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00)
2023(22026)
2022(18351)
2021(16929)
2020(14452)
2019(32659)
2018(32375)
2017(62503)
2016(34379)
2015(38318)
2014(38133)
2013(37543)
2012(34323)
2011(30646)
2010(30854)
2009(28855)
2008(28964)
2007(26143)
2006(23010)
2005(21007)
作者
(100249)
(83791)
(83622)
(79573)
(53415)
(40349)
(38029)
(32556)
(31637)
(30122)
(28596)
(27990)
(26766)
(26761)
(26337)
(25892)
(25431)
(24892)
(24312)
(24146)
(20909)
(20718)
(20709)
(19148)
(18953)
(18770)
(18714)
(18682)
(16963)
(16731)
学科
(139025)
经济(138844)
(116046)
管理(110455)
(100099)
企业(100099)
方法(61649)
数学(51176)
数学方法(50531)
(44557)
(43592)
业经(38210)
中国(37052)
(31858)
农业(29551)
(29050)
财务(28975)
财务管理(28920)
企业财务(27489)
(26989)
贸易(26977)
(26360)
(26293)
地方(25444)
技术(23971)
理论(23564)
(23205)
银行(23135)
(23017)
(22737)
机构
学院(492025)
大学(487431)
(201659)
经济(197527)
管理(189662)
研究(163964)
理学(162645)
理学院(160930)
管理学(158135)
管理学院(157234)
中国(126243)
(102075)
科学(100932)
(97450)
(90936)
(83999)
财经(76486)
(76090)
中心(75994)
研究所(75889)
业大(75780)
农业(71681)
(69411)
北京(63507)
经济学(61291)
(60482)
(59757)
师范(59736)
(58922)
财经大学(56507)
基金
项目(324625)
科学(255393)
基金(236390)
研究(232698)
(207778)
国家(206002)
科学基金(176489)
社会(148222)
社会科(140496)
社会科学(140455)
(127780)
基金项目(124403)
自然(115906)
自然科(113271)
自然科学(113235)
自然科学基金(111264)
教育(107437)
(107398)
资助(96847)
编号(93284)
成果(75971)
重点(73445)
(71536)
(69324)
(68850)
课题(64953)
创新(63998)
科研(62791)
国家社会(61424)
教育部(61096)
期刊
(225793)
经济(225793)
研究(140108)
中国(97171)
(84497)
学报(80092)
(79342)
管理(74432)
科学(72993)
大学(60592)
学学(57736)
农业(56968)
(47861)
金融(47861)
教育(47562)
技术(43551)
财经(38474)
业经(38417)
经济研究(35730)
(33050)
(32749)
问题(29881)
技术经济(25123)
(24889)
(24082)
统计(22739)
现代(22585)
科技(22263)
商业(22138)
世界(22087)
共检索到734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志强  
基于一个修正的经典模型,应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产品核心化策略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考察了企业所有制因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主动产品核心化策略对企业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被动产品核心化策略对企业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外企、国企主动产品核心化策略效果更好,私企主动产品核心化策略效果较弱;外企被动产品核心化策略的损失较小,私企被动产品核心化策略的损失较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丹丹  
在中国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变化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2001-2016年中国工业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分省份-行业数据,考察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工业经济变动特征,并实证分析劳动生产率收敛趋势,比较和分析其收敛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非国有经济的收敛驱动了整体经济的收敛。国有企业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缺乏创新激励等,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要慢于非国有产权企业的。而私营企业能更好的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充分匹配适宜的技术,收敛速度要优于外商和港澳台企业。为实现经济发展均衡,政府需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重视私营企业的发展优势,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创新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志强  戚建梅  
基于制度相关理论,从企业所有制视角,应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查数据与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调查数据,研究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所有制因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生产率的负向影响较小,对私有企业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相对较大;另外,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异质性所有制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还受企业规模、企业科技类别等因素的制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艺明  赵焱  
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生产率、价值转形、利润率平均化等理论,本文构建了衡量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实证地检验国有独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提升其劳动生产率水平。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国有资本保留企业控制权的改革效果优于非国有资本取得企业控制权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资本控股企业的人均工资水平,但对非国有资本控股企业人均工资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非国有资本控股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抑制效应但对国有控股企业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资本控股和非国有资本控股企业的利润率皆存在提升作用。在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妮  李玉梅  许倩  
近年来受多方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劳动生产率提升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企业年金能否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年金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行的年金费率范围内,年金费率越高,促进效应越明显。门槛模型检验表明,年金费率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当年金费率大于等于0.489%时,促进效应才开始明显;当年金费率大于2.679%时,促进效应则有所下降。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收入效应”“激励效应”和“甄选效应”是企业年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渠道。研究有助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的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为企业选择年金费率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汤萱  高星  赖晓冰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革新了生产要素体系、企业组织架构和生产模式,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从企业自身属性与外部时空差异角度而言,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成长期企业组别中更为明显。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困境及强化企业内部治理两条路径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特别地,当企业获取政府补助及自身加大研发强度时,能够强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振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企业管理层应高度保持或提升数字化转型意识,地方政府精准支持数字化转型,培养数字化人才队伍,确保数据安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庆丰  王瀚佑  李东旭  
