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6)
2023(12406)
2022(10917)
2021(10192)
2020(8649)
2019(19635)
2018(19341)
2017(37476)
2016(20516)
2015(22773)
2014(22406)
2013(22237)
2012(20140)
2011(18131)
2010(17651)
2009(16003)
2008(15455)
2007(13100)
2006(11236)
2005(9511)
作者
(60831)
(50558)
(50284)
(47575)
(31985)
(24483)
(22672)
(20040)
(19173)
(17703)
(17145)
(16900)
(15950)
(15746)
(15640)
(15426)
(15412)
(15100)
(14414)
(14266)
(12935)
(12241)
(11995)
(11484)
(11333)
(11260)
(11132)
(11055)
(10268)
(10185)
学科
(76385)
经济(76297)
管理(58552)
(57264)
(45664)
企业(45664)
方法(38389)
数学(33509)
数学方法(33177)
(25037)
(19020)
中国(18462)
(18305)
业经(17425)
(16918)
贸易(16913)
(16482)
农业(15798)
地方(14713)
技术(12904)
(12739)
环境(12592)
(12507)
财务(12449)
财务管理(12430)
理论(12329)
(12263)
企业财务(11759)
(11018)
(10938)
机构
大学(288127)
学院(286764)
管理(117627)
(110021)
经济(107725)
理学(103844)
理学院(102721)
管理学(100916)
管理学院(100436)
研究(94033)
中国(67583)
科学(62884)
(60706)
(57183)
业大(51376)
(47838)
(46481)
农业(45596)
研究所(44471)
中心(42915)
(39208)
财经(38752)
北京(37574)
(36123)
师范(35636)
(35420)
(33949)
(32206)
经济管理(31629)
经济学(31534)
基金
项目(209876)
科学(163313)
基金(152606)
研究(146370)
(135970)
国家(134887)
科学基金(114821)
社会(91161)
社会科(86359)
社会科学(86334)
基金项目(82588)
(82346)
自然(78277)
自然科(76451)
自然科学(76429)
自然科学基金(75069)
(69831)
教育(65922)
资助(62167)
编号(59197)
重点(46628)
成果(45630)
(45203)
(43954)
(43879)
科研(40997)
创新(40893)
计划(40462)
课题(39357)
大学(38086)
期刊
(111154)
经济(111154)
研究(76488)
学报(54265)
(51219)
中国(47423)
科学(46820)
大学(39545)
管理(38944)
学学(37661)
农业(35645)
(32975)
教育(26287)
技术(22377)
业经(20385)
(19972)
金融(19972)
(18303)
经济研究(18032)
财经(17544)
科技(15823)
业大(15194)
图书(15044)
问题(15032)
(14897)
(14787)
理论(14179)
技术经济(13448)
实践(13273)
(13273)
共检索到391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郭伏  丁一  张雪峰  姜均译  刘玮琳  
产品设计能否激发用户的使用意向将决定用户产生进一步体验行为或制定购买决策,传统方法难以保证对用户自身感觉的准确解析。大脑控制着人的一切行为和认知,神经生理学的发展及其测量方法的成熟使从脑认知的角度研究用户体验成为可能。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智能手机为研究对象,探索期望体验的形成过程。为尽可能保证脑认知差异是由产品造型激发的期望体验不同而引起的,实验不考虑产品价格和品牌的影响。实验中要求被试浏览不同用户体验水平的智能手机造型,等概率随机呈现这些智能手机造型,当出现能诱发被试使用意向的手机时,要求被试点击鼠标左键。以点击鼠标行为数据(有/无产生期望体验意向)作为脑电处理的依据,将采集的脑信号经过...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郭伏  刘玮琳  王雪霜  丁一  刘畅  
为了考察用户进行网页界面满意度评估的认知加工过程,实验中要求14名被试对随机呈现的420个网页刺激进行满意度评估并快速做出按键反应,同时记录被试的行为数据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数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满意度水平一般的网页界面相比,被试对满意和不满意的网页界面做出反应的时间更短;P2、N2和晚期正成分(LPP)可以作为满意度评估的标志,并且在额叶和中央区三者均表现出对满意的网页界面加工的左半球优势,LPP还表现出对不满意的网页界面加工的右半球优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宝周  曾庆丰  刘志斌  
网络团购发展迅速,团购网站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如何让用户持续使用是网络团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现有相关研究比较匮乏,而期望确认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则揭示了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因素和机制。本文将上述两个模型有机结合并引入网络团购研究中,提出了网络团购持续使用模型。实证分析发现:感知价值、期望确认度、满意度、感知价格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的重要因素,其中持续使用意向受到感知价值与满意度的显著影响,感知价值受到感知价格与感知有用性的影响,而期望确认度则对感知价值与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建议团购网站应该改变经营策略,关注用户的持续使用。通过提高用户的价值感知、满意度、价格优势以...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培  
学术数据库的持续使用是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关键,但目前对高校学生群体学术数据库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融合自我效能、感知愉悦以及习惯三大理论,构建高校学生用户学术数据库使用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收集收据并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揭示高校学生使用学术数据库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构建的理论模型能有效揭示高校学生用户学术数据库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但是服务质量与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之间的关系、感知易用性与使用意向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证实。基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侯如靖  张初兵  
活跃用户才会为微信创造价值,为此需要高度关注微信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将网络外部性与期望确认度进行整合以解释微信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统计检验发现,感知网络规模对感知有用性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它只会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感知网络规模对持续使用意向的作用力最强;期望确认度对用户满意度的作用力最强,感知有用性对其并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凌  陈娇  漆颖  
课程网站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如何促使学生使用课程网站成为研究重点。交互性是课程网站的核心特点,是学生与课程网站之间的纽带,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学生视角和交互视角出发,引入交互的概念,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扩展,探讨交互性对课程网站使用意向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拓展模型进行验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丹  安波  
以网络音乐使用现状为背景,利用社会网络理论框架,将社会网络划分为咨询网络和情感网络两个层面,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用户对社会网络的不同诉求对网络音乐的使用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社会网络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能够影响用户对网络音乐的使用行为意向。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甘春梅  许嘉仪  朱妍婷  
