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06)
- 2023(18353)
- 2022(15768)
- 2021(14721)
- 2020(12409)
- 2019(28432)
- 2018(27693)
- 2017(53218)
- 2016(28653)
- 2015(32041)
- 2014(31647)
- 2013(31323)
- 2012(28480)
- 2011(25705)
- 2010(25196)
- 2009(23156)
- 2008(22420)
- 2007(19231)
- 2006(16485)
- 2005(14214)
- 学科
- 济(116248)
- 经济(116121)
- 管理(81908)
- 业(78865)
- 企(63689)
- 企业(63689)
- 方法(57815)
- 数学(51462)
- 数学方法(50895)
- 农(32323)
- 中国(31315)
- 财(29097)
- 贸(24941)
- 贸易(24929)
- 业经(24503)
- 易(24246)
- 学(23946)
- 农业(20709)
- 制(20238)
- 地方(19987)
- 务(18488)
- 财务(18416)
- 财务管理(18383)
- 环境(17740)
- 银(17653)
- 融(17636)
- 金融(17634)
- 技术(17596)
- 银行(17589)
- 企业财务(17463)
- 机构
- 大学(409920)
- 学院(407036)
- 济(169553)
- 经济(166423)
- 管理(162404)
- 理学(142299)
- 理学院(140789)
- 管理学(138286)
- 管理学院(137586)
- 研究(137176)
- 中国(103368)
- 京(86308)
- 科学(84713)
- 财(74183)
- 农(70356)
- 所(68141)
- 业大(64263)
- 研究所(62733)
- 中心(62208)
- 财经(61514)
- 经(56364)
- 农业(55807)
- 江(55254)
- 北京(54176)
- 经济学(52172)
- 范(50741)
- 师范(50134)
- 院(49633)
- 经济学院(47255)
- 财经大学(46211)
- 基金
- 项目(287520)
- 科学(226096)
- 基金(211963)
- 研究(203441)
- 家(187208)
- 国家(185750)
- 科学基金(159273)
- 社会(130609)
- 社会科(123990)
- 社会科学(123956)
- 基金项目(111917)
- 省(109414)
- 自然(105715)
- 自然科(103338)
- 自然科学(103307)
- 自然科学基金(101478)
- 划(93417)
- 教育(93075)
- 资助(88070)
- 编号(80253)
- 重点(64285)
- 部(63918)
- 成果(62854)
- 发(60271)
- 创(59638)
- 科研(55824)
- 创新(55803)
- 国家社会(54846)
- 教育部(54766)
- 课题(54543)
- 期刊
- 济(173535)
- 经济(173535)
- 研究(115163)
- 中国(69886)
- 学报(69364)
- 农(62435)
- 科学(62114)
- 管理(57609)
- 财(54677)
- 大学(52317)
- 学学(49764)
- 农业(43272)
- 教育(36744)
- 融(34123)
- 金融(34123)
- 技术(33243)
- 财经(29983)
- 经济研究(29799)
- 业经(28374)
- 经(25680)
- 业(23216)
- 问题(22705)
- 贸(19811)
- 科技(19621)
- 版(19384)
- 技术经济(19306)
- 理论(18985)
- 商业(18914)
- 统计(18901)
- 图书(18050)
共检索到574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隽旎 孙琦 龚姝颖
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常常需要处理大量而复杂的产品信息。因此,消费者需要借助能够简化概括产品信息的“代理变量”来对产品信息进行处理,从而简化购买决策行为。产品排名是消费者最常用的简化产品比较和评估过程的信息,消费者经常会在购买前参考产品排名,以支持自己的购买决策。本文以电影市场为例,使用2010年至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周票房数据,运用刻画消费者电影需求的离散选择模型,定量研究了电影首映周票房排名对消费者电影需求的影响及其机制。具体来说,本文在三个方面对于现有文献进行了扩展:首先,本文将产品排名的需求效应分解为“感知质量效应”和“信息扩散效应”,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其次,本文研究了产品排名的需求效应在不同电影中异质性。最后,本文研究了排名信息对于整体市场消费需求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首映周的票房收入排名越高,会导致更好的质量感知和更积极的信息扩散,从而导致更高的总票房收入。但是,排名效应的主要渠道是感知质量效应而不是信息扩散效应。第二,本文发现首映周票房排名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国外电影和由大型电影公司发行的电影,排名对中国本土电影和小公司发行的电影的影响更加显著。最后,首映周票房排名对电影市场整体有市场扩张效应,但是扩张效应主要来自首周票房排名很高的电影,而非所有电影都能从排名信息中获益。本文的研究扩展了现有对产品排名效应的研究,并对电影行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可行的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方娴 金刚
