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58)
2023(18830)
2022(16088)
2021(14884)
2020(12559)
2019(27976)
2018(27512)
2017(52280)
2016(28436)
2015(31443)
2014(30329)
2013(29642)
2012(27073)
2011(24441)
2010(24227)
2009(22423)
2008(21483)
2007(18608)
2006(16067)
2005(13596)
作者
(81547)
(67808)
(67734)
(64190)
(43309)
(32783)
(30337)
(26488)
(25862)
(23983)
(23117)
(23037)
(21715)
(21273)
(20955)
(20933)
(20479)
(20114)
(19518)
(19492)
(17042)
(16622)
(16411)
(15675)
(15256)
(15063)
(15008)
(14951)
(13655)
(13567)
学科
(106868)
经济(106754)
管理(81048)
(77228)
(64647)
企业(64647)
方法(48124)
数学(41085)
数学方法(40589)
中国(29105)
(28943)
(27804)
(27633)
业经(25069)
地方(21698)
技术(21455)
(20489)
贸易(20476)
(19838)
农业(19689)
理论(19322)
(18602)
环境(17298)
(16970)
(16816)
财务(16748)
财务管理(16722)
(16357)
银行(16278)
企业财务(15836)
机构
大学(396256)
学院(394392)
管理(153007)
(152171)
经济(148995)
理学(133850)
研究(132676)
理学院(132251)
管理学(129723)
管理学院(129018)
中国(95716)
科学(86665)
(83007)
(69512)
(68296)
(66786)
业大(63468)
研究所(61773)
中心(59208)
(56545)
财经(55781)
农业(55086)
(53597)
师范(52975)
北京(51351)
(50855)
(48409)
经济学(46577)
(45736)
师范大学(43010)
基金
项目(281064)
科学(220681)
基金(203722)
研究(200073)
(180723)
国家(179237)
科学基金(152802)
社会(126801)
社会科(120122)
社会科学(120095)
(110874)
基金项目(108673)
自然(101110)
自然科(98812)
自然科学(98780)
自然科学基金(97019)
(93969)
教育(92169)
资助(82082)
编号(80092)
成果(63980)
重点(63400)
(61544)
(60599)
(59865)
创新(56948)
课题(55507)
科研(53859)
计划(52411)
国家社会(52339)
期刊
(160080)
经济(160080)
研究(110377)
中国(72170)
学报(71139)
科学(62819)
(62307)
管理(54445)
大学(52331)
(50219)
学学(49470)
教育(45079)
农业(43183)
技术(31674)
(29349)
金融(29349)
业经(27462)
经济研究(26542)
财经(26473)
(22770)
(22717)
科技(21355)
问题(20792)
图书(20362)
(20211)
业大(18678)
技术经济(18210)
商业(17756)
理论(17362)
现代(16924)
共检索到556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翔  张海晶  程发新  史烽  
文章基于我国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Romer知识生产函数和空间计量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地理距离约束下产学协同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并结合空间权重矩阵阈值调整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随地理距离衰减的产学协同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产学协同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真实存在,地理距离对产学协同创新的抑制作用在减弱;研发物质资本和研发人力资本均具有强外部性特征,且研发人力资本的空间外部性最为明显;产学协同创新在整体上存在明显的衰减效应,但是存在两个局部集聚区,即局部集聚区Ⅰ(时间距离在150分钟之内)和局部集聚区Ⅱ(时间距离在350到500分钟之间),其中局部集聚区Ⅰ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翔  张海晶  程发新  史烽  
本文以产学协同创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以协同创新联系强度和铁路运行时间为距离变量的修正引力模型,测度了我国产学协同创新的空间联系效应,揭示了产学协同创新空间联系及其动态规律。研究表明:产学协同创新产出空间联系的地区差距明显,北京(京津冀)与上海-江苏(长三角地区)依然是产学协同创新空间联系的集中区域;湖南与周边地区的空间联系大大增强,两湖地区(湖北-湖南)成为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的新兴中心区域;以北京、江苏和湖南为中心的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空间辐射扩散现象明显,西部地区相互吸引力有所增强,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空间联系效应开始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均衡发展态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高阳  
基于添加空间变量的Romer研发模型,从地理邻近性、经济相似性与绩效接近性三个方面构建了空间权重矩阵,利用2006—2014年的省际大学—企业的联合发明专利等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相似的空间外溢要略高于地理邻近效应;研发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在协同创新中产生明显的"空间外溢",其中人力资本投入对周边地区的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影响最显著;此外,市场化程度与教育投入力度等因素对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活动存在积极的影响,而金融环境与知识产权保护对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水平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政府还需加大对研发经费、高素质人力资本和教育的投入力度,以促进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和各区域创新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大明  原毅军  
本文从空间维度廓清了协同创新对区域产业升级的空间外溢机制和外溢效应边界形成机理。采用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利用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特征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既有区域内溢出效应,也有区域间溢出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创新要素区际流动来实现,且呈现出地理距离衰减特征。进一步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差异发现:空间外溢对产业升级的带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协同创新作用机制,对推动区域间良性互动,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金刚  沈坤荣  胡汉辉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域统计数据,基于地理距离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省际外显、内隐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边界。本文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外显、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在1 000千米范围外快速下降,而内隐知识在1 100千米范围外已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简单增加研发人员和资本相比,促进研发人员交流互动及优化资本结构更能促进地区知识增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方刚   刘羽  
