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2)
- 2023(12708)
- 2022(10692)
- 2021(9751)
- 2020(8366)
- 2019(18811)
- 2018(18231)
- 2017(35206)
- 2016(18543)
- 2015(20354)
- 2014(19791)
- 2013(19018)
- 2012(16727)
- 2011(14501)
- 2010(13814)
- 2009(12472)
- 2008(11694)
- 2007(9627)
- 2006(7668)
- 2005(6013)
- 学科
- 济(70260)
- 经济(70193)
- 管理(56164)
- 业(54728)
- 企(45618)
- 企业(45618)
- 方法(38308)
- 数学(34226)
- 数学方法(33773)
- 农(21359)
- 财(19403)
- 业经(16081)
- 贸(15977)
- 贸易(15974)
- 中国(15883)
- 易(15628)
- 学(13891)
- 务(13439)
- 财务(13403)
- 财务管理(13379)
- 农业(12908)
- 企业财务(12740)
- 技术(12300)
- 环境(11449)
- 地方(11440)
- 理论(10752)
- 制(10715)
- 和(10585)
- 划(10373)
- 银(9212)
- 机构
- 学院(251231)
- 大学(249118)
- 管理(104347)
- 济(101540)
- 经济(99835)
- 理学(93276)
- 理学院(92386)
- 管理学(90771)
- 管理学院(90329)
- 研究(75122)
- 中国(54871)
- 京(48976)
- 科学(48722)
- 农(45648)
- 财(42905)
- 业大(42698)
- 中心(36694)
- 农业(36533)
- 财经(36507)
- 所(35656)
- 经(33628)
- 研究所(33413)
- 江(33410)
- 经济学(31128)
- 范(30005)
- 师范(29540)
- 经济管理(28997)
- 北京(28833)
- 经济学院(28563)
- 商学(28065)
- 基金
- 项目(190252)
- 科学(151217)
- 基金(141324)
- 研究(132334)
- 家(125462)
- 国家(124464)
- 科学基金(108131)
- 社会(87045)
- 社会科(82765)
- 社会科学(82742)
- 基金项目(75898)
- 省(74806)
- 自然(72717)
- 自然科(71154)
- 自然科学(71130)
- 自然科学基金(69856)
- 划(63402)
- 教育(61235)
- 资助(56107)
- 编号(51105)
- 重点(42943)
- 部(41954)
- 创(40881)
- 发(39966)
- 创新(38179)
- 科研(38001)
- 成果(37457)
- 国家社会(36900)
- 计划(36607)
- 教育部(36073)
共检索到324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纪雪洪 张思敏 杨一翁 童泽林
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往往会开发新的微小属性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微小属性对品牌评价会产生影响吗?什么样的微小属性更容易打动消费者?本文在偏差假设检验理论基础上引入信号理论,研究微小属性对品牌评价的影响。通过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产品偏好实验发现,一般的微小属性仅能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的特定属性评价,但无法对产品的品牌综合评价产生显著作用。但当微小属性与产品核心价值较为相关时,微小属性会对品牌综合评价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消费者知识水平对微小属性和品牌综合评价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这些研究结论会启发企业应当开发什么样的微小属性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红艳 王海忠 郑毓煌
传统观点认为,差异化战略即为顾客提供独特和有价值的产品;但大量企业的差异化却获益于提供主观上有价值、客观上却与产品性能无显著相关的属性即微小属性。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微小属性对品牌评价两个组成部分(综合品牌印象和品牌特定属性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微小属性强化综合品牌印象,在客观揭露信息条件下则弱化品牌特定属性评价。②微小属性对品牌评价的影响在低知识水平条件下被放大,在高知识水平条件下则存在相反趋势。论文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产品开发、品牌管理和市场细分战略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差异化营销 微小属性 品牌评价 放大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彦蓉 刘洪久 吴冲
本文通过市场调查,从顾客心智的视角,实证研究了产品属性对基于顾客心智的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属性包括功能性属性和享乐性属性。其中,功能性属性对感知质量、品牌意识、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享乐性属性对感知质量、品牌意识、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享乐性属性较功能性属性对品牌资产影响更大。
关键词:
产品属性 品牌资产 顾客心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淼 乔魏若寒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产品营销不仅需要满足物质需求,还要满足心理和精神需要,品牌跨界联名营销成为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产品营销模式之一。品牌联名产品作为近年来年轻人消费群体偏爱的产品类型之一,未来发展势头不容小觑。本文基于消费者感知价值理论视角,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品牌联名产品属性-消费者感知价值-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运用SPSS和Mplus软件对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在进行品牌联名时不能一味追求名牌效应,而应从消费者感知的情感价值、社会价值和成本水平入手着重提升产品内在价值;在寻求品牌联名时应优先考虑品牌联名双方的价值适配性;灵活适度使用限量供应、提高产品价格等营销方式。本文研究一方面从品牌联名产品属性角度拓展了消费者感知价值及其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内容;另一方面为企业开发品牌联名产品从消费者感知价值角度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钦
本文研究了奢侈品牌的社交媒体营销对购买意愿和顾客价值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社交媒体营销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奢侈品牌的利润水平。本文对于奢侈品行业存在以下启示:随着显著社交媒体的运用不断被开拓,社交媒体能够通过图片视频、品牌故事、文化历史以及借助社交媒体与顾客进行话题探讨等方式有效提升产品价值。
关键词:
奢侈品品牌 社交媒体 客户价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钟科 王海忠
本文提出的"品牌拉伸效应"是指,长条形的品牌标识形状(相对于正方形)会使消费者认为产品能够使用的时间更长,即品牌标识形状的长宽比能够拉长消费者对产品时间属性(如电池的使用时间)的评估。文章在四个实验中发现,看到长条形标识的消费者认为空气清新剂的香氛持续时间更长、电动自行车的续航及充电时间更久、葡萄酒或葡萄汁的品牌历史更远、视频网站的平均视频时长更长;而收益时间和成本时间的不同起到了调节作用:长条形标识对收益时间的评价有利,而正方形标识则有助于获得好的成本时间评价;时间属性评估中介了标识形状对品牌评价的影响,但这一中介作用受到产品品类的调节,只有在时间属性重要的品类中,标识形状才会经由时间属性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娟
