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9)
2023(6896)
2022(5971)
2021(5339)
2020(4516)
2019(9787)
2018(9728)
2017(19092)
2016(9817)
2015(10910)
2014(10465)
2013(10248)
2012(9092)
2011(8157)
2010(8175)
2009(7796)
2008(7596)
2007(6458)
2006(5566)
2005(4852)
作者
(25934)
(21665)
(21362)
(20260)
(13681)
(10316)
(10040)
(8349)
(7979)
(7594)
(7099)
(7079)
(6767)
(6685)
(6618)
(6545)
(6461)
(6436)
(6238)
(6165)
(5341)
(5340)
(5148)
(4876)
(4769)
(4733)
(4731)
(4719)
(4428)
(4335)
学科
(42245)
经济(42206)
(26850)
管理(26075)
(20988)
企业(20988)
(20894)
贸易(20883)
(20313)
方法(17535)
(15159)
数学(14429)
数学方法(14284)
业经(10798)
地方(10612)
产业(9864)
中国(9528)
(8460)
(8216)
农业(7807)
(7155)
技术(7017)
关系(7005)
(6892)
出口(6888)
出口贸易(6888)
(6521)
理论(6452)
市场(6137)
地方经济(5894)
机构
学院(137354)
大学(132163)
(63236)
经济(62246)
管理(52187)
理学(45479)
理学院(45058)
管理学(44385)
管理学院(44154)
研究(43757)
中国(32103)
(26159)
(25348)
科学(24558)
(21151)
财经(20633)
(20600)
中心(20432)
(20133)
经济学(19709)
研究所(19100)
业大(18824)
(18525)
经济学院(17975)
(16903)
师范(16733)
农业(16440)
(16267)
(16151)
(16054)
基金
项目(92069)
科学(72748)
研究(70480)
基金(65847)
(56281)
国家(55875)
科学基金(48085)
社会(45832)
社会科(43745)
社会科学(43737)
(37560)
基金项目(34480)
教育(31404)
(30090)
编号(29333)
自然(28959)
自然科(28309)
自然科学(28306)
自然科学基金(27769)
资助(26848)
成果(22277)
(22188)
重点(20799)
(20305)
(20161)
课题(19927)
国家社会(18980)
创新(18969)
发展(18637)
(18369)
期刊
(69057)
经济(69057)
研究(38817)
中国(22167)
(19943)
管理(18949)
(18190)
学报(16942)
科学(16584)
业经(14732)
农业(14503)
(13896)
大学(13381)
经济研究(13067)
学学(12768)
教育(11994)
国际(11944)
技术(11328)
问题(10591)
(10449)
金融(10449)
商业(9418)
财经(9254)
(8229)
世界(7951)
(7778)
(6794)
贸易(6794)
技术经济(6697)
统计(6419)
共检索到199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彬  桑百川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科技革命竞争和中美博弈日趋激烈。以中国和美国的产业竞争力为比较对象,在SITC标准下将产业技术层级划分为低、中、高技术业三个层次,计算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中美间产业内贸易指数,以更好地认识我国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结果表明:2001-2013年,中国低层次产品对美出口力度较强,水平和垂直高层次产品则较弱,说明中国各产业的高附加值环节、整个价值链的实力仍旧不足。同时,相比低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中等技术产业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最显著,其水平和高层次产业内贸易指数亦如此,表明中国在三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柳剑平  张兴泉  
本文通过对1995~2009年间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进行统计上的比较,结合中美、中日贸易摩擦的状况,进一步证实产业内贸易水平与贸易摩擦之间的反向关系。产业结构的差异对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消费差异、产业规模差异以及经济外向度差异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而对华FDI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但影响的强弱则大有区别。只有缩小中美两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才能有效提高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并逐步减少中美贸易摩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梦婷  程哲  
通过最小有效规模、市场集中度、成本产出弹性指标分析得出,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规模不经济性,根据GiuseppeCeli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出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中,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低于进口质量,存在着产品质量差异,表现为低端垂直产业内贸易。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未达到规模经济性,不是引起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而基于中美两国资本-劳动比的产品质量差异,才是两国汽车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宏  胡春叶  
本文主要从产业内分工的角度出发,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AE法,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对美竞争力状况和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相应的结论得出不断提高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改善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婷  陈媛  
文章在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模型基础上,将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引入分析框架,然后选取了四个解释变量,重点研究产品内分工程度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琳  
本文对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及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美双边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产业内贸易是中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市场容量扩大、跨国公司价值链管理的需要以及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中国关税税率的大幅削减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规模经济和贸易障碍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耀祥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磊  
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SITC一位数分类数据计算了中日和中美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中日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具有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而中美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相比中日的贸易系数较小,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表现出更多的产业间贸易特征。FDI和市场开放是促进中日和中美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由于日美两国对华FDI的类型不同,日本对华FDI相比美国对华FDI更能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恕立  刘军  胡宗彪  
本文基于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动机差异及服务产品的异质性特征,将FDI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研究拓展至服务领域。通过构建服务业资本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型,证明了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两种动机的服务业FDI均对服务产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前者的促进效应要大于后者。为验证这一理论假说,本文首先从资本密集度视角测算了具有垂直质量差异服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经验检验结果与理论假说相一致,且根据要素禀赋差异细分总样本后的估计结果显示,与母国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地区)是总样本估计呈现上述结论的主要贡献者。研究结论对于一国服务业引资政策的制定、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贸易促进机制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国兵  
本文有如下创新和结论:(1)细化行业分类到SITC4分位数据,改进RCA指数测算方法,揭示出中国对美工业制造品出口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商品组,排序为:杂项制品66类、原料制品51类、机械与运输设备36类。(2)将产业内贸易调整指数方法运用到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证实中美工业制造品静态产业内贸易平衡状况较差,大多数商品组趋向产业间贸易,少数商品组表现为垂直产业内贸易。(3)GL指数和Cj指数无法反映产业内贸易失衡程度和方向,本文提出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揭示出加重中美工业制造品贸易失衡和对贸易失衡起到平衡作用的商品组。(4)认为Thorpe和Zhang(2005)给出的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子中分类集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恬  
近年来,我国电子类产品的进出口数值都很大,且出口值大于进口值。电子类产品属于人力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此类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本文对1990年至2003年中日、中美、中韩之间电子类产品(SITC#76类)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得出相应的GL指数和TSC系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该类产品上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和竞争力水平。分析的结果是,我国与三国之间电子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由加工贸易带动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并且我国在该类产品上并不具有竞争优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彬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美间低中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测度,并选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至2013年,中国低层次产品对美出口力度都较强,水平和高层次产品则较弱,说明中国各产业的高附加值环节及(或)整个价值链的实力仍旧不足;中等技术产业状况要好于低和高技术产业,显示中国产业升级取得一定成效;相关因素对我国产品出口层次改善的作用不显著甚至是负向作用,且产业技术和产品层次越高,作用的不足越明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柳剑平  张兴泉  
本文通过对中美产业内贸易以及贸易摩擦产业分布状况的分析发现,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产业中,中美贸易运行得较为顺畅,贸易摩擦大多发生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的产业中。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的产业中,由于其进行结构调整所产生的调整成本较大,减少了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所得,从而引发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强化同一产业内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耿晔强  马志敏  
分析了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状况,并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快速发展;而中美贸易不平衡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中美两国人均GDP差异、行业开放程度则较强地促进了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基于此,中国应侧重提升中美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实施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双轮驱动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