从协同主体间知识距离视角,采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构建不同知识距离下知识基础与知识投入影响知识融合的门槛模型,并基于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距离在知识基础、知识投入影响知识融合的过程中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其中,随着知识距离扩大,知识基础宽度对知识融合具有“抑制-促进-抑制”的作用效果,且在高知识距离下抑制作用显著增强;知识基础深度对知识融合呈现出“促进-抑制”的作用效果;在知识距离的作用下知识投入对知识融合存在倒U型作用。因此,在协同创新中,组织应选择资源互补且领域相关的合作伙伴,以在融合过程中最大化激发组织知识潜能,促进新知识产生,提高组织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睿  孙雨芹  于渤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19年28个省份自治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研究省际创新绩效溢出效应空间格局,分析三维距离对省域创新绩效空间溢出影响,探索通过区域创新能力构建促进创新强省创新绩效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省域创新绩效由低向高增长阶段对邻近省域产生回流效应;在高位增长阶段,对空间邻接和地理距离邻近、经济水平差距大的省域具有回流效应;对空间邻接、地理距离邻近和经济距离邻近省域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原始创新力对区域创新绩效溢出效应的促进越明显,且呈倒U型曲线趋势;经济水平差距是技术创新力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差距的关键因素;空间邻接和地理距离邻近是成果转化力空间正向溢出的关键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泳泽  刘大勇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本文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产品创新3个阶段,并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考察了各阶段的创新效率。由于各阶段创新效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本文采用多种空间面板模型和设置多重空间权重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和价值链外溢效应。研究显示,产品创新效率与知识创新效率之间产生了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产品创新效率和科研创新效率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而科研创新效率与知识创新效率之间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就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而言,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各阶段创新效率都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浩然  衣保中  
本文基于中国268个城市2003-2008年的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地理距离因素对城市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溢出效应随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曲线过程,最优的溢出距离出现在50公里左右;城市间的外溢效应在180公里范围内表现得最为显著,200公里以外明显减弱。这一结论为我国当前经济圈域的划分提供了依据。研究还证实了科技投入、公共服务水平、金融条件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推动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文静  张卫  
本文从产学合作知识耦合视角出发,首次将产学合作与内部研发纳入统一的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以考察区域创新系统中产学合作的创新效应。本文利用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学合作知识存量显著提升了所在区域企业的创新产出,但同时对企业内部研发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若干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研发强度高的区域产学合作的协同创新效应更强,反映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学合作创新效应的重要影响;随着产学合作程度的加深,其对内部研发的"挤出效应"表现出增强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车夏辉  
采用Jaffe-Griliches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基于铁路时间的地理距离与技术距离,从距离视角对2006-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数据进行分析,并分地区对我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水平进行差异分析。实证发现:各地区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都受到知识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距离的影响;技术距离与东部地区的大学—企业协同创新呈现倒"U"型,而中西部地区呈现正相关,地理距离对东中部地区呈显著负相关,西部地区并不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恒园  刘宏  
基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视角,以2008-2016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城市创新水平的均衡性和空间集聚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协同化发展成效日益显著,城市间不平衡性逐渐降低,且创新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得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以在空间上扩散至整个长三角地区。进一步的门槛回归发现,当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分别跨越各自门槛值后,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将得到加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但目前学术界对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解还存在分歧。在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流趋势、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发挥大学作用是我国协同创新的历史与现实需要等特殊背景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企业主体观"、"大学主体观"和"多元主体观"三种协同创新观点,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准确界定,指出要从大学在协同创新中的核心主体地位、特定战略背景、服务于国家或行业重大技术需求、跨地域跨学科跨部门以及深度合作特点等理解要点,剖析了协同创新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空间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但目前学术界对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解还存在分歧。在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流趋势、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发挥大学作用是我国协同创新的历史与现实需要等特殊背景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企业主体观"、"大学主体观"和"多元主体观"三种协同创新观点,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准确界定,指出要从大学在协同创新中的核心主体地位、特定战略背景、服务于国家或行业重大技术需求、跨地域跨学科跨部门以及深度合作特点等理解要点,剖析了协同创新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空间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烽  陈石斌  蔡翔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但目前学术界对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解还存在分歧。在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流趋势、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发挥大学作用是我国协同创新的历史与现实需要等特殊背景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企业主体观"、"大学主体观"和"多元主体观"三种协同创新观点,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准确界定,指出要从大学在协同创新中的核心主体地位、特定战略背景、服务于国家或行业重大技术需求、跨地域跨学科跨部门以及深度合作特点等理解要点,剖析了协同创新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空间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