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26)
- 2023(19284)
- 2022(16391)
- 2021(15119)
- 2020(12745)
- 2019(28974)
- 2018(28368)
- 2017(54349)
- 2016(28931)
- 2015(32084)
- 2014(31420)
- 2013(31207)
- 2012(28763)
- 2011(26120)
- 2010(26414)
- 2009(24560)
- 2008(23101)
- 2007(20515)
- 2006(18192)
- 2005(16011)
- 学科
- 济(130127)
- 经济(129996)
- 管理(85507)
- 业(83511)
- 企(70259)
- 企业(70259)
- 方法(53711)
- 数学(46905)
- 数学方法(46482)
- 中国(35629)
- 财(31092)
- 农(30801)
- 地方(30067)
- 融(29027)
- 金融(29026)
- 业经(27569)
- 银(27176)
- 银行(27108)
- 学(26811)
- 行(26069)
- 制(24133)
- 技术(22300)
- 农业(21378)
- 贸(21276)
- 贸易(21259)
- 易(20556)
- 务(19681)
- 财务(19614)
- 财务管理(19576)
- 理论(19091)
- 机构
- 大学(411010)
- 学院(409031)
- 济(172416)
- 经济(168959)
- 管理(160425)
- 研究(140951)
- 理学(139167)
- 理学院(137623)
- 管理学(135348)
- 管理学院(134626)
- 中国(108771)
- 科学(86787)
- 京(86782)
- 财(77941)
- 所(70875)
- 农(69723)
- 研究所(64869)
- 中心(64742)
- 江(62846)
- 业大(62841)
- 财经(62617)
- 经(56966)
- 农业(54774)
- 北京(54056)
- 经济学(53175)
- 范(51460)
- 院(50880)
- 师范(50826)
- 州(48233)
- 经济学院(47904)
- 基金
- 项目(281897)
- 科学(221149)
- 基金(205032)
- 研究(201699)
- 家(180861)
- 国家(179144)
- 科学基金(153233)
- 社会(129333)
- 社会科(122783)
- 社会科学(122746)
- 省(110915)
- 基金项目(108939)
- 自然(100266)
- 自然科(97904)
- 自然科学(97878)
- 自然科学基金(96157)
- 划(92637)
- 教育(91474)
- 资助(84066)
- 编号(79729)
- 成果(63688)
- 重点(63452)
- 部(61594)
- 创(61567)
- 发(60746)
- 创新(57033)
- 课题(55408)
- 科研(53775)
- 国家社会(53608)
- 教育部(52681)
- 期刊
- 济(188637)
- 经济(188637)
- 研究(121835)
- 中国(79249)
- 学报(68641)
- 农(62030)
- 科学(61223)
- 管理(60359)
- 财(58941)
- 大学(51397)
- 学学(48975)
- 融(46533)
- 金融(46533)
- 农业(41759)
- 教育(39731)
- 技术(34293)
- 财经(31572)
- 经济研究(31503)
- 业经(29100)
- 经(27112)
- 问题(23765)
- 业(22389)
- 技术经济(21178)
- 科技(21035)
- 理论(18974)
- 版(18615)
- 商业(18430)
- 现代(18082)
- 贸(18007)
- 图书(17977)
共检索到607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白洁 王磊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提升地区创新水平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发展不能脱离其所在的城市与产业环境,本文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平衡和职住平衡有利于提升高新区的创新绩效,本地消费平衡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明显。基础设施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受到产业集聚度的制约,即当高新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提升地区创新绩效,但随着高新区产业集群逐渐走向成熟,想继续通过高强度的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创新,效果已不再明显。鉴于此,本文从加强统筹规划、大力发展高新区服务业配套、引导就业人口就近居住和合理安排高新区软、硬件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区 产城融合 创新绩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白洁 王磊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提升地区创新水平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发展不能脱离其所在的城市与产业环境,本文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平衡和职住平衡有利于提升高新区的创新绩效,本地消费平衡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明显。基础设施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受到产业集聚度的制约,即当高新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提升
关键词:
高新区 产城融合 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婧婧 徐珂欣 付轼辉 庞鹏沙
基于TOE分析框架探讨多个要素协同影响长江经济带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采用fsQCA方法对其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绩效受到多个条件变量的共同影响,且存在5条有效驱动路径,分别为政府高度支持下高新技术产业驱动型,政府高度支持下技术与产业驱动型,创新资源集聚下的技术驱动型,政府高度支持下的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共同驱动型,以及创新资源集聚下的技术、产业与开放创新共同驱动型。其中,政府高度支持下的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共同驱动型路径最为普遍,其次是创新资源集聚下的技术、产业与开放创新共同驱动型。产业结构和政府支持是有效促进高新区绿色低碳绩效提升的核心条件。研究拓展了TOE理论研究范畴,为长江经济带国家高新区差异化绿色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邵汉华 周磊
本文以国家高新区为创新发展依托,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15年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29个高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创新"质量"应用于引力模型构建出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创新网络结构及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①高新区样本的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稳步提升的时间演变趋势。②高新区之间创新动能的溢出效应明显,网络的稳定性缓慢减弱,创新关联程度具有较大提升空间。③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呈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分布,长江下游地区的高新区成员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④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可划分为长三角、长三角附近、长江中游和长江上游四个创新板块,且第二板块向第一板块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⑤高新区成员在网络中地位的提升对自身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葛新旗 杨延风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区域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2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有助于提高周边区域的同类表现,利用地缘亲近性促进相互之间学习与协作。(2)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创新绩效受到当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正向作用,且作用强度上下游大于中游,中游大于上游。(3)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能集中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积极提升地区的创新绩效。这种集中可能对邻近地区的研发活力产生负面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当地创新表现。因此,从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发展配套服务产业、强化地方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发展和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艳 汪徐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7—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出区域创新绩效,再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两个维度出发,实证探究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化能有效促进创新绩效提升,而高级化对创新绩效表现为负向抑制作用;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分别回归发现,合理化对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显著,但高级化对区域创新绩效作用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在上游中游地区抑制作用不明显,在下游地区则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由此,在长江经济带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应当重视推动合理化变迁,理性看待高级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晶晶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区域的自主创新绩效为实证分析对象,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方法,计算了2014年长江经济带及其内部36个城市的自主创新投入、自主创新产出和综合得分值,分析了区域整体和内部城市的自主创新绩效发展水平,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整体的自主创新绩效发展水平不高,核心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内部城市间协调发展水平较低。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习明明