文化服务产业消费"扩容"与"提质"对于中国当前消费升级至关重要。以2012—2016年中国1854部电影为研究对象,本文将每日电影院层面票房数据汇总至全国层面,构建"电影—日"全国票房数据。为避免弱工具变量问题,采用新近发展的套索(LASSO)回归选择最优的天气与空气污染变量作为电影首映周非预期票房的工具变量,识别了社会学习对电影跨期消费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外生冲击影响的电影首映周非预期票房变化对于后续周票房存在显著的正向跨期溢出效应,且该溢出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小。进一步地,制作质量越高、事前质量信息不确定性越高以及市场偏好越集中,电影消费的跨期溢出效应就越明显。这一结果表明,社会学习是引致电影消费跨期溢出效应的主要机制,观察学习与社会网络外部性等机制并未得到实证证据的支持。总体而言,本文揭示了社会学习是影响电影消费"扩容"与"提质"的关键因素,从个体间微观互动机制这一全新视角为激发中国新一轮消费升级提供了可行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社会学习 消费升级 电影消费 套索回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龚诗阳 李倩 余承锬
本文围绕"在线社交是否会影响消费者需求"这一核心问题,从两个国内知名的视频网站上收集了2015-2016年发布的110部视频节目的客观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开展了一项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线社交对消费者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具体而言,在线社交数量每提升1%,消费者需求将增加约0.5%。此外,我们还发现,第三方评论网站的节目评分对在线社交的影响效果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对于评分较低的视频节目,在线社交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较大;而对于评分较高的节目,在线社交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效果则有所下降。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对相关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管理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琦 胡斌 庄清
依托创新网络理论研究范式,基于数字内容产业生态特色构建创意网络研究框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2~2019年间中国电影产业主体节点关系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创意网络内生结构呈现出小世界与无标度拓扑特征,整体格局嬗变呈现多极化、去中心化趋势;注重全产业链布局的头部平台微观节点彰显核心影响力与协同性,"跨界型、资源型、连通型、协同型"核心桥梁节点在不同创意子网络中更具竞争优势地位。最后,基于实证结论为构建数字内容发展新生态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汤志江 杨柳
产业竞争力会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和产业之间力量的消长而变化,但它是一种本质上的能力,不是在表象上显而易见的种种比较优势,也不是作为产业生产要素的种种资源。因此,产业竞争力是一种商业化能力而不是科学发明能力。应该说,产业竞争力是指产业由于其产品或服务上的特异性或成本优势而形成的占有市场、获得利润的能力。
关键词:
融资能力 竞争力 效应传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锐 王森林 许泱
基于252部电影的数据,文章讨论口碑、关注度、宣传方式、导演、男女主角、电影档期等因素与电影票房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口碑显著地促进票房的增长,但随着票房不断增加,口碑对票房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关注度促进电影票房的增长,但其促进作用低于口碑;现代宣传方式对电影票房的促进作用高于传统宣传方式;明星导演和明星演员显著提高电影票房,其中,导演对票房的促进作用大于男主角,男主角对票房的促进作用大于女主角;档期显著促进电影票房的增长,档期越热门,对票房的促进作用越大。
关键词:
电影票房 影响因素 分位数回归 1%截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嫮 张强国
基于2003—2015年占据当年票房70%以上的国产电影所参与企业的关系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的节点权力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电影企业网络权力获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电影产业网络节点的递推中心度基尼系数为0. 5955,权力分布高度不均衡,呈现出"核心-边缘"格局。国有企业——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占据整个网络权力的核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组织运营。少数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系密切的民营垂直一体化制片公司和后期制作公司也获取了较高的网络权力。回归结果还显示,稀缺性产业资源、社会规则、产业链分工协作方式均对电影企业的网络权力获取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嵌入性 中国电影产业 权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辛晓睿 曾刚
基于网络范式分析创新合作与知识交互的主体特征和空间结构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但相关研究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尚有留白。文章以我国2015年320部国产影片生产制作的企业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GIS等工具,刻画中国电影制片整体网络的主体特征、空间结构和6大城市子网络。研究发现:我国电影制片网络的核心主体是国有和私营企业并重;空间结构以北京为显著单核,上海、香港、杭州等为外围关键节点,在东部三大城市群形成制片合作三角;子网络中,北京基于丰富的地方交互和频繁的跨区域合作,成为我国最有潜力发展为全球性电影生产基地的子网络,上海、杭州、深圳等是以北京为主要合作者的外向型网络,香港则是相对独立的电影制片内生型网络。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杨楠
