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1)
- 2023(9601)
- 2022(7925)
- 2021(6987)
- 2020(5906)
- 2019(13048)
- 2018(12217)
- 2017(23796)
- 2016(12960)
- 2015(14197)
- 2014(13759)
- 2013(13752)
- 2012(12683)
- 2011(11287)
- 2010(10987)
- 2009(10111)
- 2008(10183)
- 2007(8933)
- 2006(7485)
- 2005(6426)
- 学科
- 济(58311)
- 经济(58249)
- 业(43187)
- 管理(40838)
- 企(34140)
- 企业(34140)
- 方法(32823)
- 数学(30049)
- 数学方法(29894)
- 农(17508)
- 财(17058)
- 贸(15682)
- 贸易(15673)
- 易(15322)
- 中国(13267)
- 业经(11693)
- 制(11105)
- 务(10877)
- 财务(10865)
- 财务管理(10846)
- 企业财务(10456)
- 农业(10329)
- 学(10038)
- 地方(9950)
- 技术(8810)
- 出(8591)
- 融(8349)
- 金融(8349)
- 环境(8162)
- 体(8091)
- 机构
- 大学(192805)
- 学院(191093)
- 济(84488)
- 经济(83285)
- 管理(77566)
- 理学(69421)
- 理学院(68723)
- 管理学(67822)
- 管理学院(67491)
- 研究(61106)
- 中国(44951)
- 农(38596)
- 京(38303)
- 科学(37481)
- 财(37128)
- 业大(32960)
- 农业(31200)
- 财经(31143)
- 所(30474)
- 经(28669)
- 中心(28516)
- 研究所(28076)
- 经济学(27271)
- 江(26209)
- 经济学院(25181)
- 财经大学(23570)
- 北京(23257)
- 商学(22630)
- 商学院(22471)
- 经济管理(22458)
- 基金
- 项目(138177)
- 科学(109769)
- 基金(104487)
- 研究(93626)
- 家(93496)
- 国家(92782)
- 科学基金(79765)
- 社会(63865)
- 社会科(61057)
- 社会科学(61043)
- 基金项目(55604)
- 自然(53212)
- 省(52850)
- 自然科(52099)
- 自然科学(52087)
- 自然科学基金(51242)
- 划(44975)
- 教育(43083)
- 资助(42847)
- 编号(34158)
- 部(31660)
- 重点(31232)
- 创(29213)
- 发(29068)
- 国家社会(27867)
- 科研(27609)
- 创新(27376)
- 教育部(27229)
- 人文(26388)
- 计划(26265)
共检索到257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亚菲 张飞
各国产品质量问题是国际比较项目(ICP)自1968年成立以来一直无法攻克的难题。本文从产品质量这一新视角出发,以中美两国为研究对象,采用支付意愿法量化两国产品之间被ICP忽略的质量差异,并使用Sato-Vartia指数法测算产品质量差异对中国购买力平价(PPP)以及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等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ICP匹配到的两国30种产品之间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经质量调整后的2011年和2017年中国30种产品整体PPP高于质量调整前的测算结果,两年的偏差结果分别为9.00%和9.02%;经30种产品质量调整后的2011年和2017年中国GDP层面PPP高于质量调整前的测算结果,两年的偏差结果分别为2.33%和2.42%。此外,由于ICP未能完全控制两国产品之间的质量差异,2011年和2017年中国实际GDP和人均实际GDP至少被高估了2.28%和2.36%。本文一方面对中国PPP进行质量调整,尝试解决我国PPP和实际经济规模测算偏差问题,有利于维护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可能存在被ICP低估的PPP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质量调整思路和方法,对改进全球ICP测算质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朱南松 张瑶
本文探索性地建立动态购买力平价(PPP)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模型化国民经济市场化和开放化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结构性因素,描述实际汇率对传统PPP理论平价水平的系统偏离及其动态演化特征。本文依据国际横截面数据进行动态PPP理论的计量分析,取得动态PPP理论的结构方程和可计算形式,进而情景预测2006—2010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趋势,为未来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均衡调整提供数值参考。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动态方法 人民币汇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留彦 黄桂田
关于中国购买力平价(PPP)的实证文献普遍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假定实际汇率向PPP的调整是线性过程,二是仅使用当代很短的样本期。这样传统单位根或者协整检验会倾向于得出否定PPP的结论。事实上,考虑到交易成本时,理论上实际汇率向PPP的调整应是非线性过程。中国晚清和民国跨度70年(1867~1936)数据的经验结果验证了实际汇率的非线性特征。偏离幅度越大,实际汇率向均衡值回复的动力就越强。尽管会长期偏离PPP,实际汇率仍然是整体平稳的均值自反过程。这提供了支持PPP的证据,也表明19世纪后半期中国与国际的市场整合进程已经开始。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均值自反 ESTAR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雪成
本文基于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ICP)设定的参考购买力平价(PPP)和亚太地区的数据,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对使用参考PPP对更高层级PPP和最终PPP测算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考察。通过对参考PPP的梳理发现,其与经济现实的匹配性还存在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应在加强对参加经济体现实情况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时修订。通过对比不使用参考PPP与使用参考PPP的更高层级中国PPP测算结果的变动情况发现,参考PPP的使用对部分小类、中类、大类的PPP测算结果有较大影响,但是对GDP总量PPP的影响有限。因此,ICP一方面应加强与参加经济体统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优化参考PPP的设计,另一方面应借助现代技术优化数据采集范围和效率,缩小对参考PPP的使用,以此从基础上优化PPP的整体测度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何为