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中108个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且使用空间面板自回归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地区基础设施环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要显著高于长江下游地区;经济环境对长江上游区域的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很显著,但对长江中下游区域并不显著;间接融资金融环境水平提升并不能有效促进地区创新效率的提高;人文教育环境与财政环境对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需要从改善创新环境等方面着手,提升地区科技创新效率。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创新环境 创新效率 空间计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学海 王崇举
协同创新是扩散创新成果、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路径,政府的"有为治理"与市场的"有效配置运行"缺一不可。长江经济带肩负打造东中西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带、引领带的空间布局功能。文章选取2000-2016年11省市面板数据,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单元、行政区域的非一致性和创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各省市创新过程中存在强烈的地方利益驱动,省际创新能力与绩效差异明显,沪、苏、浙创新绩效明显超过其他省市,鄂、川、渝和湘、皖等地域单元创新绩效处于第二梯队,而赣、云、贵创新绩效排名靠后,综合评价结果较差,阻碍了区域协同创新。基于此,文章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区域协作治理体系,强化引致协同创新合作的动力形成、传导扩散、利益激励和风险防范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实现省际创新绩效的跨行政边界溢出。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绩效评价 协同创新 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晶晶 周婕
文章以国家高新区的设立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01—2019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集聚是国家高新区发挥创新效应的重要途径,国家高新区通过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两种渠道助力区域创新。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设立国家高新区对相邻城市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钒 邓明亮
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发展,是提高创新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2013-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与创新效率的相关关系及地区差异。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相对较高,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新区创新效率差异明显;国家高新区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对高新区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正向时滞效应;国家高新区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对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新时代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应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进一步扩大开放为路径,注重开放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阶段性与针对性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林 高威
文章探讨了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态势,构建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养老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呈相互赶超的发展势头,助推融合关系持续升温,其中,上游地区融合水平增幅领先;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状况从初级耦合协调迈入良好耦合协调阶段,但与长江经济带“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国家战略定位存在差距;产业融合呈现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协同共进的特点,其中,上游和下游地区分别是文化产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相对突出,中游地区则是同步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滕堂伟 陈佳怡 司月芳
高新区作为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类政策工具,受到决策者青睐。国家高新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乃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已获得各界共识,但关于其对企业创新发展绩效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以上海张江示范区为例,按照园区注册企业是否在园区内经营进行分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选取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张江示范区发展存在着只有"高新"而没有"园区"的情况,是否在园区内经营对企业创新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园区经营企业甚至在新产品方面表现更逊,企业创新显著受到园区创新政策的影响。国家高新区在发挥优惠政策激励的同时,更需要聚焦于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创业孵化链条、提升研究机构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度、加强园区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建立科学的高新区考评机制,以引导园区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荣
运用DEA方法分别以投入(R&D经费、科技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产出(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技术收入)测算高新技术创新效率,采用基尼系数(GINI)、广义熵指数(GEM)测量分析国家高新区创新区域差距,结果显示:国家高新区的技术效率中规模因素占主导作用,创新能力较弱和较强地区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且技术收入表现作用突出。四大板块区域内,工业总产值为代表的规模效益能力的差异表现尤为突出,且出口创汇和技术收入差异的贡献率均超过54%。
关键词:
熵指数 效率差异 DEA方法 创新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婷 菅利荣 王迪飞 钞锦龙
在对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测度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的万有引力模型建立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和东北部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最高,中部居中,东部最低;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较高;大部分高新区属双向溢出板块和净溢出板块,珠三角高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自主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典型的凝聚子群特征;各高新区在不同网络层次中扮演不同中间人角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