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4)
- 2023(8970)
- 2022(7129)
- 2021(6635)
- 2020(5410)
- 2019(12148)
- 2018(11990)
- 2017(23168)
- 2016(11938)
- 2015(13832)
- 2014(13749)
- 2013(13697)
- 2012(12382)
- 2011(11385)
- 2010(11172)
- 2009(10375)
- 2008(10027)
- 2007(8785)
- 2006(7853)
- 2005(7295)
- 学科
- 济(60622)
- 经济(60576)
- 业(37812)
- 管理(37531)
- 企(29593)
- 企业(29593)
- 方法(23583)
- 数学(20449)
- 数学方法(20355)
- 中国(19486)
- 农(19260)
- 业经(15001)
- 贸(14783)
- 贸易(14776)
- 易(14515)
- 产业(12308)
- 地方(11086)
- 农业(10863)
- 制(10343)
- 学(10037)
- 技术(9883)
- 财(9675)
- 发(9508)
- 银(8851)
- 银行(8846)
- 行(8631)
- 环境(8611)
- 融(8267)
- 金融(8266)
- 体(8124)
- 机构
- 学院(178772)
- 大学(178627)
- 济(88607)
- 经济(87465)
- 管理(71197)
- 研究(64698)
- 理学(61241)
- 理学院(60664)
- 管理学(60012)
- 管理学院(59688)
- 中国(50228)
- 京(38096)
- 科学(35395)
- 财(34844)
- 所(31440)
- 经济学(28868)
- 研究所(28658)
- 财经(28523)
- 中心(28402)
- 农(26337)
- 经(26152)
- 经济学院(26021)
- 北京(24363)
- 江(24329)
- 业大(23085)
- 院(22957)
- 范(22010)
- 师范(21851)
- 财经大学(21147)
- 农业(20523)
- 基金
- 项目(119604)
- 科学(96932)
- 基金(90707)
- 研究(89500)
- 家(78450)
- 国家(77932)
- 科学基金(67593)
- 社会(61868)
- 社会科(59097)
- 社会科学(59087)
- 基金项目(46865)
- 省(43530)
- 自然(40608)
- 自然科(39673)
- 自然科学(39661)
- 自然科学基金(39031)
- 教育(38697)
- 资助(36848)
- 划(36521)
- 编号(34630)
- 部(27761)
- 发(27680)
- 成果(27617)
- 国家社会(27590)
- 重点(26525)
- 创(25274)
- 中国(25181)
- 教育部(24305)
- 创新(23845)
- 人文(23745)
共检索到266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国兵 徐源晗
基于细化至产品层面的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关系,本文探究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水平、上下游渠道对中国产供链来源地多元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强产品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产供链来源地多元化的影响不显著,而加强产品上游知识产权保护产生了抑制效应,加强产品下游知识产权保护产生了促进作用。具体地,加强水平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市场扩张渠道对产供链来源地多元化产生了促进作用,但也通过市场势力和本土竞争渠道产生了抑制效应,造成相互抵消。加强上游知识产权保护能够通过本土投入品渠道对产供链来源地多元化产生抑制效应,而进口投入品的渠道影响不显著。加强下游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下游创新渠道对产供链来源地多元化产生了促进作用,但下游的议价渠道削弱了这一促进作用。据此,在强化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需要统筹考虑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联系,并落实好反垄断政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沈国兵 徐源晗 沈彬朝
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进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存在争议。文章基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产品贸易相匹配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进口产品广度多元化的总体影响不显著,而在考虑行业贸易竞争水平的调节作用后,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本身促进了中国进口产品广度多元化,但二者的调节效应产生抑制作用;引入双边公众态度的调节作用后,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本身不利于中国进口产品广度多元化,但二者的调节效应具有促进作用。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进口产品多元化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进口高技术和中等技术制造品以及资本品之中。此外,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使得中国进口份额更加集中于少数产品,不利于中国进口产品的深度多元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树俊 董哲铭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数字化、韧性、创新、绿色和安全视角多维度构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赋予权重并进行测度;利用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差异及其来源;以空间核密度估计法进一步探究空间差异;运用莫兰指数(Moran’I)检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整体水平呈先抑后扬态势,并以整体—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呈阶梯状,提升速度依次递减;同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空间关联性呈U形态势发展。我国应加强数字化赋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测度体系,立足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从多维度多要素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共治;正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存在的区间差异大、区内发展不平衡问题,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空间关联效应,推动周边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缩小区间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宏波 郑涵茜 余天赐
在大国竞争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乌克兰危机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进入重要的重塑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先后提出对华“脱钩”“去风险”,试图减少其产业链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本文首先界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范畴包括主体要素安全和结构要素安全两部分,然后辨析美国“脱钩”和“去风险”政策意图的异同,并就现阶段“去风险”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要影响和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论述。分析发现,主要影响包括:一是美国通过控制核心技术、中间品出口和关键资源,降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要素安全水平;二是通过制造业产业回流、“近岸外包”“友岸外包”重塑全球产业空间布局,威胁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要素安全;三是通过“友好国家”网络拉拢“盟伴”,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风险。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如何在美国“去风险”背景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去风险” 产业链 供应链 安全稳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明霞 胡祚教 吴永辉
本文指出中华老字号应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根据企业不同类型的战略性资产,给出研发导向型、制造导向型、营销导向型三大类型九种类别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打破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只注重商标保护的误区,有效地保护传统工艺和商业文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洪群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主动作为,符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是产业链供应链涉及的所有环节、所有主体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低碳运行模式,实现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碳排放持续降低的动态过程。近年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但存在产业链供应链含“碳”量高、技术创新应用不足、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要立足“双碳”战略要求,遵循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规律,通过产业产品升级减碳、用能用料源头减碳、技术创新应用减碳、空间优化布局减碳、精细高效管理减碳等多措并举,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坤望 占宽
