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585)
2022(2351)
2021(2270)
2020(2047)
2019(4569)
2018(4669)
2017(9334)
2016(5345)
2015(6165)
2014(6498)
2013(6346)
2012(6100)
2011(5424)
2010(5917)
2009(5772)
2008(6014)
2007(5521)
2006(5290)
2005(5150)
2004(4568)
作者
(15387)
(12590)
(12550)
(12382)
(7951)
(6207)
(5859)
(4853)
(4799)
(4775)
(4359)
(4296)
(4115)
(4047)
(3983)
(3981)
(3872)
(3847)
(3761)
(3742)
(3415)
(3152)
(3127)
(3043)
(3041)
(2971)
(2877)
(2764)
(2729)
(2632)
学科
(20108)
经济(20061)
管理(18555)
(17191)
(14444)
企业(14444)
(11644)
方法(7416)
(7186)
(7133)
(6876)
贸易(6868)
业经(6771)
(6736)
中国(6223)
理论(5701)
农业(5111)
(5111)
银行(5111)
产品(4975)
(4926)
(4817)
市场(4323)
(4266)
(4262)
财务(4247)
财务管理(4231)
数学(4208)
制度(4165)
(4165)
机构
学院(75717)
大学(74564)
(30230)
经济(29367)
管理(28346)
研究(24860)
中国(23181)
理学(22570)
理学院(22348)
管理学(21939)
管理学院(21807)
(17710)
(16507)
(14982)
科学(13848)
(13643)
中心(13397)
(13265)
财经(12503)
(11956)
北京(11223)
(11195)
研究所(11056)
(10976)
(10467)
师范(10412)
农业(10282)
业大(9998)
人民(9326)
(9279)
基金
项目(39202)
研究(31389)
科学(30190)
基金(27164)
(22578)
国家(22332)
社会(18987)
科学基金(18889)
社会科(17637)
社会科学(17632)
(15760)
教育(14599)
编号(13937)
基金项目(13635)
成果(12946)
(12850)
资助(12160)
自然(11721)
自然科(11365)
自然科学(11364)
自然科学基金(11157)
课题(10152)
(8761)
(8739)
重点(8539)
(8499)
(8105)
项目编号(8024)
(7865)
人文(7599)
期刊
(42996)
经济(42996)
研究(28057)
中国(19723)
(15089)
(14233)
(12250)
金融(12250)
管理(11477)
教育(11354)
学报(9323)
农业(9172)
科学(8692)
业经(8462)
大学(7525)
学学(6633)
技术(6628)
财经(6438)
问题(6192)
经济研究(5558)
(5488)
图书(5468)
(5365)
理论(4644)
书馆(4493)
图书馆(4493)
(4480)
会计(4479)
国际(4361)
(4330)
共检索到139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卫华  王强  
在因产品缺陷而引起的人身和财产损害案件频发的今天,必须强化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以充分体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予以切实保护的立法目的。我国产品责任法应当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世文  
传统上,学术界对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持否定态度,本文对否定说的主要理由进行反思后提出:人格不会商品化;不能由惩罚性赔偿替代;精神损害发生可预见;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并在对其他国家(地区)立法、学说及相关判例的考察中,论证了违约责任中应有精神损害赔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良才  
气候变化引发气候灾害,给人类已经或必将造成巨大威胁。气候变化的损害具有传统跨界环境损害所不具备的特征,由此引起的国家责任问题也具有其特殊性。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国家行为的不法性、谨慎行事的注意义务标准、损害的可预见性及其对责任的限制功能、因果关系及其证明责任分配在气候变化的损害赔偿问题均需要被重新审视,甚至重构。国家责任的承担方式——金钱补偿和精神安慰在气候变化的损害赔偿语境下仍有其可适用性,但恢复原状的责任形式则无法适用。特别对纯粹的生态损害的赔偿更是如此。由于气候变化的损害赔偿领域国家实践和国际判例至为罕见,因而对传统国家责任法的理论改造与制度创新刻不容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曹治国  
旅游给人们带来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其中旅行社违约给旅游者造成损害的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此问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旅游合同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旅游损害赔偿责任承担的问题 ,同时通过对旅游本质分析和对精神损害赔偿本质及其适用范围的分析 ,指出为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对旅行社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应予赔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艳玲  何勇生  
责任保险的创设即为分散基于自身原因而可能对他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的经济风险,然而这一主旨却似乎削弱甚至违背了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的设置功用。本文即围绕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是否包含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且如若立法未加限制,则该如何协调二者的潜在矛盾,使得该两种制度都发挥其良性作用,而无害于社会公益等展开论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施应玲  庞南生  