广告作为品牌与消费者重要的沟通桥梁之一,可以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相关信息,引导消费者进行正确消费行为,唤醒相关环保意识,从而提升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感知。因此,本文研究广告信息包含的属性,即功能属性、绿色属性、情感属性、社会属性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并探讨品牌信任与自我-品牌联结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产品类别在此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实证研究表明,广告信息属性均提升了品牌价值评价,广告信息的功能和绿色属性提升了消费者的品牌信任,而情感和社会属性提升了消费者的自我-品牌联结,从而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感知评价。此外,针对不同产品类别,广告信息中的不同属性对品牌价值评价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本文丰富了广告信息属性、品牌价值和品牌信任等理论,为企业的广告设计和品牌推广提供有效的实践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雪莲 张悦 李嫄 郭然
“万物皆可联名”的时代,品牌在纷纷借助跨界联合“破圈”的同时,又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消费疲软的矛盾。基于构念积储格技术(RGT),本文对品牌跨界联合产品用户进行深入访谈,通过对访谈数据的内容分析丰富了跨界联合产品的双重属性尤其是联合属性的内涵,挖掘出跨界联合产品的顾客价值构成,并基于MEC扩展模型构建了“联合属性→独立属性→直接利益→焦点利益→最终价值”的顾客价值达成路径。研究发现:品牌跨界联合产品的双重属性表现为品牌联合标识、品牌联合风格特征等5类联合属性及产品品质、产品风格等7类独立属性;沿“品牌联合标识、品牌联合影响力等联合属性→产品设计创意、产品外形等独立属性→视觉美感、功效提升等直接利益→改善个人形象等焦点利益→愉悦、激发欲望等最终价值”的主要路径共有14条。其中,指向激发欲望的路径提及频次最高;功能价值与社会价值、享乐价值与情感价值分别是品牌×品牌和品牌×IP两类跨界联合产品用户追求的主要价值,且两类产品顾客价值的达成路径亦有显著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振华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感知价值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互补品自身的特点对互补品进行分类,将互补品感知价值作为研究重点,以感知功能、情感、社会价值几个维度为基础,测量感知价值对不同类型互补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由此建立互补品感知价值研究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根据研究结果探究不同互补情况下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不同影响以及核心产品竞争战略对互补品购买决策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杰 曾学慧 辜应康
全球化营销过程中,来源国(地区)效应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在验证品牌来源国(地区)效应的基础上,特别探索产品属性与品牌来源国(地区)形象对品牌态度及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来源国(地区)形象与产品属性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及购买意愿有积极影响,且产品属性能调节品牌来源国(地区)形象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推进了品牌来源国(地区)效应的研究,同时具有重要的营销实践意义。
[期刊] 预测
[作者]
吴锦峰 常亚平 潘慧明 黄纯辉
如何有效地进行产品创新并以此制定一个综合性的自主品牌建设规划,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由"加工制造型"向"品牌创造型"转型的当务之急。本研究以服装制造业为例,分析了消费者视角的服装产品创新对品牌权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服装产品创新可以划分为设计理念创新、面料创新和样式创新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能通过服装品牌联想、服装品牌感知质量积极地影响服装品牌忠诚;消费者的服装品牌认知对品牌忠诚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设计理念创新能通过服装品牌认知间接地影响服装品牌联想和服装品牌感知质量。本文根据这些发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产品创新 服装 品牌权益 消费者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先国 陈宁颉 张新圣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虚拟经济的日益发展,虚拟品牌社区在现代品牌营销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顾客感知价值视角,研究虚拟品牌社区通过群体认同和品牌认同对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包括直接机制、间接机制两种。其中,直接影响机制指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直接正向影响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愿,间接影响机制指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通过群体认同与品牌认同间接影响新产品购买意愿,且在虚拟品牌社区环境下,顾客感知价值是群体认同和品牌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提高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要求虚拟品牌社区重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积极建设、完善社区的各种功能,主动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各种价值,促使消费者自发成为品牌的推广者;要求企业在虚拟品牌社区实际运营中提供便利条件,积极促进消费者对虚拟品牌社区和品牌的认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先国 陈宁颉 张新圣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虚拟经济的日益发展,虚拟品牌社区在现代品牌营销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顾客感知价值视角,研究虚拟品牌社区通过群体认同和品牌认同对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包括直接机制、间接机制两种。其中,直接影响机制指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直接正向影响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愿,间接影响机制指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通过群体认同与品牌认同间接影响新产品购买意愿,且在虚拟品牌社区环境下,顾客感知价值是群体认同和品牌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提高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彬 王磬
为了探索促进我国农产品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策略,本文从产业价值链角度对农产品品牌塑造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首先对产业价值链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其次分析了产业价值链角度下农产品品牌价值传递机制以及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品牌塑造现状,最后提出应从品牌价值要素构成、品牌价值创新以及广告宣传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
关键词:
产业价值链 农产品 品牌形象 品牌塑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莉
农产品是食品的主要来源,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在食品安全的战略背景下,虽然食品管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仍不断曝光,这些都加深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不信任。通过对200位消费者关于农产品品牌信任问题的调查,并据此构建品牌信任机制模型,提出营销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品牌 品牌信任 顾客感知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