洁 俞立平 杜维 玄黎娜
协同创新是基于横向合作的创新策略,突击创新是基于时间的纵向创新策略,研究二者互动机制意义重大。本文运用面板联立方程、面板门槛回归、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突击创新对创新成果贡献显著而协同创新不佳;协同创新对突击创新的影响总体较小但潜力巨大;突击创新对协同创新的积极作用显著;当突击创新水平较高时协同创新对突击创新有积极影响;当协同创新水平较低时协同创新对突击创新有积极影响;协同创新水平较高时突击创新对协同创新有积极影响;突击创新水平较低时突击创新对协同创新有积极影响;当创新成果较低时突击创新对协同创新才可能有积极影响。本文拓展了新研究方向,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突击创新 协同创新 高技术产业 作用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方 揭筱纹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对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而创新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要素间的协同发展是决定该系统能否有效发挥整体功能的关键。将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划分为环境、合作和内部三个子系统,并依据协同学理论构建一个模型对其协同度进行评价,为获得关于创新系统整体运行状况的有效信息,以提高整个创新系统有序运作提供一套科学的测评体系。
关键词:
资源型企业 技术创新系统 协同度 评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俞立平 李守伟 刘骏
为了研究中国高技术企业在创新中协同创新动力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了协同创新深度的概念,从宏观文化背景、知识产权保护、交易成本、政府公共政策以及微观利润水平、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企业发展速度分析了协同创新深度的影响机制,并基于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在协同创新深度的决定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协同创新深度无关;中等利润水平和中等垄断程度对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企业规模与协同创新深度负相关;新兴企业、成熟企业和高速发展企业对协同创新需求更大。
关键词:
协同创新深度 高技术企业 影响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强华
企业是具有生命状态的组织,也会经历出生、成长、迁址、合并及倒闭等"类人口学"过程,在这种演进过程中,企业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协同创新的地位及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从企业发展速度的视角出发,并借助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企业发展速度与协同创新水平的门槛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发展速度与企业协同创新水平呈高度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中等速度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协同创新水平负相关水平最高;而协同创新水平较高的企业其发展速度与协同创新水平负相关程度较低;除此之外,企业规模与企业协同创新水平也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常西银 孙遇春
协同创新合作网络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创新模式,企业网络协同创新能力与企业间知识扩散共享具有十分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首先,通过对上海市多家典型的企业网络协同创新的合作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双向剖析了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两者间形成的双向循环促进机制;最后,根据所调查研究的企业网络协同创新发展的状况,针对其在知识扩散与协同创新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网络更好地发挥知识价值增值潜能和协同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