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17)
2023(16712)
2022(14542)
2021(13568)
2020(11535)
2019(26984)
2018(26870)
2017(52371)
2016(28368)
2015(32158)
2014(32412)
2013(32089)
2012(29420)
2011(26643)
2010(26500)
2009(24428)
2008(24232)
2007(21455)
2006(18301)
2005(15949)
作者
(82737)
(69213)
(68758)
(65376)
(43768)
(33243)
(31506)
(27283)
(26025)
(24449)
(23336)
(23003)
(21768)
(21599)
(21430)
(21170)
(21149)
(20534)
(19672)
(19639)
(17194)
(16911)
(16760)
(15708)
(15423)
(15319)
(15283)
(15217)
(13996)
(13705)
学科
(119187)
经济(119065)
管理(81445)
(79056)
(65521)
企业(65521)
方法(58694)
数学(50659)
数学方法(50028)
(32983)
(29265)
(28189)
贸易(28178)
中国(27604)
(27330)
业经(26295)
(25844)
地方(23928)
农业(20938)
理论(20470)
(19581)
(19138)
财务(19059)
财务管理(19017)
(18439)
技术(18047)
企业财务(17917)
环境(17417)
(16085)
银行(16032)
机构
大学(411759)
学院(411398)
(166840)
管理(163746)
经济(163332)
理学(142944)
理学院(141402)
管理学(138825)
管理学院(138103)
研究(133215)
中国(96751)
(86414)
科学(83968)
(73177)
(67787)
(66987)
业大(63255)
研究所(61379)
中心(60957)
财经(60020)
(58625)
(54444)
北京(53969)
农业(53614)
(53311)
师范(52792)
经济学(50288)
(48532)
(47713)
经济学院(45657)
基金
项目(282824)
科学(221260)
研究(204762)
基金(204369)
(177818)
国家(176392)
科学基金(151349)
社会(127693)
社会科(121074)
社会科学(121041)
(111152)
基金项目(108763)
自然(99620)
自然科(97255)
自然科学(97229)
自然科学基金(95455)
教育(94245)
(93061)
资助(85083)
编号(84105)
成果(67219)
重点(63162)
(62310)
(60308)
(58443)
课题(57266)
创新(54562)
科研(54521)
教育部(53194)
大学(52709)
期刊
(174792)
经济(174792)
研究(114142)
中国(68135)
学报(65631)
(60755)
科学(59533)
管理(56903)
(56042)
大学(49468)
学学(46789)
农业(42369)
教育(41012)
技术(36221)
业经(30219)
(29355)
金融(29355)
财经(28581)
经济研究(28492)
(24506)
问题(24245)
(21877)
(21486)
技术经济(20571)
图书(20153)
商业(19817)
理论(19445)
(19401)
统计(19189)
科技(19122)
共检索到578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虎  
产品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前提条件,但尚缺乏可度量研究。本文认为产品差异性是由生产投入同质性与消费效用替代性共同决定的,提出了利用等差异曲线确定产品差异化程度的理论模型和度量公式,并利用中日贸易产品数据对产品差异性与产业内贸易指数作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性分析模型能够正确反映生产投入同质性、消费效用替代性与产品差异性的关系,符合实际状况。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佩尔  杨丽华  
本文运用产品差异性的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测定了1992-2005年中国汽车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汽车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出口单位价格低于进口单位价格,开展汽车贸易的主要动因表现为成本优势和品质劣势。因此,我国应该提高汽车产品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档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爱军  李菲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国际分工的日益加深,对外贸易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更加突出。不同贸易模式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存在差异,一般贸易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加工贸易则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理论部分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两种贸易模式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影响。实证部分采用协整的分析方法证明了结论。最后针对上述研究做出总结性评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瑞琴  
产品内贸易模式和传统贸易模式将会对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带来不同的影响,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理论分析部分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两种贸易模式对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并认为产品内贸易模式能够为一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推动作用。实证分析部分我们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作为产品内贸易和传统贸易的典型代表,首先采用协整的分析方法证明了本文理论分析的结论。然后,我们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两种贸易模式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最后,我们又通过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简要说明了影响产品内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作用的主要因素。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认为,要大力提高我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国安  范昌子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培源  
贸易的知识扩散效应和贸易竞争的资源配置效应是长期内产业内贸易影响增长的最根本的两个方面。本文将包含贸易知识扩散程度参数的人力资本积累函数引入Bucci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把模型拓展到开放经济环境,在动态贸易均衡中考察这两种效应。研究发现:贸易的知识扩散效应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贸易竞争效应使人力资本更多地配置到低效率的非竞争性部门,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知识扩散效应和贸易竞争效应的影响程度的相对大小比较结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臣  刘之月  万志芳  
利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木质林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对2004~2013年中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仍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林产品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主要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最后结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发展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三兴  
本文利用联合国SITC(REV.04)标准和2009年的数据,对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表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其他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G-L指数较小。Pr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出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因行业不同而不同,并不具一致性。如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东盟与中国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对制造业无明显影响。而教育支出则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规模最大的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行业内贸易,但对其他行业影响不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婷  
社会制度的性质建立在生产方式之上,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主流经济学理论及政策都紧密联系特定社会生产方式而深入发展,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生产方式差异而导致的经济理论及政策差异就较为明显,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对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采取生产方式转变以改善国际贸易条件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岩  高鹤  
自2008年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FTA)建立以来,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发展却很不平衡,贸易结构也在逐渐变化。依据产业内贸易理论,利用G-L指数和MIIT指数对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国农产品贸易既有产业内贸易也有产业间贸易,贸易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贡献较小,且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结构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因此,中国应重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加强两国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优化农产品的贸易结构,推动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咏梅  苏祝成  
文章利用产业内贸易测算指标Gruble-Lloyd指数、Thom指数和Thom & McDowell指数对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形式,其中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优势。产业内贸易方式主要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但目前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增强趋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学君  易法海  
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分别计算了园艺产品从1997-2007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园艺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我国园艺产品11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园艺产品产业内贸易中,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引发的贸易增量基本相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艺卓  左常升  徐宏源  
本文在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上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而且原木等大量消耗森林资源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更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今后中国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晶  
本文利用HS分类方法将农产品分成24大类,分别计算了每类农产品和总体农产品从1996-2005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农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农产品10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