1995年8月,我国某省一家能源公司A与美国某公司B订立了一宗大型施工设备的购货合同,合同规定了设备型号、技术性能指标、交货时间、价格等项条款,另外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任何一方违约应向对方支付的违约金。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美方B公司未能依合同规定的日期交货,发生了延迟交货的违约行为,而由于我方A公司在订约时对交货时间的规定留有余地,故美方B公司的延迟交货未影响我方正常施工,从而没有给我方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在美方B公司延迟交付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杨培胜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损害赔偿的法律思考文/杨培胜建筑工程质量的损害赔偿,是《建筑法》所规定的一种比较严格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是对“建筑工程”这一特殊产品质量的损害赔偿进行具体规定的专项法律。《建筑法》中所确定的这项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对于促进从事建筑活动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笑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医疗赔偿纠纷不断涌现,患者法制意识的提高,而我国的医疗损害赔偿制度相对不完备,致使处理此类纠纷时遇到不少疑难与困惑。为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本文拟对医疗赔偿纠纷中涉及损害责任的认定、举证责任、法律适用、赔偿请求权等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姜炳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华江  杨成  
农产品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有无过错和过错两种立法例。一国农业发展水平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确定农产品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主要影响因素。以罗斯科·庞德的利益衡量理论对农产品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利益衡量,我国农产品损害赔偿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是必要和可行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银飞  茅宁  
企业的产品及其经营活动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害,由于有限责任制,这些损害可能因企业破产等原因无法得到赔偿。保障社会损害得到应有的赔偿不仅能够弥补受害者的损失,而且能够促进企业更谨慎地防止社会损害的发生。社会损害赔偿的财务保障机制不同,企业为防止损害发生所采取的谨慎程度与企业的资本结构也有所不同。本文分析不同的财务保障机制对谨慎程度与资本结构的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曹艳春  张扬  
要完善劳务派遣中的工伤损害赔偿责任问题,就要确立要派单位的雇主地位,建立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的雇主连带责任。在工伤保险责任的分担上,既从劳动法的角度以强制约定防止责任逃避,也要在民事协议上放宽两方雇主的任意约定比例,从而达到收放自如的法律调整目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雪  王萍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日益增多的医疗事故和医疗诉讼使医疗活动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医疗事故民事责任制度不健全的弊端也日益彰显。鉴于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就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责任性质、构成要件和损害赔偿等方面作了重点研究,以期为我国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理论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付浩  
损害赔偿是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当事人在对方违约时可采用的重要补救手段,也是世界各国合同法和买卖法均承认的一种救济方法。但各国国内立法对损害赔偿的规定是不一致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这一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即使是同属英美法系的英国和美国,在这一问题上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国际货物买卖中确定计算损害赔偿的标准时常常会遇到法律适用的困难,产生法律冲突。 198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统一世界各国国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於世成  张阳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LLMC)基金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责任人,减少责任人损失,而对其所应承担责任进行总额限制的特殊责任基金。"桑吉号"所载货油性质特殊,若其被定性为非持久性货油则存在适用LLMC的可能。作为"桑吉号"油污损害的受害方,我国应尽可能地避免适用LLMC制度。LLMC基金的范围由法律直接规定,只有属于限制性债权范围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利人才可以申请责任限制。"桑吉号"非持久性货油污染赔偿请求权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存在排除适用LLMC的空间。对该问题理论的研究,暴露出我国法律对于非持久性货油油污损害赔偿规定的空白与不足。此次"桑吉号"案件,必将推动我国LLMC制度的完善与油污污染损害赔偿规范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