互联网贷款能够有效缓解中低收入劳动者的融资约束,进而对企业劳动生产率产生负面冲击。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地级市层面数据,探究了互联网贷款发展对域内企业劳动生产率及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预期的金融科技提升企业效率不同,地区互联网贷款的普及降低了域内企业劳动生产率,且该效应主要集中于人力资本水平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城市层面上,该效应在居民融资约束强、消费预算约束强、劳动力供给紧张、人力资本水平低的三线及以下城市更加显著。互联网贷款缓解了摩擦性失业者的消费预算约束,提升了劳动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导致企业低技能员工流动性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劳动力生产率的下降倒逼企业增加研发与投资,促使其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本文从劳动力流动性的视角探究了金融科技如何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理解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及其带来的潜在冲击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与补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伟  赵金亮  
本文围绕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倾向的前沿论题,从企业所有制异质性视角进行实证分析。中国企业的出口区别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体,出口倾向并非完全由生产率决定,而是依所有制类型不同表现出巨大差异。本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总体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倾向之间潜在的"倒U形"关系,从所有制异质性视角予以化解,并运用各所有制的分样本计量检验了"自我选择效应"假说在中国的有限适用性,从而为中国企业出口决策提供了稳健的经验支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汴京  
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各省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对资本深化、异质性科技投入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解释了35%~43%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自主研发不仅直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通过与资本深化水平的良性互动显著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增长;购买引进国内外技术对劳动生产率则有着不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云  石安其琛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教育质量、技能质量、职业素养质量、健康保障质量的多维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得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制造业民营企业劳动力质量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民营企业劳动力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各指标间分值差异较大,其中职业素养质量和技能质量较高,健康保障质量和教育质量较低。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得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民营企业劳动力质量对企业劳动生产率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劳动力质量指标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有明显不同。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可知,中小规模企业的劳动力质量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系数更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石灵云  
本文将产业内集聚与关联产业集聚视为产业外部性的重要来源,利用省级层面制造业四位数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产业外部性、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发现,目前阶段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外部性均表现为产业内集聚与关联产业集聚,而且产业内集聚效应高于关联产业集聚效应。同时,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3个典型行业看,总体上存在产业内集聚效应,其中专用设备业与纺织业尤为明显;关联产业集聚效应仅存在于纺织业与专用设备业;对于企业所处竞争环境是否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们在纺织业与专用设备业中得到正面的验证。上述结论对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性产业选择提出了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艳聪  
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是决定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来影响劳动生产率。文章基于薪酬结构中住房公积金这一视角,利用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在薪酬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缴存公积金以及缴存的具体比例对员工劳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设立住房公积金账户对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正效应,且缴存比例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金勇  徐方议  李保柱  
文章整合资源依赖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以智力资本的视角,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三个维度,依据“新经济”生产函数模型,采用GMM方法探讨智力资本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智力资本对中国IT软件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提升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核心因素,而结构资本是提升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王科斌   杨晓懿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是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城市群战略是其重要政策安排。基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视角,构建城市群政策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11个国家级城市群政策数据与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评估。结果发现,中国城市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具体而言:在发挥有效市场作用机制方面,城市群政策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增强市场竞争,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在发挥有为政府作用环境方面,城市群政策通过促进政府决策行动协同、产业分工空间布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交通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该结论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群政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芬芬  
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对提振内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尤为重要。基于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一个包含融资约束的企业要素投入决策模型,检验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产生工资率效应,工资率效应促使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民营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但对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并且相较于管理者,银行数字化转型提升雇员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更大。研究结论为从银行数字化转型视角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