传统学说认为 ,两国的物价水平或相对物价水平决定购买力平价。劳动成本平价理论把物价归因于生产成本 ,考虑到劳动是生产成本最重要的因素 ,两国的购买力平价转化为由两国的劳动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决定。本文以此为基础 ,考察了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平价 ,认为官方制定的名义汇率偏低 ,导致我国GDP、人均GDP美元值偏小。当前存在的许多不定因素可能导致人民币短期贬值 ,但从长期来看 ,名义汇率应当向购买力平价决定的均衡汇率回归 ,因此人民币始终存在内在的升值驱动力。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登峰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之一,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后,对人民币汇率和中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进行了直观的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技术对中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本文主要结论是:尽管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解释能力较弱,但是,购买力平价在决定人民币汇率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是存在的。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购买力平价 计量分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佳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之一,本文首先直观简要地分析了近三十多年中美两国通货膨胀率和汇率变化趋势,然后采用ADF和协整的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进行了检验,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模型估值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均衡汇率。
关键词:
国际金融 购买力平价 中美汇率 估值比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迎春 魏信
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PPP)未全面考虑不同地区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可能存在“高估”欠发达地区调整GDP的问题。本文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角度入手,将经济联动矩阵的构建思路与PPP剔除生产率因素的现实需要同时体现在空间权重矩阵设计上,尝试对世界银行方法进行改进。以我国农产品价格数据为例的仿真研究表明:第一,不同省份地区TFP差异较大,对地区PPP影响显著;第二,农产品价格存在正向空间关联,即“高—高”集聚现象;第三,剔除生产率影响后,地区基本类PPP呈现出西部省份最高、东部省份次之、中部省份最低的价格分布特征;第四,修正后的欠发达地区PPP数值整体提高,在“低估欠发达地区价格水平、高估欠发达地区GDP”方面的问题得到改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迎春 魏信
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PPP)未全面考虑不同地区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可能存在“高估”欠发达地区调整GDP的问题。本文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角度入手,将经济联动矩阵的构建思路与PPP剔除生产率因素的现实需要同时体现在空间权重矩阵设计上,尝试对世界银行方法进行改进。以我国农产品价格数据为例的仿真研究表明:第一,不同省份地区TFP差异较大,对地区PPP影响显著;第二,农产品价格存在正向空间关联,即“高—高”集聚现象;第三,剔除生产率影响后,地区基本类PPP呈现出西部省份最高、东部省份次之、中部省份最低的价格分布特征;第四,修正后的欠发达地区PPP数值整体提高,在“低估欠发达地区价格水平、高估欠发达地区GDP”方面的问题得到改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芳东
This paper would analyze the discrepant degree of the world economic sizes based on the PPP and exchange rate methods and their reaso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ethod of exchange rate underestimates the real world economic size but PPP method overestimates the size.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汇率 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忠文 洪涓
本文通过对依据购买力平价方法对各国及世界经济增长评价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了IMF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的中国GNP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及排序的不准确性。提出中国要加强购买力平价测算的研究工作,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中国自己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公式和模型,以对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NP进行准确测算,促进我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对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项目"(ICP),中国曾在2005年的调查中提供了11个城市的数据,用以估计中国当时的购买力。2010年,国务院批准中国首次全面参加新一轮ICP活动(即此次2011年的测量),在全国开展调查。当年10月还成立了中国国际比较项目部际协调小组,由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省初
要比较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沿用的办法是根据官方汇率将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折算成同一种货币单位(如美元)。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由于汇率不能充分反映各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和比值,因而按汇率换算无法反映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既能直接比较,又能反映实际情况,统计学家们提出采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方法。用购买力平价法进行国际项目的比较,其核心是计算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这项计算分为两步:(1)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永东 王军
作为国际金融核心的汇率决定理论,始终是国际金融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意义在于它能揭示决定和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一国的货币当局制定正确的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在众多的汇率决定理论当中,影响最大的应用最广的是购买力平价学说。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人们也对购买力平价学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献非常多,其结论可概括如下:短期内,购买力平价是不成立的。这是因为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它能很快地反映新的信息,而商品的价格具有粘性,它的调节则相对较慢,所以购买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