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7)
2023(8157)
2022(6609)
2021(6125)
2020(4702)
2019(11335)
2018(10371)
2017(19320)
2016(10326)
2015(11814)
2014(11462)
2013(11607)
2012(10747)
2011(9950)
2010(9765)
2009(9132)
2008(8915)
2007(7778)
2006(6816)
2005(6456)
作者
(29175)
(24421)
(24332)
(23347)
(15621)
(11760)
(11087)
(9570)
(9402)
(8581)
(8522)
(8085)
(7921)
(7847)
(7729)
(7707)
(7374)
(7150)
(7145)
(6698)
(6085)
(5892)
(5816)
(5577)
(5563)
(5472)
(5420)
(4993)
(4951)
(4796)
学科
(49708)
经济(49671)
管理(28147)
(26936)
方法(23037)
数学(21286)
数学方法(21212)
(19637)
企业(19637)
(17822)
贸易(17807)
中国(17710)
(17549)
(14802)
(12447)
(12022)
(9365)
(9126)
出口(9119)
出口贸易(9119)
(8797)
银行(8787)
(8736)
金融(8735)
业经(8639)
(8593)
市场(7678)
农业(7551)
(6946)
关系(6875)
机构
大学(154753)
学院(151933)
(79755)
经济(78740)
研究(58572)
管理(57544)
理学(49190)
理学院(48723)
管理学(48260)
中国(48154)
管理学院(47990)
(34931)
(32914)
科学(30179)
(28803)
财经(28174)
经济学(27548)
(26045)
研究所(25969)
中心(25793)
经济学院(24949)
(23880)
北京(21506)
财经大学(21297)
(20936)
(20635)
业大(19221)
农业(18969)
科学院(17680)
(17427)
基金
项目(99414)
科学(79704)
基金(76743)
研究(72964)
(67382)
国家(66946)
科学基金(57020)
社会(50771)
社会科(48605)
社会科学(48594)
基金项目(38651)
自然(34597)
(33909)
自然科(33869)
自然科学(33861)
自然科学基金(33339)
教育(32725)
资助(32690)
(29788)
编号(26382)
(24742)
国家社会(23271)
中国(23256)
重点(22725)
(21888)
教育部(21630)
成果(21182)
(20562)
人文(20083)
创新(19527)
期刊
(82698)
经济(82698)
研究(51973)
中国(31586)
(25815)
管理(22326)
学报(21746)
(21588)
科学(21184)
(18004)
金融(18004)
大学(17082)
学学(16038)
经济研究(15912)
财经(15391)
农业(15221)
(14696)
(13378)
国际(12999)
教育(12414)
问题(11750)
世界(11588)
技术(11514)
业经(11390)
(9813)
技术经济(7994)
统计(7829)
理论(7136)
经济问题(6625)
(6608)
共检索到239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峰  王亚星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企业产品质量和出口市场选择模型,文章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背景下中国由产品质量提升所致的出口市场由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转移的演进过程。在中国承接国际生产的初期,由于较高的质量生产成本①使得企业只能以低质量产品向南方国家出口。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背景下国际间知识溢出和技术的扩散,质量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企业逐渐在后期能够以高质量产品向北方国家出口以获取更高利润。文章借助于三重差分方法以及新产品相较于旧产品差异化的演进过程,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基础上,识别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以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翟福昕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是否得到提升,已成为摆在中国学者及政策制定者面前迫切需要得到深入研究的命题。利用2000—2006年间2500多万条中国海关数据,采用需求结构模型(DSM)以及多重工具变量,本文的研究发现是:(1)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总体上表现出轻微下降趋势,但呈U型变化态势;(2)私营性质样本的出口产品质量表现出显著的U型变化态势和轻微下降特征,而其它所有制性质样本的出口产品质量则表现出上升态势;(3)大量低产品质量私营性质样本的短暂进入和退出出口市场,是导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U型变化的核心因素;(4)私营和外资性质样本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增长产生重要正向贡献。其中,私营性质样本的正向贡献最高,而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邱香  林伟明  何世祯  孙于岚  戴永务  陈建铃  
木质林产品质量升级是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出台林业产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探究林业产业政策能否有效提升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文章收集中央政府及各部委、31个省份、281个地级市共计4818项林业产业政策,基于281个地级市2000-2019年(2018年除外)的面板数据,测算样本地级市分产品类别的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评估林业产业政策对中国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产业政策对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正面效应,且两者呈现互补关系。扶持类产业政策效力和规制类产业政策效力每提高1%,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分别提高0.0156和0.0058,两类政策协同可更好发挥产业政策的质量提升效应;(2)扶持类与规制类产业政策均可通过促进产品技术创新对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产生间接正面效应;(3)林业产业政策影响出口木质林产品质量升级具有地域、产品和市场化程度异质性。综合实证结果,文章从充分把握两类政策的协同作用、重视产品技术创新的赋能效应及重点强调林业产业政策的差异化实践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卢鑫  钟钰  
本文利用Nested Logit模型,从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两个角度,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升级进行了实证测算。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整体出口产品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出口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升级现象。这主要是由机电仪器与交通工具大类的质量升级所带动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质量升级与日本、德国、印度、东盟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显示:2001-2010年间,与德国、日本、东盟、印度四个经济体的出口产品整体质量相比,中国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越  李荣林  
本文揭示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影响产品质量的一种"公司间"效应,这一效应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平均质量都获得了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这种效应还包含有新增的高质量产品种类。本文使用HS 6位数编码的中国出口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主要结论包括:与发展中国家竞争的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越高,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在质量竞争性行业中,当行业的质量竞争程度越高时,竞争给该行业带来的平均产品质量的提高就越大;而在价格竞争性行业中,当行业的价格竞争程度越高时,竞争给该行业带来的平均产品质量的提高就越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容  许和连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是否得到提升,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数据,采用产品层面回归反推方法对中国等方面出口农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从贸易方式、所有制、HS编码、出口目的国分析中国出口农产品贸易的质量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在2000—2013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U"型变化;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呈上升趋势这一结论对于不同贸易方式、不同所有制、不同编码农产品、不同出口目的国都基本成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明益  