【目的/意义】探讨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期望促进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模型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构建了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搜集547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感知有用性和满意感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主要因素;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满意感;确认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满意感。与此同时,娱乐需求和信息需求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向。此外,社交需求对持续使用意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旭  赵玉琦  
事件相关电位对形象教学开发右脑思维的评价●赵旭赵玉琦我们运用事件相关电位及工效等现代科学手段,对北京市社会科学“八五”重点研究课题——“关于形象思维的研究与教学实验”的实验效果进行了测试。现将测试过程、结果及分析作如下介绍。一、理论概述(一)美国罗杰...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疏德明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作为当前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其相对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安全性和低廉的成本,使其在医学、心理学、体育学、管理学等研究领域被广泛使用。为了让初学者能快捷、准确地掌握该实验技术,以BrainVision Analyzer 2.0软件为例,介绍了EEG(脑电)的记录、EEG数据离线分析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还介绍了ERP数据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官群  张冲  姚茹  
英语学习困难在我国存在普遍性和严重性,对英语学困生的干预和矫治已成为研究者亟待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使用国家专利产品"易学灵"(Enjoy LEarning)人机对话系统对英语学困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干预。这一人机对话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将计算机游戏与行为认知能力提升结合人机对话系统,获得我国技术专利,专利号:ZL2012 2 0181187.4。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将32名初一英语学困生分为同质的两组,训练组接受历时一个学期的每天30分钟的"易学灵"人机对话系统训练,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学习生活,不接受训练。训练前后,两组被试均接受视觉oddbaLL任务的注意力集中的脑电测试。在行为测验...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张宁  王晶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消费者选择废旧手机回收方式的态度与行为决策。以20名大学师生作为被试,刺激事件(以图片形式呈现)包括二手商贩/个体维修商手机回收、手机运营商设点回收和基于O2O电商平台手机回收3类手机回收方式。被试分别完成60张测试图片的实验任务。被试在评估选择过程中产生了LPP波形,并且不同刺激事件诱发的LPP波幅有明显差异。其中,在中央顶区,以手机运营商设点回收方式所诱发的与情绪有关的LPP波形,在400~500 ms窗口内,其波幅明显高于其他手机回收方式;在枕区,基于O2O电商平台手机回收方式所诱发的与认知有关的LPP波形,在700~800 ms窗口内,其波幅明显高于其他手机回收方式。该实验进一步验证了LPP成分与刺激的重要性、态度评估、注意、记忆、情绪与认知等因素有关,与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也密切相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海  刘畅  王东波  赵志枭  
[目的/意义]为了厘清ChatGPT用户的认知和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提高ChatGPT用户的使用体验,促进ChatGPT的本土化,有效化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和公众带来的负面风险。[方法/过程]文章以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为研究主题,借鉴扎根理论研究范式,通过对23份访谈资料编码分析的方式,构建了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分析和探讨ChatGPT用户的行为特点和作用规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扎根理论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用户使用意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同时也证实主体因素、技术因素、信息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与其他信息系统用户相比,ChatGPT用户的风险感知特别是职业风险感知尤为明显。结合上述分析,从人机和谐和社会稳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夯实ChatGPT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应当注意防范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职业风险和技术风险,加强技术伦理道德建设等对策与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锦宏  安珍珍  徐丽芳  
虽然目前MOOC发展十分迅速,但其资源利用效率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构建并验证MOOC用户使用意愿模型可知: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趣味性、感知成本和感知风险对使用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感知价值对使用意愿有积极的显著影响;感知成本和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有消极的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趣味性对感知价值有积极的显著影响。为此,关注用户需求,提高MOOC平台课程结课率,加强战略合作,提高MOOC的社会认可度,系统规划专业课程,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MOOC用户满意度、吸引用户使用MOOC的关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海  刘畅  王东波  赵志枭  
[目的/意义]为了厘清ChatGPT用户的认知和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提高ChatGPT用户的使用体验,促进ChatGPT的本土化,有效化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和公众带来的负面风险。[方法/过程]文章以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为研究主题,借鉴扎根理论研究范式,通过对23份访谈资料编码分析的方式,构建了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分析和探讨ChatGPT用户的行为特点和作用规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扎根理论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用户使用意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同时也证实主体因素、技术因素、信息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与其它信息系统用户相比,ChatGPT用户的风险感知特别是职业风险感知尤为明显。结合上述分析,从人机和谐和社会稳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夯实ChatGPT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应当注意防范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职业风险和技术风险,加强技术伦理道德建设等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