产品降价是企业常用的竞争手段,但降价对于已购产品的消费者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构建购后降价与消费者转换购买行为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利用调查问卷来获取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数据,探讨了服装产品购后降价对消费者转换购买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悔情绪和顾客不信任感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购后降价的幅度正向影响后悔情绪和顾客不信任感,且后悔情绪和顾客不信任感正向影响消费者转换购买行为;购后降价的时间间隔反向影响着消费者转换购买行为,而降价幅度正向影响着消费者转换购买行为,并据此为相关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营销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分棉 任倩宜 周煊
电影生态位宽度越宽,其市场绩效是否越高,这会对观众满意度产生什么影响,以及通过什么影响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基于企业行为和观众感知整合视角,以2015—2019年在中国市场上映的1466部类型电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每一部电影的类型数量来衡量电影生态位宽度,运用OLS回归、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数逻辑回归等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电影生态位宽度会显著提高关注电影的观众数量和观影规模,从而提高电影的市场绩效;但显著降低了观众对电影的满意度,且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本文还发现,随着电影生态位宽度的增加,电影杂糅和融合的电影类型数量会增多,观众感知和识别电影中预置的电影类型的难度就会增大,观众感知的电影典型性程度会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观众感知的电影典型性程度在电影生态位宽度与观众满意度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表明宽生态位宽度的电影可以通过提升观众感知的电影典型性程度来提高观众的满意度。本文的研究识别了观众感知的电影典型性程度在电影生态位宽度与市场绩效关系间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拓展和深化了生态位宽度影响企业绩效的现有研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学成 张中科 汪晓凡 李屹松
本文探讨了口碑信息来源特性、消费者产品涉入程度以及产品涉入不同构面对消费者品牌转换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口碑信息来源特性和消费者产品涉入对消费者品牌转换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品涉入的不同构面对消费者品牌转换意愿具有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口碑信息 品牌转换 产品涉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新华 向俊龙 范莉莉
从快消品产品属性出发,研究快消品产品属性与消费者购后行为的关系。先通过对快速消费品产品属性的确定入手,找出具体的快消品产品属性,然后由已有文献对顾客价值和购后行为的描述和研究展开产品属性、顾客价值和购后行为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将顾客价值这一变量设为中间变量,通过实证研究发掘其在两者间的作用,明确快消品产品属性对于顾客购后行为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快消品 购后行为 产品属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佳利
文章选取广东三个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品牌为样本,以消费者微观视角为出发点,引入消费者产品知识、介入度和消费者来源地为调节变量,实证研究了产业集群品牌形象对消费者产品感知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品牌形象对消费者产品感知质量影响显著;消费者产品知识熟知度与介入水平越低时,产业集群品牌形象对消费者产品感知质量的影响效应越强。消费者来源地与集群品牌形象地相一致时,产业集群品牌形象对消费者产品感知质量影响效应增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玲 许玲丽
退款保证服务是传统销售模式下一种常见的商业实践。随着网上交易的发展,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退款保证服务也被广泛应用于网上交易。为了检验退款保证服务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本文选取淘宝网4种不同产品的交易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退款保证服务对不同产品成交概率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退款保证服务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并且产品价值越高,质量就越难以保证,退款条件越宽松,消费者就越倾向于选择提供退款保证服务的卖家。这一结论对网上交易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对买卖双方的理性决策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退款保证服务 网上交易 消费者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