本文使用CoDEA方法,从国家和行业两个层面,分析了2004年、2011年、2018年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情况。研究发现:第一,从2004年到2018年,中国进口采购风险较高的地区是东盟、韩国,中国出口销售风险较高的是韩国、澳大利亚。第二,中国整体的出口供应链安全系数从2004年的0.3482下降至2018年的0.2917,进口供应链安全系数从0.3116上升至0.7661,说明进口供应链安全上升明显,且抗风险能力增强。第三,中国的低技术行业供应链安全系数呈现小幅上升,资源型和中、高技术行业的供应链安全系数出现下降。基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建立并完善供应链风险评估体系、加强沟通与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采用5G、云计算等新技术,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CoDEA方法 风险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杰 陈容
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酝酿和制定四大新策略(蚕食策略、局部脱钩策略、同盟封锁策略和区域排挤策略),这可能会对中国在全球和国内两个层面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形成一定的负面冲击,削弱中国在全球和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现有地位,从而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制约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中国自身的经济规模体量和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与美国相比仍然处于劣势地位;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对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的构建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从政府政策到微观企业层面中国尚存在与自主创新相兼容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国应加大国家和企业层面的基础研究投入,加快构建基于国内市场需求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推动全球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形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韩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得益于有效的产业政策。本文研究韩国产业链供应链政策及其对全球供应链布局和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1)韩国主要以扶持培育支柱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强化尖端技术产业竞争力和稳定供应链等为目标,实施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2)韩国明确提出在尖端技术领域全球领先和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意愿,在技术上强化与德国、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的合作,在生产基地配置上多元化。这些产业政策对韩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格局、韩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加剧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国际竞争。(3)尽管韩国依然视中国为其最重要的市场,但韩国很重视美韩同盟并参与美国排华供应链同盟,明确通过投资美国增加美韩产业联系,通过转移生产基地和供应链多样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为此,中国应加深中韩供应链合作,弱化美国排华供应链联盟;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升级,提升供应链合作规模与质量;扩大第三方市场合作领域,充分利用RCEP机制深化中韩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国兵 王译平
基于HS 6分位产品贸易数据,我们评估中美双边产业链供应链行业产品韧性发现,2022年中国从美国进口脆弱性主要为玉米、食用高粱等上游初级产品和疫苗、核反应堆零件、航空器等高技术产品,对美国出口脆弱性集中于视频游戏控制器、节日娱乐用品等下游低技术产品。结合贸易规模、技术密集度和市场竞争力,我们识别出当前中国就中美双边贸易需要重点关注的产供链缺口:大宗农产品产供链和航空航天、生化免疫、核电、医疗器械等高技术产供链进口供给端缺口,以及计算机制造、娱乐体育用品、塑料制餐饮具、家具家居等劳动密集型制造品产供链出口需求端缺口。基于2017~2022年的动态评估结果显示,中美两国关税政策是影响中国大宗农产品进口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核电和生化免疫产供链来自美国的供给波动较大,应对能力欠佳;娱乐体育用品产供链面临的美国市场需求波动较大,脆弱性突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静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体现了现代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过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的成败取决于其制度逻辑及其有效性。鉴于时空境遇变化,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需要应对传统因素和国际局势的双重考验,由此,应以开放系统的视野分析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转型的核心问题,切实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的逻辑落定于共治。当代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以主体权利确立战略根基、以合作行动凝聚战略共识、以变革创新提供战略支撑,由此确立和夯实现代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有效性的基点,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效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小伟
知识产权保护是目前出口贸易中新出现的复杂问题。国际上正在形成新的规则。关贸总协定的《知识产权协议》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并将保护状况与贸易制裁挂钩。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并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去开拓国际市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明霞 赵蒙涵
本文聚焦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以知识产权的价值属性为出发点,探讨中华老字号全产业链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同类型模式,选取禹州钧瓷、王守义十三香、陶陶居三个案例进行研究,基于价值视角构建“价值创造—价值攫取—价值挖掘”的老字号企业全产业链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苑泽明 宋雨倩 于翔
数据资产共享作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核心,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环节。文章运用2010—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文本分析法测算企业数据资产共享水平,分析并检验了数据资产共享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资产共享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中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资产共享可以通过推动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即实现供应商和客户配置多元化来提升企业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据资产共享的价值创造作用在内部组织惯性较小、外部所处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颜逢 任鹤 赵秀云
强化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对我国现代化供应链体系建设以及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智能制造政策对企业供应链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且通过降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成本和供应链管理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等机制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高科技、非国有企业以及在市场化水平较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智能制造的促进效应更强。拓展性检验表明,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的地理距离加强了智能制造调整供应链配置的正向作用;智能制造促进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智能制造试点政策具有行业溢出效应,且试点企业越多,促进作用越显著。文章为我国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政策,助力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