本文基于Khandelwal(2010)的出口产品质量测度思路及Berry(1994)的嵌套Logit模型,构建了测度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理论框架。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总体的质量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各行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决定因素进行了多维度的经验考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民春  袁瀚坤  
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强化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正面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对非垄断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更为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出口决策产生影响,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进口中间品质量效应两条渠道实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景光正  李平  
本文从OFDI的动机视角入手,系统梳理了OFDI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的理论机制。实证方面利用中国2002-2013年的省级面板和贸易微观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OFDI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净效应为正,其通过技术反馈效应、市场深化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均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产业升级效应则产生了抑制作用,上述结论在控制了OFDI的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稳健;分位数估计发现OFDI对中国低、高、中技术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存在依次递增趋势;系统GMM估计表明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持续性特征,当期产品的技术层次易受前期积累的影响。除此之外,门槛检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宁  
研究目标:对21世纪以来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全景把握。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海关微观数据,运用需求信息反推法全面测算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并采用动态MP方法对质量变动的存续和更替效应进行分解。研究发现:2000~2013年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外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国有和民营企业则表现出一降一升态势;一般贸易产品质量整体低于加工贸易,但二者发展趋近;中等技术出口产品质量始终低于低技术产品,而高技术产品绝对质量的提高是中国出口整体质量提高的主要动力;出口持续时间长的少数企业贡献了较大比重的出口份额,且持续时间越长整体质量水平越高,而大量国际市场"一轮游"企业成为拉低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主要因素;出口产品质量变动的存续效应大多为正,而更替效应基本为负,整体质量的提升更多来自存续出口企业间的市场份额再分配。研究创新:结合企业的进入退出及其出口持续时间,采用动态分解方法探讨出口产品整体质量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价值:通过较长样本期的综合测算和分析,为中国出口贸易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缪东玲  陆婉樱  岳宇慧  
基于1998—2017年中国人造板产品贸易相关数据,运用并修正Hallak&Schott模型,测算中国出口人造板产品质量。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出口人造板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人造板产品质量稳步上升,但质量水平仍然较低,且增速较慢,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人均工资对中国出口人造板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出口贸易壁垒和进口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人造板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提出规范人造板产品出口市场,适当提高进入门槛和产品质量标准;合理配置核心竞争要素,推动行业升级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德骏  唐文军  李长青  
本文根据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探讨我国出口纺织品的变动周期。本文采用1983—2006年的纺织出口数据,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结合龚珀兹(Gompertz)曲线建立时间趋势模型、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变动周期进行了估计。实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我国纺织品出口将出现从高速增长到增速放缓、达到峰值,然后逐步回落的趋势,大约将在2025—2040年步入顶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学君  苏冬梅  
执行国际标准能够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但也会给企业带来过高的遵从成本,从而可能不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选取2000-2013年中国农食产品标准数据与企业-产品层面海关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农食产品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效应显著为负,而我国自行制定的国家标准对质量影响显著为正;按照对国际标准采纳程度分类,以及对出口产品和出口目的国发展程度分类,分样本检验发现,标准"国际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异质性影响。为此,照搬发达国家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不适用于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会由于过高的遵从成本阻碍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需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从而减少过高遵从成本对产品质量升级及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宣喻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能否用来指导信息产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由于信息产业具有独特的行业竞争特点 ,古典的产品阶段周期理论的适用性受了怀疑 ,而顾客价值定义的变化与顾客细分市场的移动成为划分信息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决定因素。企业必须永远把自己定义成一个服务型企业 ,必须一直能够为顾客传递卓越的价值 ,才能保持竞争优势。本文拟就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提出另一种视角 ,以期引起学术界和实业界的讨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涛生  
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出口产品质量、品牌、技术和服务的测度模型,利用2006年到2010年SITC7大类各行业出口产品的数据,对中国各行业出口竞争新优势进行了初步测度。结果发现,中国SITC7大类各行业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品牌价值、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呈小幅上升趋势;在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对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对中国加快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机制设计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