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9)
- 2023(9631)
- 2022(8216)
- 2021(7637)
- 2020(6169)
- 2019(13487)
- 2018(13153)
- 2017(24829)
- 2016(13372)
- 2015(14489)
- 2014(13531)
- 2013(13105)
- 2012(12294)
- 2011(10925)
- 2010(11396)
- 2009(10530)
- 2008(10572)
- 2007(9671)
- 2006(8771)
- 2005(7883)
- 学科
- 济(48119)
- 经济(48077)
- 业(47290)
- 管理(47093)
- 企(42113)
- 企业(42113)
- 技术(16779)
- 方法(15875)
- 中国(15224)
- 农(15218)
- 财(14376)
- 业经(13523)
- 数学(12674)
- 策(12648)
- 数学方法(12455)
- 技术管理(12279)
- 制(12232)
- 地方(12102)
- 划(9767)
- 贸(9643)
- 贸易(9634)
- 农业(9627)
- 银(9538)
- 银行(9530)
- 易(9359)
- 行(9230)
- 学(9093)
- 理论(8731)
- 务(8662)
- 财务(8644)
- 机构
- 学院(181393)
- 大学(178100)
- 济(75937)
- 管理(74404)
- 经济(74300)
- 理学(63520)
- 理学院(62870)
- 研究(62293)
- 管理学(62049)
- 管理学院(61649)
- 中国(48474)
- 财(37542)
- 京(36514)
- 科学(34873)
- 所(29564)
- 江(29343)
- 中心(28655)
- 财经(28536)
- 研究所(26422)
- 经(25827)
- 农(24127)
- 范(23791)
- 院(23641)
- 师范(23620)
- 州(22996)
- 北京(22933)
- 业大(21932)
- 经济学(21794)
- 财经大学(20919)
- 商学(20167)
- 基金
- 项目(118857)
- 科学(96803)
- 研究(91694)
- 基金(86531)
- 家(74364)
- 国家(73722)
- 科学基金(64936)
- 社会(59712)
- 社会科(56683)
- 社会科学(56669)
- 省(47533)
- 基金项目(45127)
- 教育(42002)
- 自然(40439)
- 划(39719)
- 自然科(39565)
- 自然科学(39559)
- 自然科学基金(38903)
- 编号(36828)
- 资助(33345)
- 创(30910)
- 成果(30747)
- 创新(27840)
- 重点(27195)
- 发(26941)
- 课题(26913)
- 部(26181)
- 国家社会(24395)
- 制(24061)
- 性(23358)
共检索到284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艳虹 陈彦文 韩树强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协同创新冲突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协同效率的重要措施。为探讨冲突成因及其演化,本文将产学研协同创新冲突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外部环境、资源投入均衡性、知识流动与共享及组织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根据冲突成因,将冲突分为文化冲突、利益分配冲突和知识产权冲突。随后,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生命周期分析冲突的衍生机理,提出冲突发展遵循潜伏积累——公开对抗——冲突化解(或关系恶化)的演化路径,并阐述了不同类型冲突的阶段特征及其差异性。最后,为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实行股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洪修 孙继红
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对大学而言,它不再仅仅是真理和知识表达的场所,经常会因受到内部的利益纠葛和大学外部力量的牵引而处于尴尬境地。高校协同创新面临着价值观念、领导权与话语权、身份认同等方面的文化冲突。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冲突需经历隐藏期、暴露期、磨合期、融合期四个阶段。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融合需契约互信,责权明确;尊重差异,建立新型的文化认知;积极互动,注入文化驱动力;制度保障,形成文化愿景。
关键词:
大学 协同创新 文化冲突 融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春艳 陈媛媛
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必要过程。科学定义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并从目标层面、操作层面和组织层面探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特点。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包括:知识转移的任务复杂性、转移主体之间的知识深度距离较小且知识宽度距离较大、转移的知识以隐形知识为主、团队内部信任关系建立时间较长及多重调控。最终,从目标、要素、过程和关键环节等方面阐释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内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政府要根据《科技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共同部署,加快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共享机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通过财税、金融、评估等多种政策手段,多种方式推进协同创新。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设置"支持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计划"。推进协同创新特别是促成战略联盟,既是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是多方联合行动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深入整合产学研各方及社会其他方面资源,在引导外部需求和刺激内生动力之间实现平衡,不断营造有利于协同创...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战略意义 政策走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景丽 李罡
高校协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与关键。高校协同创新需要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间的深度合作,这一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必要的制度机制,还有文化冲突问题。因此,文化冲突下的高校协同创新应基于合作各方的角色利益所固有的文化差异与矛盾而制定有效的合作制度,在避免文化冲突的基础上确立目标一致的契约互信关系,建立公平的利益分享机制,树立新型兼容的文化价值观念。
关键词:
文化冲突 协同创新 制度设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林 彭磊
采用F-H方法,并结合直觉模糊数排序法分析企业方、学研方和政府在产学研利益分配方式上的冲突问题。结果表明,企业方选择按销售额提成、学研方要求总额支付、政府选择"支持"是全局的稳定局势。此时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提倡采用"入门费+销售额提成"的利益分配方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在自组织特征约束下,基于创新过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合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分为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不合作、研发阶段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不合作、研发阶段不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合作、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合作四种情形。以企业、学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在于博取收益为假设,对四种情形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探寻了其纳什均衡,并对在四种情形下各主体合作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主体搏取收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只有有益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合作关系
关键词:
自组织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合作收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在自组织特征约束下,基于创新过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合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分为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不合作、研发阶段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不合作、研发阶段不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合作、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合作四种情形。以企业、学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在于博取收益为假设,对四种情形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探寻了其纳什均衡,并对在四种情形下各主体合作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主体搏取收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只有有益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合作关系才会更加深入和稳定。
关键词:
自组织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合作收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在自组织特征约束下,基于创新过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合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分为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不合作、研发阶段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不合作、研发阶段不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合作、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合作四种情形。以企业、学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在于博取收益为假设,对四种情形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探寻了其纳什均衡,并对在四种情形下各主体合作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主体搏取收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只有有益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合作关系
关键词:
自组织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合作收益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苏州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产学研各方在目标、知识、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引发的合作矛盾与冲突严重影响着创新绩效。知识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冲突来源,通过对知识的有效管理能够实现产学研各方的协同合作,进而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与水平。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在知识管理目标、核心流程、支撑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冲突问题,并剖析了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确立统一知识管理目标、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体系和知识管理支撑环境等治理对策,为规避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知识管理冲突矛盾、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水平与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创新 知识管理 冲突治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巍 花冰倩
要促进双创时代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需首先解决关乎其长效机制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利益分配问题。基于合作博弈分析框架,以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和创新投资基金为三大协同参与主体,建立初始利益分配模型,继而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引入网络聚集系数作为模型修正因子,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充分考虑主体在社会网络中所处位置和网络参与程度,合理地对分配数额进行调整,在现实和理论上均具有一定意义。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在实际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总结得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参与各方应重视自身贡献程度及参与程度与网络整体利益的关系,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楠 杜跃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高技术企业面临着一场以创新合作为中心的战略调整,而在这一过程中对联盟企业之间冲突的管理就成为保持联盟健康发展的关键。文章在分析了合作创新联盟伙伴之间冲突产生的原因和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冲突本身的特点,提出了应对联盟伙伴不同类型冲突的管理策略,并依据我国企业进行合作创新联盟的现状,给出了冲突管理若干策略的建议。
关键词:
合作创新联盟 冲突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炜 赵洁
文章基于合作博弈理论,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为对象,研究了创新主体间的治理风险分担问题。从创新治理角度,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治理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对Shapley值进行优化,分析了如何利用参与主体风险偏好、风险承担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风险损益对治理风险分担值进行调配,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得到了合理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治理风险分担方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振娇 时良瑞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是解决科技与发展脱节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存在的体制不顺畅、政策不协调,阻碍了协同创新效应的发挥。"十三五"时期,应着眼于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坚持面向市场需求、聚焦产业化,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完善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价值共享机制,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技贡献 体制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园 张宁 陈伟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举措,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深化产学研合作体系改革面临创新要素汇聚不足、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人才和成果转移机制建设尚未完善、配套政策仍未到位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产学研合作内涵、瓶颈等基础上,提出以实施协同创新计划为契机,依托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推进管理创新,构建新格局等途径,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
高校 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